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国昌:唐朝末年沙陀部首领被李存勖追尊皇帝

历史典故 2023-07-18 11:20:41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李国昌:唐朝末年沙陀部首领,被李存勖追尊皇帝这一内容。

父亲去世后,出任阴山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朔州刺史。唐宣宗大中年间,凭借战功,历任蔚州刺史、云州守护使。咸通十年,担任太原行营招讨、沙陀三部部落军使。镇压庞勋起义,拜单于大都护、振武节度使,赐名李国昌,预备属籍,赐京城亲仁里官邸一所。恃功骄恣,不服王化。乾符六年,受到昭义节度李钧、卢龙节度使李可举、吐谷浑都督赫连铎合击,兵败逃奔鞑靼。

中和三年,凭借其子李克用镇压黄巢、收复长安的功勋,出任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病逝于家中。同光元年,其孙李存勖建立后唐,追尊皇帝,庙号献祖,谥号文景。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唐宣宗大中初,以战功迁蔚州(今河北蔚县)刺使、云州(今山西大同市)守提使。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任太原行营招讨、沙陀三部部落军使,随康承训镇压庞勋起义,还拜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被赐名“李国昌”,预备属籍。

恃功横恣

咸通十三年(872年),因沙陀素强,而国昌恃功益横恣,迁为云州刺史、大同军防御使,李国昌称疾拒命。

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其子李克用杀害云州防御使段文楚,请为大同防御使留后。

乾符四年(877年)十月,昭义节度使李钧、卢龙节度使李可举、吐谷浑都督赫连铎、白义诚,合击李国昌于蔚州,李可举破李克用于药儿岭,赫连铎打败李国昌,父子北奔鞑靼。

晚年经历

中和三年,以李克用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有功,被拜为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887年病卒。

同光元年四月,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称帝建后唐,遂被追尊为后唐献祖,谥号文景皇帝。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李国昌:唐朝末年沙陀部首领,被李存勖追尊皇帝的相关内容。如果你想要钻研更多的历史相关内容,我们推荐你关注。在上面你可以找到详尽的历史知识和有趣的历史故事,让你更好地理解过去,开阔视野,以及深化你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沙陀骑兵黑色风暴唐朝最强军团 捍卫中原

金银铜铁9:沙陀军(唐末 五代)

沙陀骑兵黑色风暴--唐朝最强军团捍卫中原


大唐后半部,藩将形成一个个军事、财政、人事独立的割据小王国,只有山西沙陀军始终忠心耿耿的。


归附大唐

沙陀军是唐朝最强悍的军团,发源于 西突厥 的一个小部落,住在新疆 准噶尔 ,昵称「沙陀」(沙团)。不要小看这个「沙团」,虽然没多少体量,而且在大沙漠里吹到灰头土脸,但骑射技术绝顶优秀。



唐太宗征服沙陀部队,他们崇拜这帝国的强盛,因此诚心诚意地归附。但大唐衰落了,吐蕃占领河西走廊,成为新主人。「弱族无外交」,沙陀族逆来顺受地投降,编入吐蕃军事系统。



挣脱吐蕃的追杀(朱邪尽忠)(808年)(河西到宁夏)

吐蕃擅长步战,现在得到一支骑兵前锋,实力增强了。但吐蕃人包容力差,压制、奴役沙陀部队;后来怀疑他们勾结外族,要求他们迁到青海,疑似要实施种族灭绝。


酋长 朱邪尽忠 跟儿子 朱邪执宜 商量,两个人都质疑吐蕃的动机,决定带领三万多部众,去投奔态度温和而开放的大唐。沙陀族沿路被吐蕃部队追击,交战一百多回合,终于杀出重围,到达唐朝边境,这时只剩下一成的残众(三千人)。朱邪尽忠也战死了,这名字诉说着他的心声--把唐朝当成祖国。


唐朝把沙陀族安置在山西(河东、代北),民众放牧庶边,勇士编列成「沙陀军」,阵容扩充到一万人,成为唐朝军队系列里最强悍的军团。他们从此认为自己是 山西人 ,号称「晋军」,对祖国尽心尽力:

﹡平定「安史之乱」(中唐)。

﹡打败藩镇(王承宗、吴元济)和异族(吐蕃、党项、回纥)(晚唐)。

﹡镇压「庞勋兵变」、「黄巢起义」(末年)。



「藩将王承宗」战役(朱邪执宜)(810年)(山东木刀沟)

