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朝斜封官是什么(【唐朝?太平公主】唐朝政坛的奇葩)

人生百味 2023-07-18 13:57:17

“斜封官”,也称“墨敕斜封官”,是唐代的非正式任命官员,是当时人们对由非正式程序任命的官员的一种蔑视性的称呼。这种官职的任命状是斜封的,要从侧门交付中书省办理,而且它上面所书“敕”字是用墨笔,这与中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是不一样的,“斜封官”由此得名。

名字由来

墨敕斜封官是中国古代职官制度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但由于史料的匮乏,对于这种非正式的授官方式,历来史家对之研究甚少。斜封官,也被称作"墨敕斜封官",是唐朝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员,由于任命状是斜着从侧门交付中书省执行,且其上所书"敕"字用墨笔(与中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不一样),故得名。

史料记载

《资治通鉴》第二○九卷载:唐中宗时期,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及韦皇后的妹妹邺国夫人、上官婕妤、上官婕妤的母亲沛国夫人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等人,大肆受贿,为人谋官。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还是奴婢之流,只要向这些人送上30万钱,就能绕开组织部门的考察,直接得到由皇帝亲笔敕书任命的官位。

由于这种敕书是斜封着交付中书省的,所以这类官员被人们称为“斜封官”。当时的“斜封官”都是不通过中书省、门下省而由皇帝直接任命,两省长官都不敢过问,只是将任命文件向有关部门传达而已。只有吏部员外郎李朝隐是个硬汉子,前后阻止了1400多名“斜封官”的任命,由此也得罪了许多人(李朝隐没能阻止的“斜封官”数量,由此可见有多大了)。由于政出多门,干部任用太滥,致使宰相、御史、员外官总量大增,办公室都坐不下人,被人称为“三无坐处”。

《资治通鉴》第二一○卷又说,唐中宗的弟弟唐睿宗上台后,姚元之等人建议把“斜封官”全部废黜,获得睿宗同意,罢免了几千名“斜封官”。然而,第二年,殿中侍御史崔莅、太子中允薛昭素及太平公主又对睿宗说,“斜封官”是先帝任命的,现在全部免职,会带来很大的民愤(其实应是“官愤”)。睿宗于是又下令:这些“斜封官”可量才叙用。

唐景龙年中,斜封得官者二百人,从屠贩而践高位。景云践祚,尚书宋璟、御史大夫毕构,奏停斜封人官。璟、构出后,见鬼人彭卿受斜封人贿赂,奏云:见孝和怒曰,我与人官,何因夺却?于是斜封皆复旧职。伪周革命之际,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尘黩士人之品,诱悦愚夫之心。庸才者得官以为荣,有才得官以为辱。昔赵王伦之篡也,天下孝廉秀才茂异,并不简试。雷同与官,市道屠沽,亡命不轨,皆封侯略尽。太府之铜不供铸印,至有白版侯者。朝会之服,貂者大半。故谣云:貂不足,狗尾续。小人多幸,君子耻之。无道之朝,一何连类也,惜哉!(出《朝野签载》)

安乐、长宁公主及皇后妹成国夫人、上官婕妤、婕妤母沛国夫人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皆依势用事,请谒受赇,虽屠沽臧获,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书,时人谓之“斜封官”;钱三万则度为僧尼。其员外、同正、试、摄、检校、判、知官凡数千人。西京、东都各置两吏部侍郎,为四铨,选者岁数万人。(《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五》)

【唐朝?太平公主】唐朝政坛的奇葩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太平公主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她一生参与了三次大的政治斗争,并且卷入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起的作用也一次比一次大。

