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十二月,为了提防燕王谋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燕王朱棣见到几位藩王先后被削,明白如此下去必无法逃过此劫,遂一边争取时间一边做战争准备。
为了争取时间,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先装病,使惠帝放三子回北平;之后由于属下被朝廷处死,遂装疯。但由于王府长史葛诚叛变,密奏朝廷“燕王装病”。朱棣装疯被发觉。而心中早已对父皇册立自己的侄子为太孙而继位有所不满,便立即诱杀了前来执行监视逮捕任务的将臣,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
《明通鉴·卷十二》:(六月)己酉,燕山百户倪亮上变,告燕官校于谅、周铎等阴事,诏逮至京师,皆戮之。复诏责燕王。王遂称疾笃,佯狂走呼市中,夺酒食,语多妄乱,或卧土壤弥日不苏。张昺、谢贵入问疾,王盛夏围炉播颤曰:“寒甚。”宫中亦杖而行。昺等稍信之,长史葛诚密语之曰:“王本无恙,公等勿懈。”
燕王遣使入京师金陵奏事,使者被齐泰等审讯,被迫供出燕王的异状,于是朝廷下密旨,令张昺、谢贵逮捕燕王府的官属,张信逮捕燕王本人。但张信与其母亲讨论之后,将此事告知朱棣。于是朱棣和姚广孝等进行举兵的谋划,令张玉、朱能将八百勇士带入燕王府中潜伏,以待变故。张昺、谢贵得到朱允炆密诏后,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初四带兵包围了燕王府。朱棣假意将官属全部捆缚,请二人进府查验。二人进府后,朱棣派出府内死士将其擒获,并连同府内叛变的葛诚、卢振一同处决。当日夜里,朱棣攻下北平九门,遂控制北平城。
《明通鉴·卷十二》:初,张信之至燕也,与昺等同受密旨,忧惧不知所出。以告母,母大惊曰:“吾闻燕都有王气,王当为天子。汝慎勿妄举,取赤族祸也。”至是又密敕信,使执王,信见事急,三造燕邸,辞不见,乃乘妇人车径至门,固请之。王召入,信拜床下,密以情输王。王犹佯为风疾,不能言,信曰:“殿下毋尔也。臣今奉诏禽王,王果无意,当就执,如有意,幸勿诲臣。”王察其诚,下拜曰:“生我一家者,子也!”于是召僧道衍谋举兵。
《明通鉴·卷十二》:会昺等部署卫卒及屯田军士,布列城中,一面飞章奏闻。布政司吏李有直窃其草,献之府中,燕王亟呼护卫张玉、朱能等率壮士八百人入卫。
《明通鉴·卷十二》:秋,七月,诏至,“逮燕府官属”,于是张昺、谢贵等率诸卫士以兵围府第,……壬申,王称疾愈,御东殿,伏壮士左右及端礼门内,遣人召昺、贵,不至,复遣中使示以所逮姓名,乃至。……一时伏兵尽起,前禽昺、贵,捽葛诚、卢振下殿。王掷杖起曰:“我何病!为若辈奸臣所逼耳。”昺、贵及诚等不屈,皆斩之。
《明太宗实录·卷二》:是夜,(张)玉等攻九门,黎明已克其八,惟西直门未下。上令指挥唐云解甲骑马,导从如平时,过西直门,见闘者,呵之曰:“汝众喧閧,欲何为者?谁令尔为此不义,是自取杀身耳。”众闻云言,皆散,乃尽克九门,遂下令安集城中,人民安堵,诸司官吏视事如故。北平都指挥使俞填走居庸关,马瑄走蓟州]],宋忠率兵至居庸关,知事不齐,退保怀来,留俞填守居庸。
燕军控制北平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初六,通州主动归附;七月初八,攻破蓟州,遵化、密云归附;七月十一,攻破居庸关;七月十六,攻破怀来,擒杀宋忠等;七月十八,永平府(今河北卢龙县,属秦皇岛市)归附。七月二十七,为防止大宁军队从松亭关偷袭北平,用反间计使松亭关内讧,守将卜万下狱。至此,北平周围全部扫清。燕军兵力增至数万。
燕军攻破怀来后,由于领地相距太近,七月二十四日,谷王朱橞逃离封地宣府(今属张家口,距北京约150公里,距怀来约60公里),奔金陵。八月,齐泰等顾虑辽王、宁王帮助燕王,建议召还京师;辽王从海路返京,而宁王不从,遂削宁王护卫。宋忠失败后,部将陈质退守大同。代王本欲起兵呼应朱棣,被陈质所控制,未果。
《明鉴纲目·卷二》:燕兵起,朝廷虑(朱)权与燕合,召权及辽王植归京师。植泛海还,权不至,坐削护卫。
《明太宗实录·卷三》:齐泰等虑辽王植、宁王权为上之助,建议悉召还京,惟植至,遂遣敕削权护卫。
《明通鉴·卷十三》:陈质者,建文元年宋忠之败,质以参将退守大同,代王欲举兵应燕,质持之不得发。
被王守仁镇压了。
正德十四年,明武帝朱厚照西巡归来后,又欲下江南,并周游天下。于是,怀有野心的宁王朱宸濠借口明武宗荒淫无道,是年六月十四日兴兵,杀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革正德年号。以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集众号称十万,并发檄各地,指斥朝廷。
七月初,又以其部将守南昌,自率舟师蔽江东下,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帅舟师下江,攻安庆,欲取南京。
汀赣巡抚、佥都御史王守仁闻变,举兵勤王,会齐各地军兵,于七月二十日攻克南昌。朱宸濠闻讯,回救南昌,二十四日与王守仁军相遇于南昌东北的黄家渡,叛军败退八字垴。二十六日 ,明军以火攻,宸濠大败 ,将士焚溺而死者3万余人 ,宸濠与其世子、郡王,及李士实、刘养正、王纶等皆被擒。
扩展资料 王守仁主要成就
功绩
