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魏国是如何崛起的(魏国为什么能在战国七雄中最先崛起?)

历史典故 2023-07-18 23:42:15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为周文王之子毕公高。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传至魏王假。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魏国领土曾包括现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江苏北部。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的魏国又被称为梁国。

崛起原因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国国君为诸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格局形成,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在这七个诸侯国中国土最广漠、历史最悠久、人才最众多的国家是秦、楚、齐三国,但是在七雄中首先称霸的却是名不见经传的魏国。

从立国初,魏国就是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力量,到了第二任国君魏武侯时代,魏国国力达到顶峰,此时的魏国已经在西部从秦国手中夺取大片土地,还联合韩赵两国进攻齐、楚,此时的魏国俨然成为了中原大地上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

魏国地处中原腹地,四周强敌环绕。西有秦,南有楚、韩,东有齐,北有赵,地缘形势恶劣,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不及楚国三分之一,这样一个处处不占优势的魏国是通过哪些手段在短短几十年间成为霸主的呢?

一、重改革

中国历史从春秋步入战国,各个诸侯力量为了在日益激烈的争霸战争中获得胜利,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现在我们知道,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封建制迈向郡县制的转折点,在这个弯道上,谁能首先迈向郡县制谁就能在诸侯争霸中胜出,谁就能统一中国。当然我们也知道,在这场改革竞赛中最后胜出的是依靠商鞅变法成为郡县制国家的秦国。如果说商鞅变法是这场改革的终点,那起点在哪里呢?在魏国。

魏国的第一任国君魏文侯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在听取了大量建议后,决定任用李悝为宰相负责变法。李悝曾任郡守,有深厚的基层工作经验,深知阻碍魏国发展的矛盾点在哪里。他认为魏国想要富强,必须对一下几个方面动手术:第一,土地;第二,经济;第三,法律;第四,政治。

在土地政策上,李悝废除了传统的井田制,建立了按照粮食产量进行比例税收的财政体系。在传统的井田制下,土地被人为分割成属于农民、贵族的小块。被分成小块的土地远看类似井字,所以被称为井田制。这些土地统一由农民耕种,收成按照地块的实际产量分配。这就造成了两个问题,第一,农民在耕种属于贵族的土地时候粗心大意,造成贵族地块的粮食产量不高。

第二,由于土地被分成小块,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经过李悝改革,魏国土地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魏国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粮食产量连年攀升。

在推行了新的土地政策后,魏国面临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粮食收获有极为确定的季节性,所以到了收获时节各家各户都着急卖粮,粮食价格不可避免的下跌。到了春季播种的时候,由于冬天消耗,所以粮食短缺,粮价又会升高。这就造成了李悝所说“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问题。于是在经济政策上,李悝推行开籴法,通过国家在粮贱时高价收购、粮贵时低价出售来平抑粮价。开籴法为粮食生产营造了十分优良的经济氛围,给魏国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打开了局面。

在解决了土地问题和经济问题后,李悝开始着眼于社会秩序。在西周时期,各国都是以礼治国,到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依靠非强制性的礼来治国已经行不通了。战国时代各个国家虽然也都开始使用强制手段惩罚为非作歹的“盗贼”,但由于没有通行全国的法律条文,所以处罚措施的不确定性很大。同样的犯罪活动在一个官员判处监禁,另一个官员就可能判处黥刑。

百姓无法预料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这直接影响了社会治安的进一步提升。于是李悝颁布了中国第一部成体系的法典《法经》。《法经》中不但详细规定了对具体犯罪行为的处罚措施,还给官员侦察案件、审理案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章。

在政治层面,魏国面对的问题也是所有诸侯国要面对的问题。传统封建社会施行爵位、官位、俸禄世代相传的世卿世禄制。李悝说这是“父有功而禄,子无功而食之”,造成的问题就是无能的贵族消耗了国家大量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影响了有能力士人的启用。于是李悝在魏文侯允许下废除了贵族阶层的社会特权,收回了世代相传的爵位俸禄,并将这些收归国有的政治和经济资源赏赐给有功劳的新人。

通过废除世卿世禄制度,魏国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官僚系统。在新的系统中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为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才能得到赏赐,赏赐给官员的爵位、官位、俸禄也不再世袭。由于废除世卿世禄制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在政治层面的改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但是得益于魏文侯的决心和李悝的政治智慧,干戈化于无形,改革最终得以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改革,魏国的国力蒸蒸日上,国际上一大批士人前来魏国效力。此时魏国的政治权力已经从贵族阶层转移到了士人阶层手中,几近完成了政治贵族化向政治官僚化的转变。魏文侯授权李悝进行的这场改革在中国历史上是开天辟地之举,他之所以能够成功,绝非是他一、二人之力所能及。在魏文侯和李悝的身后,还有翟璜、吴起、西门豹、乐羊等一批杰出的士人。

