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各诸侯国中,齐国是唯一一个可以与秦国叫板的国家,国力甚至要强于秦国。这个国家开国最早,历史最为悠久。在诸侯纷争的的岁月中,齐国数度得兴,两创辉煌,由弹丸小国,逐渐发展成为了雄居东方的大国、富国、强国,完成了一个由霸业、王业至帝业的过程,几近统一中国。
齐国在威王改革以后,国力强盛,经过桂陵、马陵两次战役和徐州相王等外交活动,已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在宣王一朝更是将齐国的国力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完善了稷下学宫的建设,《史记》中曾这样描述“高门大屋尊崇之,览天下诸侯宾客”,当时的宣王不仅提高读书人的地位,还解决知识分子的住房问题,这样一来使得一大批知识分子聚集在齐国。这些人对齐国的文化教育、治国理政众多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齐国不仅人才多,国力也不容小觑,苏秦在《战国策》中曾经这样描述当时的齐国“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可见当时齐国的富庶景象。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争雄于诸侯的东方大国,在公元前221年,却被秦国毫不费力地一举吞并。一个泱泱大国的衰败,究竟是谁该负主要责任?面对诸侯群殴,落得身死国灭下场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一、外交之失
苏洵说齐国的灭亡是“与秦而不助五国也”。作为少数能够和秦国抗衡的国家,齐国对于秦国的围剿都是无果而终。由于在齐国外交政策上极大的失误,使得秦国日益强大并在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在齐国的积极参与下,齐、楚、燕、赵、韩这些国家以“合纵”战略结盟,连和起来反对张仪的“连横”政策,初步形成了六国合纵反秦的态势。虽然齐国是合纵政策的倡导者,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并没有积极参与。
公元前318年,五国相约伐秦国,可是到真正出兵的时候,只有韩、赵、魏三国。这些队友各怀鬼胎,楚、燕两国因地处秦国较远,所以按兵不动,但是齐国作为攻秦政策的推动者,不仅没有践行和队友的约定,一起攻打秦国,却将目光转移到了正在内乱的燕国。齐国进入燕国后并没有积极的安抚民众,而是利用军事手段管制燕民,攻虽然是攻下来了,但是却抵不住燕国人民的反抗,最终撤离燕国。
由于齐宣王错误的外交政策,致使秦国轻而易举的便打破了五国的合纵攻秦的计划,还轻松的将韩、魏两国收做了小弟,又兼并了巴蜀地区,可以说是名利双收。而此时的齐国不仅没有削弱主要对手秦国的有生力量,反倒是在东方给自己找了一个敌人,可以说是狐狸没打着还白白的惹了一身骚。
之后的齐国又发起了韩、魏伐楚,困秦,侵占宋国等一系列类似的军事战争,每次都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却都没有对秦国造成实质性的打击。秦齐东西对峙争霸的局面被打破,形成了秦国一家独大严峻态势。
更多>>(接下文评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9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