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晏子二桃杀三士

人生百味 2023-07-18 22:50:49

齐景公(公元前 547~前 488 年)手下有三个勇士: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他们仗着功劳大,胡作非为,景公引以为患。晏子就劝景公说:“送他们两个桃子,要他们论功,谁功大就可以吃桃子。”公孙捷说:“我曾拿着盾牌,再捕杀小虎,我的功劳可以吃桃子。”田开疆说:“我拿兵器,一再与敌军对抗,我有资格吃桃子。”古冶子说:“我曾在渡河时,遇到大龟,咬住马卒左边的马,游人急流之中;我逆流百步,再顺流九里,斩了大龟的头,然后象鹤一般跃出,我才有资格吃桃子。”其他二人一听,自觉惭愧,都放回桃子,刎颈自杀。古冶子说:“你们两位都死了,只有我活着,实在不仁”说完,也刎颈自杀了。

二桃杀三士什么意思

1、二桃杀三士释义:比喻用计谋借刀杀人。
2、二桃杀三士是汉语中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3、《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载:春秋时,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是齐景公的臣子,勇武骄横。齐相晏婴想要除去这三人,便请景公将两个桃子赐予他们,让其论功取桃,结果三人都弃桃自杀。后用“二桃杀三士”比喻用计谋杀人。这则成语本身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作分句。

一桃杀三士还是二桃 一桃杀三士还是二桃杀三士

1、二桃。二桃杀三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指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2、二桃杀三士来源于《晏子春秋.谏下二》,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

3、春秋时期,齐国有公孙无忌、田开疆、古治之三名勇士,皆万人敌,立下许多功劳。但这三个勇士自恃功劳过人,非常傲慢狂妄,别说一般大臣,就是国君也敢顶撞。 当时晏婴在齐国做相,对这三位很是担心。因为他们勇武过人,但又没有什么头脑,对国君也不够忠诚,万一受人利用教唆,则必成大患。晏婴便与齐景公商议,要设计除掉这三人。

3、 一日鲁昭公来访,齐景公设宴招待,晏婴献上一盘鲜美的大桃子。宴毕,还剩下2个桃子,齐景公决定将这两只桃子赏给臣子,谁功劳大就给谁。当然,这就是晏婴的计谋。 若论功劳,自然是三勇士最大,但桃子只有两个,怎么办?三人各摆功劳,互不相让,都要争这份荣誉,其中两人先吃了桃子,剩下一人自觉无颜,自杀而死,吃了桃子的两人感到惭愧,自觉对不住朋友,自杀而亡。

4、这样,齐景公就去掉了心头大患。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晏婴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故事?

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位勇士,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他们三人都能赤手空拳地和老虎搏斗,因而以勇力闻名天下。

有一天,相国晏子从他们身旁经过,谦逊地小步快走,而这三个人却不站起身来,非常失礼。

晏子入朝拜见景公,说道:“我听说圣明的君王蓄养勇猛之士,对上要有君臣大义,对下要有长幼伦常,对内可以禁止暴乱,对外可以威慑敌军;国家因为他们的功劳而获利,臣民因为他们的勇气而钦服,所以国家提高他们的地位,增加他们的俸禄。而现在君王蓄养的勇士,对上没有君臣大义,对下不讲长幼伦常;对内不能禁止暴乱,对外不能威慑敌军。这不过是祸国殃民之人罢了,不如赶快除掉他们。”

景公答道:“这三个人极富勇力,硬拼恐怕不能成功,暗杀恐怕也刺不中。”

晏子说道:“他们虽然都是勇猛善战、不惧强敌的勇士,但却不讲长幼之间的礼节。”晏子于是请景公派人赏赐他们两个桃子,说:“你们三个人为何不按照功劳大小来吃这两个桃子呢?”

公孙接仰天长叹,说道:“晏子果真是位足智多谋之人。这是他让景公考核我们的功劳啊,若不接受桃子,就表示自己不够勇敢,然而我们共有三个人,却只有两个桃子,人多桃少,这样一来,就只有按照功劳大小来吃桃子了。我公孙接曾经打败了野猪,又曾经打败了正在哺乳的母虎。像我公孙接这样的功劳,可以单独吃上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分享。”公孙接说完就拿起了一个桃子站起身来。

田开疆接着说道:“我手拿兵器,接连两次击退敌军。像我田开疆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单独吃上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分享。”田开疆说完也拿起一个桃子站起身来。

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黄河,大鳖咬住国君车驾左边的马,拖到河流中间,在那个时候,我不能在水面游,只有潜到水里,顶住逆流,潜行百步,又顺着水流,潜行了九里,最后找到那只大鳖,将它杀死。我左手握着马的尾巴,右手提着大鳖的头,像仙鹤那样跃出水面。渡口上的人看到这一幕,都极为惊讶地说:‘河神出来了。’仔细一看,才知道是鳖的头。像我古冶子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单独吃上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分享!你们两人为何不把桃子交还给我!”古冶子说完就抽出宝剑,站起身来。

公孙接、田开疆见状说道:“我们的勇敢比不上您,功劳也及不上您,却在您之前拿起桃子而毫不谦让,这就是贪婪;既然如此贪婪,依然恬不知耻地活着,还有什么勇敢可言?”于是他们两人都交出了桃子,接着刎颈自杀。

古冶子看到这种情形,说道:“他们两个都死了,唯独我古冶子独自活着,这就是不仁;用话语去羞辱别人,吹捧自己,这就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言行,却又不敢去死,这就是无勇。话虽如此,他们两人若是同吃一个桃子,是恰当的。而我独自吃上一个桃子,也是应该的。”他感到很羞惭,于是也放下桃子,刎颈自杀。

原文如下: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

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

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

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典故是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二桃杀三士的典故,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典源出处

《晏子春秋 ·内篇谏下》:“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 “此皆力攻勍(qing) 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援桃而起。田开疆曰:‘……’援桃而起。古冶子曰:‘……’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贫也; 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 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 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释义用法

春秋时齐景公手下有三名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他们恃功傲慢。晏子建议景公除掉他们,设计让景公赐给三人二桃,让他们论功食之。前二人论功后各取一桃,最后古冶子论功最大,但已无桃,前二人愧悔,返桃而自杀。古冶子见二人已死,自己认为独生不仁,也自尽了。这样晏子只用二桃便除掉了三人。后以此典指以计谋除掉他人。

用典形式

【二士桃】 唐·卢象:“闭荫七贤地,醉餐二士桃。”

【二桃弃】 明 ·陈子龙:“轩冕甘为五鼎烹,壮士翻为二桃弃。”

【齐三士】 清·钱谦益:“长吟颇惜齐三士,抚卷谁知鲁二生。”

【齐相计】 清·吴伟业:“三士漫成齐相计,五湖好载越姝行。”

【泣二桃】 清·吴兆骞:“谤书何事腾三箧,壮士由来泣二桃。”

【二桃杀士】 清·钱谦益:“千驷不匡君,二桃能杀士。”

【齐相二桃】 唐·李白:“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二桃杀三士】 三国 ·诸葛亮:“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园桃讥士骄】 明 ·陈子龙:“小山足贤隐,园桃讥士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8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