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下面对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嬴政灭掉六国,统一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为中国打下了大一统的文化根基,在历史上创下了极其杰出的功绩。
秦始皇能够一统天下,建立大一统的秦王朝,离不开麾下众多厉害将领的努力。提起嬴政麾下那些将领,相信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有“杀神”之称的白起,以及率众打击匈奴、修筑长城,有着“中华第一勇士”之称的蒙恬,但其实在嬴政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最大功臣却并非白起、蒙恬,而是王翦与他的儿子王贲二人。
一 不只是有着杰出军事能力的军事家
王翦年少的时候就已经对军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且他不是像赵括那样,对军事的兴趣还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个阶段,而是确实有着自己强大的军事能力。
更加重要的是,他并不仅仅只有军事能力,因此尽管他与白起、李牧、廉颇四人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但他的结局与其他三人截然不同。
秦始皇十八年(前229年),王翦率领大军进攻赵国,要知道在31年前,赵国的四十多万青壮都亡于长平之战,一直到这会儿都没有缓过来,因此王翦此次出兵是有着极大信心,势必要灭掉赵国的。
然而赵国尽管遭受过重大损失,但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老将廉颇的带领下,赵军防守有度。王翦带着秦军与李牧僵持了一年多的时间,眼看粮草就要供应不上,但依然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突破李牧的防线。
看上去整个战事都已陷入了困局,注定只能无功而返,毕竟李牧的军事才能并不逊于王翦。
这个时候在军事能力之外的才能,就导致了王翦能够轻松走向胜利,在经过苦苦地对峙与思索之后,他发现自己无法解决李牧的大军,于是转而从军事之外解决李牧这个人。
他施展了反间计,用重金买通赵国宠臣,到处散布李牧勾结秦国的谣言,赵王听到以后夺走李牧军权,并设计将其杀害。
没有了李牧的赵军,再不是王翦的对手,他立马就长驱直入,攻入了赵国的首都邯郸,取得了赵国的绝大多数地区,仅仅剩下赵王的一个儿子跑到偏远地区勉强苟延残喘,但没多久也被灭掉了。
从王翦战胜李牧,攻破赵国来看,他不仅仅有着超一流的军事才能,而且对朝堂之上的事情超级敏感,知道军事不过是朝堂的延伸,如果只顾在前线打仗却不管后方朝廷的话,只怕是会出大问题,李牧便是典型的前车之鉴。
二 巧施妙计,让自己成功避免成为李牧那样的悲剧
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雄心勃勃的嬴政想要灭掉楚国,让所有能够带兵的武将一起开了个会,问灭掉楚国需要多少人马,王翦表示楚国是一个大国,想要真正灭掉它至少需要六十万人马。
可能有朋友不知道六十万大军在当时意味着什么,在长平之战以前,赵国是能够与秦国并称的大国,但在长平之战被坑杀四十万大军以后,赵国的精锐部队死伤殆尽,剩下的几乎都只是一些老弱残兵,而当时秦国与赵国对战的也就是四十多万人马,双方都近乎是倾巢出动。
尽管此时距离长平之战已经过去了一些年,秦国的军队总量必然有所增加,但基本上不会超过六十万太多,也就是说王翦一开口,就要带走一支能够影响天下大势的大军,并且是长期在外。
嬴政下意识就对这个可能危及到自己权力的提议不满,这个时候年轻将领李信(李广祖先)则认为最多二十万就可以,于是嬴政很爽快地给了李信二十万人马,结果李信大败亏输,嬴政无奈之下只能去请王翦出马。
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所有士卒都知道此去的目的是要去灭掉楚国,一个个按耐不住,都想要早点出发尽快与楚军决战。然而王翦却并不着急,他在为大军出征做准备的时候,多次向嬴政讨要封赏,从金银财宝到美人田宅,甚至大军出发了他还派人回去找嬴政要封赏。
