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商汤时期
•鸣条(运城)之战,商汤灭夏,流放夏桀,任伊尹为相
•汤盟诸侯于景亳,即天子之位。商朝开始。大城于亳
•氐、羌来朝
太甲时期
•太甲暴虐,伊尹放之于桐宫,自摄行政
盘庚时期
•盘庚迁都于殷
武丁时期
•武丁举傅说为相,国大治
•不断向西面㻠方、南面虎方、东面夷方、北面鬼方及羌方、周族大规模征伐。其中伐鬼方,三年克之
•伐荆楚
帝辛时期
•帝辛(纣)伐东夷
•帝辛囚西伯昌(周文王)于羑里,西伯昌演《周易》
•周人建都于镐
•周武王会诸侯于孟津。两年后伐纣,牧野之战,商朝灭亡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尧 舜 禹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221年)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隋唐五代时期(581~960)
宋辽西夏金时期(947~1279)
元朝(1271~1368)
明朝(1368~1644)
清朝(1636~1911)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
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221年)
wenwen.soso/z/q261683873
奴隶制的发展时期—商朝
1、 商族的兴起
传说商族是高辛氏的后裔,居黄河下游,有着悠久的历史。 舜时,商族出了一位杰出的军事首领—契。后来商人把他称作“玄王”,作为始祖,并编出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的颂歌来赞美他(《诗经·商颂·玄鸟》)。太康失国时,契的孙子相土开始向东方发展,《诗经》上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到夏朝中期,契六世孙冥 “勤其官而水死”(《国语·鲁语上》),商人“郊”祀之。冥子王亥“作服牛”,向河北发展。到契第十四代孙汤时,商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国语·周语下》说:“云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
2、 商朝建立与发展
汤即天乙,甲骨称大乙,后世习惯上称之为成汤,是一位很有修养的商族首领,相传曾被囚于水牢。他在当选为首领后,看到夏王朝日益腐朽,夏的暴政已引起众叛亲离,便着手建立新的王朝。首先,以德立威,厉兵秣马,使临近部落纷纷归附。其次,翦除夏王朝方国葛(今河南宁陵县北)、韦(河南滑县东)、顾(山东鄄城东北)、昆吾(河南淮阳南), “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最后,向夏王朝首都发起进攻。双方战于鸣条(河南封丘东),夏师败绩。灭夏后,汤回师亳邑,大会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于亳。
3、盘庚迁殷
商自汤至纣,历十七世、三十一王,约六百年,以盘庚迁殷为界,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汤在位期间,能够励精图冶,履行“天子”职责。据说商初七年大旱,汤以身为牺牲,祈求上帝说:“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吕氏春秋·顺民》)。当时商的势力很大,《诗经》上说:“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诗经·商颂》)。汤死后,其孙太甲即位,虽然荒淫,但有贤臣伊尹辅佐,尚不致大乱。后来多次发生王位争夺事件,王都屡迁,政局不稳,“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史记·殷本纪》)。第二阶段:从盘庚开始。盘庚是商朝的第十代第二十王。鉴于当时严峻的政治形势,决定把都城自奄迁至殷(河南安阳西北)。殷“左孟门而右漳滏,前带河,后被山”(《战国策·魏策一》),是所谓“天下之中”。此后273年都城不再迁徙。盘庚行汤之政“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史记·殷本纪》)。盘庚三传至武丁,商王朝达到极盛。疆域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商朝后期,政治腐败,至纣统治时,走上衰亡的道路。民国初年经董作宾先生的研究整理,将收集到的甲骨文分为五期:盘庚武丁时代、祖庚祖甲时代、禀辛康丁时代、武乙文丁时代、帝乙帝辛时代。