早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太平公主就常常“预谋议”,但武则天没有允许她公开从政。武则天晚期,为了除掉给她制造了很多麻烦的男宠薛怀义,曾让太平公主帮过忙。《旧唐书·薛怀义传》说武则天“令太平公主择膂力妇人数十,密防虑之。人有发其阴谋者,太平公主乳母张夫人令壮士缚而缢杀之,以辇车载尸送白马寺”。这件事可以看作太平公主在武则天执政期与政治关系的缩影,即她只是在幕后参与谋议,而基本没有公开出面参政。从此事还可看出,太平公主的处事态度与武则天是高度一致的。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一次政治斗争是张柬之等起兵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则天晚年,张易之兄弟倚仗武则天的宠爱,权势冲天。他们利令智昏,大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势头。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张氏兄弟将私自议论他们的邵王李重润、其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这就不仅得罪了李氏,也得罪了武氏,迫使他们联合起来反对二张。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起兵诛二张,迫武则天传位于中宗,并改“周”为“唐”。太平公主参与了这次斗争,但似乎只是“预诛张易之谋”,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斗争胜利后,她因功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参与此事的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她作为李氏女、武氏媳,不能容忍张氏兄弟掌权。再一个可能是私人原因,即张昌宗诬陷她所爱的情人高戬,把高戬投入了监狱。李重润兄妹都是唐中宗的子女,后来李重润被追封为懿德太子、永泰郡主被追封为永泰公主。他们的墓规模宏大,现在经文物部门发掘整理后已成为陕西著名的旅游胜地了。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二次政治斗争是起兵诛杀韦后。太平公主的三哥唐中宗即位后,皇后韦氏想效仿武则天,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同时太平公主也从后台走到前台,神龙二年(706)开始开府置官属,并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以至发展到与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谮毁”(《资治通鉴》卷209)的地步。由此,太平公主及其四哥相王(即后来的唐睿宗)、相王之子(即后来的)都成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图谋掌权的最大障碍。景龙四年(710),皇后韦氏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韦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自己临朝摄政,并密谋害死小皇帝,革唐命,除掉相王和太平公主。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联合万骑果毅陈玄礼等起兵,杀死了韦后和安乐公主,迎唐睿宗(即相王)即位。太平公主对这次斗争态度积极,不仅参与了事先的谋议,而且派儿子薛崇简直接参加了行动。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即太平公主可以让李氏掌权,也可以让武氏掌权,就是不能允许韦氏占有天下。太平公主在这次斗争中还起了一个重要作用,即在处理小皇帝的问题上,是她出面将小皇帝从“御座”上提下来,让四哥李旦坐上了帝位。

太平公主参加的第三次政治斗争是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斗争。唐睿宗朝政治的焦点,是唐睿宗联合太平公主要保皇位,而太子李隆基要争皇位。唐睿宗、太平公主要保皇位,必须抑制太子李隆基的势力。为此,太平公主极想选一个弱小者为太子。这就需要制造种种事端废掉李隆基。在几年的时间里,她不仅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当立为太子,甚至召集宰相要求将太子换掉。在这些行动中,唐睿宗是站在太平公主一边的。例如一次唐睿宗召宰相韦安石,说他担心大臣都心向太子,韦安石说“此必太平之计”。当时“太平于帘中窃听之”,大怒,立即想将韦安石下狱(《旧唐书·韦安石传》)。这件事说明太平公主经常在唐睿宗处密谋关于太子的事情。到睿宗朝末期,“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在外只闻有太平公主,不闻有太子”(《旧唐书·王琚传》),左、右羽林将军也都投靠了公主。先天二年(713),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兵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废掉李隆基。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首先诱杀左、右羽林将军,然后迅速除掉了参与阴谋的宰相。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第”。

唐睿宗在位的三年中,太平公主参与政治最深。这时的她大规模培植个人势力,试图效仿母亲,干预政治。她的企图失败了。

唐中宗时,安乐公主、长宁公主、上官婕妤、尚宫柴氏等一批女人干预政治,制定了“斜封”授官的政策。这时的授官为了区别正常方式,就另写诏书“斜封”后交中书省办理。这种官叫“斜封官”。当时以这种方式得官的“凡数千员。内外盈滥,无厅事以居”(《新唐书·选举志》)。“斜封官”是女人干预政治的一个标志。睿宗初即位,、宋王景将这数千“斜封官”全部停罢,但四个月后,在干预下,“斜封官”又全部恢复了。在太平公主看来,“斜封官”存在与否,是女人能不能干政的一个象征,但对民众来说,它却是一种腐败政治的体现,所以当时人说“姚、宋为相,邪不如正;太平用事,正不如邪”(《旧唐书·柳泽传》)。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即自从武则天称帝,将改姓“武”以后,朝野上下对女人干预政治有一种本能的警惕。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任何“女人干政”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如此,太平公主也不例外。

