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羊舌鲋简介:中国第一个贪官是谁,

话历史 2023-07-19 00:48:50

羊舌鲋出生于春秋时期晋国的贵族家庭,祖父、父亲都是晋国大夫。他与兄弟共四人身居要职,当时被称做“羊舌四族”。二哥羊舌肸字叔向,更是活跃于晋国政坛上的一位煊赫人物,留名青史。

同哥哥一样,羊舌鲋在历史上也大名鼎鼎,不过不是因为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政绩,而是“有幸”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贪官。

公元前529年,晋国为了显示自己的老大地位,决定召开盟会,召集各个诸侯国到平丘(今河南封丘)开会。出身显赫家族的羊舌鲋被委以重任——担任掌握军权的代理司马,带队30余万人向东方的邹国之南进行军事演习,显示国威。

要说这羊舌鲋生长在贵族家庭,那个年代就算谈不上锦衣玉食,想必也不差钱,可他偏是贪婪至极千方百计敛财。就在队伍行进途中,路过卫国时,羊舌鲋命部队驻扎下来,示意卫国“上贡”。哪知卫国“不开眼”,没搭理他,这下可惹毛了羊舌鲋。他以割草喂马为借口,纵容手下兵士四处砍伐,骚扰百姓,到处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不知道晋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卫国又不敢开罪,只得派人带着美味和绸缎去晋国打探口气。

使者到了晋国,谒见的正是羊舌鲋的哥哥叔向。使者一面呈上礼物,一面小心赔不是:“我们卫国只是小国,一直小心侍奉晋国并不敢有二心,这次贵国人马途经我地骚扰不断,是因为……?”

叔向知道一定是弟弟的老毛病犯了,便象征性地收下美味,给使者支招:“部队的一把手是贪财出了名的,你回去把这绸缎以你们国君的名义送给他,就会没事了。”使者回去后照办,果然见羊舌鲋手抚绸缎喜形于色,当面吩咐手下停止“割草”。

羊舌鲋贪财到如此地步,让人咋舌。不过贪官除了贪财外,还有一个共性——就是贪色,羊舌鲋自然也不例外。

勒索卫国一年后,羊舌鲋官运享通跨界当上代理理官,掌管刑狱诉讼大权。新官上任,就遇上一件棘手的案子。在晋国颇有社会地位的邢侯和雍子,因田产划分边界而起争执,各不相让闹到官府。这个案子已经诉讼多年,但双方各执一词,一直没得到解决。

案件的一方雍子是个”机灵人”,一听说羊舌鲋接管案子,立即有了主意。晋国人谁不知道羊舌鲋贪心?只要给他好处就不愁赢不了。雍子当下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羊舌鲋。得到年轻娇艳的美人,羊舌鲋心花怒放乐不可支,哪管什么公平审理,强行把田产的界线一偏再偏,偏到邢侯的地界深处,划出许多地盘归了雍子。

到正式宣判那天,羊舌鲋假模假样宣读判决结果。对其中猫腻心知肚明的邢侯窝了一肚子火,明知吃亏却申诉无门,于是怒发冲冠,直接拔剑杀了羊舌鲋和雍子。

堂堂理官被杀,这事迅速成了晋国的今日头条,引起高层的高度重视。羊舌鲋是叔向的弟弟,上头问他对这事的看法,叔向倒也磊落不护短:“羊舌鲋知法犯法,死有余辜;雍子贿赂官员,难逃死罪;邢侯故意杀人,也应处罚。三人皆当死罪,就施生戮死吧!”也就是说,邢侯施以死刑,已死的羊舌鲋与雍子暴尸于市。

羊舌鲋身为国家重要官员,不能克己私欲,置法令于不顾,贪财贪色,知法犯法,孔子口诛其“贿也、诈也、贪也”,集三恶于一身,死有余辜。在夏朝律典中,“墨”是罪刑之一,为贪以败官,羊舌鲋为这个罪名作出了最恰当的注解,即被定罪为“墨”,记录在册,“贪墨”一词由此而来。

作为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贪官,羊舌鲋为中华词库贡献出了“贪墨”一词,警钟长鸣警示后人。

贪墨一词由来的感言

贪墨一词由来的感言

贪墨一词由来的感言,贪墨一词是《左传》昭公十四年,语出叔向。其实我们的古汉语中有贪墨一词。墨,古义是不洁之称。形容历代贪官心黑如墨,那么下面为大家分享贪墨一词由来的感言。

贪墨一词由来的感言1贪墨一词由来,在《左传》昭公十四年,语出叔向。其时晋国发生一起恶性案件,当国大夫也是国际名人叔鱼及另一贵族雍子被邢候所杀,执政韩宣子咨询叔向处理意见,后者言及:“以贪败官者为墨”,这就有了贪墨一说,后世延用,义指贪赃枉法的行为。

然而此事颇蹊跷,加之我渐渐习惯美好想往总被人事之黑恶颠覆的经验,就要饶舌几句。按其起因为邢候与雍子对鄐县田地归属产生争端,本来当由士景伯审理,却成为“旧狱”,

就是积压的旧案,以士景伯出使楚国,叔鱼代为署理,而罪在雍子,雍子把自己女儿作为贿赂,呈送叔鱼,遂赢得官司,邢候忍无可忍,愤而杀戮,将叔鱼和雍子一道取消了生存权,无非平衡因职能部门枉法自己失去鄐田的愤恨心理,罪则罪矣,类似激情犯罪,不乃事出有因乎?

