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陈朝为什么会以国姓为国号

历史典故 2023-07-18 13:34:22

西晋灭亡后,东晋在江东立国,然后刘宋代司马晋,萧齐代刘宋,萧梁代萧齐,陈陈代萧梁,最后亡于杨隋,天下一统。你会发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南方王朝中,有一个以国姓为国号的朝代,这就是陈朝。

北魏分裂成高欢控制的东魏和宇文泰控制的西魏,二魏打来打去,便宜了南方的萧梁。梁武帝萧衍不断出兵北上,占据了今苏鲁二省交界以西至秦岭以南的大片地盘,达到南朝历史上又一个大盛时期。

但好景不长,老糊涂的萧衍接纳东魏叛将侯景,结果引发灾难性的侯景之乱,南朝崩溃。西魏(北周)南下占据四川和荆襄,东魏(北齐)南下占据淮南。梁朝大将陈霸先建立陈朝后,地盘非常小,只有江东一隅,湖南甚至都不在手上。还是陈霸先的侄子陈蒨有本事,继位后南征北战,基本平定了江东,还收复了湖南。

陈朝是六朝中实力最弱小的朝代,即使算上陈宣帝陈顼太建北伐时短暂收复淮南,陈朝的疆域都小得可怜。陈朝往北不过长江,国都南京的江北就是北齐。陈朝往西不过江陵,江陵还由于梁朝后裔控制,为北周的傀儡小王朝。往南也就是两广、交趾。陈朝的地盘具体来讲,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安徽省长江以南、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北省南部、湖南省、贵州省东部、广东省、广西、越南的北部、海南省,面积并不大。

不过后人对对这个仅存32年的短命王朝的兴趣,可能还不如这个朝代为何国姓与国号相同的兴趣大。陈朝在历史上之所以是个特殊的存在,大半就是因为这个。曹操建魏没有定国号为曹,刘裕建宋没有定国号为刘,赵匡胤建宋也没有定国号为赵,忽必烈更不可能定国号为孛儿只斤,皇太极也不可能定国号为爱新觉罗,为何陈霸先要把国号定为陈?

按当时的篡位惯例,陈霸先先是逼着梁敬帝萧方智封自己为陈公,再晋爵为陈王,再废掉残梁建立陈朝。在陈霸先之前,秦、汉、魏、晋、赵、燕、吴、宋、齐、梁、周都已经用过了,但还有韩、郑、鲁、卫、楚、越、蔡、陈、邓、唐等国号没有用。就知名度而言,韩、郑、楚、越都非常有名;就地域来说,立国于江东的陈霸先,可以选择的国号有楚、越、陈、蔡、邓、唐等国号,可陈霸先偏偏选择了与自己姓氏相同的陈做国号。

有很多人就认为陈霸先定的国号陈,指的就是陈国。甲说陈国位于河南省东部,也就是周口市一带,陈朝并没有统治过这里。乙反驳甲,说宋国也没有统治过长江以南,刘裕不照样定国号为宋?丙又反驳乙,说刘宋曾控制过春秋战国时宋国的地盘,定国号宋合情合理。

有一种说法认为陈霸先自认是东汉末年名士陈寔之后,这当然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的。陈寔是河南许昌人,距离陈国统治区极近。陈霸先综合这两个因素,所以就定国号为陈,纯属是一种巧合。实际上陈霸称定国号为陈,和陈国还真有一定关系。《陈书-文帝纪》有这一条颇引人注目的史料,“(天嘉)三年(公元562年)春正月庚戌,设帷宫于南郊,币告胡公以配天。”

综合史料来看,这个胡公名叫妫满(妫念为鬼),是大舜的后人,受封于陈,后来陈国被楚国灭掉,其后人就以国为(姓)氏。胡公的祖籍在颍川,而陈霸先自认的祖先陈寔也是颍川人,这么一联系,陈霸先定国号为陈就很好理解了。当然,陈霸先自称是陈寔之后,隋唐之际的史家并不认可,认为这是出身寒微的陈霸先乱认祖宗。不过古代帝王乱认祖宗是再正常不过的,萧道成、杨坚、李渊、五代李存勖、刘知远、南唐李昪(李煜祖父)哪个没乱认过祖宗?

