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存在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历十四世、十七王,共约近500年。它统治的中心区域在今日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一带,根据流传下来的上古文献的记载和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关于夏文化的发现,我们可以大致窥见这500年内中国社会的概况:
(1)奴隶。主要是由氏族部落之间彼此掠夺战争中得到的俘虏转化而来,也有部分是氏族公社的贫苦社员沦为奴隶的。他们都担负着难以想象的沉重劳动,被奴隶主看作是会说话的工具,无姓氏可言。他们的命运是极其悲惨的,
(2)奴隶主。大多是父系社会末期的氏族贵族和部落首领转化而来。他们在交换中夺取了大量的财富,在战争中扩大了权力,最终转变为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生产者本身的奴隶主阶级,成为全社会的统治者。
(3)平民。这是奴隶与奴隶主两大对抗阶级外的一个中间阶级,他们大多是由各级贵族疏远的宗族成员和原来的氏族公社成员形成的,虽然还保有“自由民”身份,但同样是各级贵族的属民,要受后者的剥削和压迫。
(2)“国家的本质特点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恩格斯)。夏朝主要是常备军、刑法、监狱和官吏等。一般论者把“涂山之盟”看作是夏王朝建立的标志,禹死,其子启继位并用武力剪除了维护“禅让制”的伯益,在首都阳翟钧台举行了盛大享宴招待众多的氏族部落首领,所以“钧台之享”意味着众多“诸侯”完全屈服于世袭王权的统治,中国历史上“父传子、家天下”的局面正式确立。后经“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历三、四代人一百多年时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才稳定下来。
(3)“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马克思)。夏朝的赋税制度史不绝书。《尚书、禹贡序》:“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史记·夏本纪》:“自虞夏时贡赋备矣!”遗憾的是年代久远,记载简明,具体的贡赋形式尚不得而知,按孟子的说法大概是以50亩为单位向奴隶征收贡纳吧。
(4)建立城堡以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私有财产也是国家出现的一个标志。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嵩山之阳建立阳城作为国都,其父鲧亦曾作城,后“启即位于夏邑”,也筑有城,至于后来夏桀“筑倾宫,饰瑶台”便更为壮观了。只是经过商汤灭夏“犁庭扫穴”之后,只剩下“夏墟都”的传闻,夏都究在何处,尚待考古界努力。
总之,世袭王权与世袭贵族、设防的城堡、常备军和其他强制性权力机构这些国家的主要特征,夏朝都具备了,所以说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6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夏朝礼仪与孝的关系
下一篇: 嫡长子继承制是什么时候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