问,此案曲直未必复杂,为何久拖不决?叔鱼贪婪成性,见诸文字记载平丘会盟索贿卫国一事,当流布四方,自家人怎么可能不了解?既属积案“旧狱”,且关乎土地所有权,执政者会毫不知情,若欲秉公裁断,乃至于一点警示都不给叔鱼吗?

主张“施生戮死”的叔向,获义而灭亲之令名,不讳言则迟来的正义,那邢候就是迟来的正义也没得,从土地归属争端开始,正义始终缺失,酿成血案后闪归,而又著于春秋,我惊讶非是美化叔向,此则究属何益?

《左传》记载造刑书铸刑鼎的事件有两桩,郑国子产、在先,晋国的范宣子和赵鞅、在后,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变迁,可以说是进步的。那么赵鞅与范宣子那次叔向应该是已经辞世了,未及发表宏论而不见载籍,子产铸刑书,叔向是非常反对的,曾致书深表担忧和遗憾。

叔向反对刑书一个根本理由是它启发庶民百姓的争竞之心。溯源则是维护礼治,礼治则更靠近人情,与人治结合愈发紧密,其基础是人生而不平等,及贵贱有别,贵贱天成,且不宜擅改。

法治后于礼治也就是人治,那后来者居上,或者说它一定优越于前者,就平治天下而言,确实这样吗?有个先决条件,要施法者也必须在法治控驭之内。

非此,执法柄的人,运法如刀,所切削尽在适合自己的意志,何谈公正之有?这个也本是人治遭受诟病多多的地方,如未获妥善解决,法治人治必然相继做虎狼残虐众生,其情状则并无二致了。

我疑虑邢候雍子争鄐地田产一案的处理结果,以及见诸载籍所揭示的意义,也就在这个地方。礼治精髓左传很有几处加以论述,以其更近人情,非本在人治又能是什么东西呢?而人治精髓在权用,那就要看权柄在握者的人性怎样了。

韩起韩宣子虽是天降英才不世出伟人晋悼公亲手遴选,却亦为假公济私残毁晋室卓然著力者,然而观察他索要玉环甘心受挫于子产,其人不但深明进退之要,更极善伪装造作,则此案中,能没有他作为主政晋国的.最高意志之体现吗?

所以,无论是羊舌、孔氏倍加推崇的礼治,还是庶民寄予厚望的法治,有类水上波澜,渊薮之下,操权柄者稍稍举手摇足,则不知泛起怎么的浪花。贪墨之论看似秉公直言,究竟于事无补。

贪墨一词由来的感言2“贪墨”一词来源于羊舌鲋,第一个因为贪污而受到惩罚的官员。

身为代理司马、代理理官,不能以身护法,反而以贪坏法,卖法纵贪,被定罪为“墨”。在一些历史文献中,“贪墨”一词有时也专指攫取美女,足见羊舌鲋贪婪行为影响之深。

羊舌鲋出生在一个奴隶主家庭,父兄都是晋国当时显赫一时的人物。青少年时期的羊舌鲋凭着父兄的势力整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晋昭公即位后,重用权臣韩宣子,朝廷的大小事情都是韩宣子说了算。羊舌鲋借着父兄的力量,得到了韩宣子的重用。

公元前529年,韩宣子为了提高晋国的霸主威信,显示晋国强大的势力,决定召集当时各个诸侯国到平丘(今河南封丘县)召开盟会。这年七月,韩宣子让羊舌鲋当上掌管军权的代理司马,带领军队到东方邹国的南面去训练。

羊舌鲋带领大队人马30多万,浩浩荡荡地向邹国前进,经过卫国的时候,他贪婪的嘴脸就开始暴露出来。他命令军队在卫国境内停下来,要求卫国国君给他贵重的礼品。一开始卫国国君并没有理会他的无礼要求,羊舌鲋恼羞成怒,于是纵容他手下的士兵,打着割草喂马的旗号。

在卫国的境内四处乱砍乱伐,搞得民不聊生,百姓叫苦不迭。卫国是个小国,不敢和强大的晋国闹翻,只好忍气吞声地派人送了一箱精美的绵缎给羊舌鲋,这才送走了这个瘟神。羊舌鲋带领大军继续东进,在路上一有机会就故伎重施,向路过的小国勒索财物。

平丘会盟后,羊舌鲋吹嘘自己的功劳,献媚请赏,轻而易举地窃取了晋国掌管刑狱诉讼的大权,当上了代理司寇。其贪婪本性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变本加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9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