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之战,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进军河西(今河西走廊甘肃一带),打击匈奴的作战。
河西地区系指今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自古称为河西,又因其为夹在祁连山(亦称南山)与合黎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亦称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河西地区原来是大月氏部族的领地,后冒顿单于打败大月氏,迫其西徙,这里为匈奴占有。匈奴单于命浑邪王统治酒泉及周围地区,休屠王统治武威及周围地区,控制西域各国,并南与羌人联合,从西面威胁西汉王朝。
西汉王朝深为忧虑。早在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为了消灭匈奴在这里的势力,斩断其右臂,打通西域,汉武帝派张骞(?~公元前114年)出使西域,欲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张骞在西行途中,被匈奴俘获,他保留汉节,居匈奴十年左右,终于率众逃脱。历尽千辛万苦,张骞终于找到大月氏。但大月氏以新居之处肥饶安全,又与西汉距离遥远,不肯东返打击匈奴,使汉武帝的希望落空。
经河南、漠南几次战役后,右贤王失去对河西诸王的控制,单于远徙漠北,在大漠以南对西汉王朝威胁最大的就是河西匈奴军。于是汉武帝将下一个打击目标指向了河西走廊地区。以剪除匈奴右臂,切断其与西域及西羌各部之联系,并为最终的漠北大决战扫清后路。
第一次河西之战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一万骑兵出征匈奴。这就是第一次河西之战。
他率军从陇西郡出发后,越乌戾山,渡黄河,伐遫濮部,速斩遫濮王[1],涉狐奴水,六天转战千余里,踏破匈奴五王国,有如摧枯拉朽般将河西诸小王纷纷击溃。霍去病在穿插分割并包围这些部落后,很轻易的就迫降了他们,并不抢掠他们的财产与子民,还几乎抓到了单于的儿子。因此减轻负担而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轻装上阵以便高速推进,让其他的匈奴大部队始终无法做出有组织有计划的反击。
接着,汉军长途奔袭越过焉支山(峰腰地带的甘凉交界处,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0公里处)在皋兰山(张掖附近的合黎山附近)与匈奴主力展开决战。彪悍的汉军骑兵在深入敌境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与匈奴短兵相接,斩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浑邪王败走,全员都有斩杀敌人的功劳[2],邪王之子及其相国、都尉被俘虏,连休屠部祭天的金人都被汉军缴获。
此战史料只记述霍去病“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户”,未记录其他将领的封赏。
第二次河西之战
汉军取得第一次河西之战胜利后,为保证作战突然性,稍事休整,于同年夏,汉武帝命令霍去病第二次率军出击河西地区,并派合骑侯公孙敖随同出征,发起第二次河西之战。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率万余骑兵出右北平,进击左贤王部。[3]霍去病与公孙敖合领骑兵数万,都从北地出兵,分道进军向西进击。霍去病出了北地后,已远远地深入到匈奴之中,因合骑侯公孙敖走错了路,未能与霍去病军会合。[1]
霍去病没有等到公孙敖军,便独自率领所部骑兵继续依原定作战计划,急速前进。采用大纵深外线迂回作战,先由今宁夏灵武渡过黄河,向北越过贺兰山,涉过浩瀚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绕道居延海(今内蒙古西北),转而由北向南,沿弱水而进,经小月氏(未西徙的月氏人,今甘肃酒泉一带),再由西北转向东南,深入匈奴境内2000余里,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弱水上游地区,从浑邪王、休屠王军侧背发起猛攻。
匈奴军仓促应战。经过激烈的战斗,汉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歼敌3万余人,迫降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俘虏5王及5王母、单于阏氏、王子59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63人。汉军仅伤亡3千余人。浑邪王、休屠王率残军逃走。
汉武帝对霍去病大加赞赏,益封其食邑五千户,其手下部将也多因功封侯。但是,西汉进攻匈奴左贤王部的军队却出师不利。该路军以李广为先锋,李广率4千余骑先头部队先行出发,张骞所率主力却未按照预定时间出击,致使李广军北进数百里后,被左贤王军4万骑团团围住。面对优势敌兵,李广沉着应战,先令其子李敢率数十骑贯穿敌阵,以示匈奴军易破,稳定住军心,然后将4千骑布成圆阵,外向应战,用弓矢与匈奴军对射。激战2日,李广部死伤过半,匈奴死伤相当。最后张骞终于率主力赶到,匈奴军见不能取胜,遂解围北去。
汉军回师后,张骞、公孙敖均以不能按期会合,叛处死罪,后以财物赎免,贬为庶人。李广则功过相当,未得封赏。匈奴伊稚斜单于得知浑邪王、休屠王两战两败,丧失河西绝大部分领土,十分恼怒,要对他们严加惩处。二王惧怕,无路可投,便于当年秋派使者赴汉乞降。