商朝历代国王
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商纣
经济文化:
商人从一开始就是一农业为主的民族,商汤曾派毫人帮助葛人种地。甲骨卜辞中多次见到「其受年」(能获得丰收吗?)的问语,反映商朝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在畜牧业在商代出土的除了有六畜的遗骸外,还有象骨,说明当时北方还有训象。并且掌握了猪的阉割技术,开始了人工养淡水鱼。手工业全部由官府管理,分工细,规模巨,产量大,种类多,工艺水平高,尤以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发展到高峰。成为商代文明的象徵。而且商朝人已经发明了原始的瓷器,洁白细腻的白陶颇具水平,造型逼真,刻工精细的玉石器表现了商代玉工的高超技艺。丝织物有平纹的纨,绞纱组织的纱罗,千纹绉纱的縠,已经掌握了提花技术。
商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牵著牛车和乘船从事长途贩运的商贾。到商代后期,都邑裏出现了专门从事各种交易的商贩,吕尚就曾在朝歌以宰牛为业,又曾在孟津卖饭。
自商代起,中国音乐进入了信史时代。民间的音乐和宫廷的音乐,都有长足的进步。由於农、牧ˋ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冶铸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而使乐器的制作水平飞跃,大量精美豪华的乐器出现了。乐舞是宫廷音乐的主要形式。可考证的有《桑林》、《大护》,相传为商汤的乐舞,为大臣「伊尹」所作。从事音乐专业工作的,主要有「巫(巫见)、音乐奴隶和「瞽」」三种人。有关商朝的民间音乐的材料很少,《周易.归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歌。
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总共发现有四千六百七十二字,学者认识的已有一千零七十二字。甲骨文因刻写材料坚硬,故字体为方形。而同时的金文,因系铸造,故字体为圆形。
政治制度:
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於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作册(又称守藏史、内史),武官之长的师长,乐工之长的太师、少师。内廷事务官是专为王室服务的官员,主要是总管的宰和亲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项具体事务,有百工之长的司工,掌粮食收藏的啬,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猎的兽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车的车正,为商王御车的服(又称仆、御),侍卫武官亚,卫士亚旅,掌教育贵族子弟的国老,掌外地籍田的「畋(音「田」tianˊ)老」。外服官主要有方国首领的侯、伯,有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卫边境的卫。
商代在实行贡纳制度的同时,还有劳役租「助」,就是要求农人助耕公田(籍田),收获皆为统治者所得,其比例约占农人收获的十分之一。殷纣王加徵赋税,用以充实鹿台和钜桥。
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权观念笼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统治者「尚鬼」、「尊神」。所奉行的最高政治原则,就是依据上帝鬼神的意志治理国家。