古代皇帝取国号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姓氏?国号有哪些标准

古代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名称,开国皇帝上位第一件事就是确定国号,开启一个新的朝代。但一般国号和皇帝的姓氏都不一样,那皇帝为什么不以自己的姓给国家命名呢?其原因说法不一,给国号起名有比较多的讲究,一般也不是由皇帝一人决定。中国最早的国号可以追溯至黄帝、舜禹时期,不过当时还不算朝代,只能说是一个部落。那下面就来介绍下古代国号到底怎么取的。
国号怎么取?
所谓国号,在古代就是指朝代的名称。一旦国号改了,就意味着朝代也改了。就地位与重要性而言,封号、庙号、谥号这些封建社会必备品与国号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古人相信“天命”,因此,国号往往有非常正式的来源,不能随便取。

历史上“随便”取国号的例子不多,非要列举的话,应该数南朝陈国(公元557年至589年)。以“陈”为国号,是因为南陈的建立者叫做陈霸先,陈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帝姓氏作为国号的王朝。

除了南朝陈之外,其他朝代都没有君主把自己姓氏当国号用的情况。比如秦始皇姓嬴,却沿用“秦”为国号、刘邦姓刘,却使用“汉”为国号。一般来讲,皇帝或者诸侯们选取国号时可参照的标准有如下几种:
古代国号标准
一,采用吉利字眼、谶语为国号。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明朝的国号取自《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显然明朝国号“明”与之前的元朝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这里的“大明”有“太阳”的意思。所以明朝也可以说是“太阳的王朝”,某种层面上有足以超越前朝地位的含义。

二,采用自己的封爵为国号。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简直多不胜数,好比隋朝建立者杨坚,原本是北周随国公,他感觉“随”有不安定的意思,就取了类似的“隋”为国号;唐朝的建立者李渊,同样出身北周官僚贵族,袭封唐国公,打下江山后,就以“唐”为国号。

三,采用源地或者发迹地为国号。好比宋太祖赵匡胤,他原本是后周的武将、担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想到自己是在宋州发迹的,这个地方原本也属于古宋国,就确定国号为“宋”。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就是照搬之前朝代的国号,这叫“尊崇沿袭”,有种继承前辈光辉岁月、显示皇帝血统高贵、皇族历史久远的感觉。举个例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建立者李昪原本是流浪孤儿,称帝时却自称是李唐皇族后人,理直气壮照搬“唐”为国号。

再比如享国长达791年、向来以礼乐制度严格著称、自带优雅范的周朝,其国号“周”也曾经被武则天(武周建立者)、宇文觉(北周建立者)等人沿用。然而,历史上也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朝代,虽然历经554年,堪称“长寿王朝”,后世却无一朝照搬它的国号。
“商”怎么来的?
这个朝代就是商朝。商,可以解释为商业、商人、经商,如《史记·货殖列传序》记载:“商不出,则三宝绝。”《易经》中也提到:“商旅不行。”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2个世袭朝代,共传了17世31位王,建立者商汤是上古著名贤君,末代君主则是家喻户晓的纣王帝辛。

史书记载,商人的始祖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他的名字叫做契,因为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到了商邑,从此,他的部族就以“商”为名。也就是说,“商”作为国号,源出始祖的发迹之地,跟我们现在理解的“会做生意,所以叫商人”是两码事。

古代开国皇帝为何不用自己的姓做国号呢?

题主,纵观中国历朝历代,每个朝代的国号来源都有自己的渊源,以姓为国号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几个,秦朝以后以姓为国号的开国皇帝有且仅有一个,那就是南北朝时期陈霸先建立的陈朝。为啥开国皇帝一般不用姓做国号,潜夫最后为大家分析一下,不足之处,请大家斧正。

首先说一下定国号的规律,经潜夫整理主要有以下六种:

①以族名为国号。夏、商、周三代都是以族为名的。再比如契丹,也是以族名为国号。

②以地名为国号。在周朝时的诸侯国最常见,比如陈、蔡等即是地名又是国号。

③以姓为国号。战国初期的赵、魏、韩三国就是典型的以姓为国号。南北朝时期的陈霸先建立的陈朝,是以姓为国号。

④是以原封号为国号。开国皇帝在未当皇帝前,有过封号后来就以封号为国号。比如:曹丕在当皇帝前被汉朝皇帝封为魏王,当皇帝后就以魏为国号;刘邦当过汉王,杨坚当过隋国公,司马炎当过晋公等。其实封号也是地名,指被封的地方。

⑤从文化角度确定的国名。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的晚期比较常见。国号都寄托了某种愿望。比如:元朝,就是取自《周易》中的一句话?大哉乾元?。元为首,为刚。而明则是和朱姓有联系。清又是五行属水,水克火,明属火。是从五德文化角度上确定的。

⑥ 继承历史上同姓或同族人的国名。比如:清朝在前期叫金,就是继承女真族完颜部建立的金。再比如,宋朝前期在山西北部的北汉,皇帝姓刘,就继承汉朝的国号。

下面,分析一下为啥太不用姓做国号呢?

潜夫认为之所以不用姓来做国号,一是同姓的人太多,体现不出自己称帝的合法性、优越性;二是用姓做国号首先就得追根溯源,那就非常麻烦了;三是用姓定国号有可能出现同姓乱认的后果;四是用姓定国号很难体现开国皇帝的主观意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3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