唐朝自武则天以后,陆续出现了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一批干政的女人。这样一种现象的出现,自有它社会的、种族文化的,以及个人的因素,值得很好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唐朝到太平公主以后,这种“女人干政”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太平公主的死,结束了唐朝的“女人干政”时代。

宋:和房玄龄、杜如晦、姚崇相提并论的唐朝名相

宋碌(663~737年),邢州南和(今河北南和)人,进士出身。曾在称制时担任监察御史、凤阁舍人,在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711年)和唐玄 宗开元四年(716年)两次为相。由于他为政清廉、刚正不阿又精于吏治,后人将他和房玄龄、杜如晦、相提并论,一起被称为“四大名 相”。 >一 >宋长期分管吏部。他任用官吏一向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对涉及他本人的人和事,往往要求更严。有一 天,吏部主事给他转呈来一篇名为《良宰论》的文章,并介绍说:该文作者范知学富五车,精明强干,是位难得的人才。宋十分高兴,当即拿起《良宰论》,认 认真真读起来。 >由于该文立论新颖,议论风生,条通理畅,宋还没读到一半,就开始赞不绝口。那位吏部主事非常得意,美滋滋地等着他做 出决定。不料,他读着读着渐渐皱起了眉。原来,范知在文章中吹捧起宋璨来,说他不亚于古代的、,胜过唐初的、房玄龄,还把天下描写得莺歌燕 舞、百花争妍,一片升平景象。宋越看越不对劲,不禁自言自语:“这……太过分了!” >读罢全文,宋看了看恭立一侧的吏部主事,颇为感慨地说:“这位范知,的确算得上少有的人才,但其品德不正。他写了这么多阿谀奉承的话,无非是为了迎合邀宠!这种人,哪能重用呢!请你转告他,让他就国计民生切切实实地提些建议,不要再搞那些奉承之类的事!”    当时,候选官员众多,其中不少人都托请朝官为自己疏通说项。有一位名叫宋元超的候官也找到吏部,说他是宋的叔父,希望吏部给予关照。宋得知此情,立 即给吏部写了一封信,说:“元超确是我的三叔。但一直生活在洛阳,我们很少见面。我不能不承认,更不能因私害公。如果他不声明我们之间的关系,你们还可以 按规定依序铨选。而现在他已经公开了我们的亲情,打着我的旗号招摇,再安排他的升迁就不合适了。矫枉必须过正,对他暂不安排为宜。”吏部反复研读他的信, 最后只好照其指示办事。 >二 >宋“立性公直,执心贞国”,“动惟直道,行不苟合”。为整肃吏治,即使对皇帝的宠臣他也公事公办。    中宗时期,外戚和诸公主干预朝政,吏治腐败,贪污成风。不少巨商富贾通过他们的关系,求得皇帝的墨敕,不经中书、门下审核批准,便当上了官,时人称为 “斜封官”。这些斜封官根本不会理政,只懂得如何盘剥百姓。宋为整肃吏治,毅然和姚崇联合上疏,彻底罢免了斜封官。随后,宋王景又从整顿制度人手,革除 弊端,拒绝请托,公平取士,恢复了选官的严正。 >登极不久,曾特降墨敕提升岐山县令王仁琛为五品官。