商王朝王系表 (1766 B.C. -- 1122 B.C.)
成汤->太乙 -> 太丁 -> 外丙 -> 中壬 -> 太甲 -> 沃丁 -> 太庚 -> 小甲 -> 雍己 -> 太戊 -> 中丁 -> 外壬 -> 河亶甲 -> 袓乙 -> 袓辛 ->沃甲 -> 袓丁 -> 南庚 -> 阳甲 -> 盘庚 -> 小辛 -> 小乙 ->武丁 -> 袓庚 -> 袓甲 -> 廪辛 -> 武乙 -> 太丁 -> 帝乙 ->帝辛 (纣王)
后,妃 商王武丁妃 : 归好,商纣妃:妲己
功臣名将 伊尹
乙帝的长子叫微子启。启的母亲地位低贱,因而启不能继承帝位。乙帝的小儿子叫辛,辛的母亲是正王后,因而辛被立为继承人。乙帝逝世后,辛继位,这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纣”,因为谥法上“纣”表示残义损善。
纣天资聪颖,口齿伶俐,行动敏捷,接受能力很强,而且力气很大,能赤手空拳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犯下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得地位,他骄傲地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
纣王嗜好喝酒,生活放荡,宠爱女人喜欢寻欢作乐。他特别宠爱妃子妲己,完全依从妲己的言行。他让乐师涓为他制作了新的淫乱声调,这就是北里的放荡舞曲,颓废淫荡的靡靡乐歌。他加重对百姓的赋税,把鹿台钱库的钱堆得满满的,把钜桥粮仓的粮食装得满满的。他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又大肆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他对鬼神傲慢不敬。他招来大规模的戏乐,聚集在沙丘,把酒注入池中当做水,把肉悬挂起来当做树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在其间追逐戏闹,饮酒寻欢,通宵达旦。
纣王如此荒淫无度,百姓们怨恨他,四方诸侯有的已经背叛了他。于是他就加重刑罚,设置了叫做炮格的酷刑,让人在涂满油的铜柱上爬行,下面点燃炭火,爬不动了就掉在炭火里。
纣王任用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献给了纣王,她不喜淫荡,纣王大怒,杀了她,还把九侯也施以醢(hǎi)刑,剁成肉酱。鄂侯极力强谏,与纣王争辩激烈,结果鄂侯也遭到脯(fǔ)刑,被制成肉干。西伯昌听到这件事情,私下里叹息。崇侯虎得知,向纣王告发了西伯昌,纣王就把西伯昌囚禁在羑(yǒu)里。西伯昌的僚臣闳(hóng)夭等人,找来了美女奇物和好马献给纣王,纣王这才释放了西伯昌。西伯昌从狱里出来之后,向纣王献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请求纣王废除炮烙的酷刑。纣王答应了他,并赐给他弓箭大斧,让他又全力去征伐其他诸侯,这样西伯昌就成了西部地区的诸侯之长。
纣王任用费仲管理国家政事。费仲善于阿谀奉承,贪图财利,殷国人因此不来亲近纣王了。纣王又任用恶来,恶来善于诋毁他人,喜欢进谏谗言,四方诸侯因此更加疏远纣王了。
西伯昌回到自己的领地,私下里修养德行,推行善政,四方诸侯很多国家背叛了纣王而来归服西伯昌。西伯昌的势力越发强大了,纣王因此渐渐失去了权势。
王子比干劝说纣王,纣王不听。商容是一个有才德的贤人,百姓们都敬爱他,纣王却黜免了他。等到西伯昌攻打饥国并灭掉了这个忠于商纣的小国家,纣王的大臣祖伊听说后既怨恨周国,又非常害怕,于是跑到纣王那里去报告说:“上天已经断绝了我们殷国的寿运了。不管是能知天吉凶的人预测,还是用大龟占卜,都没有一点好征兆。我想并非是先王不帮助我们后人,而是大王您荒淫暴虐,以致于自绝于天下,所以上天才抛弃了我们,使我们 不能安稳的生活,而您既不了解上天得意思,又不遵循国家的常法。如今我国的臣民没有不希望殷国早早灭亡的,他们说:‘上天为什么还不显示你的威灵?灭掉纣王的命令为什么还不到来呢?’大王您如今想怎么办呢?”纣王说:“我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做国君,这不就是奉受天命吗?”祖伊回国后说:“纣王已经无法劝解了!”
