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句话用在晋文公身上恰如其分,他离开故土,梗泛萍飘,流亡十九年之久,从风华正茂到花甲之年,人生的艰难困苦,荣辱沉浮成就了一代霸主。
晋献公讨伐骊戎的时候,骊戎为了求和,就奉献了两个美女骊姬和少姬给献公,这俩女人分别生了儿子奚齐和卓子,骊姬狐媚奸诈,深得献公宠爱,在她的阴谋陷害下,太子申生背负上弑父的罪名,自缢身亡。从此,重耳和弟弟夷吾(晋惠公)就开始了逃亡之路。这时候,重耳已经四十三岁。
遭遇追杀的时候,重耳翻墙逃走,生命危急之际,衣袖都被砍断了。之后,重耳逃往母亲的故乡狄国。在舅舅狐偃的安排下,重耳安定下来,狄君送给重耳一个外国美女做老婆,赵衰也得了一个,君臣两人做了连襟。赵衰生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赵宣子,也就是赵氏孤儿赵武的祖父,赵宣子一生侍奉三朝,维护了晋文公开创的霸业。
舅舅狐偃和重臣赵衰是重耳生命中两个很重要的男人,重耳逃亡的十九年中,他们皆跟随左右,患难与共,并多次协助其脱险,他们是辅佐晋文公的功臣,对晋国的霸业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重耳在姥姥家的日子过得幸福快乐,以至于都忘记了自己真实的身份,以及自己未来的使命。
而晋国,发生了政变,晋献公弥留之际,想要传位给奚齐,遭到里克、邳郑父等叛乱,他们杀死了奚齐和卓子。如果再立新君,重耳和在梁国避难的夷吾是最合适的候选人。
里克派人先找到重耳,重耳怕是奸计,婉言谢拒了,并说自己暂且不贪恋王位。夷吾则非常高兴的接受了邀请,还获得了秦穆公的援助,回国即位,史称晋惠公。
夷吾做了新君,杀死里克等前臣,重用自己的亲信。哥哥也成为他忌惮和追杀的对象,于是,重耳又开始逃亡之路,这次重耳他们准备去往齐国,因为齐桓公乐善好施,志在称霸,正寻觅良才。
临行前,重耳对妻子说:“等我二十五年还没回来,你就嫁人吧。”他妻子笑着说:“我会一直等你的。”
因为走得匆忙,重耳一行人盘缠也没拿多少,路过卫国时,卫文公根本瞧不起重耳,没有理睬他们。实在饿的不行,他们就向当地农夫讨饭吃,一些人竟然将土块放在碗中让他们吃。重耳非常生气,赵衰却说:“这是好事,土块,预示着你将来拥有这块土地啊。”
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肉一块,与野菜同煮给重耳吃。
在齐国,齐桓公厚礼相待,还将宗室之女嫁给重耳。重耳在齐国呆了五年,齐桓公去世后,重耳太留恋齐国的美艳妻子,不想离开,他说:“我要老死在齐国。”他的妻子说:“您可是晋国公子,因为落魄才来到这里,如果长此以往,您对得起跟随您的贤士们吗?贪恋女色,忘记了自己的责任,我都瞧不起你。”妻子和赵衰等合谋将重耳灌醉抬到车上,继续赶路。此时,论一个成功男人背后女人的重要性。他们路过曹国,曹共公不但没有以礼相待,竟然偷看重耳洗澡,有人说此人同性恋,其实不然。民间传言重耳天生异相,重瞳骈胁,曹共公好奇心特重,想亲眼目睹真相,这一偷看的代价太大了,曹君给自己以后埋下了祸根,多年以后,曹君被俘,国家差点灭亡。
曹共公偷看人家洗澡时被大夫僖负羁看到,僖负羁为了表示歉意,私下给重耳送了美食,并在盘底放了一块璧玉,替曹共公谢罪。重耳接受了食物,把璧玉还给了僖负羁。后来攻打曹国,晋文公命令赦免僖负羁的族人,报答了他当年对自己的礼待之恩。
宋襄公也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接待了重耳。郑文公则藐视重耳,置之不理,叔瞻劝郑文公:“重耳以后必然是很厉害的主,您既然不以礼待他,还不如杀了他。”郑文公不听。
楚成王厚待重耳,重耳也非常谦逊。楚成王问:“假如您返回晋国,怎样报答于我呢?”重耳说:“将来万一交战,我会为您退避三舍之地。”这就是退避三舍的典故。
重耳至秦国,秦穆公送给重耳五个宗室女子为妻,其中有公子圉的妻子,也就是重耳的侄媳妇,重耳不好意思接受,秦穆公说:“公子圉的国家您尚且要去攻打,何况一个女子呢。”
秦穆公这样做是有理由的。原来,夷吾即位后,不但不救济缺粮的秦国,还恩将仇报,攻打秦国,惨遭失败后又割地求饶,还让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秦穆公为了掌控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了他。谁料这个公子圉听说父亲病了,急不可待的扔下妻子,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了。夷吾死后,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秦穆公援助的父子俩都是白眼狼,当然很生气,他决定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
公元前636年,重耳已经六十二岁,在秦国的鼎力相助下,流亡十九年后返回晋国,统治了晋军,即位国君。
当然,有情有义的重耳做了王之后,也把妻子们都接到了晋国来个大团圆。坎坷磨难,流离转徙,为晋文公奠定了千秋霸业坚实牢固的根基,也为他收获了诸多红颜。
非常多
1,重耳
前656年,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重耳的母亲是戎族,他决定往翟族人的地方逃跑。
