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锦衣卫在明朝灭亡之后的下落(在大明灭亡了之后,锦衣卫究竟去到了哪里呢)

华里士 2023-07-18 15:46:50

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到达顶峰,为了更好的控制、监视百官,在明朝锦衣卫应运而生。大家对锦衣卫应该都很熟悉,毕竟只要是明朝为背景的影视作品,都少不了锦衣卫的存在。锦衣卫在明朝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组织,但是明朝过后就销声匿迹,那么锦衣卫在明朝灭亡之后去哪里了?

锦衣卫在明朝灭亡之后去哪里了

很多人认为明朝灭亡之后,锦衣卫便解散了,自此世上再也没有锦衣卫。其实他们一直都在,只不过是改了名字而已。明朝灭亡之后,清朝全盘继承了明朝的制度,并且锦衣卫这项制度也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直接使用锦衣卫的这个名字是非常不好的,毕竟这是明朝的叫法。于是皇帝便改了一个名字,名字叫做銮仪卫,他们做的事情和锦衣卫的事情是一样的。

清朝初年为了稳定统治,皇帝便派出銮仪卫对百官百姓进行监督,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要向皇帝禀报。清朝年间大兴文字狱,这些就是直接的证明,很多人因此而丧命。影视剧中雍正年间有个名为血滴子的神秘组织,他们的任务就是刺探情报,暗杀他人,直接听命于皇帝,受皇帝指挥。他们的原型就是銮仪卫,在经过艺术加工之后,就演变成了血滴子。随着历史的发展,銮仪卫也逐渐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过往。

而且清朝还有相似的情报间谍机构,清朝把明朝特务机构宣扬的太激烈,将之作为万恶之源。所以,清朝建立之后,如果建立明确的特务机构,就必然遭到当官的非议。因此,清朝就搞了一些小发明,不动声色的监视天下。关于清朝的特务机构,主要有三个,粘杆处、密折奏事制度、鼓励官员互相检举。

銮仪卫,总部位于紫禁城东南角楼处,清朝銮仪卫是负责掌管皇帝皇后车驾仪仗的机关,设置于皇宫的中央机构。銮仪卫总管大臣为正一品武官(相当于中央警卫局局长),职责非常重大,负责皇帝出行仪仗及其保管,皇帝的保卫工作,由满族贵族亲信担任。具体负责的是銮仪卫云麾使、治仪正、整仪尉等严密的管理保驾事务的系统。

銮仪卫位于紫禁城东南角楼处,为清代为宫廷服务的机构,掌管帝、后车驾仪仗。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设,初沿明制称“锦衣卫”,二年改称“銮仪卫”。十一年(公元1654年)厘定品级、员额,遂成定制。

在銮驾库出土的“古今通集库”碑为明代遗物。明初这里曾是古今通集库,收藏皇帝给功臣、将领、藩王、驸马等的诰封、铁券诰敕、印信、勘合、符验、信符等档案,由印绶监的掌印太监主管,是皇帝御用的档案库。嘉靖年间在紫禁城东墙外修建了皇史宬,古今通集库的档案移到了皇史宬,“古今通集库”碑留在了原址。

尚虞备用处又名粘竿处,是协助护卫皇帝出巡和负责皇帝娱乐的机构。在康熙朝已经存在,具体创建人没有记载。

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銮仪卫。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由于明朝的影响力,越南后黎朝、阮朝也仿明制设有锦衣卫。

清朝的情报机构只不过是较于明朝更加隐蔽了,没有明朝的锦衣卫和东厂那么大名鼎鼎,但是暗处的监视其实更为可怕。不过如果硬要说明朝的锦衣卫这个机构的下落,那么就是在明朝末年一部分投降李自成,一部分殉主,还有一部分直到南明消亡才真的解散,毕竟上头的政权都不存在了,这个机构也没法继续了。

在大明灭亡了之后,锦衣卫究竟去到了哪里呢

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对于朝中的那些开国功臣,抱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处死了一大批曾经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在铲除这些大臣的过程中,朱元璋急需一些能够帮他收集大臣情报的帮手。于是在拱卫司的基础上,朱元璋又成立了锦衣卫。这个机构可以说是朱元璋的王牌打手,帮朱元璋干了不少阴暗的事情。


明朝那些开国功臣的死,背后多少都有锦衣卫的影子。在铲除掉那些开国功臣之后,朱元璋顺利的把曾经分给这些功臣的权力收了回来,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在朱元璋的手中彻底终结,达到了他独揽大权的目的。在完成这些目标之后,朱元璋随即就撤销了锦衣卫,并且在有生之年再也没有恢复这个机构。

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得皇位。因为燕王的皇位来路不正,是从他侄子手中抢来的。所以,虽然燕王成功的当上了皇帝,但是在朝中和民间,都有不少人对此事产生非议。为了保证自己皇位的稳固,朱棣再次重新设立了锦衣卫这个部门。


朱棣利用手中的锦衣卫,严格控制朝中大臣。甚至民间百姓的言论,也都处于锦衣卫的监控之下。而且,光有了锦衣卫还远远达不到朱棣的要求。为此,朱棣又设立了东厂。东厂的权力比锦衣卫还要大,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机构,通常都是由皇帝的亲信宦官担任。朱棣利用这两个秘密机构,完成了自己对朝政的掌控,稳固了他的皇位。

