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古代将军手握重兵有远离皇帝 造反的人为什么少之又少。
古代将军长期手握重兵,又远离皇帝,为何造反的将军少之又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不管是五代十国,还是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地方上原本臣服于君王的大哥们有财又有兵了,这样的形势让他们不再甘于位居人下,都想跃跃欲试,万一真的当上皇帝了呢!大好江山就是自家的。
这个诱惑太大了,以至于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起兵谋反,成了夺取皇位最直接的做法,可是纵观历史,大家也会发现,真正由将军发起的兵变谋反并不多,这是为什么呢?毕竟,一国将军手握重兵,随时发动一场兵变不是很简单的吗?
一、大军的力量
《孙子兵法》中写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句话就很直接的告诉我们,大军对于一个国家那是生死存亡的关键啊,在古代,谁能够笑到最后,比的正是大军的力量与将帅带兵作战的实力。
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明代的藩王起兵,就是典型的皇帝失去大军控制权,地方大军力量强大,皇帝对将军完全无法掌控,导致了朝代覆灭的悲剧。
历史上这样的剧情可以说是反复不断,每位新上任的皇帝都会去总结前朝失败的原因,并且在一开始都会想尽办法将兵权牢牢抓在手上。
图片:大军的力量剧照
二、皇帝为了拿回兵权做的那些事
皇帝为了抓牢军权都会想出什么办法呢?这和每个皇帝获得江山的方式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每个朝代都会有些差异。
1、宋代的杯酒释兵权和文治武将
赵匡胤登上皇帝的宝座后,其实内心是非常惶恐不安的,虽然对外宣称他是众望所归,是众将士拜托他一定要来当这个皇帝的,但是如果自己没有动心,黄袍加身岂是那么容易就发生的?
而在成为皇帝之后,赵匡胤最怕的就是历史重演,怕自己曾经经历的事情别人有样学样,毕竟,作为一个武将,赵匡胤是成功的,可是作为一名皇帝,赵匡胤又必须要从头学起,可是,那些拥有兵权的将领能够等到他成为一名成熟的皇帝吗?如果他们也虎视眈眈,该如何消除威胁呢?
在深思熟虑之后,赵匡胤采取了措施,这些措施在后来也被其他皇帝借鉴使用。
第一、杯酒释兵权
这说的是,赵匡胤将当初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功臣一起邀请到了宴席上,然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且拿出田产银子补贴,希望这些功高位重的大臣们提前退休,回家颐养天年,这样皇帝也能够放心了。
最后,这些将领也不希望自己被斩杀,而且浴血奋战了那么多年,都想要恢复宁静的生活,于是纷纷卸下兵权,告老还乡,结局大快人心。
但是为了完成这最后一步,赵匡胤之前已经做了许多铺垫,比如,他着手控制禁军,将最重要的部队握在自己手上,再比如,他也通过明升暗贬的方式,将一些中级将领调到了文职岗位,开始削弱将军左膀右臂的力量。
第二、文治武将
接下去,赵匡胤又想了个办法,就是文治武将,让一些理论知识过硬的文臣参与部队的管理,进行思想熏陶,牢牢掌握大军思想核心,这能够温和的控制大军,此办法一经实施就获得了好评。
图片: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剧照
2、清代---截住粮草
康熙在位时对于大军的控制还是很有办法的,而且他最擅长的一招就是控制粮草,哪怕是自己的亲儿子,他也防着。到了康熙晚年的时候,九龙夺嫡中呼声最高的其实还是老十四胤禵。
胤禵长期驻扎在大西北,可以说为整个清代稳住了大后方,在军中的呼声很高,而且朝中也有许多大臣支持他,可是胤禵为什么没有起兵谋反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粮草。
当时年羹尧是掌管兵部的大臣,对于西北大军粮草调度很是严格,胤禵如果有轻举妄动的行为,那么粮草就会先断了供应,大军失去粮草就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即便是胤禵,也难为巧妇无米之炊。
3、设置虎符
在春秋战国时期,虎符的使用率极高,因为虎符的产生,使得皇帝对兵权的掌控更为直接,正常的虎符是分成两半,春秋战国时期都是以老虎的形状为主,上面刻有各种特殊如同暗号的符号,再将这只老虎分成两半,一半在皇帝手上,一半在领兵的大将军手上。
如果大将军想要动用大军,必须出示完整的虎符,也就是皇帝的那一半也给了,大军才能够行动,反之,将军就只能干瞪眼。
而且,虎符上面的符号都是经过缜密设计得来的,即便拿着另一半虎符的将军,也不了解皇帝那一半的虎符上面雕刻的花纹是什么,材质是什么,这样就可以从源头避免虎符被冒仿的可能,保证虎符存在的实际意义。
图片:将军手拿一半虎符剧照
三、将军为什么不敢造反?
我们了解了每个朝代的皇帝都会想出控制大军的办法,可是山高皇帝远,将军们明明在外面不受皇帝控制,为何还不敢造反呢?