前651年,晋献公逝世,荀息当国相,骊姬立他儿子奚齐为国君,里克杀了骊姬和奚齐,荀息自杀,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
前650年,重耳的弟弟夷吾登君主宝座,自立为晋惠公。
前644年,晋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杀重耳,重耳没死,决定不能在翟族地区多留。他听说齐桓公的宰相管仲去世了,决定去齐国给齐桓公效劳,他同时希望得到齐国的帮助和保护。重耳在齐国过安逸的生活,放弃了恢复君位的愿望。齐桓王送了他20辆马车,并许配了宗族之女齐姜给重耳。
前639年,赵衰、咎犯有一天在一棵桑树下商量如何离开齐国,一个女奴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对话,回宫以后偷偷的告诉了重耳的妻子齐姜。齐姜因为害怕女奴泄露秘密,不但没有给她奖赏,而且马上把她给杀了。齐姜也劝告重耳赶快离开齐国,但是重耳不肯。因此,赵衰等人让重耳喝醉了,把重耳抬到马车上离开齐国国都临辎。重耳醒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他感到非常愤怒,拿了枪追杀狐偃,幸亏没有成功。重耳和他的忠臣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了他的裸体。因为曹共公对他如此无理,重耳有怨恨心。
前638年,楚国打败宋襄公军队不久以后,重耳到了宋国。宋襄公款待他,并送他二十辆马车。后来重耳到了郑国,郑文公拒绝接待他。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接待他,并问他以后打算如何报答楚国。重耳回答“万一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我愿意命令军队撤退三舍(即九十里)”。楚国大夫子玉建议楚成王马上杀死重耳,以免给自己留下后患,但是楚成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最后,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热烈接待他,并把五个女子许配给他,其中有秦穆公的亲身女儿怀嬴。 (参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前636年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侍奉晋惠公的旧臣吕省和郄芮害怕遭到晋文公的迫害,所以想谋杀他。他们计划放火烧他的宫室。勃鞮听到了他们的阴谋,想预告晋文公,但是文公拒绝让他觐见,因为他曾经试图刺杀文公两次。勃鞮回答他当时奉命行事,提醒他“过去齐桓公没有记恨管仲向他射箭”,晋文公听了,便接待了勃鞮,勃鞮就揭露了吕省和郄芮的阴谋。吕省和郄芮逃走,但是秦穆公把他们俘获杀死了。
前635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发起动乱,周襄王逃到郑国并向晋文公紧急请求援助。同时,秦国人正准备去救周王。晋文公想当霸主,他乘这个机会显示他的权利和威力,所以不顾晋国刚刚才安定,决定在秦国人行动之前拯救周王,不想让秦国人得到功劳。因此,他答应了周襄王,打败了王子带,并护送周襄王回京城。为了感谢晋文公的恩惠,周王把河内、阳樊等地区赏赐给了晋国。
前633年(周襄王二十年),宋国都城商丘被楚军包围。
前632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为报答楚国在他流亡国外时楚国的款待,下令军队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大败楚军。晋文公主持践土之盟,成为霸主。
前628年冬天,晋文公逝世,他儿子晋襄公即位。
2,流落民间的刘病已
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本名刘病已,字次卿,又字谋,即位后改名刘询,西汉第七位皇帝(前73年—前49年在位)。汉武帝曾孙,废太子刘据的孙子。
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刘病已的祖父、当时的太子刘据和他的父亲史皇孙刘进均因此被杀,刚刚出生不久的刘病已也被投入大牢。因为有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命令处死所有犯人,廷尉监邴吉据理力争,保住了刘病已的性命。第二天武帝就撤销了这道命令。由于他还是个婴儿,邴吉在狱中挑选两位女囚做他的奶娘。刘据一案平反后,刘病已寄居在祖母史良娣的娘家。前75年娶许平君为妻。
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其侄子昌邑王刘贺被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霍光拥立为帝。刘贺在即位的27天内就做了1127件不该做的荒唐事,被废。时任光禄大夫的邴吉此时向霍光推荐刘病已,于是霍光立时年19岁的刘病己为皇帝,是为汉宣帝。
