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邦白登之围时韩信的动向

人生百味 2023-07-18 11:45:43

白登之围刘邦被困白登山七天,彼时北方天寒地冻,刘邦与将士们手脚都冻僵了。如果没有陈平别出心裁的脱困计策,恐怕不等汉军主力到达白登山,刘邦就先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杀了。刘邦当时为何不用西汉最能打的韩信攻击匈奴呢?刘邦白登之围时韩信又在干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前去北击匈奴。蒙恬是个非常能打的将军,他打过了内蒙古,然后又度过黄河一直打到辽东。最后修筑了从甘肃岷县到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将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有效的抵制了匈奴南下。

灭秦时候,刘邦与项羽楚汉争霸,最终刘邦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汉朝。但在这期间,北匈奴也没闲着,匈奴中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冒顿单于。他杀了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自己做了单于,然后将东边的东胡、西边的月氏、南边的楼烦、白羊河南王等先后击败。他不仅统一了匈奴各部,还收复了曾经被秦将蒙恬占领的匈奴的宁夏与陕西榆林的部分土地,也算是直接威胁到了西汉的北部疆域。

刘邦北击匈奴?真正的目的或许并不是匈奴

匈奴统一时候,恰恰是刘邦西汉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为了维持统治秩序,刘邦不得不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七位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

这韩王信算不上什么有血性的男人,打仗也不是很厉害,但他长得却是雄壮勇武。而且他的封地在颍川,距离洛阳、淮阳、宛城等战略要地都很近,对刘邦江山的稳定威胁很大。于是刘邦就将他的封地改迁到了太原,名义上是让他抵御北方匈奴的南下。

韩王信其实也挺乖巧的,到了太原之后真的就去抵御匈奴了,并且还上疏刘邦,希望能将王都迁往离边境更近的马邑。这时候北方边境上匈奴多次入侵,刘邦也真希望韩王信能抵挡住匈奴,就同意了韩王信迁都的请求。

可这韩王信是当初战事需要,硬生生的被刘邦与张良捧起来的,现在面对统一、比原来还强盛的匈奴大军,除了战败还是战败,最后差点连王都马邑也丢了。打不过就投降保命这是韩王信惯用的招数,于是他便投降了匈奴,并与匈奴的冒顿单于相约一起进攻刘邦的汉朝疆域。

其实,韩王信是肯定不愿意从颍川调往太原的,可在他前后,那汉朝第一功臣楚王韩信都被贬为了淮阴侯,他又如何敢对刘邦的旨意有怨言呢!但也正式因为韩王信被改封到太原之后,韩王信倒戈,汉朝北方的疆域变得更不稳定了,以至于刘邦的不得不出兵,一为平叛,二为稳定边境。

刘邦亲征的真正意图是消灭诸侯王势力与

当然,平叛是为了消灭异姓诸侯王的势力,稳定边境也不是要北击匈奴,而是要让汉匈边境相对和平稳定。白登之围以后,刘邦的目的也算达到了,他成功的灭掉了韩王信的势力,并用和亲的方式稳定了汉匈边境。

此时的韩信在干嘛?

本来平叛韩王信与北击匈奴选派将领就可以,刘邦没必要御驾亲征的。但经过楚汉争霸战争之后,能独当一面的帅才都封王了,剩下的将领独当一面还是有些难度的,况且韩王信与匈奴单于的能力都还是很强大的。

其实还有个最主要的原因,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对部下将领不是那么信任的。无论是平叛韩王信,还是平叛陈豨,甚至是此后偷袭彭越,平叛英布等,刘邦都是亲自出马的,而且基本上都达到了预期效果。

将韩王信的改封到太原之后,刘邦就开始着手对付令他最不放心的楚王韩信。韩信当楚王刚刚十个月,就被刘邦来了出游云梦泽给绑回了长安,由楚王变成了淮阴侯。

刘邦是肯定不放心将几十万大军交给韩信,让他去北击匈奴的,这风险太大了。事实上,做了皇帝之后的刘邦从没有将军权交给过他人,或许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内心稍微踏实些。

从韩王信叛乱到刘邦亲征,这中间相隔一年多的时间,期间刘邦做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将韩信牢牢的关在了长安,并让张良整天看着他。

结语

有人说刘邦是个小人,其实这样的评价也并不全面。当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最终也算是败给了自己分封的这些诸侯王。刘邦只不过是不想步项羽的后尘而已。

韩王信反叛了,陈豨反叛了,英布反叛了,如果不是刘邦先下手为强,谁又能说韩信、彭越不会反叛呢?

