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战国时期齐国实力如何,为何能保持太平,

华里士 2023-07-19 00:47:50

战国时代群雄纷争,几乎每年都有大战爆发按理说,没有哪个诸侯能游离于战乱之外。然而七雄中的齐国,却在战争最激烈的战国末期独享和平近50年。

公元前270年的纲寿之战之后,直到前221年秦灭齐,齐国几乎成功闪避了所有的诸侯纷争。如此漫长的和平岁月,在其他六雄的历史中从未有过。这个乱世奇迹是怎样实现的呢?

易守难攻的地理环境

东方的齐国是典型的“负海之国”。它拥有今天山东省大部、河北省东南部以及江苏省东北部分地区,在战国前期与燕、赵、魏、卫、宋、鲁、楚、越。

尽管邻国多多,但齐国的地理环境不难防守。齐地南抵蒙山、大野泽,西以黄河为界,北靠渤海,东邻黄海。整个疆域几乎全由天险自然包围而成。

论首都圈周边地势的险要,秦国第一,齐国第二。秦都咸阳位居关中四塞之地,只要锁住函谷关、武关、临晋关,山东列国就难以兵临城下。

齐地虽不如关中险要,但齐都临淄同样易守难攻。临淄南有泰山、沂蒙山为屏障,西有济水、漯水、黄河三道险阻,北面不远是茫茫渤海,往东是毗邻黄海的胶东半岛。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攻,都难以长驱直入。

为了拱卫临淄,齐国还设置了高唐、阿、即墨、莒四个别都,以都大夫为军政长官。齐国虽未推行郡县制,但四个别都大夫的职能与列国郡守并无本质区别。

其中,高唐大夫镇守漯水与黄河之间的北部领土,阿大夫负责济水与黄河之间的西部领土,即墨大夫经营胶东半岛的东部领土,莒大夫坐镇泰山与齐长城以南的南部领土。

齐国进可横行于华北大平原,退可以黄河泰山天险自保,跟秦国一样攻守兼备。故而西汉的田肯把齐地称为“东秦”,并提醒汉高祖刘邦必须以亲子弟为齐王。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让齐国能从中原混战中顺利抽身,只跟列国做生意而不打仗。

时来运转:诸侯与齐国修好

兵家谚语: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任何诸侯想攻入齐国腹地都很困难,但齐湣王迷信武力,太过张扬,与列强结怨。

燕国发起合纵,赵、秦、魏、韩出兵助燕将乐毅大破齐师,楚国也趁火打劫,群雄围攻下齐国险些亡国。后来,赵国派蔺相如攻取了齐国大片土地,秦国又夺取齐国的纲寿之地。

当天下人以为齐国将被瓜分时,齐国却时来运转,此后运气好得惊人。

秦赵突然爆发了阏与之战。战胜的赵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转而与齐国修好。战败的秦国内部生变,随后为齐国带来一份大礼。秦昭王采纳了魏人范雎的远交近攻之计。近攻的目标是魏韩赵三国,远交的对象正是齐国。

此后,秦国再没有直接跨过韩魏国境攻齐,也没像过去那样驱使赵魏楚等国攻齐。齐国君臣事秦,天下最强的秦国成为齐国的保护伞。诸侯攻齐时都要掂量自己能否承受住秦齐两面夹击。

没几年,秦昭王罢免了主张攻齐的魏冉,秦国满朝已无攻齐派。

赢得阏与之战的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和赵太后顶不住秦军攻势,派长安君入质齐国换取援助。齐国派安平君田单入赵为将。田单率领赵军攻燕,齐国不用自己动手就消除了最后的边患。

至此,秦赵双双与齐修好,魏韩楚也跟齐国关系和睦,仇恨最深的燕国不敢不求和。

昔日被诸侯围攻,今日诸侯纷纷结交,天差地别。齐国外交形势大好,故而能长久偏安。这段和平是秦国远交近攻战略带来的红利,最后也只会被秦人亲手终结。

更多>>(接下文评论)

齐国实力怎么样呢,为何最后才被秦国灭亡?