宋感到莫名其妙,一了解, 方知王仁琛原是后族,又是玄宗称帝之前的藩邸故吏。他认为不妥,立即上疏阻止,说:“故旧恩私,则有大例,除官资历,非无公道。”还说王仁琛在非常情况下 虽然立过功,但已获得了应有的赏赐。如果再受特殊恩赐,就不合适了。他请求由吏部考核,照制度办事。玄宗认为言之有理,也便收回成命。    唐玄宗的宠臣太常卿姜皎,也是玄宗为藩王时的故旧。在诛杀玄宗的政敌太平公主时,又立过大功。玄宗为表示对他的宠遇,不但重用他,还将他的弟弟姜晦封为 吏部侍郎。宋认为,凭德才两方面的条件,姜皎、姜晦都不胜任。于是,又上疏道:“皎兄弟权宠太盛,非所以安之。”玄宗也听从了他的意见,将姜皎改任为散 官,放回田园;将姜晦也改任为没有实权的宗正卿。 >三 >宋在全力选拔任用清官廉吏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良臣的保护。    早在武则天称制时,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仗着自己是女皇的内宠,肆无忌惮地贪赃枉法,为所欲为。御吏大夫魏元忠正准备弹劾他们,不料走漏了风声。于 是,二张抢先下手,诬构魏元忠,并将他打人牢狱;还贿赂凤阁舍人张说作诬证。宋发觉后,立即找到张说,对他说:“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是名誉气节,万不可 图个人苟生而谄诬好人。你即使因此而被谪官流放,美德也会受到世人尊敬的。万一遭遇不测,我也会叩请天子赦免,要死和你一起死!”张说很受感动,便在廷辩 时如实上奏,从而使魏元忠免遭了一场横祸。 >中宗时,京兆直臣韦月将上书揭发武三思潜通韦皇后,秽乱内宫,必有逆乱。武三思恼羞成怒, 遂暗中指使有司奏劾韦月将大逆不道。中宗闻报,大怒,下令将韦月将斩首。当敕令下到宋手里,他不但没有即时转发,反而奏请中宗调查此案。中宗气急败坏地 质问他:“朕已经说了要杀他,你还请示什么呢?”宋毫不畏惧,仍坚持调查清楚再定夺。中宗大怒,进而下令将韦月将立刻斩首。宋仍不曲从,大声对中宗 说:“如果陛下一定要斩韦月将,那么,就请您先把我杀掉!不然,臣还是不会奉诏的!”中宗见此,才渐渐消了气,将韦月将的死刑改为了杖刑,并将他发配到岭 南。 >唐玄宗时,有一次玄宗巡幸东都,路过崤谷(今河南陕县),由于山高路窄,难以行走,玄宗十分恼火,便对河南尹李朝隐和负责旅途事 务的知顿使王怡大发雷霆,并要罢免他们的官,处以斩刑。宋又及时进谏道:“陛下方事巡幸,今以此罪二臣,臣恐将来民受其弊。”玄宗听罢,遂免去二人死 罪。 >宋73岁那年基于自己体弱多病,主动请求辞职休养。2年后,与世长辞。死后,皇帝赠其太尉,谥日文贞。 >鉴 于宋的一贯表现,《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说:“宋璨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 光,对他的评价是:“为相,务在择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刑赏无私,敢犯颜直谏。上甚敬惮之,虽不合意,亦曲从之。”