二、主动改变不利的地缘环境

在三家分晋后,魏国分的的土地最为险要。魏国地处中原交通要道,四周除了同秦、齐、楚、韩、赵四个强国相邻外,还同中山国、郑国、卫国接壤。在如此不利的地理位置上想要富国强兵,魏国就必须改变这个对自己不利的军事版图。于是魏文侯首先向北吞并中山国,向西从秦国手中夺取黄河以西直到洛水的西河之地。另外还同韩赵两国交换土地,使原本分散的土地得以统一。

三、重视联盟

从魏文侯到魏惠王,魏国的强大离不开韩赵魏三国联盟。韩赵魏国土面积相当,又处于中原腹地,都需要面对秦、齐、楚三个封建强国的外部威胁。三个国家虽然锐意进取,但是由于国土小,人口少,难以单独抗衡秦、齐、楚三国,在这种唇亡齿寒的态势下,三国结成了坚定的三国联盟。三国互为依靠,同心协力对抗秦、楚、齐三个传统大国。

在魏国的率领下,三国联盟从齐国和楚国手中夺取了大片土地。但是后来三国势力不断强大,各自图谋,不再重视三国联盟。到了魏惠王时,魏国甚至希望消灭韩、赵两国,三国联盟彻底分裂。终于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魏国不敌齐国,丧失霸主地位。

总的来说,魏国的崛起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是指战国这个时间点正处于中国从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折点,只要把握住机会,就能实现弯道超车,只要站对了风口,魏国想不上天都难。所谓地利,就是魏国独特的地缘环境。魏国虽然被强敌环绕,但魏国同时也拥有两个坚定盟友,只要三国联盟不散,他国就无可奈何。

所谓人和,是指魏国国内独特的政治环境。由于魏国的立国过程特殊,所以魏文侯为了防止自己手下的大夫以同样手法瓜分自己的国土,所以一直遏制国内贵族势力的发展。加上魏国是一个新兴国家,所以国内的贵族势力不足以限制李悝变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由于楚国贵族势力的疯狂反扑,吴起身死,变法终止。

但是由于魏国狭小的国土面积和特殊的地理位置,魏国虽然能够先发制人,但终究后劲不足。没有广阔的国土纵深和众多的人口,就无法坦然面对周边强敌,地处中原腹地,就必须维持好三国联盟。在这种情况下魏国的发展容错率极低,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所以紧接着韩赵,就被秦国吞并。共2页:12下一页

魏国为什么能在战国七雄中最先崛起?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大诸侯国各据一方,史称“战国七雄”。最终秦国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结束了群雄割据的时代。不过,秦国虽然是战国七雄中最后的赢家,但在战国初期,称霸中原的却并非是秦国,而是与它毗邻的魏国。

魏国创建于公元前403年,与当时那些传统强国比起来,魏国的底子相对较弱。一方面,魏国是“三家分晋”时从晋国瓜分出来的,其实力甚至不足原先晋国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魏国疆域比较分散,一部分在今山西境内,一部分在今陕西境内,一部分在今河南境内,三块领地之间被赵国、韩国间隔开来,非常不利于防御。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看似处处受制,四面环敌的魏国,却在战国前期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战国七雄”中的第一代霸主,魏国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魏国之所以能迅速崛起,离不开一位非常优秀的国君——魏文侯。魏文侯主政期间深刻认识到魏国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在那个战乱不断的年代里,若想不被周围的强国吞并,唯有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魏国的战略环境不佳,无法做到向外拓展来攫取资源,因此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内部变法来增强实力。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内部都存在着许多积弊,一些有抱负的国君都希望通过一次彻底变革来革除积弊,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然而这些积弊牵扯到的各方利益盘根错节,想要变法势必会遭到相关利益方的重重阻挠。在各方强大的压力面前,各国国君都选择了将问题搁置起来,等以后时机成熟再作处理。但是刚刚开创魏国基业的魏文侯却及时抓住了变法的契机。

当时魏国刚创立不久,内部贵族集团尚未做到铁板一块,风雨不进的程度。魏文侯深知拖延问题只会让本身就不强的魏国更雪上加霜,于是他决定摒弃一切阻力,在魏国内部开展变法,史称“魏文侯变法”。

在政治方面,魏文侯以雷霆手段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改变了原来的世卿世禄制,将一些重要岗位安排给有才能的人担任主官。同时他四处网罗人才,起用了一批有识之士参与到变法中,除了大名鼎鼎的李悝、吴起之外,西门豹、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也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在经济方面,魏文侯采纳了李悝“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强调充分开发利用土地,号召大家“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以便建设农田水利。魏国本来土地资源比较匮乏,但通过精耕细作的农业政策,粮食产量成倍增长,短短几年时间就从“战国七雄”中的“贫农”一跃成为“富户”。