西伯昌死后,周武王率军东征,到达盟津时,诸侯背叛殷纣王前来与武王会师的有八百多个诸侯国。诸侯们都说:“是讨伐纣王的时候了!”周武王说:“你们不了解天命。”于是又班师回国了。
纣王更加淫乱暴虐,毫无止息。微子曾多次劝谏,纣王都不听,微子就和太师、少师谋划,然后逃离了殷国。比干说:“给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争谏。”就极力劝谏纣王。纣王大发雷霆说:“我听说圣贤的人心有七个孔。”于是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箕子见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装疯癫去给人家当了奴隶。纣王知道后又把箕子囚禁起来。
殷国的太师、少师拿着祭器、乐器,急急忙忙地逃到了周国。周武王见时机已到,就率领诸侯讨伐殷纣王。纣王派出军队在牧野进行抵抗。周历二月初五甲子那一天,纣王的军队被打败,纣王仓皇逃进内城,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周武王赶到,砍下他的头,挂在太白旗竿上示众。周武王又处死了妲己,释放了箕子,修缮了比干的坟墓,表彰了商容的里巷。封纣的儿子武庚禄父,让他承续殷的祭祀,并责令他施行盘庚的德政,殷的民众非常高兴。于是,周武王做了天子。因为后世人贬低帝这个称号,所以称为王。封殷的后代为诸侯,隶属于周。
周武王去世之后,武庚和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联合叛乱,周成王命周公旦诛杀了他们,再在宋国封立微子的家族,来延续殷族的后代。
殷纣王(前1075年--前1046年),名锌,号帝辛,帝乙之子,商代最后一位君主,帝辛少时,“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是一个能文能武很有本领的人。
纣王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曾深山练兵,铸造兵器,率重兵征服东夷。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使先进的中原文化向淮河、长江流域传播,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殷朝征服东夷后,疆土扩大,农业发展,财粮增多,帝辛便修建仓库,储粮聚宝。《竹书纪年》云:“厚赋锐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
征服东夷的胜利,使纣王逐渐骄傲恣肆,专横跋扈,特别是晚年,好酒淫乐,不理政事。曾在朝歌设肉林、酒池,寻欢作乐。群臣进谏不纳,为此其叔父比干被杀,庶兄微子逃离,太师箕子佯狂。但宠爱妃子妲己,唯妲己之言是从,肆意残杀无辜。
周武王乘机联合庸、蜀、羌、 微、彭、濮等族,带兵数万,与纣王兵会战于牧野(朝歌城南至卫辉市)。纣王仓皇组织奴隶兵应战,前徒倒戈,败回朝歌,登鹿台蒙珠玉衣自焚而死。其子武庚将其葬于淇河西岸,今遗址尚存。
纣王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暴君,与夏桀并论。这一段历史,后人加上幻想元素,写成了《封神演义》,又称为《封神榜》。不过,有观点认为,很多对帝辛的方面评价,存在历史递增性。先秦文献对他的指责并不多,甚至有些文献称赞纣王聪颖勇武、才华横溢,是难得的英主。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各种各样对他不利的指责越来越多。子贡也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此言有一定道理。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
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
总的来说,商朝是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奴隶主对奴隶既可以买卖,也可以随意杀死;奴隶主死后还要由奴隶殉葬,从商朝帝王显贵们的陵墓中可以看到,殉葬的奴隶少则几十,多则上千。
在作为商朝鼎盛阶段的武丁时期以后,相继为王的是祖庚和祖甲兄弟两人。
祖甲的情况和武丁类似。
《尚书·无逸》篇说:“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
作其继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民,不敢侮鳏寡。