“唐朝的安乐公主”的简介是怎样的

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之女,韦氏所生,小名裹儿.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称.她先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后又嫁给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在唐中宗统治时期,她大肆开府设官,干预朝政,贿买官爵,宰相以下的官员多出其门.她曾向中宗请求立她为皇太女,权力欲望特别强.她的生活非常奢侈,为了大兴土木工程,抢占民田民房.景云元年(710),发动宫廷政变,企图挟持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立韦后为女皇,自己为皇太女.不料在这场宫廷政变中.太平公主和临淄王李隆基技高一筹,杀死了韦后及其党羽,立相王李旦为帝,安乐公主也死于这场政治漩涡中.
唐中宗李显生有八个女儿,第七女名李裹儿,是中宗被废后,与韦氏赴房州时韦氏在途中分娩的.因当时情况窘迫,匆忙中解下衣服做襁褓,所以取名为裹儿.李裹儿十多岁时,姿性聪慧,容貌美艳,中宗与韦氏对她十分宠爱,自幼听其所欲,无不允许,所以安乐公主从小就养成了骄横任性的脾气.待中宗被召回到东宫后,武则天看见李裹儿,也格外欣赏她的秀外慧中,遂封为安乐公主.
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年纪比安乐公主大一岁,常在宫中出入.武崇训常在宫中偷香窃玉,和宫女做下许多风流事情,以致外面沸沸扬扬谣传武崇训上烝祖姑母,传在武则天耳中,觉得太不堪了,便把安乐公主指配与武崇训,以平息浮言.临嫁时贵戚显宦,无不往贺.宰相李峤、苏味道,及郎官沈佺期、宋之问等都献入诗文称颂.其实安乐公主与武崇训已在暗中勾搭上了.下嫁以后不出六个月,安乐公主便产下一男婴.
不久武则天死后,唐中宗复位,安乐公主渐渐地恃宠而骄,权侵天下.由于中宗长期被废于房州,韦后和他共过患难,中宗在房州时曾对她说:“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所以中宗复位后对韦后很放纵.韦氏效仿武则天,当中宗视朝时,也在御座左侧隔幔而坐.桓彦范劝谏中宗说:“牝鸡司晨,有害无利,请皇后专居中宫,勿预外事.”中宗却并不理睬.
武崇训的同族兄弟武延秀姿度闲冶,且在突厥数年,通晓番语胡舞,比武崇训年轻英俊,常进驸马府闲谈.安乐公主和武延秀也不避忌,常常在一块儿说笑.武延秀见这安乐公主长得真是天姿国色,便一心一意地在这公主身上用功夫.安乐公主看他既威武又英俊,还寻欢献媚,便也把持不住,二人在背地里结下风流私情,终日在府中打情骂俏,合府上下只有武崇训不知情.
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非韦氏所生,他经常遭受到韦后的排斥、太平公主的欺侮和武三思的戏弄,而自己无权无势,只得忍气吞声,但暗地里却积蓄势力.武崇训唆使安乐公主请中宗废太子.李重俊甚为不平,神龙三年发动部分羽林军杀死武三思与武崇训,武崇训在李重俊的叛乱中被杀死,安乐公主便乐得与武延秀共叙幽欢,武延秀骤得公主委身,自然格外尽力,沉浸在温柔乡里.渐渐的二人明目张胆起来,公然与夫妇一般同起同卧.中宗闻知,索性将安乐公主许配武延秀.韦氏见武延秀翩翩少年,也不禁惹起欲火,后来竟迫令武延秀侍寝,居然母女同欢.
