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这段前后长达100年的历史除了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比如刘关张,吕布,曹操,周瑜等等人物之外最精彩的就是一场又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了。比如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曹操可以凭借手上5万大军击败袁绍30万大军后鲸吞河北,成为天下间最强大的诸侯;比如赤壁之战时刘孙联军可以凭借一把火把曹操的八十万大军烧成灰烬,这场战役也成就了诸葛亮和周瑜的威名,同时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还有诸葛亮对阵司马懿时摆出的空城计,让司马懿率领的大军退兵。但问题来了,当时诸葛亮为什么要让4名士兵在门口扫地呢?原来是这个原因。
事情还得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说起,经过几年的修生养息,蜀国已经从夷陵之战失败中走了出来,此时兵精粮足,而且魏明帝刚上任,国内权力交接的时刻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诸葛亮点齐兵马,蜀军浩浩荡荡地朝祁山杀去,以马谡为左翼驻守街亭要塞,以赵云为右翼攻略城池,诸葛亮自己坐镇中军指挥。得知蜀军犯境的魏明帝连忙让司马懿抗敌,两军开始交战。
马谡身为蜀汉大臣马良的亲弟弟,从小熟读兵法而且极为聪明,诸葛亮十分看好他,想把他当成接班人来培养。但因为年轻而且缺乏独自领军的能力,诸葛亮派王平做他的副手,吩咐两人一定要守好要塞,两人点头应允。出掌兵权的马谡觉得自己的时代即将到来,非常迫切地想打一个漂亮的胜仗来证明自己。于是不听王平的劝阻私自上山导致被魏将抓住机会夺走要塞。
丢失要塞的蜀军仿佛丢了盔甲了一样,诸葛亮的中军一下子就暴露在十万魏军面前,司马懿赶紧率军前来支援。诸葛亮不得已只能率中军的几千老弱残兵和众多文臣退守西城。思考许久的诸葛亮决定摆出空城计,并让四名士兵在门口扫地,自己坐在城上弹琴。此时司马懿大军已经杀到城下,魏国将士非常亢奋说要攻城生擒诸葛亮的时候,他却说城内有埋伏,赶紧命令大军退兵,于是自己先跑了,这是为何?
原来诸葛亮安排士兵扫地的原因是要向司马懿表达“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意思,4名士兵则是谐音“死”。意思就是假如你管得太宽了,回去的话只有死路一条。当时司马懿大权在握,魏明帝极为忌惮和猜测他,但因为有了诸葛亮这个敌人,不好对司马懿下手。但假如诸葛亮兵败身死,那司马懿回去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同样智力超群的司马懿看明白了诸葛亮的暗示,于是火速退兵。
结语:难怪诸葛亮和司马懿被后世称为天敌一般的对手,两人都熟知对方的处境,在算计对方的同时也为对方着想,生怕这个对手就这样没了;也正因为两人的势均力敌,后世的我们才能看见他们上演的一场又一场精彩的对抗和战役。
诸葛亮要给司马懿传递的一个信息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当危机时刻的诸葛亮布下空城计,安排人在城门前扫地,司马懿一看就明白用意。
诸葛孔明和司马懿可谓是斗智斗勇,在军事战略和军事能力方面,他们一直在展现着自己最优秀最机智的一面。诸葛亮辅佐下的蜀国战争皆捷,处处传来贺报。
百姓的生活里也是安居乐业和民心安稳,刘备去世后嘱托诸葛亮一定要帮自己的儿子成就大业,诸葛亮不负皇恩,一直选择坚持,不管是面对年老的身躯还是面对强大的敌人,他知道:这就是他的使命和任务,是他选择从茅庐出来后的一生的所在。
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派马谡守街亭,但是谁能够料想到竟是被被司马懿打败,损失了很重要的据点,之后司马懿率领大军前来继续攻打诸葛亮,但是城里面是刚好没有兵力的,只有一些文官驻守城内,这文官怎么可能会拉弓射箭,爬梯子上城墙。
