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仓颉造字的过程中发生了那些变化

华里士 2023-07-18 17:33:54

汉字的诞生非一人一手之功,是先民长期累积发展的结果。近代考古发现了3600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7000年前的陶文、约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流传下来的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明仓颉应当是在汉字发展中具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人物,他可能是整理汉字的集大成者。

关于仓颉造字,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近似于神话的传说,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造字。于是,仓颉就在当时的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来,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

说来凑巧,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之时,只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仓颉面前,仓颉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辨认不出是什么野兽的蹄印,就问正巧走来的一个猎人。猎人看了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的蹄印不一样,别的野兽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

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象,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从此,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征,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仓颉造的字也就多了。仓颉把他造的这些象形字献给黄帝,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他们,于是,这些象形字便开始应用起来。为了纪念仓颉造字之功,后人把河南新郑县城南仓颉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宋朝时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取名“凤台寺”。

[仓颉造了哪些字?]·[苍颉书]释文:

化己,庇,乃尼山艾友所。

草米并刈,乞少子左互。

学耒,弢雨水,儿纠叔兵朱。

[苍颉书]释义:

身体变化,需要庇护。于是尼山是养老送终的好地方。[老有所养]

杂草庄稼一并割下,求少子帮助。[壮有所用]

学使农具,取水灌地。小儿缠着叔叔玩弄兵器上的红飘带。[幼有所长]

[苍颉书]的内容,与‘[礼记礼运]篇所讲的大禹以前的社会情况吻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为大同’。这就是从孔子到孙中山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所追求和向往的大同世界的理论,原来出自于上古时代的[仓颉书]。

[仓颉书]不愧是天下第一书,愿天下读书人都来读一读【仓颉书】,让祖先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在我们这一代开花、结果,让中华大地真正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宏图大志,一展五千年的壮丽辉煌!最后让我把宋朝大观帖上的释文,附在下面,没有前辈的最初探索,哪有我无名小子的最终发现,短短的二十八字的【仓颉书】,乃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可谓通俗易懂、博大精深,是人类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大观帖》翻刻时将《仓颉书》28字译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

仓颉造字

仓颉(jié)是黄帝的史官,他的样貌非常奇特,据说长着四只眼睛,嘴角还生着龙的胡须。那时候,部落里最重要的财物就是牲畜和粮食,仓颉就承担着记载财物数目的重任。

那时没有文字,也没有数字,人们只能采用结绳记事的办法。仓颉一开始也是用这个办法记载牲畜数量的,他用不同颜色的绳子代表不同的牲畜,比如绿色的藤绳代表马,黄色的麻绳代表牛,每当数量增加一个,他就在绳子上多打一个结。后来,因为黄帝治理有方,部落不断壮大,牛马也越来越多,一根绳子上打了几十个结后就不能用了,只能换另一根绳子。又因为绳子都是用植物编成的,时间久了就会松散,甚至断掉了,这就导致数目不够准确。仓颉一直想寻找一种新办法来代替结绳记事,无奈一直找不到。直到某天打猎归来,仓颉才有了灵感。

这一天,仓颉和部落里的猎人去森林中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众人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这时,有三个年长的猎人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一个猎人说:“应该往北走,北方有鹿群。”一个猎人说:“应该往南走,南方有两只老虎,可是难得的猎物。”另一个猎人却说:“应该往西走,西方有一群羚羊呢。”仓颉觉得十分奇怪,他们是如何知道前方有什么猎物的?猎人们告诉他,只要在地上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动物们的脚印,根据脚印的形状,就能判断是鹿还是虎。仓颉蹲在地上一看,脚印果然各不相同。他的脑子顿时灵光一现:人们可以根据脚印判定是什么动物,那么我为什么不发明一种类似脚印的符号来代替结绳呢?