即便是七个异姓诸侯王有六个反叛,也没有楚王韩信反叛对刘邦汉朝江山的威胁大。如果韩信真的反叛,恐怕刘邦江山不保!他又如何敢让韩信统兵几十万去北击匈奴呢!

刘邦诱杀韩信的时候,韩信的亲兵为什么没来救他呢?

众所周知,?流氓皇帝?刘邦一手创建了大汉王朝,刘邦称帝后,曾在大宴群臣时,对?韩信、张良、萧何?给出了汉初三杰的高度评价。其中对韩信的评价是?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可见,韩信的军事能力有多强,他作为统帅,曾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楚汉之时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但就是这样一个立下赫赫战功的统帅,在汉高祖刘邦诱杀他时,却没有一个亲兵去救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准确地说,诱杀韩信的是吕后而不是刘邦,但吕后的作为肯定是得到刘邦同意的,要不然也不敢擅自做主,诱杀国之重臣。

1、为什么要诱杀韩信?

俗话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也许是对韩信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不得志的潦倒青年韩信,一举成长一方诸侯的异姓王,他虽是千里马,但肯定离不了伯乐刘邦的赏识和提携。按理说,刘邦对韩信有知遇之恩,韩信为刘邦攻城掠地,助他扫平天下,刘邦应大肆封赏才对,为何要让吕后诱杀韩信呢?

一是韩信曾几次得罪刘邦,让刘邦对其忠心产生了怀疑。第一次,在平定齐地之后,韩信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 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刘邦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后,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

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可以说,当时韩信是借刘邦危机要挟刘邦封其为王,虽刘邦听从张良之言,忍着怒气封韩信为齐王,但这股气和怨恨却记在心里了。

第二次,在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眛因素来与韩信交好,投奔了韩信。但刘邦记恨钟离眛,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韩信逮捕他,但那时韩信没有照办。于是有人借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其实是要捉拿韩信。 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本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自认为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于是就逼死了钟离眛,提着钟离眛的人头去陈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戴上械具,押回洛阳,后考虑到政治需要,把韩信降为淮阴侯。虽然没杀韩信,但刘邦已对其有了怀疑之心。

第三次,是在刘邦率兵讨伐陈豨时,韩信身为善于打仗的臣子,本应奉命随军出征,但他却以生病为由没有随军征讨,并且还有传言说陈豨被任命为赵相国上任时,曾密会韩信,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罪了刘邦,并且这也是他获罪被杀的直接原因。

二是韩信功高震主,又不知急流勇退,遭刘邦忌惮。韩信在帮助刘邦争夺天下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平定三秦,背水一战击败赵国,伐齐击溃龙且二十万大军,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在垓下击败项羽。刘邦的天下可以说有一半是韩信打下来的,这件事不但刘邦清楚,天下人也清楚。正因如此,刘邦对韩信十分忌惮,称帝后征讨匈奴,因怕韩信和匈奴联手,所以不敢派韩信征讨,而是御驾亲征,导致了?白登之围?,差点被活捉。

三是韩信不注重言行,没有政治敏感性,引起刘邦怀疑。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留在京都任闲职,无兵无权。他从一个几十万的军队统帅突然变成一个只享受爵位的闲侯,心里感觉受了委屈,不免牢骚满腹,并且经常称病不上朝,即使上朝也不耻与刘邦的嫡系武阳侯樊哙、颍阴侯灌婴同列。从种种言行上表现出对刘邦的不服、不满和怨恨。对刘邦来说,这是?不臣之心?,凡?不臣?者,就要被翦除,这是统治者的不二法则。但政治嗅觉迟钝的韩信,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仍旧是我行我素。

四是刘邦要铲除隐患,为刘氏子孙执掌天下扫平障碍。刘邦曾经立下白马之盟:刘邦死的时候,杀白马,要求所有人发誓,自己死后,非刘姓不得封王,否则天下共讨之。也就是说,在刘邦的心里,异姓王是最大的祸患,绝对不能留的。其中,韩信就是异姓王,虽然当时刘邦不愿封,但因韩信功劳太大了,不封堵不住众人的口。

