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吕不韦是谁,如何看待吕不韦的传奇,(如何看待吕不韦)

历史典故 2023-07-19 02:11:07

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人,是风投界最厉害的天使投资人。他以“一千金”的成本价,经过一系列运作,赚了一个“国”的收益,实现了最盈利的天使投资模式。这个模式,其实做的是“谋国”的大生意。

吕不韦是卫国人,他出身于商人世家,靠往返各地、贱买贵卖、赚取差价的方式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当时豪富。按说这么有钱,吕不韦应该已经满足,但是他却十分苦恼,因为他得到的社会地位却不与自己的财富数量成正比,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吕不韦所在的时代与现在不同,不是你拥有多少钱就拥有多大势的年代,那是一个千金之富不如一爵之贵的时代。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实现重农抑商的政策,大力贬低商人地位,即使你腰缠万贯、富可敌国。心气高的吕不韦当然不乐意了,心想自己赚这么多钱图啥,图的不就是出门别人看见自己能恭恭敬敬的嘛!可现在呢,自己见到一个芝麻大的小官,也得低头哈腰装孙子。所以内心极不服气的吕不韦决定转换自己的身份,向政界进军,做一次政治投机,谋他个一官半职!

吕不韦与普通商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极具政治头脑,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经常要去各国都城,平时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而这些人给他提供了各国的政治信息,甚至有时会有劲爆的宫廷秘闻。在这些信息中,吕不韦在寻找机会,寻找自己的投资对象。

一次去赵国都城邯郸出差时,吕不韦遇到了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见到异人的第一眼,吕不韦就觉得他“奇货可居”,觉得他是个潜力股。因为就他掌握的秦国信息来看,他觉得自己有把握能将异人扶持成秦国国君。

而在外人看来,异人简直就是一个垃圾股,根本不具备升值的可能。因为异人的的父亲安国君(安国君此时是秦国太子)有20几个儿子,而异人排行中间,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更不是安国君的爱子,不然不可能会把他派到赵国当人质。要是按王位继承人顺序,就算排几百年也轮不到异人。

投资风险如此巨大,但吕不韦为什么还要孤注一掷、认定异人、毫不吝惜地向异人身上砸钱呢?

其实精明无比的吕不韦早就分析透了投资环境。因为就他掌握的秦国情报来看,安国君儿子虽多,但他心中一直还没有合适的继承人。此外,安国君最宠爱的妃子是华阳夫人,所以华阳夫人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有很大的话语权,但她却一直无子。如果他能让异人和华阳夫人搭上关系,让异人认华阳夫人为母。这样,子以母贵,异人就有当上秦王的可能。

敢于冒险的吕不韦说干就干,将他的“立君定国”计划分两部分进行。

第一:做异人的经纪人,精心包装异人,抬高异人身价,提高异人的知名度。

此时在赵国的异人极其落魄潦倒,由于秦、赵两国关系恶化,不时发生战争,在赵国做人质的异人自然倍受冷遇。他不仅缺少出行的车马和日用的财物,甚至有时连饭也吃不饱,根本不像一个秦国王子。

于是吕不韦决定先从形象上改变异人,他将自己财富的一半送给异人,用于异人日常生活的开销和结交宾客的费用。他让异人广交各国贵族,以此来提高异人的知名度,还让异人招揽门客,为异人赢得一个爱贤慕才的美名。

更多>>(接下文评论)