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祖甲可能对商朝的一些制度进行过改革,周祭制度即为祖甲所创。
在卜辞中他被称为父甲,祖甲和帝甲。
廪辛是祖甲之子,在位时间不长。
其弟康丁,《史记·殷本纪》作庚丁,关于他田猎的卜辞数量很多。
康丁子武乙不仅和康丁一样酷好田猎,而且以蔑视天神著称,《史记·殷本纪》说他“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叩辱之;为革囊,盛血,僇而射之,命曰射天”。
他去河、渭之间田猎时被雷震死。
武乙子文丁,又被称为文武丁、文武帝。
为了遏制周的势力兴起,文丁曾经杀掉周王季历。
帝乙是文丁之子,曾对东南方的一些方国部落大规模地用兵。
据卜辞记载,帝乙继位后的第十年九月,率众和侯喜等从大邑商出发,经雇、商、毫、攸、杞等地到达今淮河下游一带征伐人方,第二年五月才返归。
过了5年,帝乙再次征伐人方。
他还用五十月的时间征伐孟方(今河南雅县南)。
这些都表明向东方经营是帝乙注目之所在。
帝辛名纣(或作受),为帝乙之子。
《史记·殷本纪》说他“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是一位天分甚高的人物。
但是纣骄傲拒谏,生活奢侈。
古本《纪年》说“殷纣作琼室,立玉门”。
相传纣在邯郸以南、朝歌(今河南淇县)以北的广大区域里建造离宫别馆。
纣王十分暴虐,设置了炮烙之刑。
他重用谗毁善谀的费中、恶来等人,诛杀和废逐比干、箕子、商容等贤臣,致使商朝的大师、少师、内史等官员持祭器、乐器、图法等叛纣而奔周。
关于纣王末年商朝的形势,纣兄微子曾说,“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凡有罪辜,乃罔恒获。
小民方兴,相为敌雠。
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可见已经相当严重。
致使纣玉覆灭的另一个方面的重要原因在于许多方国部落对商朝态度的转变。
纣王醢九侯脯鄂侯囚禁周族首领西伯于羑里,使得不少方国部落叛纣。
西伯之臣闳夭等献美女奇物良马等以后,西伯才被纣赦免。
纣的时期,周族迅速崛起,《论语·泰伯》篇说周文王时期“三分天下有其二”,《史记·周本纪》说周武王时期“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可见许多方国部落都投靠了周。
这时候,纣仍不改悔,化续与诸方国部落为敌,并向东方大举用兵,讨代东夷,虽然取得不少胜利,但也耗损了国力,使商朝走向覆灭,所以《左传》说“纣克东夷而殒其身”。
大约在前11世纪中期,纣发大军抗拒周武王所率武装,可是兵无斗志,在朝歌郊外的牧野之战中前徒倒戈。
纣王兵败之后,逃登鹿台,身穿缀满宝玉的华丽衣服,自焚而死。
纣死后,其子武庚受封于周。
周初三监叛乱被平定之后,周以微子代武庚。
尽管“殷祀”还保存了很长时间,但作为一个朝代而言,纣王之死则是商朝寿终正寝的标志。
武王伐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它是商衰周兴的转折点。
在《尚书。
牧誓》中,对这次大战的经过曾作了简略的记载,是我们了解这次大战的最早文献。
武王伐纣发生在什么时候?《牧誓》开篇曰:“时甲子昧爽”,仅有纪日,而无明确的年代。
因此,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古悬案。
我国有记载的确实纪年始于公元前841 年。
在这之前的史事年代均要通过推算得到。
由于上古史料的缺乏,人们推算的武王伐纣年代简直令人无所适从。
胡厚宣在《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中列举了前人的十二说法:即公元前1130年、前1123年、前1122年、前1117年、前1116年、前1111年、前1078年、前1067年、前1066年、前1150年、前1051年、前1050年、前1047年。
加上梁启超提出的前1027年,唐兰提出的前1075年(《新建设》1955年第3 期),丁山提出的前1029年(《商周史料考证》),章鸿钊提出的前1055年(《中国古历析疑》),凡16种,使武王伐纣的年代问题变得扑朔迷离。
这些说法中,以公元前1066年、前1122年、前1027年说最有代表性。
前1066年说最早由日本新城新藏据南北朝陶弘景的《古今刀剑录》在《东洋天文史研究。
周初之年代》中提出。
后来,范文澜的《中国通史》、齐思和的《中外历史年表》等也采用了此说。
前1122年说源于刘歆的《世经》和《三统历》,此说曾影响了后世的很多学者,但也有人批评刘歆的推算是“欲以合《春秋》,横断年数,损夏益周”(《后汉书。