宣帝初即位,政事一决于光。朝臣和上官太皇太后都认为应立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但宣帝顾念旧情,“诏求微时故剑”,于是群臣议决立许平君为后。霍光的夫人显非常恼怒,于本始三年派人鸠杀许皇后(谥号“恭哀皇后”),霍光授意宣帝不追查此事;次年,霍成君如愿以偿成为皇后。
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病逝,宣帝开始亲政,逐步开始剥夺霍家的权力,霍家人开始感到恐惧。地节四年霍家试图发动政变,事情败露,遭族灭,霍皇后也同年被废。
由于宣帝长期在民间生活,深知民间疾苦,所以他在位时期,勤俭治国,进一步确定儒家地位,而且还很放松人民的思想,对大臣要求严格,特别是宣帝亲政以后,汉朝的政治更加清明,社会经济更加繁荣。在亲政的二十年中,他着重于整肃吏治,加强皇权。他不但族灭了腐败的霍氏家族,而且诛杀了一些地位很高的、腐朽贪污的官员。为维护法律正常行使,宣帝设置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重视民命之余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此外宣帝又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目的是为了巩固皇权、统一思想。其余如废除一些苛法,屡次蠲免田租、算赋,招抚流亡,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继续霍光的政策。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则软硬皆施。他击灭西羌,袭破车师。时匈奴发生内乱,呼韩邪单于于甘露三年(前51年)亲至五原塞上请求入朝称臣,成了汉朝的藩属,宣帝又得以完成武帝倾全国之力用兵而未竟的功业。
宣帝统治期间,“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号称“中兴”,应该说,宣帝统治时期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候,因此史书对宣帝大为赞赏,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文治武功,可谓中兴”。他与前任汉昭帝刘弗陵的统治被并称为昭宣中兴。
黄龙元年(前49年),汉宣帝去世,在位25年,享年44岁,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 ,逝后葬于今天西安市东郊的杜陵。
乱世之奴隶皇帝石勒
资料
/view/88178.htm#2
还有,元太祖,明太祖,明孝宗,清太祖等
勃鞮的优秀之处,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战略眼光,是何等重要。所谓人无远见,必有近忧,在勃鞮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勃鞮,真正的名字叫做寺人披。对古人起名有所了解的人由此可以大概知道他是干嘛的——服侍别人。只不过,寺人披服侍的对象比较特殊,第一个服务对象是晋献公。
寺人披在晋献公身边时,就因为会察言观色而获得信赖,并以此打开通往成功的大门。骊姬之乱,晋献公甚至将去蒲城追杀重耳的任务交给了他。可见,勃鞮、也就是此时的寺人披,在晋献公身边是何等的受宠。
寺人披追杀重耳,用24小时走了平常需要两天才到的路程,追上了重耳并将其围困。这一回,寺人披勃鞮再次充分展现了他的“远见”——放水让重耳安然逃脱。
重耳文弱书生在寺人披的围困之下,竟然只是被割了一截衣袖,仓皇而逃。寺人披拿着这截衣袖回去复命,晋献公并未因此责怪,反倒赏赐了他提前赶到之功。
晋献公气死后,公子夷吾成了晋惠公。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寺人披在晋献公那里得宠,按说到了惠公这里应该被撇在一边。可诡异的是,寺人披勃鞮再次获得了晋惠公的青睐,甚至外放成为带兵的将军。
公元前636年,重耳几经磨难回到晋国,终于登上了晋国国君的宝座。此时的寺人披勃鞮,前有追杀国君的重罪,后有前朝旧臣,按常理,都有万死不能辞的理由。
可是,不知道是晋文公心胸宽大,还是勃鞮太有荫庇,晋文公不但没有责怪他,甚至还允许他继续在朝为官。一定程度,也成了晋文公招贤纳士的一块金字招牌。
如果勃鞮仅止于此,那也不能体现他目光的远见。勃鞮再次做了一个惊人之举,并以此登上自己的人生巅峰。
勃鞮向晋文公举报了吕省、郤芮谋反的线索,从而获得了晋文公的信赖。最后,晋国举足轻重的大臣赵衰登场了。
赵衰,是陪同晋文公亡命天涯、不离不弃的近臣,但不知何故,重耳登基之后,一直未被重用。在勃鞮的举荐下,赵衰终于出任原地掌管,并开启晋国风光的一段历史。
由此可见,勃鞮经历了晋国先后三人君主,却都能屹立不倒,其优秀之处在哪里?主要就是他看问题看得准的“战略眼光”。
想当初,蒲城一行,如果真伤了重耳,还有日后的风光勃鞮吗?说不准,在春秋时期,各国君主都在标榜自己正统和贤明的氛围里,勃鞮会成为一个替罪羊也未可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9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商鞅的生平经历商鞅为何成为秦国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