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中国古代的上帝的是什么样的

华里士 2023-07-18 16:39:33

关于上帝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书经中,它可能在公元前700年或更早以前的文字记载的历史就已经存在;文献对于上帝“人性”的诠释相当的少,庄子中记载的混沌、倏和忽算是最具备“人”的形象,它主要的功能是向民间传达“敬天地”的概念。

孔子曰:“周因于殷礼”。

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庙等为大祀,星辰、五祀、四望等为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及诸星、诸山川等为小祀。大祀养性,在涤九旬,中祀三旬,小祀一旬。

历史介绍

帝在殷商甲骨文卜辞和周朝金文中又称“帝”、“神”、“天”。

上字在甲骨文中,「天」与「上」或「大」字通借。孔子曰:“周因于殷礼”。而儒家则继承了商周的礼制,祭祀的神,就是天帝。[2]在儒家经典中,和天相等的另一称号是上苍,或称帝,天帝。皇天上帝的名称来自《尚书·召诰》:“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论语·尧曰》:“敢诏告于皇皇后帝”。《尚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中国古代的天帝,就是当时中国人的五帝。五帝中最优秀者,是黄帝和炎帝。而所谓首先是说,天子们的家族—“炎黄子孙”—乃是黄帝或炎帝的后代,后来就成为中国一般人祖宗的代称。隋唐时期,国家礼典里天神的名字被依据《周礼》,正式确定为“昊天上帝”。昊天上帝的意义,则依据儒者毛氏对于《诗经·黍离》中“悠悠苍天”的解释。认为昊天的意思是“浩大元气”,而上帝的意思是说,上天之帝,元气广大,则称昊天。据远视之苍然,则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托之于天,故称天帝(《宋史·礼志》)。

祭祀传统

古代中国只有天子有祭祀天帝的资格,祭祀上帝被认为是天义,是以华夏中国的历代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天子。《说苑》指出“天子祠天帝,公侯祠百神,自卿以下不过其族”。中国后世王朝也继续以这种规格祭祀天帝。殷商甲骨文就出现了天帝之名,当时的祭祀天帝就已经是天子的天权。

昊天上帝(来自《尚书》)或皇天上帝(北京天坛供奉的神主牌)是上天、天帝、天父(与“地母”相对)、皇天(与“后土”相对)、老天爷等的正式尊称。

古文献记载,虞舜、夏禹时已有昊天上帝,称为“类”。在殷商甲骨文中,昊天上帝是“帝”,或称“天帝”,他是自然和下国的主宰,他的周围还有日、月、风、雨等作为臣工使者。祭祀天帝要杀死或烧死俘虏和牲畜,作为祭品,耗费大量的财富。远古时代祭天,是祈求上天太阳神保佑,以获得农业丰收,人畜兴旺。据《尚书·尧典》、《史记·五帝本纪》、《淮南子·天文训》等史书记载,我国夏代以前祭天,是祭太阳祈年的,殷周以来祭天皆用火。《周礼》记有:“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燎祀司中、司命、观师、雨师”,注:“三祀皆积柴……燔燎而生烟”,《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山祭天也。”商代的统治者多以“天命自居”,认为自己的地位是上天给予的。《尚书·盘庚》:“先王有服,恪谨天命。”《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殷人的宗教生活,主要是受祖宗神的支配。他们与天、帝的关系,都是通过自己的祖宗作中介人。”殷人有靠先祖来“宾帝”的观念。所谓的宾帝就是商代的先王在天帝左右,天帝对商王有护佑和惩戒的能力。到了周代,“天”的观念逐渐代替了殷人所说的“上帝”、“帝”。天帝的形象被人格化,周王又有了“天子”的称谓。周王是作为天帝之子在人间统治人民的,他也要象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天帝。祀天就是对天帝的侍奉、享献的仪式。殷周以来,对天帝的称呼也日趋繁化,有:帝、天帝、天、皇天、昊天、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维皇上帝,等等,指的都是有意志的人格化的神。

犹太教、基督教和古中国的上帝是不是同一位

圣经中有关于中国的信息吗?有,在《以赛亚书49.12》:“ 看哪,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西方来,这些从秦国来 ”。中华民族之名称,犹太人“希尼”希伯来文(Sinim),中文《圣经》的翻译者们将其译成了秦国。

而秦王朝的出现,是此时以赛亚发预言五百年之后的事。在以赛亚作先知的时代(公元前720-前681年),中国正处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56年)。

也有人说:这里的Sinim指埃及南部有犹太人寄居的Syene(赛印)。其实Sinim同Syene二词发音相差很远。而且以赛亚说这话的时侯是从一个大的方向说的,从东到西的远处来,说的是大事,而Syene(赛印)只是埃及的小城镇,逻辑不对。另外,现在以色列人对中国的称呼,都是‘Sinim’。大家知道:犹太人一向都是以近似古板的严谨著称,犹太人对习俗和文化等保持几千年都不会变,所以这里‘Sinim’被译作秦国,也就是指中国是对的,是圣经的本意。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都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被亡国的文明古国,中国不像其他那些被亡的古国昙花一现。现在考古发现:以前众多盛极一时古强国都有淫乱败坏现象,宗教方面一塌糊涂,统治者也是狂傲之极;但中国不是,这是一个神奇的事。所以在以色列民中一直以Sinim称呼中国。