这时的诸葛亮心生一计,演绎了一出绝世的空城计。诸葛亮安排着人在城门前扫地,不是关闭城门而是将城门打开,这好像我们当代用来恭迎客人的情况。而诸葛亮自己呢?他拿了一把琴,看似悠哉的在城楼上面拉起了琴。
当司马懿到达城楼下的时候,看到门前的五个人在扫地,一下看出诸葛亮想要表达的“各扫门前雪”的意思,他停住脚步,深深领悟诸葛亮所表达的话。
而诸葛亮恰是这样想的:司马懿是靠对抗蜀汉才能够拥有的兵权,一旦他攻破蜀汉,随着这两个国家灭亡的还有司马懿所掌握的军权和在军队中树立的军威,又况且曹魏早就忌惮司马家族的力量,若是在下今日被你打败,那么,曹魏第一个要下手的就是你司马懿。
司马懿顿住了脚步,他们好像是在进行一场没有话语的交流,真是高手之间的过招。但是就是诸葛亮这一计谋让司马懿选择了退兵,他当然明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中存在的关系。
之后的司马懿稳定的掌控者军权,这和诸葛亮所设下的空城计真是有很大的关系,使得司马懿不但是拥有军权还受到皇帝的重用。
因此说,诸葛亮在诸葛亮演绎空城计,让士兵在城门口扫地,为的就是让司马懿心生忌惮,为今后考虑不敢再攻城。
诸葛亮设下空城计,所以安排4个士兵门口扫地,其实就是告诉司马懿你如果来打,那么我夹道欢迎,但是你一定要想好后果。司马懿久经战阵当然也明白,这个时候,要想知道他是不是藏有伏兵,只需要拍一两千敢死斥候打探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司马懿真的杀了诸葛亮,有一句话叫鸟尽良弓藏,那司马懿就很难再有领兵的机会了。
蜀国有诸葛亮才能够撑起刘备死后不被灭亡,针对蜀国诸葛亮经常北伐,曹魏方面也派出了他们重量级的人物司马懿,可以说司马懿几乎就和诸葛亮杠上了,诸葛亮北伐,曹魏就派出司马懿,两个人争斗了大半辈子,虽然在战场上不死不休,但是彼此之间惺惺相惜。
对于司马懿而言,他也知道自己如果真的杀了诸葛亮,等待自己的绝对不是高官厚爵,有一句话叫兔死狐悲,一旦他杀了诸葛亮,那对于曹魏政权来说,不需要他去抵挡诸葛亮了,那他可能会被曹魏政权招回去当一个闲职,然后像被养猪一样在那个位置上度过一生。
诸葛亮也明白司马懿的处境,他更清楚如果自己被司马懿杀死,那么曹魏政权必然不会相信一个手握重兵的司马懿,最好的下场就是当一个闲职到老,曹魏政权政治斗争的险恶司马懿很可能卷入纷争中,然后身亡,所以诸葛亮设下空城计安排4个士兵去扫门,就是摆明了你司马懿不敢攻过来,司马懿也真的懂他的意思。
诸葛亮安排四个士兵在门口扫地,目的是什么?只有司马懿明白孔明的意思。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仕途也是波澜不惊。曹操对司马懿也有戒心,他说 "司马懿是个顾影自怜的老鹰,担不起兵权。久而久之,必为国人所祸"。暗示城中有足够的人马,可以保证我们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的空城计实施起来就顺利多了。
然而,曹丕上台后,与司马懿关系很好的曹睿让他当上了顾命大臣和督雍、梁兵马。曹睿登基后,曹氏皇族仍不放弃对司马懿的戒心,孔明在魏国使用楔子,让曹睿与司马懿帝臣对立,致使司马懿的兵权被夺,只能闲在家中尽力而为,又能扬起多少尘埃?即使他把城门前的街道扫一遍,也会有灰尘满天飞。二十个人还是会扬起足够的尘土,把司马懿的军队掩盖在视野之外。诸葛亮还能骗过司马懿和他的军队吗?萧边认为,不能。
如果不是因为魏军的失败,司马懿可能还会呆在家里,甚至担心自己的性命。正是在这种紧急情况下,魏主任命司马懿为将军,命令他抵抗孔明。孔明安排4名士兵扫地,就是要告诉他 "各扫门前雪 "的意思,虽然别人不理解,而司马懿清楚,这是他撤退的好机会。这个空城计,可以说双方都是赢家,诸葛亮保存了蜀国的有效兵力,蜀国回去后还有机会再来。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9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