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简单言之是指王者以爵土分封诸侯,而使之建国于封建的区域。这是上古时代战胜的部族对于战败的土地和人口施行的一种统治方式。由此可见,所谓封建,自应有部族战争以来已有雏形。但封建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有人主张始于西周。
一、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
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
1、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被封诸侯的义务是:
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的义务;
③、随从作战;
④、交纳贡赋;
⑤、朝觐述职的义务。
三、分封制的作用:
1、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等。
3、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4、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5、到了西周后期,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及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
扩展资料:
分封这个词是现代概念,古代的分封不叫分封,叫封建。封建这个词现在一般是用做社会形态的概念,即封建社会,指处在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社会形态。古代的封建概念没有这种含义。
古代的封建按《文献通考》的解释就是:列爵曰”封”,分土曰”建”。所谓列爵曰封就是封爵叫封,再根据爵等的高低赐予领地、属民而建立藩国,叫建,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叫封建制,也就是分封制,这是完整意义上的分封制。
西周大分封下国家的政治特征:
1、是世代私领性,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性。周王室在分封的时候自己也有直属领地。
王的儿子、兄弟分封到四方的封国,成为领主国君,具有世代对这块领地私属性的承领权,以后可以再分封自己的儿孙、这些再分封的领地,也都有世代承领权,这就是层层再分封,都具有私属性、一定的独立性,这就是古代西周大分封之下的体制特点。
这与西欧有类似的地方,西欧一些经典书籍常提这么一句话,就是”我的奴仆的奴仆不是我的奴仆”、这就意味着你分给他的这个财产是属于他的了,那么这个被封的奴仆就和你没有关系了。所以这种分封制就造成了很多具有独立性的国家。当时的社会阶段,其性质特点都是这样。
2、是不仅受封领主,其他统治者的权益也具有私性世袭性,主要体现为世卿世禄制。这些人主要是管理国家的官员,有王族同姓,也有异姓。
管理国家的官员一般都是有爵位的,也会分到一块采邑,为爵禄,有爵位者又具备了任官的资格,世卿世禄的卿应该是具有行政权的人的称呼,这些有爵位的人世代当官,世代有禄,这就是世卿世禄制度。后来所说的贵族领主政治或是贵族政治,实际上指的就是世卿世禄制。
3、就是小国林立。当时所谓的国,实际上有些也就跟现在的一个县差不多,有的比县要大。而数量多,西周初所封之国有七十余个,有的记载还要多,所以可称为是小国林立。
——分封制
分封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今人关于分封制起源的看法,主要有两种观点:1. 分封制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周谷城 《论古封建》( 《中国社会科学》1980 年第 5 期) 将奴隶社会时代背景下的分封制度视为古封建,指出古封建作为一种制度,是与奴隶制时代的历史发展相始终的,即奴隶制度开始时,便有古封建的种子在萌芽。2. 分封制度起源于虞夏时期。
李学勤主编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年)认为古代夏王朝时期就存在分封制度的论据主要有三点,主要论据之一则是夏王朝中君臣名分建立的根据,便是同姓或异姓诸侯在政治上接受夏后氏的分封。书中从夏王朝与同姓和异姓侯、伯的关系来论证夏王朝存在的分封制度,并认为其在夏王朝国家形成和发展中意义非凡。当然,夏王朝的分封仍处于起始阶段,在某些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缺陷,需要加强完善。
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王室子弟,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后裔,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藩王”等等。
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
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的义务;
③随从作战;
④交纳贡赋;
⑤朝觐述职的义务。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秦始皇大一统,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分封制的命名
张岂之认为:“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
社会形态
两极世界理论认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的总体社会形态是卿大夫政治形态。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的总体社会形态是士族地主政治形态。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总体社会形态是庶族地主政治形态。
