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人热爱中原诗词音乐,宋朝的官员在西夏境内见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永)词”。西夏的石窟壁画、岩画中也都有许多反映西夏音乐文化的画面。今天,当我们踏上西进的旅途,到达古代文化宝地——甘肃敦煌时,就会发现在敦煌莫高窟的77个西夏窟中已知的有乐伎图的洞窟就有11个,其中有伎乐图的壁画17幅。
安西榆林西夏窟中有伎乐图的洞窟为2个,其中有伎乐图的壁画2幅。这些都是一部活生生的西夏音乐文化史、乐器史,是党项羌族人民真实生活中的音乐在艺术中的体现。
西夏党项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爱好音乐的传统,西夏的音乐受党项羌族的民族性格、传统观念、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音乐本身融汇在党项羌族人们的战争生活、民俗生活、宗教生活的诸多方面,成为党项羌族人民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统一斗志的重要手段之一。
李元昊身边就常带《野战歌》,西夏宗室子嵬名仁忠、西夏遗民察罕等都是善歌咏的人。在西夏的《番汉合时掌中珠》《杂字》等作品中都有较多记载西夏音乐和乐器的语言,如“取乐饮酒”“教动乐”“乐人打诨”“吹笛击鼓”“曲破”“龙笛”“凤管”,等等,这都表现了西夏党项羌族在生活中善音乐歌舞。
能歌善舞的党项羌族,早期的民族音乐纯朴、粗犷、强劲,他们使用的乐器较为简单,很长时期内,只有琵琶、箫、笛等。到唐宋之际,党项羌族人的音乐开始受到中原音乐的影响,正如党项羌族人民所唱:“一意治国学尧舜,一心治民循汤武。忠诚封侯最为珍,任人唯贤言守信。”李元昊立国后,西夏的音乐有了很大发展。
立国后,西夏有了乐舞机构(蕃汉乐人院),以专门管理与音乐有关的事宜,也有宫廷的专业乐人、艺人、舞人,为西夏的贵族服务。此时西夏的音乐已比较完善,有乐舞八佾(古代天子专用的乐舞)、柘枝,有大曲之曲破,有音乐表演散唱,有宫调音乐理论,有70余种乐器,有乐队排列法与编制,有戏剧音乐、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多神教音乐等。
李元昊下令“革乐之五音为一音”,是西夏的第一次音乐改革。到仁孝时期,西夏再一次发生了音乐变革,这一时期的西夏音乐吸收了吐蕃、回鹘、辽、金等其他国家和民族音乐的养料,从形式到内容都更加丰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据史载,“元丰六年(1083年)五月召见米脂砦所降戎乐四十二人,奏乐于崇政殿……所奏皆夷乐也。”这说明西夏的音乐不仅在本国内广为流传,也通过官方或通过丝绸之路的商贾、贡使、战争等途径传入中原等地区,影响四周邻国。
image.png
另外,西夏的音乐对元代音乐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西夏的音乐除了宫庭音乐之外,还有用于祝寿的音乐,如“元昊庆历四年(1044年)初,曩霄奉酒为寿,大合乐”;用于祭祀的音乐,如“德明以乐迎至柩前”,西夏人火葬中“柩行时,鸣一切乐器”,等等。
无论是宋,南宋还是西夏,辽金都认为自己是中原的主人。他们觉得自己统治的就是整个中原,这是浓烈的统中国一体意识的表现。无论是南宋还是其他西北地区的政权,比如西夏或是今朝,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中国,这也是一种。中国一体的意识的体现。
各民族融合与“大一统”观念的深化。两宋时期,朝廷上下从宋朝利益出发,千方百计论证宋朝政权的正统地位。儒家经典《春秋》强调“大义”,尤其重视“大一统”,宋代学者纷纷钻研,希望能够从中找到实现“一统”的灵丹妙药,于是“春秋学”一时兴盛于宋朝。
南宋朱熹在讨论“正统”和天下统一的关系时,强调“只天下为一,诸侯朝觐,狱讼皆归,便是得正统”,“天下分裂,不能相君臣,皆不得正统”。在他看来,凡是能够称得上是“正统”的,必须是能够统一天下的政权,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正统”。
比如,沙陀因其地有大沙碛而得名,他们最初生活在今新疆地区东部天山一带,唐朝后期,沙陀开始内迁,先后迁往今甘肃、陕西、山西等地。五代十国时期,有几个地方割据政权都是沙陀人所建。宋朝时期,迁入中原的沙陀人散布在各地,大多数都融入汉族之中。因此,无论是西域,还是内地,各民族在迁徙流动中相互交融互相融合,但他们的意识更倾向于“大一统”。
西夏博物馆是一座以西夏陵为背景,全面集中展示西夏历史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在这里不仅可以参观到近万件珍贵的馆藏文物,还可以听讲解员讲述馆藏文物背后的西夏故事,你会发现,越是了解西夏,你就会对西夏产生越多的疑问,西夏究竟是何人所创?党项人从何而来又去向何处?越是探究,就越是觉得好奇,用“求知”的火,温暖你的整个冬季吧!