回家后,他先将动物的符号创作出来,比如仿照羊的样子造出“羊”这个字,一看到这个字,大家就会想到头上长着两只角的动物,还有繁体字“马”,一看就知道是四条腿的动物。造完动物的文字,他又开始造气象的文字。太阳就是“日”,这是太阳过了地平线的样子;还有“月”,一看就知道是月亮还没圆的时候。

仓颉造的字越来越多,他把这些文字给黄帝看了,黄帝十分满意,对他大为嘉许,并让他造出更多的字。

这一年,仓颉跟随黄帝到南方去狩猎,他在洛南不远处的河岸旁发现了一只巨大的乌龟,这只乌龟似乎活了几百年,背部的纹络都很深了。他仔细观察龟壳上的纹路,竟然看出一些门道来,这和自己创造的文字是多么相像啊,只不过更加复杂而已。

这些龟壳上的文字不但说明了天地间无穷的变化、宇宙星空的运行轨迹,还暗示了鸟兽鱼虫的繁衍规律,他一下子就开悟了,当即发明了二十八个字,刻在山边的一块大石头上。

当仓颉刻完这些字时,忽然电闪雷鸣,周围响起一片哀号声。原来,仓颉在龟甲上领悟到了天机,才能写下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文字来。当仓颉端详着自己所写之字时,突然一道天雷劈下来,正中写字的这块石板,仓颉写下的这二十八个字全部烧焦了,只留下黑乎乎一片。然而,造字的秘诀却牢牢地记在了仓颉的心中。

仓颉回到部落中,造出了更多的文字,他将所造的字和文字的含义告诉人们,人们对这种新的记事方法十分感兴趣,都积极地向仓颉学习。天帝唯恐人们得知太多天机,就命掌管粮食的神仙从天上降下谷粒雨,人们一看天上下粮食了,谁也不学习了,都去抢粮食。

尽管上天多番阻挠,但仓尽管上天多番阻挠,但仓颉所创造的文字最终还是流传下来了,而且不断演变。尽管今天所见的文字已经不是仓颉最初所造的那样,但是谁也没有忘记这位造字圣人。

仓颉造字历史传说意义

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由文字记载的时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件大事,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故事,供大家参考。

一、 仓颉造字基本介绍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1]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仓颉的籍贯,据《万姓统谱·卷五十二》: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明一统志·人物上古》亦记载:“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

全国有多处纪念仓颉的遗迹,有仓颉造字、造字台、仓颉陵、仓颉庙、等。在众多仓颉及遗迹中,始建于汉代者有四处:河南南乐[22] 、虞城[23]、开封[24-25] 和陕西白水[26] 。仓颉是通过鸟的足迹来造字的。

二、仓颉造字神话解析

告别“结绳记事”的年代中国古书上有“结绳记事”、“契木为文”等记载,这是早期记事常用的方法,可惜这些物质无法长久保存下来,所以当时的记事情况已无法知晓了。但安阳小屯发现了十五万片甲骨卜辞,在龟甲与牛胛骨上刻的文字相当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总字数达到3500个上下。从甲骨文字结构来说,除了象形以外,形声、会意、假借等比较进步的造字方法已普遍被应用。可见在三千余年前的商代文字已达到了相当完备程度,那么在它以前一定有个更长的发展过程。

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先民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在龟甲上刻划符号了。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中发现了在陶器上刻划的符号有数十种之多,其中有些与甲骨上所见的字类似,因而有人认为它们就是早期文字。至于在龙山文化早期的陶罐上发现的朱书可以肯定是文字,充分表明中国的汉字至少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文字的出现既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的结果,所以仓颉很可能是总结整理文字,为汉字的形成作出了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

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籍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汉代后,在《淮南子》和《论衡》中,已从“仓颉造字”发展为“仓颉四目”,开始神化。尤其是汉代的纬书,又进而渲染,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春秋元命苞》)。以后愈演愈神奇,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

“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解释说:“颉有四目,仰观天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

三、 仓颉造字历史传说

仓颉从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错误的史实,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仓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会显得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捷,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挺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还有相传说仓颉造字成功,发生了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为什么下粟如雨呢?因为仓颉造成了文字,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自然值得庆贺。但鬼为什么要哭呢?有人说,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也不得安宁,所以鬼要哭了。


仓颉造字历史传说意义相关文章:

★蚩尤历史传说记载

★羲和历史传说故事

女娲历史传说记载

★关于舜历史传说故事

★仓颉造字的读后感5篇600字

★三茅真君历史传说记载

★关于雷公历史传说

★紫微大帝的历史传说由来

★张果老概述及历史传说

★古代力牧历史传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5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