回归大唐两年后,藩将王承宗(山东)叛变,宪宗派遣「六镇(藩镇)联军」讨伐。声势固然浩大,但实际上都在为自己拨算盘,并没有很投入。只有沙陀新酋长 朱邪执宜 最认真,他率领700名沙陀骑兵担任前锋。


唐军行进到木刀沟,王承宗埋伏了几千名战士,箭矢像雨点倾泻下来。一般唐朝部队铁定垮了,但走过生死劫的沙陀族,展现出惊人的军事素养和意志力。朱邪执宜带着700壮士直接冲向敌军,用猛烈的拼搏把他们钉在原地。


其它唐军部队利用这段珍贵的时间,绕到敌人侧翼发起进攻。「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王承宗部队溃散了。


藩将吴元济战役(朱邪执宜)(815年)(河北蔡州)

宪宗利用这份幸运,讨伐另一位军阀(藩将)吴元济(河北)。大将李光颜对叛军发动正面攻击,沙陀兵跟随他。


汹涌的蔡州部队不但包夹大营(李光颜营账),也把整个部队围困起来。李光颜来自南匈奴却有沙陀气质,他拆除军营的栅栏,率领沙陀族和其它精锐部队往敌人冲击。


蔡州军遇到沙陀骑兵,注定要走到末路。沙陀族不仅仅骑射能力优秀,擅长 远程 作战; 近战 的战术、勇气和意志力也超越一般草原游牧民族。面对具有数量优势的敌人,往往会放弃求生本能,主动而连续地正面冲击,以小搏大。


现在沙陀骑兵在上万个蔡州军的包围圈里,挥舞着铁锤四次进出敌阵;李光颜的盔甲也被射成刺猬状,却毫不在乎。蔡州军来自地方募兵,承受不住「高强度作战」,几千个人阵亡,其它战士溃散了。


李光颜持续指挥一百多场战役,吴元济只好让部队避开蔡州,把防御重点转移到北面。但蔡州出现一个防御真空,这多危险啊,唐将李愬得到情报,在大雪夜迂回奇袭蔡州,俘获吴元济。



三族联军战役(回纥、党项、吐蕃)(朱邪赤心)(847年)(河西)


回纥入侵大唐,被辖戛斯人(李陵的后裔)打败了。回纥残部想从中国挖掘一些生存空间,几次被沙陀人阻挡,因此跟吐蕃、党项组成「三族联军」,攻击河西。


河东节度使迎战,照惯例用沙陀族担任前锋。沙陀骑兵几次冲进敌军内部,三族联军没办法抵抗,不少人崇拜 朱邪赤心 ,称呼他「 赤马将军 」。



庞勋叛变(朱邪赤心)(868年)(涣水河)

唐将庞勋叛变,四个藩镇组成平叛联军,司令康承训请求征调沙陀和吐谷浑这些游牧民族。


双方刚刚接触,浩浩荡荡的联军就搞到很惨-- 庞勋部队是袭击专家,大将戴可师在他们的偷袭行动里牺牲了;大将王晏权受到几次袭击,不敢再接战。


战区司令康承训率领部队度过涣水河,队形正在松散呢,伏兵却冒出来了,唐军出现一阵慌乱。但 朱邪赤心 和500位沙陀骑兵不怕「惊喜」,他们挥舞着铁锤发起冲锋,杀出一条血路,救出司令。


庞勋部队不信邪,再接再励发起夜袭,这回又被沙陀骑兵连续冲击到崩溃。现在康承训发现沙陀骑兵的价值了,把他们重设成 突击主力 ,叛军不久就走进毁灭的结局。


不仅仅康承训佩服沙陀骑兵,整个神州也成为粉丝团。而且朱邪赤心不叫朱邪赤心了,皇帝赏赐一个新名号「李国昌」。这「菜市场名」戴着尊贵的国姓,以及皇帝的心愿-- 唐朝得到这位守护者,国运就会从灰尘里腾升到昌盛吧!