商朝灭亡后,姜子牙作为周武王的得力助手讨伐纣王有功被封为诸侯,将其分封地在山东境内,这就是齐国建立伊始,作为一个老牌的诸侯国齐国实力首屈一指,其实力不容置疑。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这段诸侯相争的历史上从来都是赫赫有名。春秋齐桓公的时候任用明相管仲和鲍叔牙,内修外治,百姓安居乐业,国力富强经过多年的壮大让齐国发展成当时的超级大国,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周天子也封齐国为各诸侯国领导,当时可谓是在诸侯国之间呼风唤雨,好不威风。各诸侯国当时也都多听命于齐国霸主之言。但好景不长齐桓公死后,国内大乱,各位公子为了国君位置而自相残杀,这次内乱让齐国实力大减,并且让出了霸主宝座。不过仍然是诸侯大国。时间流逝到战国时期,经过百年的战争和兼并,只剩下了七个具有实力的大国,齐国便是其一.此时的齐国在春秋末年发生一次叛逆,已经从姜齐变为田齐,但是国力依然雄厚。战国期间各诸侯国仍然是在互相征伐消灭对方,最西面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的成功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令当时的其他六国根本无法单独对付,六国时而结盟,时而联横,心照不宣。这给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机会,并在秦王嬴政期间发动统一六国之战,并且一一都取的了成功。韩、魏、赵、燕、楚相继被打败亡国。齐国因地理位置在最东边而是被秦国最后一个灭亡的诸侯国。齐国因为远离中原战乱地区,战国时发生的战争不多,也因为在秦国与其他五国战争中采取隔岸观火的政策没有采取有力的支援,最终也导致自己的覆灭。其军队因多年没有发生战争,在秦军面前没有抵抗便投降了。

齐国在战国时期的实力变化情况?

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其疆域主要位于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东南部及河南省东北部,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姜尚。齐国是周代重要的封国,亦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周代东方主要诸侯国。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胡公时曾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 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时代七雄之一,前221年,最后为秦国所灭。

战国时期东方富极一时的齐国,为什么不战而降?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秦国相继灭了韩、赵、魏、楚、燕之后,齐国灭亡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秦国的铁蹄踏平中原势不可挡,想当初六国合纵攻秦都打不下来,那么齐国单凭自己又怎么会秦国的对手呢。

战国末期,战国的局势已经成为了秦赵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这时候的齐国没有认清虎狼秦国吞并天下的局势,采取了壁上观的态度,其实已经注定了齐国要灭亡。

战国末期齐国已经没落的没有了东边大国该有的势力了,自从齐威王之后,齐国的综合国力、军事实力等等已经再也没有了大国的气魄。

虽然也进行了变法,但是变法并不彻底,尤其是齐威王之后的继承者,总是一副坐山观虎斗的心态,偏居一隅,认为自己只要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

战国末期,渐渐成为秦国一家独大的局势,秦照的长平之战后,赵国实力大损,秦国也损兵折将,假如这时候齐国可以走点心,也是崛起的好时机。

但是,这时候的齐已经没有人才可用了,中原士子也都纷纷跑到了秦国去效力,毕竟良禽择木而栖,在当时士子的眼中,齐国已经是一根腐木了。

秦国打算攻灭六国的时候,采取远交近攻的外交方略,这时候的齐国也被秦国给蒙蔽了,认为秦国随他去灭中原各国吧,秦国割据中原西部而王,我割据东部为王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还有一个成语叫做唇亡齿寒,齐国没有能参透,等到秦国灭了五国之后,齐国也不能独善其身,毕竟卧床之榻岂容他人酣眠。

秦国相继灭了五国之后,东海之滨的齐亦不能幸免,因为在辉煌的事业面前,齐国也必是秦始皇的垫脚石。

历史总是有迹可循,齐国的投降,其实也避免了一次没有意义的牺牲,对当时两国的人民来说,也未尝不是好事。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9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