阿拉伯帝国时期及其之后王朝的政治形态是相对统一的封建政治形态,经济形态是农奴制。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形态是分散的士族制,经济形态是农奴制。
原因:
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起众多的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纳贡,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定期朝见天子。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度国家。
扩展资料
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
1、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
2、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3、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
4、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分封制
每一种制度都有它的弊端,分封制也不例外,它最大的弊端就是导致诸侯国实力越来越强大,对周天子造成威胁。而且诸侯的爵位和封地是可以世袭的,世袭制导致不是官宦之家出生的人,没有机会为官,而导致人才大量流失。但是对于统治者来说,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更适合的制度。按照西周立国初期的社会现象,选择分封制是最合理的。
西周是如何分封土地的?授封的人群有哪些?周武王推翻商朝之后,大封有功之臣,授封的人群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姬姓兄弟、周族子弟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亲自率兵讨伐商纣王,他的两位胞弟周公、毕公都战功显赫。姜子牙率领的敢死队对商军勇猛攻击,他们是周国的主力军,核心力量,都属于周民族的子弟。
第二、异姓功臣
?牧野之战?是姜子牙一手策划的,姜子牙是非常卓越的军事谋略家,他还是?牧野之战?敢死队的队长。除了姜子牙以外,南宫适、散宜生、闳夭、太颠都是西周的开国功臣,他们是周文王姬昌的挚友,史称?文王四友?,文王四友对周朝的贡献是十分显著的。
第三、各个方国、部落
武王伐商的那天,有八百多名诸侯纷纷赶来支持周武王,当然这些人中不乏投机分子,不管他们的目的如何,千里迢迢赶来支持周武王,就算没有功绩也壮大了周军的气势。
第四、商王朝的宗室
在商朝有不少爱国人士,他们对商王朝赤胆忠心,屡次劝诫商纣王,触怒了商纣王,有些被杀,比如说比干,有些被关,比如说箕子。商纣王残杀忠臣的暴行人尽皆知,舆论哗然,但是这些商朝忠臣对周朝的建立却是有功绩的,后来周武王封商朝重臣箕子为朝鲜国君。
周代的爵位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公、侯、伯、子、男,是按照功绩大小和与周天子的关系来划分的,级别最高的是公爵。在异姓臣子中姜子牙功绩显著,他本是东海人士,来到周国寻求发展,周武王把姜子牙封到齐地(今山东临淄),建立齐国,姜子牙建立齐国后实行仁政,将齐国壮大,姜子牙的十二代世孙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亲族中战功最为显赫的是周武王之胞弟姬旦,周武王将姬旦封在曲阜(今山东南部),建立鲁国。
尧、舜、禹、商的后裔,还有前朝的贵族也要封爵,只是他们的爵位大多级别比较低,几乎是子爵和男爵。参与灭商的诸侯所赐的爵位也比较低,一些诸侯和方国本来就有自己的领地,只需赐爵位即可,所赐爵位大多是子爵和男爵。南方的楚国当时的爵位是子爵,后来发展成中原霸主。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分析因为西周所处时代的特殊性,西周只能实行分封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西周时期生产力、经济落后,交通不方便,通讯技术不发达,人力与物资都不能在短时间内到达周国都城,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采用分封制是最合理的,如果周天子采用君主专制制度治理疆域辽阔的国家,犹如大海捞针,难度可想而知。
第二、周国建国初期都城设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路途遥远难以控制东方,也不便于统治商朝后裔,为了有利的控制疆土,分封制是最佳的选择。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亲族和功臣,各个诸侯国定期向国家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国家安全,为周王朝安邦定国。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王朝的统治,使得周朝强大起来。
第三、有资格授封的分两类人,一种是姬姓亲族,一种是功臣。亲族跟周天子有着血缘关系,血浓于水,周天子通过分封建立血缘关系网。同时西周大力推举诸侯与姬姓女子政治联姻,通过联姻的方式让西周政权得以稳固。
第四、周武王如果没有各诸侯的拥戴,单靠周国的实力不一定能在一天之内灭商,八百诸侯支援周国灭商,此时周武王再占领诸侯的领地,最终会重蹈商纣王覆辙,导致诸侯众叛亲离。
结语:周天子通过分封制加强对偏远地区的管理,诸侯国也不断的为西周开疆扩土,使得国家实力逐渐壮大,但是西周后期由于诸侯国实力不断壮大,王权衰弱,各个诸侯国之间争权夺利,强国吞并弱国,周天子被架空,到了战国末期,周天子只是个摆设罢了,没有实权,分封制彻底被破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7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