李国昌的儿子15岁,骑射技艺不平凡,在冲锋陷阵的关头经常排在前列,战士送上「 飞虎子 」的尊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 李克用



黄巢起义(李克用)(881 884年)(长安地带、山东)

唐朝走到末期,黄巢农民集团总体量达到60万人,在十年当中从华北席卷到华中、华南。北中国(河北、西北)某些强藩,成员是职业军人,骁勇善战,装备精良,却只保护自己。


最后中央政府放下疑虑,邀请沙陀族出师。酋长 李克用 和「 十三太保 」(儿子李存勖、义子李嗣源、李嗣昭、李存审等),率领 黑衣黑甲 的0.5万骑兵和1.2万步兵,刮起「黑色沙陀风暴」,在四年当中粉碎了黄巢集团。


「高强度作战」已经超过一般军队的忍耐极限了。他们在「庞勋兵变」里成为第一配角,在「黄巢起义」战役里更进入主角队,阵容扩充到几万骑兵。 李克用 也受封为 河东节度使 晋王 ,号称「北境(北中国)之王」,但实力远远落后宣武(河南)节度使朱全忠(投降的黄巢部将)


朱全忠放火

李克用击败黄巢后,率领沙陀军走上归程。途中经过开封。他接受朱全忠的邀请,带着几百名亲兵去城里聚聚;至于晋军大部队,则安顿在城外。


李克用在一顿盛宴之后喝醉了,去上源驿昏睡。朱全忠很贼,调派大批盔甲战士环绕在旅店周围,附近道路也放置了栅栏,当成路障;在半夜发射火箭、火炮。


十几个侍卫或者被射死,或着冲出去拼斗。客房里剩下一个侍卫,他先把李克用移到床底,以策安全,再泼一盆冷水浇醒他。上源驿弥漫着浓烟和火光,命运似乎已经决定了,但天空忽然降下一场大雷雨,火势扑灭了。


亲兵队抓住闪电劈出来的空档,翻墙突围,边射箭边撤退到城门,用绳索从城墙悬垂而下,狼狈地逃回城外的部队阵营。史敬思(十三太保之一)为了掩护李克用而牺牲,另一位将领和几百名亲兵都被杀害了。



对抗后梁(李克用、长子李存勖)(五代初期)

朱全忠挟持天子号令诸侯,后来竟然焚毁长安,杀死唐昭宗,建立后梁,开启了「五代」。


沙陀族成为大江南北反梁势力的盟主,李克用 沿用 唐朝 末代君主 的天佑年号,扛起「 光复大唐 」的旗帜,几次发起勤王行动。但后梁势力跨越几个省份,始终占上风,有一回甚至分成四路,侵入后唐的腹地(山西),李克用考虑要逃到大漠。幸好一位后梁将领投降,透露了后梁的策略和兵力配置。


后来李克用由于积劳成疾而去世,现在唐朝已经灭亡16年了,因此长子 李存勖 (读「序」)建国,称为 后唐 ,成为山西政权。他面对后梁这个几倍实力的天敌,决定拿出全部的筹码,进行罕见的 长途奔袭 (最辛苦的奇袭)。


1. 首先在冬天(农历十月)率领骑兵0.5万、步兵3万从山西出发,两天后进入山东,打败后梁大将王彦章的部队。

2. 舍弃步兵,命令骑兵抛弃辎重,轻装高速前进,三天攻克曹州(南山东)。

3. 接着马不停蹄地急行军两天,抵达开封城下,让梁末帝走到尽头。


梁唐之争延烧18年,现在长途奔袭八天,就把它拉下帷幕。这种战术要求骑兵在长途跋涉之后发动突袭,直刺敌人心脏,打出致命的一击。难度太高了,属于不共戴天类型,只出现在唐朝 霍去病 、五代 李存勖



对抗辽国-1幽州战役(十三太保中的李嗣源、李存审)(五代初期917年)(河北)

耶律阿保机统一塞外,成为大辽王朝(疆域确实很辽阔)的国父。他两次抓住机会,趁着后唐(山西)正在决战后梁(河南),率领30万大军南下。后唐十三太保咬着牙,在前后同时打两场逆风战,终于两场都以少胜多,捍卫了中原。


第一次抗辽,幽州被耶律阿保机包围半年,困坐愁城。李存勖努力拨出七万部队,分成三路去救援。辽军拥有绝对的数量优势,但面对黑衣黑甲的晋军,受够了这种疯狂的冲撞和「高强度作战」,在每个战场都自己吓自己,还没有放手拼搏就溃散了。


1.李嗣源 率领 三千前锋 部队穿过山涧,辽军一万骑兵在山上居高临下,堵住每一个山谷出口。李嗣源脱掉甲胄,扬鞭上马,在前锋头排拼搏。前锋部队受到鼓励,也不要命地冲过去,不但杀死一位契丹酋长,更迫使契丹人让出谷口。


