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他的历史地位是否被高估了,

人生百味 2023-07-19 02:08:37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了华夏文明,建立了大一统帝国的皇帝, 身为“祖龙”,又死在秦帝国崩溃的前夜, 因此其个人能力和历史地位,在相当程度被过分看重了。

事实上,第一个吃葡萄的未必是真的能力强,第一个吃葡萄的也未必就真的能把葡萄吃到嘴里。 秦始皇出生时,秦国已经是 “奋六世先君之余烈” ,为天下第一强国俯瞰六国。他回国后,就已经是华夏最强国家的继承人了。

他登基为秦王并亲政时, 秦国对六国的斗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楚国丢了本土只能偏安东国苟延残喘,齐国被五国合纵弄得一度亡国,虽然复国,无非和燕国拼了两败俱伤。韩魏早被打残了,赵国在长平元气大伤,太行山以西领土丢光,连老巢太原(晋阳)都丢了。

秦国的体制的开创者是秦孝公和商鞅,不是秦始皇,秦对六国决定性胜利的重大斗争,决定性胜利在秦昭襄王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以迅雷之势灭亡六国,其难度不应低估,但是也不应高估。

关键是,对华夏帝国的制度建设,笔者认为秦始皇的功劳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高:

秦法,中央集权郡县制,这都不是秦始皇的功劳,弄个“皇帝”尊号什么的功劳很大吗?出兵岭南不过是延续了战国列国对农业区蛮族的扩张而已,秦始皇不搞,后人也会搞。长城更是战国各国都修的,秦始皇无非把长城连接起来而已。

“文同字车同辙”,谁统一华夏都得这么搞,这么做能实现,前提也是华夏文明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冲突和融合已经练成一体,到战国中后期,“天下当定于一”是诸子百家的共识。

更重要的是,秦始皇统一不过15年就死了,他死不到一年,就“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他的这些努力对历史的意义当真又有多大?

而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个诏令的核心不是焚书,也不是杀了几百个可能是骗子的方士,而是禁止一切私人议论和私人学术,这是挖了关东士人学术和先秦文化的根本。

文化必须扩张和交流才能发展,秦始皇强行禁止私人学术和私人交流,只保留一部分书籍藏进皇家图书馆,如此在文化上倒行逆施的做法,只能让无数后人庆幸秦朝的早早完蛋,否则必将导致辉煌灿烂华夏文明的停滞和最终终结。

事实上,恰恰是秦始皇错误的政治布局(将中枢政权空洞化,排除了宗室力量和军功勋贵势力)和激进的政治举措(中央集权没错,但是天下一制搞群县制绝对是激进而失败的政策),以及因循守旧之前秦过取天下的那一套过度压榨民力的制度,奉一人大修宫殿坟墓,不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盲目扩张的做法,最终导致秦帝国的速亡。

没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过10余年,秦朝就落到亡国的地步,笔者认为,秦之亡的根本责任,不在秦二世胡亥,而在始皇。如果秦始皇晚死2-3年,他闹不好就可以和王莽、梁武帝、唐玄宗等人一个评价了。

正如王莽、梁武帝、唐玄宗、拿破仑等人如果早死,之后才有光武中兴,侯景之乱,安史之乱,很多人估计都会认为,如果这几位在、历史就会如何扭转,然而他们的长寿恰恰证明他们再也无济于事。

最简单的明证,秦始皇死不到一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当时关东诸多郡守驻军其实都是秦始皇自己一手任命的。秦二世胡亥重新布局的时间基本没有,他继承的是秦始皇留下来的布局。 没有任何证据说胡亥和赵高李斯对秦朝关东布局做了大变动,然后呢?

陈胜起兵不过3个月时间,关东各国皆反,几十万起义军打进了函谷关!所以,如果秦始皇在世,难道秦朝这些人就能逆天镇压六国起义?

对华夏文明的统一大业来说,秦帝国的速亡恰恰是一个灾难,如果华夏文明统一条件真不具备,如果没有伟大平民英雄如汉高祖刘邦,乘风而起力挽狂澜,就凭秦帝国速亡的教训,华夏文明的真正统一,再推迟个几百年,恐怕都不奇怪。

从这个意义上说,汉高祖刘邦一直到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正是这些汉朝帝王历时百年的努力,才真正巩固了华夏大一统帝国,也变相成就了秦始皇极高的历史地位。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谁的历史地位最高吗?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经过十多年的征伐,终于在乱世纷争中以铁血手段横扫六荒,削平宇内,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秦朝的建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此之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到此才算真正达到了“一统”,“中国”二字也才有了具体体现。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何等雄迈,何其快意啊!所有一切,都是秦始皇带来的,他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开创者,就连称呼也用得那么拉风。

“皇帝”的尊号,嬴政也是费了大心思才定下的。春秋战国,诸侯都称为“王”或“君”,嬴政在一统天下后,大臣们认为“古有天皇、帝皇、泰皇,而泰皇最贵”,所以建议嬴政使用“泰皇”。而嬴政觉得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所以创造性地为自己取了“皇帝”之尊号,称自己为“始皇帝”,取万世相传,延绵不绝之意。

就说秦国的“秦”字都是秦始皇造出来的。秦国原名“琹”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想以一个新字来命名新国家,于是他从史书《春秋》两字中各取一半定为国号“秦”,表其意为秦国要占一半历史。

秦始皇究竟何德何能,就可力压唐宗汉武,宋祖天骄呢?

从政治上来看废除分封,设立郡县。

他将全国设三十六郡,郡设守、尉、监;郡下有县,县设令、丞、尉;县下有乡、亭、里等基层行政机构,这就是秦朝的政治体制。对于相应的政治体制,他又实行了三公九卿制的管理制度,实行金字塔式管理,最后形成了中央集权。这在现在看来,这种制度环环相扣可谓是当时相当先进的政治制度,在两千多年前,类似的制度绝对是独一无二,最符合生产力发展的。

从经济文化制度来看,“书同文,度同制,车同轨”。

书同文。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各国文字基本结构有相似之处,但的确存在差异,这阻挠着文化传播。因而秦始皇命李斯统一文字,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全国推行。

度同制。各国货币大小不一,购买力不同,鉴于此秦始皇改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以秦国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另沿用商鞅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统一全国度量衡。

车同轨。统一前,各地车辆大小,车轮宽窄,车道粗细不同,统一后车辆行走不便。鉴于此,秦始皇规定车辆轮距一概改为六尺,车道与车轮相同,这样一来,车辆来往方便,这就是车同轨。

从律法上来看,统一法度,依法治国。

秦灭六国后,废除了各国原有的礼仪法度,推行自商鞅变法而来逐渐形成的秦律。秦律的内容非常广泛,在行政、刑事、经济、民事等都有涉及,其主要内容如下。

刑事责任年龄原则。秦律规定凡身高不足六尺者为未成年人,犯罪之后不用负担刑事责任或者减轻刑事责任(与现代律法类似)。

从重从轻原则。根据不同犯罪情节和认罪情况,实行从重从轻原则。除了当时的政治犯,如果自首或者主动消除犯罪后果,会从轻判处。

连坐原则。这个原则也是被后世诟病的原因,即一人犯罪与案犯有关系的人连同受刑,正是这个制度成为秦国被称为“暴秦”的重要原因。

同罪异罚原则。简单而言就是根据犯人的身份地位有区别的量刑定罪,所谓“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在封建社会就是一个笑话。

从律法上看,皇帝拥有最高司法审判权和解释权,体现着秦朝高度的中央集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0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