但韩信作为异姓王拥兵自重,专制一方,是汉朝大一统的隐患,也严重破坏了中央集权。从国家统一的角度来看,如果不除掉异姓王,战祸就不会消除,人们就不可能休养生息。所以刘邦在采用陈平之计抓住韩信后,因没理由杀他,只好将他贬为淮阴侯,留在京都任职。

但当时刘邦已经60岁了,张良55岁,萧何48岁,韩信才34岁,萧何、张良和刘邦按古代的人均寿命,已属老年,况且他们还是文臣,并且非常注意急流勇退。韩信不但年轻,而且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是韩信还有雄心壮志,可以确定的是,一旦刘邦死了,而韩信还在的话,朝野之上,将没有人能压制韩信。所以,韩信不得不死,只有这样,刘邦才能放心。

白登之围刘邦中计被围困七天七夜,若是韩信指挥,能打败匈奴吗?

平城之战的起因是韩王信的叛乱,韩王信不是淮阴侯韩信,而是韩国贵族之后,在反秦战争中投靠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韩王信率军打败了项羽所立的韩王郑昌,被刘邦封为韩王,并在刘邦统一天下之后,成为异姓王之一。

因为韩王信有一定的军事才能,所以刘邦把韩王信封到了靠近匈奴的边境晋阳(今山西太原),后来韩王信又主动把自己的都城移到更为北边的马邑(今山西朔州),韩王信仅仅只是刘邦下面的诸侯王,在与匈奴的对抗中,始终实力不够,败多胜少,再加刘邦时常责备韩王信,于是韩王信直接投降匈奴了。

随后韩王信联合匈奴准备攻打汉朝的晋阳,刘邦听说后,勃然大怒,就带着周勃、樊哙、夏侯婴、灌婴等人一起率军攻打韩王信与匈奴人,这就是平城之战了,汉军一共有32万军队参战,而匈奴方面则有40多万骑兵参战,再加上韩王信还有数万人,在实力上对比,刘邦处于劣势。

刘邦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战争匈奴人居然倾巢而出,40万骑兵是匈奴整个国家几乎全部的军队的,而且匈奴人在单于冒顿的策划下,居然还准备了一个诱敌深入的计划。

起初,汉军在平城之战节节胜利,打得韩王信的军队与匈奴人的军队节节败退,刘邦及其手下32万汉军,绝大多数都是经历了三年反秦之战和四年楚汉战争的老兵,战斗力强,颇有经验,自然对平定韩王信和匈奴是胸有成竹。

刘邦的军队是兵分两路进发,一路从长安北上攻打晋阳,另一路则沿着太行山先北上,绕过晋阳,再西进直插广武,再继续北进攻打韩王信的老巢马邑,汉军轻易攻下晋阳,杀死韩王信手下的将领王喜,汉军相继攻占了晋阳、广武、武泉、平城等地。

等第一阶段的战争打得差不多了,刘邦才率领中军到达晋阳,准备继续追击韩王信与匈奴军队,直到这个时候,匈奴人在刘邦眼中仍然是不堪一击的,包括刘邦手下的将领周勃、樊哙、灌婴也是这样认为的,因为第一阶段的战争,汉军没有费多大工夫,就收复了所有的失地,换了谁也会这么想。

接着双方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战争,刘邦率军北进,寻找匈奴主力,匈奴也在暗中策划如何打败汉军,刘邦在进军的同时,不断派人打探匈奴人的消息,使者带回来的信息都是匈奴人的兵力都是老兵老马,不堪一击,只有娄敬一个人认为不同寻找,不能追击匈奴,实际上匈奴是用了一个主动示弱的战略。

然后刘邦就认为娄敬过于谨慎胆小,把娄敬关起来了,然后率军追击匈奴人,刘邦率领的是骑兵,骑兵的速度很快,而汉军的大部分都是步军,跟在骑兵之后,刘邦并没有等后面的大部分到来,就率军追击匈奴,结果就中了匈奴的计谋,而被围困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不能脱身。

刘邦到底率领了多少骑兵被围困在白登山,史书没有记载,但绝对不会少,汉军骑兵的数量在当时至少有数万人,这是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组建的郎中骑兵,大部分是投靠刘邦的秦朝骑兵,战斗力比较强,但是包围刘邦的匈奴骑兵可有40万人。