2.李存审 不打算直接冲撞敌人,他想先布置一个有保障的环境。

﹡首先指挥战士伐木,制造栅栏。

﹡依靠这个屏障,对路过的辽军发起突袭(射击)。辽军人员和马匹大量死伤,甚至把道路堵塞了。

﹡布置障眼法--二军(预备部队)拿着点燃的柴草,敲着鼓往前冲锋。契丹人在烟雾当中失去视线,没发现晋军人数和素质低得可怜,以为精锐部队正在杀过来,在一阵恐慌之下逃跑了,抛弃满地的帐棚、战车、盔甲、羊马。


救援队让幽州脱离围困,守将流着泪跟他们握手。


对抗辽国-2定州战役(十三太保中的李存勖、李嗣昭)(五代初期922年)(河北)

这回耶律阿保机很高兴,攻陷了十几个城池,最后包围定州。李存勖没有调派众弟弟去救援,他亲自率领 五千 骑兵赶过去。


两军相遇,契丹前锋有 两倍 兵力,明明底气很够,但沙陀骑兵招牌太吓人。辽军看到 李存勖 的脸孔,就直接被吓跑了-- 晋军大老板出动,那背后得有多少黑衣黑甲部队?


耶律阿保机退到望都,李存勖没有见好就收,竟然一路追过来。耶率阿保机不再逃了,他拿出大漠盟主的气概,把李存勖围困几十圈。 李嗣昭 听到消息,带着三百多名骑兵赶过来-- 你没听错,三百多名。李嗣昭哭喊着横向冲杀几十回;而李存勖则继续纵向冲杀。


最后,契丹战士不干了,自动向北方撤退;帐棚、毡裘、羊马和粮草,都在撤退途中「送」给李存勖了。耶律阿保机无奈地退到易州(河北),遇到十几天大雪,辽国战士在饥寒当中大量死亡。


耶律阿保机身为大漠盟主,竟然两次栽在晋军十三太保手里。他认为上帝在阻挡大辽,因此灰扑扑地回到塞外,而且在有生之年放弃挑战晋军。



对抗辽国-3(五代)

沙陀族建立了五代里的三代(后唐、后晋、后汉),管理国家机器的表现普普,却都在逆风战里打败大辽。


这支黑色武力在后周柴荣(皇帝)、赵匡胤(大将)时期走到巅峰,配备了齐全的作战器械(水军、战船、弓箭兵、弓弩兵)和后勤系统。赵匡胤建立宋朝,正准备率领沙陀军攻击辽国,却在「烛光斧影」事件里离开人间。

「弱将手下无强兵」,沙陀军暴风在大唐后期吹进中原,在五代仍然纪念着唐朝,最后在宋朝被「赵光义风格」打败,从此不再有任何记录。

但他们应该是很满足的-- 在吐蕃的践踏之下杀出一条血路,回到大唐祖国,把1.5个世纪的灿烂刻进集体记忆里。之后就进入民族熔炉,彻头彻尾变成中国人了。

我们都是英雄的后人,我们也可以当一个英雄!