如何看待吕不韦

对于怎么看吕,认为吕不韦是一个具有丰富智慧的政治家。
吕不韦在今天并不为人看重,对其褒扬的话很少,这些大概与其生长的时代以及当时特定的一些社会关系和矛盾冲突有着一定关系。吕不韦的得意期是在秦国还没有统一六国之前,依然是诸侯争霸,连年征战;思想方面则依然是百家争鸣,各种代表思想唇枪舌战,舌辩之士合纵连横,相互间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至于为谋取个人和集团利益,相互进行恶毒攻击的场面并不少见。这样的大氛围下,一个人的政治功绩或者社会地位出现此消彼长的局面就很正常了。因为相互间利益的冲突,要诋毁一个人实在是太过于容易。而吕不韦就是在这么一个年代,先是经商,后是在朝廷政事上抛头露面、崭露头角。最后还不甘寂寞,招揽了数千门客、舍人,还作天下文章,将诸子百家思想融于一体,汇成《吕氏春秋》,不可避免地就要得罪一些人。这些在其掌权时,别人当然敢怒不敢言,一旦失势,众口铄金,就很难说了。商鞅、吴起当权时,也曾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革,一旦失势,却几无葬身之地。这样的情况下,靠诋毁吕不韦求得自己利益的人就大有人在了,如此一来,客观评价吕不韦的就自然少了。这只是其一。
另外,吕不韦在最后万般无奈之下,采取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点,似乎各种历史记载都大同小异),引起各种猜疑就更多了,所以攻击的人就会更多。加上一些政敌的攻击,利益的对立以及秦王政迫切需要消除吕不韦当权时的影响,树立自己的威性,命令谋士或者一些谋士见风使舵,造谣毁坏其形象,掩饰其政绩,也是可能发生的。秦王政不是还发了一道诏书吗:“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就凭这一道诏书,好事者就大可以颠倒黑白。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吕不韦是一个商人出身,在那个时候,商人并没有什么地位,“重农抑商”,一些士大夫阶层都看不起吕不韦的出身,对其加以鄙视和抵触也是可以的。这样一来,正如郭老所说的那样:“一个朝代的歪曲谬传,到二千多年后的今天,吕不韦要有一个适合的公论可谓难矣(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
从史书记载来看,记载吕不韦事迹的并不很多,只有《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等有所记载,并且写吕不韦的篇幅并不多,散见于各种历史事件的穿插中。后来,明朝冯梦龙编写了一本《东周列国志》,也曾对吕不韦有所描写,不过该书的似乎更着重故事的编撰,感性化过多,说的有点悬乎。到今天,也有一些描写吕不韦的小说,但大多都是一些传闻通过塑造加工的故事汇集而成,虽然吸引人,但均不足以成为依据。倒是时下电视剧《乱世英雄吕不韦》中,为吕不韦说了不少好话。

吕不韦简介 吕不韦是怎么死的

1、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2、他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吕不韦的能力如何?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

前言

说起吕不韦这个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这个在历史上有一定传奇色彩的人物吧。

吕不韦的综合能力非常强

大家的印象之中可能吕不韦只是一个商人,其实不然,他也是一个有着自己治国理想还有抱负的人。在秦庄襄王即位之后,吕不韦可以说已经是权势滔天了,但是他却并没有贪恋权力地位,而是选择在这个时候去领兵作战,甚至在出兵之前立下了军令状,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凯旋而归,而当时的他也并没有辜负秦庄襄王对他的期望,也是成功的击败了敌人。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他不仅是善于权谋,而且领兵打仗的能力也是非常出众。

吕不韦在文学方面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他在秦国的时候广招文人学士,给予他们丰厚的待遇,各国有才之人都闻名而来,最多的时候吕不韦门下有三千食客,这时候的吕不韦命令他们将每个人的见识和思想都写下来,整合在一起之后大约有二十多万字,称为《吕氏春秋》,共有八览六论十二纪。

吕不韦治理国事方面也是十分的出色。在他的治理之下,秦国从刚开始的羸弱慢慢的转变成为了富强状态,直至秦始皇讨伐六国之前,秦国的各大粮仓已经出现了粮食溢出的情况,而兵器甲胄弓箭等更是数不胜数。由此可见吕不韦确实是一个比较全能的人才,而且能力非常的强。

吕不韦的下场

这样有能力的一个人,却没有一个好的下场。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秦王嬴政想要独揽大权,而吕不韦就是挡在嬴政前面的一座大山,再加上吕不韦和嬴政母亲的流言蜚语,让嬴政感到丢脸至极,所以嬴政一直想要除掉吕不韦。奈何吕不韦的功绩实在是太大了,又有很多人替他求情,无奈之下嬴政只好先将吕不韦遣出咸阳,回到自己的封地。但是吕不韦到了自己的封地之后,其他各国都希望吕不韦到自己的国家去做丞相,吕不韦非但没有将这些人赶出去,反而是大肆的宴请这些人。直到这些事情传到嬴政的耳朵里,嬴政便写信质问他对秦国到底有什么功劳,秦国对他也不差,他和秦王又有什么关系,对外自称秦王的仲父,让世人误会至今。最后让吕不韦和他的家人全部迁往楚地。吕不韦一看这种情况,心知秦王已经厌恶自己了,就算自己去了楚地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最后喝下毒酒自杀而亡。

从低贱商人到位极人臣,吕不韦有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异人

作为商人的吕不韦四海为家,哪里有钱赚就往哪里走,更是聚财万金之数成为战国时期红极一时的人物。这一天他来到赵国看见一人游行遭受赵人唾弃,多方打听之下,才知道这人名叫异人,秦国留在赵国的质子。此时的秦赵两国关系紧张,时常会有小战爆发,作为质子的异人待遇自然急剧下滑,而这时的吕不韦却发现了一个惊天商机。

