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西夏的史书为什么全部遗失

历史典故 2023-07-18 15:09:54

公元1033年,李元昊建立夏朝,属于羌族中的党项族,早在唐朝时,党项族就与唐交好,故赐姓李,但是由于在宋的西面所以才称作西夏,西夏建国在1038年,亡于1227年,存在两百多年,也算是不短了。

西夏基本仿照宋的制度来治理国家,而史书也是仿照宋的模式来记载,但西夏的史书的确全部遗失了。在那个时代,西夏的主权地位弱小,只是西部一小国,后期元朝为辽、金等朝代都修史,却唯独没有修西夏史,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成吉思汗就是死于征战西夏的途中,所以蒙古人怀有仇恨。

这先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说起,蒙古和金朝是世仇,成吉思汗一直想进攻金国,但认为处在金国之西、蒙古之南的西夏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因为一旦西夏与金联手,自己就会两面受敌,所以他决定先灭西夏。

1205年和1207年,蒙古军先后两次攻入西夏,掳获到大批财物后便撤退了。1209年,蒙古军第三次攻入西夏,进入河西走廊地区。西夏派太子率军五万迎击,结果被打得大败,蒙古军直趋西夏都城。

西夏军拒守贺兰山关口,阻遏蒙古军达两月之久,后终被蒙古军突破。中兴府遂陷入蒙古军重围。但中兴府的城防十分坚固,蒙古军无法攻下,引河淹城,但河外堤又决,蒙古军大营也被水淹,只好撤兵。西夏开始走向了联蒙抗金的日子。

可是没多久,1217年,由于西夏拒绝派兵跟随成吉思汗征伐西域,也许是真的不想去吧,西夏本身一直奉行助蒙攻金的政策,但屡屡为金所败,损失惨重,整个国家陷入了危困的境地。

西夏一看蒙古西征,自己真的不愿意出兵,这不出兵就算了,居然之后还和金国联合起来给成吉思汗背后捅刀子,攻打蒙古后方。

1224年,夏献宗即位,更是一改其父神宗的政策,与金议和,相约共攻蒙古。1224年秋,蒙古大将孛鲁率军第五次攻入西夏,大败夏军,掳掠无数而还,自此,西夏蒙古梁子越结越大。

蒙古开始对西夏痛恨无比,在灭亡西夏后几乎摧毁了西夏所有记录,把西夏从历史上抹去。西夏在面临蒙古大兵压境准备投降了。

1226年,成吉思汗率军亲征西夏,这是蒙古军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攻入西夏。西夏军队坚决抵抗,无奈不是蒙古军的对手。沙洲、甘州、肃州、盐州等城相继失陷,一支十万人的西夏大军也在蒙古军的打击下全军覆没。

可是西夏国王反复无常众所周知,成吉思汗甚至就在自己去世前都命令他死亡的消息不要向外散布,怕的就是西夏反悔,成吉思汗明确交代西夏投降之后要灭了他们。

结果西夏投降之后,西夏的国都全部被毁,人员几乎都被杀完了。蒙古人大肆屠杀党项人就足以看出仇恨之深,目的就想让西夏人灭族,消失在历史中。

建国189年的西夏,国力强大,可为何二十四史中没有它?

西夏从公元1038年建立,直到1227年灭亡,期间持续了189年,疆域范围主要集中在现在的宁夏,青海的东北部、甘肃的西北部、以及内蒙古及陕西的一部分地区,其东南边境与宋朝相隔。宋朝曾多次和西夏大战都未曾取得实质性的大胜,就是这样一个国力强大的朝代,为何没有进二十四史呢?