沙陀人是北方民族,在中原建立三朝,为何史上不认为是侵略

沙陀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北方少数民族。他们杀进中原,在中原连续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三个朝代。这三个朝代,给中原百姓造成的危害其实是很大的。因为君王不思进取,家族内部互相残杀,让这三个王朝都成为短命王朝。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老百姓受苦。让人更气愤的是,后晋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促进了契丹的做大。最后,契丹还打进中原,灭掉后晋。若不是契丹主耶律德光不适应中原气候,想回去因而途中病死。而他病死后引发契丹国中内乱,契丹在那时候就已经统一中国了。 (沙陀人的进攻,图取其意) 可见,沙陀人给中原地区的老百姓造成的伤害,确实是挺大的。 然而,沙陀人给中原的老百姓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可为什么,后世却没有严厉地批评这个民族,而且别说后世,当时的老百姓,也几乎没人认为他们是异族入侵。甚至可以说,不但没人反对他们,老百姓还纷纷帮助李克用、李存勖这一对沙陀父子,打击汉人朱温建立的朝代后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理一理沙陀的谱系。把谱系理清楚,我们或许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沙陀族本来是突厥族的一支。不过这一支的人数并不多,大概也就是几万人。 唐朝初年的时候,他们住在现在的新疆一代,靠近沙漠,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唐朝人称他们为「 ”处月人”。唐高宗的时候,唐朝征讨一支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当时处月人帮助唐朝打仗。因此,唐朝打胜后,在这里建立了金满、沙陀两个州。处月人的首领金山,被唐朝封为金满都督。但「 ”处月人”却被误称为「 ”沙陀人”。 唐军撤退后,西突厥报复沙陀人,沙陀人打不赢,只得迁移到北庭(今天的甘肃西南)一带生活。 沙陀人想归附大唐,但是受到了回纥人的打击。不得已,他们只得投奔吐蕃。投奔吐蕃后,也不得安宁,被吐蕃当成枪头,和唐军作战。 唐军虽然知道沙陀人并不想和唐军作战,但是当时唐朝刚经历了安史之乱,自顾不及,因此根本没办法招抚沙陀人。 后来,吐蕃人怀疑沙陀人与回鹘人勾结,因此又把他们强迫赶到黄河以西那种生存条件很艰苦的地方。 (唐高宗) 这一次,沙陀人坚决要求归附大唐。于是,三万沙陀人在朱邪尽忠父子的带领下,在吐蕃人的围追堵截中,历经艰辛,终于到达唐朝的灵州。 到唐朝地界以后,唐朝虽然接纳了他们,却也有些担心,害怕他们惹事,觉得他们是个麻烦,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把他们的青壮召集起来当兵,由唐朝的将领控制起来。 实际上,就算是这样,沙陀人对于唐朝来说,还是一个威胁。因为当时唐朝是藩镇割据。他们要是被藩镇所利用,对唐朝绝对是个巨大的伤害,相当于引狼入室。 好在沙陀人并没有被利用,反而还对唐朝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唐宪宗的时候,沙陀人帮助朝廷打败了割据的藩镇成德王承宗和淮西吴元济。唐武宗的时候,沙陀人又帮助朝廷打击了泽潞的藩镇刘稹。唐宣宗的时候,沙陀人帮助朝廷对抗吐蕃、党项、回鹘等少数民族,唐懿宗的时候,又帮助朝廷镇压庞勋领导的农民起义。 而因为这些巨大功绩,当时沙陀人的首领朱邪赤心被唐朝皇帝赐姓「 ”李”,改名李国昌。 再后来,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又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把驻守长安的黄巢撵了出去。被唐朝封为河东节度使,镇守晋阳(现在的太原)。 这时候,朱温篡唐,建立了后梁。于是,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便打着恢复唐朝的旗号,号召天下英雄起来,共同讨伐朱温。最终,李存勖在中原豪杰的帮助下,经过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后唐。 (朱温) ?从上面过程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沙陀人虽然是北方少数民族,但是却并不遭中原人讨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沙陀人从唐朝中叶就进入唐朝的地盘,长期生活在汉地,一百多年间,可以说,基本上已经被汉人同化了。连他们的姓,刘知远、石敬瑭、李存勖都是汉姓。 二是沙陀人基本上都是受唐朝的护佑,而且他们也基本上都是在帮助唐朝。可以说,沙陀人和唐朝建立了良好关系,沙陀人没有给中原人留下什么坏印象。 三是沙陀人朱邪赤心被唐朝皇帝赐姓「 ”李”,也就是说,这支沙陀人成了皇亲国戚。虽然他后来对大唐其实并不忠心,但是依然会受到民间拥戴。 四是朱温篡唐后,是这是沙陀人打败朱温,恢复了唐朝。虽然说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唐朝,但名字一点儿也没变。这在人们的观感上是不错的。 (参考资料:《旧唐书》)

大字不识的李嗣源竟然当上了帝王,甚至成为了一代明君?

首先,李嗣源“大字不识”,这个评价是不太准确的

李嗣源的帝位,来自于后唐庄宗李存勖,他们之间是名义上的兄弟,当李存勖在兴教门之变中被杀后,李嗣源率领百官穿着祭祀的礼服,站在李存勖的灵柩前登基称帝,表示自己的位置是继承自李存勖。

所以,李嗣源是后唐第二位君主,却不是开国君主。

【李存勖】

一、李嗣源是如何从李存勖手中得到帝位 李存勖是晋王李克用的儿子,而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二人之间名义上属于兄弟关系。