此时二王手中仍有4万余部众,号称10万。汉武帝恐其中有诈,令霍去病率1万骑兵前去受降。果然,汉军未到河西,休屠王突然变卦,拒绝降汉。浑邪王攻杀休屠王,收编其部众,但人心极不稳定。汉军渡过黄河后,排列成威严的队形前进。浑邪王列阵迎候,其部下一些裨王见汉军阵容严整,心存疑惧,企图逃走,匈奴阵中骚动起来,局势眼看将不可控。霍去病远远望见,当机立断,驰入匈奴阵中,与浑邪王相见,将欲逃跑者8千余人尽行斩首,迫使匈奴军稳定下来,尔后先遣使送浑邪王赴长安见汉武帝,自引匈奴余众向西汉边境缓行。
汉武帝封浑邪王为漯阳侯,将其部众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之边。为了切断匈奴与羌人的联系,西汉政府在河西地区先后设置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从内地迁移大量人口到这里戍边、生产。
为了表彰霍去病在这次受降中的功绩,汉武帝再次下令益封1700户给霍去病。两次出击河西及接受浑邪王投降的过程中,霍去病充分显示了其勇武、机智、果断的军事指挥才能,其声望、地位日增,与大将军卫青已不相上下。
“霍去病”这三个字是不是很熟悉,看过一些关于汉武帝时期的一些电视剧或者小说。相信都会对他有所认识,都会称赞他的一生是多么的传奇啊!霍去病是西汉名将,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以及民族英雄。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大汉贤后卫子夫和西汉著名的抗击匈奴的将领卫青的外甥,是霍光同父异母的兄长。
他的出生是不是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呢?但他最为奇迹的是,他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就做到许多将领一生都没有达到的荣耀。霍去病善于运用兵法,且运用灵活,不拘古法。他17岁就被封为“冠军侯”,19岁就指挥了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万人。但少年英雄可能都是天妒英才,霍去病年仅二十四岁就病逝了,被葬于茂陵,尊上谥为景桓侯。
据历史记载在西汉元朔六年,17岁的霍去病就被汉武帝任命为票姚校尉,两次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多达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而且还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两次功冠全军,所以因此有了“冠军侯”的来历,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又在元狩四年的春天,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那时的霍去病仅仅只有21岁。“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在这次战争后,匈奴失去了对东北地区的控制。
总得来说,这诸多的战役表明了霍去病英勇的一生,他用这些英勇事例创设了他传奇的一生,让世人都为之赞扬。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虚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历史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 ),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霍去病。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霍去病亦位列其中。
一、冒死进谏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上疏请武帝封皇子刘闳、刘旦、刘胥三人为诸侯王,诸侯王必须“就国”(即去封地居住而不能留在长安)。
大司马臣霍去病冒死再拜上疏汉武帝:“承蒙陛下错爱,使我霍去病能在军中供职。本应专心思考边防事务,即使战死荒野也无法报答陛下,居然敢考虑他事来打扰陛下。
我这样做,实在是因为看到陛下为天下事忧劳,因哀怜百姓忘了自己,减少了食膳音乐,裁减了郎员。皇子们赖天保佑,长大成人,已能行趋拜之礼,但至今未封号位设师傅官,陛下谦恭礼让,不怜悯骨肉之情,群臣私下都希望早日予以封号,但不敢越职进奏。
我不胜犬马之心,冒死建言,希望陛下命有司,趁盛夏吉日早定皇子之位。希望陛下鉴察。霍去病冒死再拜进奏皇帝陛下。”三月乙亥日,御史臣霍光兼尚书令上奏未央宫。汉武帝下诏道:“下交御史办理。
二、射杀李敢
漠北大战时,李敢曾随霍去病出战匈奴。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李敢因其父李广之死,怨恨大将军卫青,打伤大将军卫青。卫青隐藏了这件事,但没过多久(居无何),霍去病为卫青亲外甥,在甘泉宫的射猎中射杀了李敢。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于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八百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二十四岁。汉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霍去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2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史书为何命名为梼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