此时的吕不韦便放弃了来到赵国的初衷,回家问其父亲:“种田能有多少利润”?其父答十倍之数。又问:“奇珍异宝有多少利润呢”?父答当有百倍之利。又问:“若是扶植一个落魄王孙登上君主味呢”?其父答难以估量。小贾贾于市,大贾贾于朝。与父亲的这段话更是坚定了吕不韦的信心,他要扶植异人成为秦国王孙,他要投资一场足以惊天的生意,他要改变自己低贱商人的社会地位。

便买通看守异人的侍卫,与异人进行了第一次真正的会面。这次的会面内容震惊了这个落魄王孙,其志向本仅是回到秦国当一个受人尊重的王孙子弟而已,然而面前这个商人却要与他合作助他登上国君大位,条件是与他共享秦国。纵观历史从未有如此惊天之举,然吕不韦愿散尽家财的决心还是打动了异人,而且异人的投入仅仅是他这个身份而已,吕不韦对他的重视让这个久居赵国受人冷眼的质子感受到了一股暖意。

吕不韦为异人留下一大笔钱让他结交名士积累名声,而自己前往秦国为自己的投资寻找一个买家,这个买家就是秦国当朝太子安国君最受宠的爱姬——华阳夫人。为此吕不韦花下重金到处收集奇珍异宝,看到如此多礼物的华阳夫人同意接见这个当时社会地位并不高的商人。这次见面吕不韦直接击中华阳夫人无后的要害陈其利弊,最终说动华阳夫人见一见异人再考虑是否接受异人的过继之举。

为了这次见面,吕不韦可谓费尽心机,得知华阳夫人是楚国人,便让异人身穿楚国服饰觐见华阳夫人。看到家乡服饰的华阳夫人非常感动,立即决定收下异人,并向安国君吹起了枕边风。在这之中尚有一段小插曲,异人在与吕不韦的一来二往之下看中了吕不韦最宠爱的歌姬——赵姬,这件事让吕不韦非常生气,大骂异人贪得无厌,但事后一想自己投资如此之多,也不差这个女人了,而且华阳夫人的事情更是让吕不韦决心安插人在异人身边。

后来安国君登上大位,仅三年便去世了。在吕不韦的精心谋划下,异人登上了王位。这一切对于异人而言仿若梦境,昨日还是低如尘埃,今日却高高在上。这一切对于吕不韦而言则是一切的投资最终得到了回报,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利润。吕不韦成功的登上了丞相之位,异人完成了当初的承诺。没过几年,异人也去世了,年仅13岁的嬴政登上王位,吕不韦也迎来了权利的顶峰时期。

吕不韦因少帝年幼为名,自称仲父,独揽大权,一时间风光无限。这样的时光一直持续到了嬴政22岁,逐渐成年的嬴政厌烦了傀儡君主的日子,想要乾坤独断,但这一切必须除掉他的仲父吕不韦方能实现,而这一切却十分艰难,原因有三:一是吕不韦的朝堂势力太大。二是吕不韦的名声太大,其修建的吕氏春秋号称一字千金,在民间与诸侯国中广为流传。三自然是其母赵姬的阻止。

所以这一切需要慢慢来,公元前237年嬴政先是免去了吕不韦的相国之位,让其回封地待着养老。被贬的吕不韦对这一切却毫不在意,仍然大肆宴请宾客,与各诸侯国使者往来甚密。而嬴政呢这时候就坐立不安了,为了防止吕不韦造反,就以吕不韦无一寸之功枉居封地的名义把吕不韦流放到了蜀地。这次的吕不韦彻底梦醒了,开始收敛了起来,不再见客而是关起门来安心修编吕氏春秋,但这时候已经晚了。嬴政时常派人来敲打敲打吕不韦,万般无奈之下的吕不韦知道死期已至,饮鸠自尽,结束了这传奇人生。

史书上有多少曾经功臣死在君王手中,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历史教训一代一代传了下来,但又有多少人能够急流勇退,又有多少人舍得走上那权利顶峰从此平淡度过余生了,恐怕寥寥无几。吕不韦若是以商人之身游走于战国之中,恐可以善始善终。但其不走寻常路的选择让他辉煌一时最终却落得被逼自尽的地步,其中的好坏恐不是后人能说的明白,不入其局焉得其味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0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