安乐公主与中宗的另一个女儿长宁公主竞相大兴土木,广建宅第,并在装修的奢侈豪华等方面互相攀比,不仅在建筑规模上完全模仿皇宫,甚至精巧程度上超过了皇宫.中宗在金城坊赐宅给安乐公主,穷极壮丽,国库为之空虚.长安有一个昆明池,是西汉武帝时开凿的,安乐公主嫁出宫去,心中常记念昆明池畔的风景,便仗着中宗宠爱,请求把昆明池赏给她,划到驸马府园地中去.中宗拒绝说:“昆明池自从前代以来,从不曾赏人,朕不能违背祖宗成例.况池鱼每年卖得十万贯,宫中花粉之资,全依靠它.今若将这池赏给你,会使妃嫔们失去颜色.”
安乐公主心中十分懊闷,于是自行强夺民田,开凿了一个大池,取名为定昆池,隐隐有超过昆明池的意思.池边草木风景,全照昆明池一样.池中央仿华山堆起一座石山,从山巅飞下一股瀑布倒泻在池水里.另辟一条清溪,用玉石砌岸,两岸琪花瑶草,芬芳馥郁,溪底全用珊瑚宝石筑成,在月光下照着,分外清澈.飞阁步檐,斜桥磴道,衣以锦绣,画以丹青,饰以金银,莹以珠玉.落成的这一天,满园点缀着灯彩.到了夜间,树头灯光闪耀,好似天上繁星.沿池造着许多亭台,招集了许多渔户、猎户住在那里,公主自己也打扮成渔婆猎户的形状,在池上钓鱼或在山上打猎.
安乐公主集天下巧匠,在洛州昭成寺中,造了一座百宝香炉.炉高三尺,开有四门,架四座小桥,雕刻着花草、飞禽、诸天、伎乐、麒麟、鸾凤、白鹤等,炉身嵌着珍珠、玛瑙、珊瑚、宝石、车磲、琬琰,用钱三万,府库历年储藏为之一尽.她拥有两件百鸟裙,为旷世珍品.百鸟裙是由负责备办宫中衣物的机构尚方制作的,采百鸟羽毛织成.此裙的颜色令人眼花缭乱,不知其本色,从正面看是一种颜色,从旁看是另一种,在阳光下呈一种颜色,在阴影中又是另一种,裙上闪烁着百鸟图案.后来益州献单丝碧罗笼裙,缕金为花鸟,细如丝发,大如黍米,眼鼻口甲皆备,神奇而不可思议.
安乐公主开府置官,势倾朝野.她把国家官爵分别标定价格,县长若干,刺史若干,公开兜售,价款缴足,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还是为他人当奴婢的人,只要纳钱三十万,便由公主立降墨敕授官.一时所授官职竟有五六千人.安乐公主常常自写诏书,拿进宫去,一手掩住诏书上的文字,一手却捉住了中宗的手在诏书上署名.中宗爱女心切,竟然也不看到底写些什么,签名了事.因此宰相以下的官员多出其门.常有土豪劣棍,走了安乐公主的门路,忽然诏书下来拜了高官,不但吏部衙门不知,中宗也莫名其妙.
安乐公主自幼养在武则天身旁,很羡慕武则天独断朝纲的做法,便异想天开要做皇太女.中宗抚着公主的脖子开玩笑说:“等你母后做了女皇帝,再立你为皇太女也不迟.”安乐公主便天天在背地里怂恿韦氏,效仿武则天临朝听政.韦后因中宗体弱多病,便自行开始独断独行,气焰一天盛似一天.而中宗终日躲在宫中,找几个美貌的宫女调笑解闷,所有军国大事,全听韦后一个人主持.
一天安乐公主忽发奇想,想起南海泥洹寺里佛像的五绺须,是以东晋谢灵运的真须装的,于是打发黄门官去将佛须一齐割下来,寺僧根本就不敢阻拦.原来晋朝时候的谢灵运须髯很美,他自己也十分珍爱,每晚临睡时候,便用纱囊装起来.后来,谢灵运被杀临刑的时候,便自愿把须髯割下来,施给泥洹寺僧,为装塑佛像之用.那寺中僧人,每见有人来随喜,便得意地将佛须指示与人看,如今见安乐公主把佛须一齐割去,心中万分痛苦.到了端午节,公主妃嫔都聚集在昆明池盛宴斗草.正斗得热闹,安乐公主忽然拿出谢灵运的真须来,众人都万分惊诧.
安乐公主的儿子,只有八岁.一天韦后把孩子抱在膝上,下手诏拜为太常卿、镐国公,食邑五百户.中宗见韦皇后擅自做主下旨,不把他放在眼中,当时便拦住韦后的手诏说:“且慢下诏!待朕回宫去,再做计较.”韦后听了,冷冷地说道:“什么计较不计较?陛下在房州时候,不是说将来一听妾所为吗?为何如今又要来干涉呢?”中宗心中愈觉耐不住了,便一句话不说,传旨起驾回宫.韦后早已不把中宗放在眼中,见中宗负气回宫,也毫不惊惧,在安乐公主府中饮酒作乐直到深夜.