当年李存勖从李克用手中继承晋王位置后,他败契丹、南破后梁,北定桀燕,最终以十三个节镇的领地为国土,在魏州称帝。

不过,李存勖依旧沿用的“唐”的国号,表示自己是唐王朝的继承人。

李存勖和李嗣源两人的关系本来相当密切,事情的转折,源自唐庄宗晚年疑心病重,对谁都怀疑。

当时河北清河发生了叛乱,唐庄宗派过去两名大将都惨败,于是他便派李嗣源出战。

哪成想,李嗣源的手下却发生叛乱,并且暗示他,只要他愿意便可以和李存勖对抗,独立出去当国王。

李嗣源的内心,一开始还忠于李存勖,他假装同意叛军后,趁叛军松懈,偷偷溜走了。

他满心以为,自己只要解释,李存勖就会相信自己,可信任这东西,没了就真没了,李存勖不仅不信任他,还打算置他于死地。

刀子架在脖子上,李嗣源毅然决然真的反了。

李存勖御驾亲征,却几番失利,并且最终被叛军所杀。

李存勖死后,实力强大的李嗣源便登基称帝。

二、李嗣源为何被称为明君 李嗣源上台后,前期大刀阔斧,积极改革。

政治上

1、李嗣源整顿吏治,严惩贪官,对于通过关系上位或者名声不佳者,一律严惩;

2、李嗣源将官员的推举制度和他们整机挂号,对于政绩不佳者,实行连坐,与举荐者并罚;

3、李嗣源大量打击清除犯罪的宦官和戏子,一改李存勖纵容戏子犯罪的风格。

经济上

1、李嗣源轻徭薄赋,注重民生,他不仅下令官员,不需剥削百姓,还发布规定,打击高利贷;

2、李嗣源放开对民间禁止酿酒、禁止铸造农具的规定,允许市场自由运行。

在他这样民生、吏治一起抓的情况下,后唐一度出现了复兴的景象。

沙陀族独眼悍将:十国第一猛将都必须臣服于他

李克用(856年—908年),神武川新城人,唐末将领,沙陀族人。别号“李鸦儿”(其军队主力亦称“鸦军”)。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

五代十国期间,沙陀族(古代少数民族,西突厥的一支)以应州(今山西应县一带)为根据地,先后涌现出李克用、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等一批枭雄。

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四个王朝,即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沙陀四王朝。其中晋王李克用可谓沙陀四王朝的始作俑者。

李克用、沙陀人(属突厥分支),唐德宗时内附。父亲朱邪赤心,因平乱有功,被朝廷赐予国姓,改姓名为李国昌。

他年轻的时候十分勇猛,而且射箭也是一把好手。有一次,有人对李克用说,你能一箭射掉天空中的两只大雕吗?

李克用二话不说,之间弯弓射箭,一箭将两只大雕都射了下来。众人都十分钦佩他,他也得了“飞虎子”的外号。

李克用一生只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灭黄巢、二是战朱温。公元881年黄巢的军队攻入长安,唐僖宗任命李克用为代州刺史、雁门行营节度使。

882年李克用率领一万七千沙陀兵到达河中,联合唐河中、易定、忠武等镇兵马一举歼灭了尚让的十五万大军。

至此李克用的军队已发展到四万余人,与诸镇军会师长安。黄巢被迫率军退入河南。李克用因军功被升任为河东节度使,这一年他才二十八岁。

在李克用所部唐军摧枯拉朽的攻势下,黄巢残部向山东逃窜。884年退至自己的家乡曹州。很快黄巢的头颅被送到了长安。

李克用的一生都在征战,虽然谋略方面不行,但是李克用的政治眼光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他有一个好儿子李存勖。

因为李存勖,李克用走得更远了。而且李克用本身也是一名悍将,战斗的实力是值得肯定的,只是政治立场上争议颇大。

公元907年的冬天,李克用得了重病,并且一病不起,直到第二年,李克用不治身亡,那年李克用五十三岁。

李克用死后,他的儿子李存勖继承了他的位置,并将李克用葬在了雁门。

李克用一生的功过难以评定,但他确实是一代名将和一代枭雄。

红柯小插曲:为何李存勖会对李克用唯命是从?

李克用和李存勖都是唐末名将,李克用是李存勖的父亲,李存勖是后唐的建立者。虽然他们两个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父子,但是两人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李克用、李存勖两父子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些相同之处的,两人性格都比较勇猛。李存勖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并且胆识过人,在众多儿子当中他是最像李克用的。

李克用一直很宠爱李存勖,少年的时候就带着李存勖出征。李存勖十一岁的时候就与父亲一起前往朝廷报功,当时不仅得到皇帝夸赞,还得到了重赏。这也是李存勖唯命是从的主要因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9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