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周朝为什么会礼崩乐坏

华里士 2023-07-18 11:33:06

其实每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化发展都是需要保存和一定延续,如果出现过一定的断接时间,那么可能会对后世的影响以及研究探索带来许多的问题以及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中国的礼乐文化起源于上古时代。礼,源自祭奠天神特定的行为准则;乐,源自上古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为何会出现礼崩乐坏这种我们现在常常讨论的历史问题呢?

西周末期是“礼崩乐坏”发生的第一个导火线时期,此时的礼乐只是受到了局部的破坏,而到了春秋时期礼乐崩坏的程度便开始逐渐加深,特别是在战国后期,整个礼乐制度已被破坏得面目全非。

礼崩乐坏是一个逐渐的、缓慢的过程。

周的农业十分发达,种植的粮食品种繁多,基本包括了后世所有的基本品种,而铸造、丝织等其他方面也很发达。经济上发展,政治上稳定,于是周王朝建立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

在周朝,统治阶级大致分为天子、诸侯、大夫、士四个阶层,各个阶层在使用的音乐和舞蹈方面,以及仪仗队等各个领域,方方面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对于各种乐器使用权利的规定也是严苛的,有些乐器只有天子可以享用,诸侯大夫如果享用便是越礼,而对于乐器乐师的数量同样也有着严格的限制。

春秋时期,群雄并起,天子势衰,诸侯国之间兵戎纷乱,社会矛盾激化,违礼、僭礼之事层出不穷,礼制的权威遭到严重的挑战。

虽然礼与乐在一定程度上有破坏和变质,但并没有完全崩坏,失去作用。礼乐制度经过了两次大的摧残和动荡之后,在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遭到了极大的崩坏。

由于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土地经常赏赐给诸侯,周王室实际控制的土地就越来越少了。诸侯各国则通过战争、开辟荒地等手段,使自己占领的疆土不断扩大。

各国的诸侯觉得自己的实力已经不能与他们的权力相适应,为了使自己达到实力与权力的统一,各国逐渐走上了争霸之路。首先,郑庄公向周王室权威发出挑战,郑庄公偷偷派人割了周王室的麦子并且不再定期朝拜周天子。

郑公的做法明显违反了《周礼》对诸侯的规定,诸侯各国有义务向天子进贡。而后周王室却又在“繻葛之战”中败北,从此周天子威信扫地,王室逐渐衰微。

西周作为礼乐制度最为强盛的阶段,礼与乐都为当时的国家、社会以及人民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随着王室的逐渐衰微,各诸侯国的势力不断增强,最终在春秋战国时,礼乐完全崩坏。

礼的崩坏使周王室再无权威之力,各诸侯国可以随意扩展疆土,周王朝对诸侯国失去制约,原本统一的社会管理体系出现混乱。而乐的破坏更为严重,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次大浩劫。

周朝中期礼崩乐坏的意义是什么

周朝中期礼崩乐坏”指的是周王朝维持其统治秩序的分封制、礼乐制等各种制度的瓦解。

资料扩展: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周成王时营建(或曰迁都、相宅)成周(今河南洛阳),并在此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

周穆王又筑宫南郑,?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今陕西西安)。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其中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华夏族群的自我认同和命名,始于春秋“诸夏”。“诸夏”之名有西周渊源,周王室尝自称“夏”,“诸夏”即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跨氏族的族群观念。



请问大家:为什么周朝会"礼崩乐坏"呢?

陈胜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周朝时候人傻,社会关系靠宗教和舆论维系。一旦某个人尝试着攻打所谓的“天子”而且还赢了的话......谁还肯居于他之下?
“天子”的特权忒多了:修大陵墓,吃九鼎(诸侯只能吃七鼎,平民只能吃菜不能吃肉),常备军比诸侯多,还能废立诸侯,很多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道义是什么,能吃吗?我能打过他,为毛要让他骑在我头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0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