朱棣虽然也算是雄才大略,但是和他父亲朱元璋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朱元璋在利用锦衣卫完成自己铲除朝中重臣的目标之后,立马就裁撤了锦衣卫,并且在有生之年都没有恢复这个机构。因为他明白锦衣卫的权力太大了,如果锦衣卫的权力失控的话,会对皇帝的位置造成直接的威胁。所以,虽然锦衣卫用起来很顺手,但是朱元璋仍旧是将其裁撤。


朱棣在这一点上面,远远不如他父亲朱元璋有远见。朱棣光重设了锦衣卫还不够,后来又开设了权力更大的东厂。无论是锦衣卫也好,还是东厂也罢,这两个机构都成了悬在百官头上的利剑。文武百官和民间百姓对于锦衣卫和东厂都非常惧怕,哪里还敢说朱棣半点坏话。朱棣利用锦衣卫和东厂,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可是朱棣在完成目的之后,并没有像他的父亲那样把这两个部门撤掉,而是进一步的加大了这两个部门的规模。不得不说,朱棣原本以为自己给子孙留下了一个掌控天下的利器,结果去成为了后来皇帝的梦魇。明朝屡次出现宦官干政的情况,就是因为宦官手中掌控着东厂。而东厂的权力又比锦衣卫大,所以就算是锦衣卫都督,也都要仰东厂的鼻息生存。


东厂掌印太监的权力非常大,可以任意缉拿甚至杀害朝中大臣,而且对于锦衣卫都督的人选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例如明朝的大太监魏忠贤,他自己是东厂掌印太监,而锦衣卫的都督则是他的干儿子田尔耕。厂卫相互勾结,成了明朝的一大祸患。偏偏这种情况还是明朝皇帝自己造成的, 所以就算后来魏忠贤被除掉,明思宗崇祯皇帝依然要倚重厂卫。而且还振振有词的埋怨朝中大臣:?苟群臣殚心为国,朕何事乎内臣??

崇祯埋怨朝中大臣不尽心尽力的辅佐他,导致他只能够倚重太监这样的内臣,实际上明朝的灭亡和宦官专权有很大的关系。只不过明朝皇帝对于这一点,始终没有觉悟。


那么,在明朝灭亡之后,锦衣卫去哪了呢?在清朝的历史上,好像并没有听说过锦衣卫的名号。原来在明朝灭亡之后他们一直存在,只不过改了一个名字,由锦衣卫改成了銮仪卫。在职责上也有了很大变化,和锦衣卫的前身拱卫司一样,专门负责皇帝的仪仗和安全工作。从这一点来看,清朝皇帝是吸取了明朝皇帝的教训,所以整个清朝数百年间,始终都没有出现过宦官干政的情况。

明朝灭亡时,耀武扬威的锦衣卫们去哪儿了呢?

锦衣卫在明朝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崇祯时期,锦衣卫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十分庞大的规模,直到南明永历年间锦衣卫才彻底消失。但在明末抵抗清朝和农民起义军的战斗中却很少见到锦衣卫的身影,这是为什么呢?

锦衣卫建立的初衷就是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手中需要一支监督手下各级官员的队伍。这支锦衣卫直接向皇帝负责,对这些人的第一要求就应该是?忠诚?,锦衣卫的世袭制度表面来看也有助于提升锦衣卫的忠诚度。

而一味追求忠诚的弱点就是人员素质越来越差,通过世袭得到锦衣卫身份的士兵多数并没有直接选拔的能力强。这种情况随着锦衣卫一代代的发展越演越烈,但锦衣卫又需要能办事的劳动力,一来二去锦衣卫人就越来越多。

按照明朝军制,锦衣卫原来就是一只亲军卫,编制只有五千人。由于地位的特殊和一部分工作需要,锦衣卫的人数一直只增不减,那个时期锦衣卫在众人看来,完全成为了明朝时期的一份铁饭碗。嘉靖初年(1522)的时候锦衣卫确实达到了十五六万人,虽然后来略有裁剪,但人数还是相当庞大。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不被约束的权势必会带来恶劣的影响,我们来看一看锦衣卫在明朝末年都做了什么。锦衣卫成立初期确实达到了预期目标,上下官员对锦衣卫怀着畏惧,各司其责,大家相安无事。但明英宗后,由于君主过分依赖锦衣卫这些特务机构,导致锦衣卫的权力太大,很多锦衣卫肆无忌惮的以各种方式掠夺财富,使得明朝律法崩溃。对此明代的遗民痛定思痛,甚至有?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的结论。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在铲除阉党之余也没有忘记锦衣卫,在一番整顿过后,朱由检甚至希望依仗锦衣卫的特务来维持大明摇摇欲坠的江山。朱由检一定程度上非常相信锦衣卫的忠诚,一些政治、经济、军事乃至刑法侦缉的大权都放心的交给这些特务掌管。

锦衣卫也随着朱由检的重视,有了回光返照的局面,但朱由检没有想到的是,这些锦衣卫眼看大明江山即将倒台,不仅没有忠于大明的觉悟,甚至开始为自己在下一个朝代的未来做打算。李自成挥师东进,扼守宣府到北京数百里险要关隘的首将纷纷开城门迎接李自成,锦衣卫对京城内?奸细潜入,佣夫贩卒阴为流贼所遣,无一举发。?

锦衣卫的出现,既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统治极端强化的标志,又是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极端腐朽的表现,也表明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已经穷途末路。锦衣卫维护京城治安,遏制腐败的功劳不能忽视,但明朝末年的锦衣卫不仅能力不行,关键对明朝的忠诚也无法保证,这样一直锦衣卫人数再多也注定无法把明朝从水深火热中救出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4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