1988年,西夏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 中国 ?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
西夏陵现存9座帝陵和271座陪葬墓,面积57.56平方公里。其中,申遗区40平方公里,缓冲区17.36平方公里,是西夏文明留存至今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遗存。
西夏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创造了独特灿烂的文化艺术,西夏陵出土的西夏文残碑、瓷器等文物均是西夏艺术完美体现。西夏陵残碑刻写的西夏文字,其创造和推广堪称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西夏冶金铸造业,工序先进,技艺精湛。
西夏在两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曾先后与辽、北宋鼎力,和金、南宋对峙。其地处宋、辽、金、回鹘、吐蕃交往的必经之地,控制着中西陆路重要的交通线,是? 丝绸之路 ?上的重要枢纽,更是中西文化、经贸交流往来的必经之路。西夏大量吸收唐宋及周边少数民族之所长,融入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独具特色的西夏文化。它作为? 丝绸之路 ?上消失的神秘王国,见证了一个民族在多种文明与文化的交替作用下,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独特历史文化,又逐步融汇于中华文明的过程,展现出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多元特征。
西夏王朝的缔造者党项羌原居于? 黄河 ? 河曲 ?一带,是诸羌族中的一支,北朝末年逐渐强盛,唐代逐渐向? 西北 ?地区迁徙。1038年,元昊在兴庆府称帝建国,1227年,被? 蒙古 ?军队消灭。在近200年的时间,西夏王朝修建了许多建筑,如:城池、宫殿、楼阁、亭台、佛塔、寺院、石窟、水利设施等,大都随着西夏王朝的毁灭而消失殆尽,但西夏陵仍矗立在? 贺兰山 ?脚下,成为西夏王朝兴衰的缩影,为我们追寻这个消失王朝提供了有力证据。
西夏陵吸收了秦汉以来,特别是唐朝、宋朝建筑风格之所长,融入建筑风格,是中原文化、与党项等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陵园建筑别具一格、独具特色。无论从规模还是外观,都有着其他历史建筑无可比拟的独特性。
活字印刷术是古代? 中国 ?四大发明之一,它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推动了文化发展。这个冬季来西夏文木活字印刷体验馆,亲自动手操作捡字、排版、刷墨、印刷等步骤,每一种排列组合都是一份精彩,亲手印刷一份作品,或是一首诗,或是一封信,沾染的是水墨,拓下的是情意,扩散的墨点温暖着整个冬季。
置身西夏陵遗址区,通过游览五号陵、六号陵及大型陪葬墓群,全线俯瞰西夏陵壮观的遗址全貌,远眺巍峨的? 贺兰山 ?脉,近观高大庄严的陵塔,山陵相望,风景无限,风中似乎回响着当年的铁马金戈,这份历史的沧桑,不由的让人心中燥热。
《西夏情缘》是景区打造的西夏文化旅游3D主题电影,主要围绕宋朝使臣陈圣哲与西夏大将军之女野利静姝之间的爱情故事展开,通过影片再现了北宋年间,西夏秉常在位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带你了解西夏与宋的政治纷争与西夏宫廷内斗风云激荡。
《西夏地宫奇幻之旅》是景区打造的西夏文化旅游4D主题奇幻电影,讲述了一个西夏地宫守护者后裔,在与同伴游览? 贺兰山 ?,途中无意坠入西夏地宫,发现地宫比家族流传关于西夏地宫的故事还要精彩。通过影片与地宫守护精灵小弥祖一起,经过层层历险,在危急之中打开地宫机关,于地宫之中看到曾经盛极一时的西夏,体验一场惊险的奇幻之旅。
来? 宁夏 ?旅游,推荐? 宁夏 ?旅游景区直通车,工作人员都穿黄色的小马甲,一个个小黄人热情好客,乘车点有两个? 新城 ?火车站旅游集散中心,老城的新月广场,附近住宿方便,有很都酒店,交通便利。距离民航大巴也不远,无论是坐火车还是飞机都很方便。景区直通车到西夏王陵、镇北堡影视城、? 贺兰山 ?岩画、水洞沟的单程车费是15元/人,和门票更实惠方便。
在同一时期,为什么西夏女性可以实现婚姻自由并且对女性的限制很少,女性地位没有中原女子低下呢?
1909年,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出土的西夏《天盛律令》,里面有许多关于女性权利的规定:如女性可以同其他男子出逃生活,如果一段时间不再喜欢,可以与另一个两情相悦的人一起逃走,再组建家庭,即使返回原来的家中生活,原夫也不可以阻拦。
可能因为在西夏人眼里没有女子不如男的看法。因为除了婚恋自由,西夏的法律还明文规定女性可以从军。这些入伍的女兵被称为“麻魁”或“寨妇”,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女性合法入伍的唯一记载。西夏“麻魁”大多勇武善战,战功赫赫,和男兵一同奋战在前线。
西夏由于是党项羌族创建的政权,对女人参政的排斥程度并不是很强烈。西夏王朝享国190多年,就出了几个有名的女人,即没藏氏、大小梁太后、罗太后,她们与男人一样主政了整个西夏历史的一半时间。
所以在女性可以当权的思想下女性的地位并不同中原一样低下。西夏的女子比较自由,所获得的权利也是比较大的。
可能正是因为西夏没有中原那么先进,所以不会考虑那么多的等级观念,考虑那么多的男尊女卑,所以当时女性的权利并没有得到限制,在那里女性有着充分的自由,生活自由自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4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西夏的史书为什么全部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