首先介绍下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指的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时间跨度从上古传说到明朝崇祯年,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而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从 历史 角度看,主要原因如下。

西夏曾背叛与蒙古的盟约,这让成吉思汗很是恼火,便决定亲自己带军征讨西夏。然而在出征途中,身体原本壮硕成吉思汗在进行一场秋猎时,不慎从马上摔下,这一摔使得成吉思汗元气大伤,无法再带军继续出征。他派遣使者去西夏,希望说服西夏投降,但没有想到,西夏根本不把蒙古放在眼里,甚至豪言要一决雌雄。

成吉思汗知道后,气急败坏,派遣大军攻打西夏,并在第二年将西夏都城围住。围困后的西夏都城终因弹尽粮绝,被迫投降。然而不久成吉思汗旧疾复发,在六盘山病逝。蒙古人将他们伟大领袖死亡这笔账算在了西夏头上。而我们都知道,一般情况下,前朝的史书都是由后朝派人整理修撰的,蒙古在统一并建立元朝后,因对西夏的仇恨巨大,故不愿为其修撰史书,所以这个也可能是西夏没有进二十四史的一个原因。

西夏王带领群臣投降之后,并没有换来平安。窝阔台即位后,便下令处死西夏皇帝李睍,大肆屠城,焚烧西夏文物、书籍,杀死所有西夏贵族。整个屠城持续了好几日,城中的百姓几乎被屠杀殆尽,只有少部分人侥幸逃脱,并隐姓埋名。

西夏文是仿照汉字创造的,但是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所以懂得西夏文的人较少,而当时的屠城又将大部分书籍烧毁,再加上侥幸存活的人,都不敢使用西夏人,故在五十年后,元朝建立后,即便想要为西夏修史,也很难找到有能力的人来完成这件事情。

元朝修了《宋史》、《辽史》、《金史》,为何没有给西夏修史呢?

我们现在认为,元朝在历史上做的重要的一大贡献就是修史,它为后代研究中国古代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但在修史上最为遗憾的是没有给西夏王朝修史,使后人研究西夏王朝缺乏史料。这也是人们研究元朝时不断提起的一个话题。元朝作为中原王朝的正统王朝,没有给西夏修史,当时肯定有它的缘由,即使现在看来任何理由都不充分。

一、元朝的蒙古人从来就不承认西夏是一个独立王朝,虽然客观存在。

元朝的列位皇帝很特殊,是大蒙古帝国大汗兼元朝皇帝,而且大汗地位高于皇帝。蒙古帝国是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帝国,这个帝国除了拥有元朝外,还包括钦察等4个汗国,其中,元朝是其他4个汗国的宗主国。在元朝看来,实际上是蒙古统治者看来,宋、辽、金三个朝代是元朝的正统朝代。西夏党项人在西北建立的是一个地方组织,而且1227被大蒙古国击败后收编,不是一个正式?王朝?。元朝修史是给前朝的正统?王朝?修史,既然西夏不是一个正统?王朝?,当然也就没有必要给西夏修史。

二、蒙古帝国大汗对西夏旧仇宿怨,修史内部争议不休。

想当年,成吉思汗历时23年、6次征战,在最后时刻才取得胜利。不幸的是,在这次征战中,威望很高的成吉思汗受伤并去世,西夏成为元朝蒙古人统治者的心痛。给前朝修?正史?,表示对前朝历史的尊重。欲灭其国,就要灭其史。元朝当然就不想给西夏修史。加之,蒙古人有一个观念,他们只追溯自己的祖先,这就更不可能给西夏修史。元世祖时就有下诏修史的举动,但由于元朝廷内部对于修纂体例、正统性等争执不下,就搁置了。直到元顺帝时才开始启动修史。这时候还有好多争议,为了尽快完成前朝的?正史?,只好搁置争议。这一搁置,留下了历史遗憾,没有一部西夏王朝正史。

三、从西夏王朝的发展历史和社会影响来看,给西夏修一部史也名至实归。

唐末,因平乱有功,881年李思恭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与宋朝。后不愿臣服宋朝,便陆续占领了河西走廊地区。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国,自称西朝。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年)被蒙古击败。前期与辽、北宋并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在这期间,西夏王朝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文明。可惜,这么一个强大的王朝,竟然没有自己的国史,实为一件憾事。

大蒙古国作为西夏王朝的终结者,有大量的西夏王朝资料流入大蒙古国,存入了后来元朝文库。即使在战乱中资料丢失,原西夏国的史官中仍有人在后朝中从事编史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编写一部史料完备的西夏史,难度并不是太大,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历史就是历史,一去不复返,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4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