天主教及后来的基督新教传入中国,明朝时期的利玛窦等传教士们就开始了圣经的中文翻译工作。结果利玛窦在对造物主耶和华的翻译时发现:原来中国一直都有神上帝这个概念和信仰,只是随着历史的推延慢慢地就淡忘了。所以中文圣经中上帝、神都是造物主耶和华的名,有时也用“天”作称。

◎圣经“道”的经文

圣经关于“道”的经文有:“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 ”(约翰福音1:1-5),“ 起初,神创造天地 ”(创1.1),“ 上帝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 ”(出埃及3.14),“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约14.6), 道成肉身,认罪悔改得赦免…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道的定义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道德经》第25章)。译文:有一种神秘,在天地之前就存在。在沉寂与虚空中独立永不变化,不停地运行,他是万物之源。我不知他叫什么,用“道”作他的名字,奇妙、无限可以形容他。“ 大者,极至之名 ”(孙希旦《礼记》)。

孔子解释道:“ 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 ”(《孔子集语卷十七》)。

《书经?汤诰》:“ 天道福善祸淫 ”,译文∶“天道乃是赐福善良而降祸于淫恶。”

《道德经62章》:“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翻译:古人为什么以道为至为宝贵的?答∶不就是‘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认罪的就蒙赦免吗’?所以为天下人所珍视。

“ 道生万物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理念。许多国人或对基督教排斥的宗教坚持否定‘圣经中讲耶稣是道成肉身的上帝之子’说法,其实你如果真认可“ 道生万物 ”,那么神道成肉身那就是很好理解的。更重要的是这里把“道”的本意显现出来了: 道就是客观真理,道就是客观真理的创造者,道在万物以先。

◎圣经中的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义

基督教、圣经经常提到“ 因信称义 ”、“ 义人因信得生 ”。在基督教和犹太教中亚伯拉罕是信心之父,上帝见亚伯拉罕信靠上帝,就以他为“义”。现实中包括部分基督徒对“义人”的概念也不很清楚,圣经中的义或义人是就‘ 人认识上帝和信靠上帝 ’而言的,更进一步讲就是 认识上帝的道、行上帝的道叫“义” 。

对于这个义,中国古文化又是怎么说的呢?“ 顺天之意者,义之法也 (《墨子?天志中》)”,意思是说‘顺从天的旨意,就是义的根本’;“舍生取义”,天理、大道。中国传统文化“道义”就是这么来的,所谓“ 道义写春秋 ”。

◎圣经中的耶和华上帝

我们摘录一些圣经中关于上帝的经文:

“ 起初,神创造天地 (创1.1)。”

“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创1.26-27)。”

“ 耶和华在万国眼前露出圣臂 (以赛亚书52.10)。”

“ 因他鉴察直到地极,遍观普天之下 (约伯28.24)。”

“ 犹太人和希利尼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众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 (罗马书10.12)。”



◎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不是自然界的天

上帝在中国叫帝、上帝、天、皇天、昊天、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维皇上帝,中国文化又以‘天’、‘上天’、‘老天爷’指上帝。《通典·礼典》:“ 所谓昊天上帝者,盖元气广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即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讬之于天,故称上帝 ”。在《西周金文》中,以“天”为上帝的用法出现了17次,以“帝”为上帝的用法出现了4次;在《诗经》中以“天”为上帝的用法出现了118次,以“帝”为上帝的用法413次;在书经中十二篇周代文献中“天”出现116次,而“帝”只出现25次。

?“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书经?皋陶谟》),译文∶“天像我们一样能听能看;上天明明地表彰善人,惩罚恶人,一如我们彰扬美善而得天下敬畏一样;这样的联系通达上界与下界。地上的为政者,当持怀何等敬畏之心。”

惟天降灾祥在德 。译文:上天根据各人的德行或降灾或赐福。

中国古代圣王都懂得敬畏天道,不辱上天所交托的使命。即使有新王从前任手中接过王位表面上是旧王所任命或禅让的,但中国古人心中认为真正立王废王的是皇皇上天,这就是“ 君权神授 ”。孟子与万章在禅让问题有一段对话∶

万章问孟子∶“帝将天下交给舜,有这回事吗?”

孟子回答说∶“不对。天子不能把天下交给人。”

万章又问∶“那么舜得天下,是谁交给他的呢?”