匈奴人围困刘邦之后,多次派兵攻打刘邦,但是均被刘邦军队击退,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天气寒冷,骑兵如果攻打山上驻守的刘邦军队,其实是不占优势的,骑兵往山上冲是没法骑马的,再加上汉军的战斗力强、武器先进,尤其是强弓硬弩,所以匈奴人始终无法攻下白登山,不是匈奴人不想攻,是他们没有能力攻下来。

但是此战也让刘邦见识到了匈奴人的实力,40万骑兵,整个汉朝估计都找不到几匹毛色一样的马,汉朝的骑兵数量也没有匈奴人多,所以刘邦与匈奴人议和,送财物给匈奴人,同时双方和亲,因为谁也无法吃下谁,如果继续围下去,后面汉军还有30多万步军到来,匈奴就会面临反包围,所以冒顿得了好处就放刘邦走了,刘邦能脱身绝对不是陈平说动冒顿的妻子,因为冒顿从来就是一个冷血的人,他连妻子都能送给仇人,又怎么会在乎一个女人的话呢?

刘邦指挥的平城之战就是这样的结果,如果平城之战是淮阴侯韩信指挥,能不能打败匈奴人?

韩信被称为兵仙,国士无双,他的特点就是谋略,针对不同的敌人使用不同的谋略,但是韩信的所有知识都是针对中原人的,对于像匈奴人这样的外族,很难说他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对付,因为匈奴人是清一色的骑兵,而且大多是游击战,机动性非常强,匈奴人作战,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

韩信作为统军大将,实际上真正打仗的时间只有四年,也就是楚汉战争中的四年,除了这四年之年,韩信都是默默无闻的,尽管只有四年,但韩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靠的是一个又一个的谋略,比如打魏王豹,韩信用的是声东击西,先在一个地方虚张声势,然后在另一个地方渡过黄河,直接打败魏豹。

韩信打败赵国也是如此,利用了背水一战和拔旗易帜的谋略,在河边摆出鱼鳞阵,引诱敌人来攻,然后在边上埋伏奇兵攻下了赵军的营寨,然后夹击赵军,赵军大败,韩信打齐国也是,趁郦食其说服齐国投降的时机,然后突然袭击齐国,打败完全没有准备的齐国,韩信打龙且也是,先佯装战败,然后引诱龙且追击,在一条河边,等龙且渡河时在上游放水,一下子淹没了龙且的军队,龙且被杀。

这些谋略能不能用到对付匈奴人身上呢?很难,因为匈奴人的统帅冒顿单于就是一个擅长谋略的人,他引诱刘邦进入包围圈,就是谋略,他并没有跟刘邦硬拼,只是用谋略,以最小的代价引诱敌人上当,然后再趁机拿下。

如果是韩信对战冒顿,那应该是相当精彩了,当年韩信攻打赵国时,如果陈馀听了李左车的建议,韩信也是比较难取胜的,如果敌我双方将帅都有谋略的话,那战争基本上就是个平手,或者只能靠实力来取胜,因为韩信能识别冒顿的计谋,冒顿也能分辩韩信的谋略,谁也无法忽悠谁。

所以韩信对战匈奴,其实就变成了对峙,双方都在寻找机会作战,但是匈奴是机动兵力,汉军这一战不如匈奴,但是匈奴的武器装备不如汉军,单兵战斗力也不如汉军,双方各有优势和劣势,真打起来,不会有刘邦的白登山之围,但是韩信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匈奴人,最多也就是阻止匈奴人入侵内地而已

当年的秦朝的大将军蒙恬打败匈奴人,也只是把匈奴人驱赶出河套地区,一直赶到北方七百里远的蒙古高原上,因为匈奴是游牧民族,匈奴人打仗不会跟汉军硬拼的,他们会利用机动性高的特点,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就算是韩信出马,也只能是阻止,除非韩信有足够数量的骑兵,才能彻底彻底消灭匈奴人

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作战,处于劣势的就是机动能力,想要完全消灭游牧民族,只能用他们的特长来消灭他们,也就是说汉军只有足够多机动性非常强的骑兵,才能彻底消灭他们,比如后来的卫青与霍去病打击匈奴人的战争,但那是损耗相当大的战争,即使是后来强盛的汉武帝一朝,打到后来国家也开始贫穷了,而汉初由于多年战争,人口、经济都不如汉武帝时期,所以韩信也只能阻止匈奴入侵,而不能彻底消灭对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1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