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并施,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
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阳明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
思想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
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宸濠之乱
建文帝刚刚登基就开始了削藩,于是引发了靖难之役,朱棣起兵造反了。经过三年时间,朱棣占领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称帝。那么,大明的藩王可不止朱棣一个人,朱元璋当年分封了二十几个藩王。那么,在朱棣起兵的同时,其他的王爷都在干什么呢?第一类,明确表态支持朱棣。第二类,保持中立的。第三类,支持建文帝的,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第一类
在这场叔侄对抗中,明确支持朱棣的只有宁王朱权。朱权分封的地方位于现在的内蒙古地区,正是边塞。而且,朱权手里有“带甲八万,革车六千”,长期与蒙古人作战,实力不容小觑。本来宁王是不打算参与的,但他被朱棣盯上了,胁迫他,杀了他的将领,并给答应事成之后平分天下,朱权才同意起兵的。
第二类
其实这一类的藩王还是很多的,虽然建文帝是削藩的皇帝,但是这些藩王也并非就一定要联合起来,支持朱棣。要知道,朱元璋分封的藩王有的实力大,有的实力小,甚至已经有的到了第二代了。他们实力不足,根本没有必要参与进来。皇六子楚王朱桢、皇十一子蜀王朱椿、?皇十四子肃王朱楧、皇十六子庆王朱栴、皇二十子韩王朱松、皇二十一子沈王朱模、皇二十二子安王朱楹、皇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皇二十四子郢王朱栋、皇二十五子伊王朱彝以及二代鲁王朱肇辉。在中立中,还有一些是压根还没有就藩的,年纪太小了,还留在京师。这些王爷,也没有没有什么意见。
第三类
在靖难之役中,支持建文帝的虽然不多,但也有。分别是朱元璋的皇十五子辽王朱植和皇十九子谷王朱橞,还有朱元璋的孙子第二代秦王朱尚炳和第二代晋王朱济熺。辽王被建文帝招到了京师,其实也是变相的削藩了。但他敢去京师,就说明他还是听话的。谷王朱橞也是边塞藩王,为了讨好朱允炆,对外公开宣称朱棣是想叛逆篡位,自己要坚决响应朱允炆的征召,最后朱橞亲率三千骑兵开赴南京,称之为进京勤王,但他在朱棣保卫南京后,打开了城门,投降了。第二代秦王朱尚炳和第二代晋王朱济熺由于早年在南京学习时期与朱允炆关系亲密,所以在靖难之役爆发后,二人都明确选择了支持朱允炆,尤其是晋王一系最为支持朱允炆。
靖难之役渡江进京过程
在灵璧之战后,燕军开始向东南方向进发。五月初七,他们抵达泗州,随后朱棣又前往祖陵拜祭。然而,盛庸在淮河架起了防线,阻碍了燕军渡河。尽管朱棣试图通过淮安和凤阳等地,却还是被拦住了。于是,他派遣朱能和丘福率领几百士兵,绕道上游乘渔船渡河,并在五月初九突袭盛庸,令盛庸狼狈而逃,燕军也因此占领了盱眙。
随后,燕军继续向扬州方向进发,五月十七日,他们到达了天长(距扬州西北50公里)。原本守扬州的王彬想要抵抗,但他的部下反叛,趁他沐浴时将他抓起来。五月十八日,扬州毫无反抗地投降,随后高邮也投降了。
五月二十二日,朱允炆派庆成郡主与朱棣进行谈判,表示愿意割地。然而,朱棣认为这是奸臣们的诡计,只是想拖延时间等待救兵的到来。六月初一日,燕军打算从浦子口渡江,但遭遇了盛庸最后的抵抗。燕军陷入了苦战,朱棣甚至考虑撤退北还。然而,朱高煦带领援军前来支援,朱棣十分高兴,暗示朱高煦有机会继承皇位。
于是,朱高煦振奋士气,带领士兵们进行了决死战斗,最终打败了盛庸。接下来,一支中央军的水军部队投降了燕军,六月初三日,燕军在瓜洲自渡江并再次击败盛庸。六月初六日,燕军抵达镇江,守将率城投降。
六月初八日,燕军在距京师金陵东约30公里的龙潭驻扎,朝廷大为震动。朱允炆在殿间徘徊不安,召见方孝孺请教。有人建议逃到内地,方孝孺则认为城中还有二十万兵士,应该坚守等待援军;即使最终失败,国君为了社稷而死也是应该的。可以派遣大臣和在京诸王去谈判,争取时间。
于是,六月初九日,派出李景隆、茹瑺等人前往谈判,但朱棣只要求除奸臣外无他要求。六月初十日,谷王朱橞、安王朱楹等人再次前往谈判,但依旧未能达成协议。六月十二日,那些外出募兵的大臣们仍未回来,朱允炆只得派在京诸王和武臣们守卫各门。
当时左都督徐增寿谋划内应,却遭一些文官的围攻。次日,燕军抵达金陵,徐增寿的策划被揭露,最终被朱允炆亲自诛杀于左顺门。守卫金川门的朱橞和李景隆见到朱棣的麾盖,开门投降。
燕王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拜,称朱棣为皇帝,年号永乐。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告终。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0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周朝为什么会礼崩乐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