孟子说∶“上天交给他的。(《孟子?万章句上》)”

天,不是指自然界中的“天”,而是对上帝的称谓。

◎中国古文化一些信息,和圣经几乎如出一辙

“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 ”,译文∶“皇天上帝将中国版图及其人民赐给先时的圣王”;而圣经:“ 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 (徒17:26)。”

《书经?说命上》:“ 恭默思道,帝贲予良弼,其代予言 ”,译文∶“正当我恭敬地默默地思想天道之时,我梦见上帝给了我一个助手,他要代替我说话。”;在圣经中:“ 所罗门爱耶和华,遵行他父亲大卫的律例,只是还在邱坛献祭烧香。上帝悦纳了所罗门王的虔诚之心,在基遍,夜间梦中,耶和华向所罗门显现,对他说,‘你愿我赐你什么?你可以求’ (王上3∶3)。”

在《墨子?天志中》中:“ 且吾所以知天之爱民之厚者矣,曰以磨为日月星辰,以昭道之,制为四时春秋冬夏,以纪纲之,雷降雪霜雨露,以长遂五谷麻丝,使民得而财利之,列为山川峪谷,播赋百事,以临司民之善否,为王公侯伯,使之赏贤而罚暴,贼金木鸟兽,从事五谷麻丝,以为民衣食之财,自古及今,未尝不有此也 ”。翻译∶“并且我知道上天爱护人民,如此深厚,也有我的理由。因为上天将日月星晨分开,以照耀天下,制定春夏秋冬四时,以为纲纪法度,下霜雪,降雨露,使五谷生长,丝麻发遂,使人民得以供给财用,又分列山川峪谷,广布各种事业,设定王公侯伯,以监察人民的善恶,赏赐贤良,惩罚贪暴,征收五金木器和鸟兽而用之,从事于五谷与丝麻之生产,以供给人民的衣食财用,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这和圣经讲的“ 上帝创造天地,是人类的救主,上帝掌管一切,上帝让人掌权、教化和督察世人 ”是同一概述。

“ 天非徒赋命于人,授以形体心识,乃复佑助谐合其居业,使有常生之资 (孔颖达《尚书正义》)”。意思是说:上天不仅仅将生命赐给人,给人身体与心智而已;而是进一步地赐给他们生命的要素,以便使他们有廷续生命所需之保障。上帝不仅创造了我们人,还给我们人类以道作指导。

司马迁在《史记28.封禅书第六》也说:“ 上帝者,天之别名也。神无二主 ”,意思是说: 天和上帝是同一称谓,只有上帝才能配称为神 (即独一真神)。

所以,上帝一词绝不是中国古人对“人”一种理想人格向往,而是对造物主的称谓。中国古代的上帝和现在上帝称谓、犹太教基督教中造物主是同一位。

《原来上帝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本土词》系列之五。

上帝是怎么来的?

中文“上帝”一词来自于昊天上帝,太平天国的传教士翻译圣经时被广泛使用。上帝是儒教信仰的核心教义之一,《通典·礼典》:“所谓昊天上帝者,盖元气广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即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讬之于天,故称上帝。”

由于圣经的翻译者,认为GOD与中国儒教中的上帝,意义相同,因而把GOD翻译成了“上帝”。最早把GOD翻译成上帝的是利玛窦,他在1595年编写的《交友论》中,开始使用“上帝”这个概念来指称造物主。

利玛窦以基督教的目光阅读和研究中国典籍时,他在中国经典中发现了““上帝”概念,利玛窦认为这个概念完全可以与拉丁文的“Deus”对应,可以用“上帝”这个中国概念来直接翻译拉丁概念“Deus”。

“上帝”本是中国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及二十四史中至上神的概念。古代中国人与古代犹太人一样,认识到宇宙万物和人类命运之上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创造和主宰的力量,中国人用“上帝”这个概念来指称这个至高神圣的力量。

扩展资料 上帝既是六天合一,又是五位一体,即五方、五行之神。“孔子曰:“凡五正者,五行之官名,五行佐成上帝而称五帝”。 天本来只有一个,“五帝,天之别名也”。但是到了汉代谶纬之书风行以后,便出现了“六天”之说。

在太微宫中,则有五个星位,即为五方天帝。云「上帝,大微五帝」者,按《周礼·司服》云「昊天上帝」,郑以为昊天上帝祇是一神,北极耀魄宝也。

知此皇天上帝不祗是耀魄宝之上帝,为大微者,以《周礼·司服》云「祀昊天上帝,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既别云五帝,故知昊天上帝亦唯一神。此《月令》皇天上帝之下,更无别五帝之文,故分为二。?

又《元命包》云:「夏,白帝之子。殷,黑帝之子。周,苍帝之子。」是其王者,皆感大微五帝之精而生。五帝犹仁、义、礼、智、信之心,随感而应者也。?

五帝是“五行精气之神”,人间的帝王和朝代就是五帝轮流所感应而生的,因此也称为“感生帝”,如尧是赤帝所感生,舜是黄帝所感生,禹是白帝所感生,汤是黑帝所感生,周文王是苍帝所感生。

--上帝

中国古代有”上帝“这一个词吗

有上帝一词

上帝在殷商甲骨文卜辞和周朝金文中又称“帝”、“上帝”、“天”。
在儒家经典中,和天相等的另一称号是上帝,或称帝,天帝。皇天上帝的名称来自《尚书·召诰》:“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尚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5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