在军事方面,魏文侯采纳吴起的强军之策,创建了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重装步兵军队——魏武卒。在战国中前期,“魏武卒”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辉煌战绩。原本较为强大的秦国在与魏国争夺黄河西岸的战争中节节败退,其疆域被压缩到只剩下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在多个方面共同努力下,魏国短时间内脱胎换骨,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的第一强国。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

战国初霸魏文侯是怎样大国崛起的

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国君,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一统三晋,把魏国变成国际上无可匹敌的强国。虽然魏文侯在有生之年未能完成统一三晋的夙愿,魏国却在他的治理下率先强盛,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雄的国家。而李悝、吴起、乐羊这三人则是魏国强盛路上的最大功臣。
魏文侯深深的明白要治理一个国家,尤其是要在列强争霸的年代里生存下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军事和经济。这可是要干实事儿了,当时儒家学派的人是不怎么务实的,他们只会高谈阔论。遇到了要实现强国梦的时候,必须要法家学派的人出现才可以做得到,于是魏文侯任用了法家的集大成者李悝。
李悝在魏国首开先河实行变法,他首先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世卿世禄的制度。也就是父死子继,贵族一代接一代的制度,这样搞来搞去国家成了联邦制,奴隶主阶级在自己的封地上可以制定税率,制定法律,俨然国中之国。再者,他改革农业,大力发展经济然后完善魏国的法律,使得整个国家很快地就强盛了起来。
经济搞上去了,名声也有了。魏文侯现在要做的就是开疆拓土,早日实现他一统三晋的伟大梦想。
众所周知,晋国和秦国是宿敌,魏文侯指定的战略,要想简单来说就是“攘内必先安外”,他要先拔出秦国这颗钉子,然后才转过头来对付韩国和赵国。在此之前,他一直对自己的“兄弟之邦”保持着温和的笑容。
不过秦国没有这么好对付,他在几年的时间里面,连续在魏国和秦国的领土争议焦点的河西地区用兵,但是收获甚微。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逃难来到了魏国!这个人就是后来名震天下,青史留名的大军事家吴起!战国时代有“一孙二起”的说法,那就是孙膑和吴起,加上秦国的大将白起!
吴起是卫国人,后来在鲁国任将军,立下了不少的战功。可是现在他在鲁国呆不下去了,所以就跑来投奔魏国。此人打仗是把好手,但是做人劣迹斑斑。魏文侯也听说了他不少的八卦新闻。
比如说他在老母亲死的时候贪图富贵不回去奔丧!还有齐鲁交战的时候,因为他的老婆是齐国人,鲁国人不信任他,他就杀了自己的老婆,以求能当个将军!这些事儿都成了他永生永世都难以洗刷的污点。
魏文侯当时就有点拿不定主意,面对这个既有光环又有污点的家伙,咱们到底是留还是不留呢?带着这个问题,他找到了最能拿主意的李悝!

战国时期魏国是如何崛起,又是如何衰败的?

正是因为韩国,赵国,魏国三个国家分晋,中国的历史,就开始由春秋时代走入了战国时代。而正是因为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也变得更加的激烈。在七个国家当中第一个实行变法的国家就是魏国,魏国在当时也是很厉害的,甚至占领了秦国很多的土地,还逼得秦国换了都城。那么竟然魏国这么厉害,最后怎么又失败了呢?其实魏国还是有很多优势的,在三个国家。分开之前魏国的军力就是很强大的。而且魏国的地理位置也是很好的,在这个国家里有很多的人口聚集,再加之自然环境优越,土地肥沃,河流很多,所以农业技术也是很发达的。在这里商业繁华,教育水平也是比较高的。同时在政治上,魏国当时的国君也是积极任用贤才。在魏国,更是有李悝,他也是开创了法家治国的先例。它还废除了限制农业发展的井田制,建立了更加适合国情的税收体系。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正是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有贤明的君主和大臣,所以魏国在早期还是很强大的。但是在魏惠王登上皇位之后,魏国就开始走向了衰落。因为魏惠王生活的环境比较优越,和他的祖父比起来,实力肯定是不足的。眼光也不长远。之后的几任君主也是目光很短浅,没有像他的祖先那样励精图治,任用贤臣。他们开始想着怎样过享乐的生活,败坏了国家的繁盛。首先在后面几代君主在位时期。魏国的很多人才都不愿意留在魏国的官场上了,而当时的君王却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对外的策略上,几位君主也是存在问题的。即使魏国选择与其他国家联合作战,也没有取得很大的成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9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