不久,许州参军燕钦融上言:“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安乐公主武延秀及宗楚客等,朋比为奸,谋危社稷,应亟加严惩,以防不测.”中宗面召燕钦融诘问.燕钦融以头叩地高声而言,神色毫不屈服,唐中宗默然不语.燕钦融才步出朝门,便由韦后的手下宗楚客擅令骑士,把他用锁链拿回,掷于殿庭石上,折断颈项,立时毙命.中宗未免动怒,查问此事为宗楚客指使,不禁恨恨地对那些骑士说:“你等只知有宗楚客,不知有朕么?”宗楚客听说后十分恐惧,怕皇上会杀了自己,也思来想去,还是入宫告诉韦氏说皇上已有变志.韦氏正因前次中宗负气之事而耿耿于怀,而且韦后又私通马秦客、杨均,担心事泄而招大祸;安乐公主则希望韦后临朝后自己能做皇太女,所以母女联合起来,计议毒死中宗.韦氏亲自制饼,把毒药放入馅中.待饼已蒸熟,听说中宗在神龙殿查阅奏章,便令宫女携饼去给中宗.
中宗最爱食饼,伸手取了便吃,一连吃了八九枚,还说是饼味很佳,不料过了片刻,腹中大痛,坐立不安,倒在榻上乱滚.内侍急报韦后,韦后徐徐入殿,假意惊问.中宗已说不出话,用手指口,又延挨了数刻,身子不能动弹,两眼一翻,去了另一个世界.
韦后如愿以偿地临朝听政,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宗楚客与武延秀及韦族诸人,共劝韦氏仿效武则天的故事,并除去相王李旦.谁知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已先一步动手,带领羽林军夜入玄武门,肃清宫掖,尽杀韦姓诸人.韦后疑惧之下逃入飞骑营中,有一个飞骑兵将韦后斩首,并将其首级献给李隆基.安乐公主深居别院,还不知外面的事变,正在对镜描眉,一个少年美貌男子在一旁陪侍着.突听得后面一响,正要回头看,后颈忽觉暴痛,惨呼一声便倒地而死.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旧唐书》记载:“武崇训为安乐公主婿,即延秀从父兄,数引至主第.延秀久在外域,解突厥语,常于主第,延秀唱突厥歌,做胡旋舞,有姿媚,主甚喜之.及崇训死,延秀得幸,遂尚公主.”安乐公主的一生可谓多姿多彩,但在唐朝宫廷里却很普遍.李唐皇室源自突厥,而非汉族,对此,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之中已有详细论述.正因为出自胡夷,在婚恋问题上,李唐皇室也继承了胡夷之风,显得过于自由乃至放纵.在唐代的宫廷中,后妃、宫女都不回避外臣,甚至可以亲近接交,不拘礼节.比如中宗皇后韦氏和妃子上官婉儿与大臣武三思私通,中宗却不以为怪.洪迈在《容斋三笔》中说:“瓜田李下之疑,唐人不讥也.”朱熹也曾指出,“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唐朝公主豪侈、骄纵者有之,专横、淫荡者有之,妒悍、残暴者也有之,公主不修妇礼的情况不仅存在,而且并不少见,这在历朝历代中是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唐语林》记载唐宣宗时,还以安乐公主作为反面教材:“上常诲曰:‘无轻待夫,无干预时事.’又降御札勖励,其末曰:‘苟违吾戒,当有太平、安乐之祸.汝其勉之!’”
据《太平广记》:“唐景龙年,安乐公主于洛州道光坊造安乐寺,用钱数百万.童谣曰:‘可怜安乐寺,了了树头悬.’后诛逆韦,并杀安乐,斩首悬于竿上,改为悖逆庶人.”所谓预兆固不可信,但安乐公主的结局确实是她自己的胡作非为所酿成的.