1、人质
似乎这是古代历史上的一种约定俗成,但凡成为将军的男士,他的家小必定都在京城,这就成了将军们的软肋,家小留在皇帝跟前,自己要是轻举妄动,皇帝就不会放过自己的家人,这成了大部分将军无法逃避的现实。
2、借口
将军想要起兵,需要提供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这个借口可以是“清君侧”,也可以是“诛乱臣”,但是这个借口要是找得不好,那就是“谋反”,即便是成功了,也会让自己落入口舌,成为污点,比如李世民,即便成为了英主,但是通过弑兄弟得天下的行为依然被世人诟病。
所以,很多有兵权的将军因为无法找到名正言顺的借口,而放弃了起兵谋反。
图片:李世民剧照
3、没有军饷
除了粮草,部队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军饷,古代的士兵服兵役并不是自愿的,他们是将这当成了谋生养家的方式,每个月发军饷是他们最看重的,而这些军饷是由谁发出的,也成了他们投靠于谁的关键。
正常的将军在外带兵并不会有多少钱的,很少有军事家成为经济家,每日里练兵打仗,没有研究投资贸易,自然就不会有足够的金钱来支持自己成为发军饷的那个人了。
正有了这些相互制约的因素,古代皇帝才不会担心随时被自己的大将军给拉下宝座。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详细阐述了有关古代将军手握重兵有远离皇帝 造反的人为什么少之又少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相关事件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内容,我们极力推荐你浏览我们的,我们会定期推出各种历史类文章,涵盖了不同领域。
在我国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历史上,皇帝是国家的主人,皇帝掌管天下,而为了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天下百姓的安全,历代帝王手下会有很多的军队。这些军队有的驻守皇宫,而有的一部分则驻扎在边疆来防止外敌的入侵。而这么多的兵马皇帝一人肯定管不过来,所以皇帝任命的大将军就为他分担了责任。这些大将军有的被派去镇守边关,而镇守边关的大将军都手握重兵,但是他们却不敢造反。
与其说他们不敢造反,还不如说他们根本没有造反的念头。首先,能成为皇上青睐的大将军,他们必定是有勇有谋,而且对皇帝肯定忠心耿耿,所以皇上派他们去镇守边关,即使他们手里有兵马,他们也没有造反之心。其次,将军想要造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代的兵马是用皇上的虎符来调动的,而虎符一分为二,一半在将军手中,一半在皇上手中,而天下的士兵都认虎符这唯一的信物,所以将军虽然有地位,但是还是没有办法让这些士兵都听自己的。
这些将军不敢造反更是因为忌惮皇上,要是造反不成,自己肯定会人头落地,所以一般不敢冒这个险。本来自己身为将军,已经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了,如果一但造反,必然有极大的风险,所以他们不敢造反。况且被皇上派去驻守边关的将军都有软肋。
一般被派去镇守边关的将军的亲人都由皇帝照顾,所以要是将军有了造反的念头,皇上就会用他的亲人威胁他,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这些将军根本不敢造反。
其实古代发动叛乱是要有条件支持的,虽说边关将士手握重兵,但是也不一定非要造反,当年秦始皇去世,赵高假传圣旨,扶苏便自杀了,要知道他身边有30万大军以及将军蒙恬,就这样的情况扶苏都没有造反。
在古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没有人能超过他们,有了这个位置,整个国家就是他们的,只要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就一定要听从皇帝的差遣,无论是美女还是其他珍贵物品,只要皇帝喜欢,他们就会得到。
因此,很多人都想跨回去当皇帝,事实上,这个位置并不好坐,因为他们时常会面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叛乱,国家治理好不太可能发生这样的问题,但是那些暴君往往会被叛乱分子推翻,不仅国家被粉碎,皇帝地位也在下降,基本上没有好下场,所以任何皇帝都关心起义。
众所周知,最早的起义军是陈胜和吴广,从那时起,无数的人纷纷效仿,许多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更多的人以失败告终,除了这些平民起义,还有许多人想在王室中造反,毕竟,他们也是皇室成员,地位显赫。一般来说,这些人也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反抗是容易的,就像朱棣和王莽一样,他们只是通过篡权才登上皇位,这也是后来皇帝特别关注的问题。
除了以上两种高叛乱概率外,另一种出奇的少,即守卫边疆的将军,为什么他们镇守边关,手握重兵,却很少叛乱?
保卫边疆的生活本身并不容易,在古代,当人力和物质资源不丰富的时候,边疆是一个非常荒凉的地方,自然条件非常艰苦,然而,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一个粗心就有可能让其他民族进入边境,尤其是匈奴,这将给整个国家带来巨大的麻烦,因为古代匈奴和其他民族的力量也非常强大。
所以每一个守卫边境大门的将军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众所周知,赵匡胤就是最成功的反叛者,赵匡胤的成功只是因为他辅佐的是一个年轻的皇帝,没有稳定的政权,所以他的地位自然是无可比拟的高。
他基本上控制着整个国家的军队和政权,这样,如果没有叛乱,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赵匡胤发动叛乱的条件也是独一无二的,与真正守边的人有很大的不同。
事实上,在古代反抗并不容易,除了军队,最重要的是要有民心,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皇帝做得好,那么你就没有理由反抗。在古代,人们很迷信,如果你想发动叛乱,你首先应该让百姓对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这样几乎就成功了一半,倘若违背天意,那自然是不容易的,所以很多边将都没有很好的理由去反抗。
在古代,每一个环节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战争也是如此,这完全取决于古人去战斗,在这个时候,粮草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前线的将军,他生活在一个荒凉的地方,谷物和草一定是个大问题,他们大多数人都需要中央地区粮食的调拨,如果他们有一颗反叛的心,中央便会停止粮草供给,将士们连吃的都没有,怎么能打仗?这就是他们不敢反抗的原因之一。
边疆的气候和条件非常恶劣,他们自来到这里以来已经遭受了很多苦难,所以很多将领的家室都安置在京城,皇帝当然会善待这些人的家庭,但前提是要服从,一旦有反叛的势头,他们的家人就要面临死亡,所以边关将士一般是不会反叛的。
而且古代人讲究师出有名,发动叛乱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再说边关的将军们都肩负着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他们大多数是皇帝非常信任的人,他们不会违背古人的良知和正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9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