律历志》),肆意缩短夏、商年数而妄增周朝年数,主观因素太多。
前1027年说自梁启超在1922年提出后,雷海宗的《殷周年代考》、陈梦家的《西周年代考》皆主张此说。
特别是郭沫若的《中国史稿》采取此说后,在国内外史学界,得到了很多人的承认。
此说原本于《史记。
周本纪》裴骃《集解》引:“《汲冢纪年》曰:‘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也。”即从周幽王最后一年(前771 年)上溯257 年,便是前1027年。
近年来,人们又对武王伐纣年代进行了推算,提出了新的说法。
黄宝权等对前1027年说“稍事推进”后,提出了前1029年说。
他们依据《国语。
周语下》“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和《史记。
天官书》“作鄂岁,岁阴在酉,星居午”等记载,认定武王伐纣在“酉年”,但用于支推算,从周幽王亡上溯257 年的结果却非“酉年”,其最接近的酉年是前1032年。
那么是否可断定前1032年就是武王伐纣之年呢?不能。
原来史书上所用的岁星纪年法并不准确,每隔86年要误差一年,257 年间正好误差3 年,“减去误差数得出前1029年就是武王克殷的绝对年代。”再进一步推算后得出结论,武王伐纣之战是在这年的“周历二月五日黎明前打响的”(黄宝权、陈华新《周武王克殷年代考》,载《华南师院学报》1979年第4 期)。
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先生利用电子计算机及大行星摄动而求得的这三千多年中的运动轨道,将我国历史上各次可能是哈雷彗星的记录加以分析考证后指出:如果武王伐纣时出现的彗星是哈雷彗星的话,“那么武王伐纣之年便是公元前1057~1056年”(《哈雷彗星的轨道演变的趋势和它的古代历史》,载《天文学报》第十九卷一期)。
因为《淮南子。
兵略训》中曾写道:“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其显示的天象是木星出现在东方的天空上,同时还有彗星出现,头向着东方。
根据1910年4 月19日哈雷彗星的出现逆推40次回归过近日点,发现在前1057年3 月7 日,哈雷彗星距地球甚近,在这年的头3 个月里都能看到它,其天象正与《淮南子》记载相同。
那时,木星运行在张宿中,正当鹑火之次,与《国语。
周语下》所说的“武王伐殷,岁在鹑火”相合。
赵光贤据此认为,天象是客观存在而又有规律可寻的,用电子计算机来算四千年前的天象,并与史料相结合,“推算出来的年代就是可信的。”从史料的考证上,赵光贤进一步充实 和支持了前1057年说,并指出“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史记。
周本纪》集解)中的“至幽王”,不是指幽王亡年(前771 年),而是即位之年(前782 年),而“二百五十七年”的“五”、“七”两字应颠倒过来,这样推算出来的武王伐纣年代才是正确的:即771 加11(幽王在位年数)再加275 ,共为1057年(《从天象上推断武王伐纣之年》,载《历史研究》1979年第10期)。
何幼琦根据天文历法的知识和方法,通过推算文物、文献中有关的纪时,也考证了武王伐纣的年代。
在推算方法上,以1980年为起点,推算尺度用现代天文常数,回归年(岁实)为365.2422日,朔望月(朔策)为29.530588 日。
何幼琦先通过《小盂鼎》、《庚嬴鼎》的铭文间接地推算出康王元年(前1013年)和成王元年(前1030年),然后依据《史记。
周本纪》“既克殷后二年……武王病……有瘳而后崩。
……周公乃行政当国,……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的记载,逆算断定:“克殷之年,当在成王元年前七年又二年”。
即前1039年,并算出大战就发生在这年的元旦(正月甲子胐)。
所以说,武王伐纣是一次利用节日,出敌不意,远途奔袭的成功战例(《周武王伐纣的年代问题》,载《中山大学学报》1981年第1 期)。
一个历史年代的推算竟引起人们的广泛注目,并提出了19种考证结果,这在史学研究中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虽然上述诸说结论迥异,但各有所据,难道武王伐纣的年代真是纷纷然而不可定一吗?正确的年代只能是一个,但究竟是哪一年,还有待于努力探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7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盘庚迁殷洞若观火劝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