请采纳~

唐朝最后一位皇帝李柷活得有多窝囊?

唐中宗李显是个悲情的皇帝,在他人生的前半段,几乎都活在母亲武则天的阴影下。作为唐高宗的第三子,李显在调露二年(680年)被册立为太子,并在3年后接替驾崩的父亲,继位为皇帝。然而李显虽是皇帝,但实权却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而他为了夺回权力,便准备提拔岳父韦玄贞为宰相,结果触怒武则天,在位仅55天便被废,时在嗣圣元年(684年)。



唐中宗下台后被流放到房陵,14年后才重新被武则天召回洛阳,不久又恢复储君之位。此后7年间,李显再不敢违逆母亲,凡事都采取隐忍低调的态度,由此才摆脱武则天对他的再次迫害。神龙五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五位重臣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将皇位传给李显,后者由此复辟成功,并恢复唐朝的国号。

唐中宗复位后,天下臣民对他翘首期盼,迫切希望这位中兴之主能够改弦更张,在消除武周末年各种乱象的基础上,恢复唐朝的德政,重塑帝国的声望。然而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却很残酷,刚刚摆脱母亲控制的唐中宗,迅速地陷入另三位女人的“合围”之中,沦为昏庸之主,令天下失望至极。

第一个利用唐中宗的女人,是曾与他生死与共的韦皇后。原来在幽禁房陵的14年时间里,唐中宗因为畏惧母亲的迫害,数次产生自杀的念头,幸亏韦皇后的劝阻才作罢,并在她的鼓励下获得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正因如此,唐中宗与韦皇后相约,一旦自己复辟成功,便会与她共享天下,对其所作所为不会加以干涉。



所以等到唐中宗复位后,韦皇后便在皇帝的默许下,公然插手朝堂事务,并与女儿安乐公主一起卖官鬻爵,把当时的官场搞得乌烟瘴气。不仅如此,韦皇后还与昔日的仇敌武三思私*通,并与他一起抱团作恶,在朝中大搞党同伐异、清除异己的活动,行为甚是嚣张。

第二个利用中宗的女人,是他的爱女安乐公主。作为中宗的幼女,安乐公主不仅美丽聪慧,而且极能在父母跟前撒娇卖萌,由是深得他们的溺爱。等到唐中宗复位后,安乐公主依仗着其父的溺爱胡作非为,曾经自做诏书,蒙住前面的内容,只让中宗在末尾画押,而后者每次都欣然听命(“尝作诏,箝其前,请帝署可,帝笑从之。”见《新唐书·卷八十三》)。

不仅如此,公主还屡次请求中宗立她做皇太女,后者虽然没有同意,但却恩准她设置府署,自行征辟属官。安乐公主滥用选官特权,将大量的官职公开“兜售”,由于这些官员属于非正式任命,任命状按规定需要斜封,所以被时人称之为“斜封官”。在当时,“斜封官”的数量极多,仅被吏部员外郎李朝隐否决的便有1400多名,情形之泛滥可见一斑。

第三位把唐中宗耍得团团转的女人,是新晋宠妃上官婉儿。作为武则天的心腹秘书,上官婉儿在武周时期便负责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很盛。等到被唐中宗纳为昭容后,上官婉儿凭借着皇帝的宠幸继续参决朝政,并与韦皇后、武三思等人互为表里,疯狂地诬陷、迫害张柬之等五位中兴元勋,令天下极为愤慨。



除此之外,上官婉儿又背着唐中宗跟武三思私*通,并在起草的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室(“中宗即位,又令专掌制命,深被信任,寻拜为昭容……婉儿既与武三思淫*乱,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后而排抑皇家。”见《旧唐书·卷五十一》),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并最终发动叛乱。

对于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的抱团作恶,唐中宗虽然心知肚明,但却不作任何理会,甘心被她们耍得团团转,由此让天下臣民失望至极。可尽管唐中宗无条件地容忍身边的三位女人,可她们却依然不依不饶,为了更高的“理想追求”,最终竟然动了毒杀他的念头。

原来,随着权势的提升,韦皇后野心日渐膨胀,准备效仿婆母,也过一把女皇瘾,而安乐公主也一门心思要当皇太女,以便将来接班母亲做女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已无法满足她们愿望的唐中宗,便成为韦皇后母女需要铲除的对象。而早已投靠韦皇后的上官婉儿,对母女俩的阴谋不仅没有阻止,反而积极参与其中。

于是在景龙四年(710年)六月,韦皇后母女合谋,在中宗食用的汤饼中投毒,将后者活活毒死(“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自是与后合谋进鸩。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龙殿,年五十五。”见《旧唐书·卷七》)。李显前半生受母亲控制,复辟后又被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耍得团团转,最终落得个惨死的下场,堪称史上最窝囊的中兴之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3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