王翦的这个行为让他的部下们非常困惑,都认为老将军突然财迷心窍了,甚至还在那里劝他不要太过分,小心皇帝秋后算账,他们直到2年后才能够懂得王翦此举的深意。
王翦率领大军到楚国边境以后,就安营扎寨,整整一年都没有流露出要与楚军打仗的意思。
楚国的大军原本安扎在边境与秦军对峙,但是一年后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准备调兵遣将,想要前往别处,这就露出了破绽,王翦那样的高手极为善于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机会,立刻强攻,打败四十万楚军,随后一路高歌猛进,又花了一年便俘虏了楚王,彻底灭掉楚国。
在凯旋回国的路上,将士们才明白王翦当年为何要不停地向嬴政要封赏,因为由将军率领六十万大军独自在外,是一件让君王很不安的事情,尤其王翦到达楚国边境后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啥事都没干,这个时候就很容易让皇帝怀疑,他是不是要拥兵自重。
当年李牧也这么玩过,在与匈奴的对峙中一直拥兵不动,结果就被赵王怀疑给撤职了,现在王翦也要玩这一招,要是皇帝起了疑心,随便下道命令那可就够他受的,不仅击楚难以成功,只怕是身家性命都难以保障。
然而在王翦灭楚的过程中,嬴政一直都没有给他下任何命令,没有干涉他如何灭秦,更没有突然收权之类的行为,让王翦得以成功灭楚,这就与王翦出征前不停讨要的封赏密切相关。
王翦所讨要的是金银财宝、良田美宅,这是他向嬴政表明自己的平生志向,只是一些金钱之类的低级趣味,没有什么要平定天下之类的远大理想。更为重要的是,他向嬴政讨要封赏这个动作本身,表明了他虽然喜欢金银财宝,但只要嬴政赐下来的,倘若嬴政没有赐下,那他就不会自己拿。
通过不停讨要封赏,王翦已经向嬴政做出了重要的表态,表明了自己绝不会拥军自立,自己去拿东西的想法,自然也就打消了嬴政的疑心,获得了他的信任,因此得以不受半点干扰地完成任务。
三 功成身退的智慧
在灭掉楚国后,王翦又率军平定百越,为秦国的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不过在回京后,他却没有接受嬴政的众多赏赐,而是选择了功成身退,彻底交出兵权回故乡隐居,结果成就了琅琊王氏的传奇,后人中有王羲之、王献之这样的大书法家。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将领、军事家,但能够做到王翦这个程度的人不多,像李牧、岳飞、韩信等等,那都是非常典型的仅仅具备顶级军事才能,而不是像王翦那样,具备有军事才能之外的才能的人,因此他们的人生虽然也光辉璀璨,但最终却难免以悲剧告终。
在古代,我们知道的有太多贪官因为贪污而被处以极刑的例子,尤其是明朝时期,贪官的下场可以用“惨绝人寰”来形容。但其实,其他的很多时候,贪并不是本意,而只是做给当权者看的,就比如西汉时期的丞相萧何。而战国时期,王翦领兵攻打楚国之前,曾经向嬴政请求赐予他良田,即便是出兵之后,王翦还是不停地上书请赏。很多人可能觉得,王翦这么做是不是太过了,如果只是做做样子,为什么还要一次接一次地上书呢?
秦始皇问李信,有多少兵马可以拿下楚国,李信说,最多二十万。而始皇又去咨询王翦,王翦说非六十万不可。秦始皇以为王翦老了,失去了应有的锐气,所以派李信攻楚,结果大败。
秦始皇当时非常震怒,又去问王翦,当时秦始皇这样说:“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当时王翦就以年老昏悖为由,拒绝了秦始皇。但是秦始皇怎么会放过王翦,始皇对王翦下了强硬的命令,王翦说如果非要他出马。就必须要给够六十万兵马。秦始皇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王翦在临行前,向始皇索要了许多田土财物,秦始皇对王翦开玩笑的说道:跟着寡人,还怕贫穷吗?
王翦回应了一句,跟着大王建功立业,但是不能封侯,因此为自己做些打算。王翦出发后,先后派了五次使者向始皇要田土。这个时候王翦的手下不理解了,觉得王翦做的有些过了。
王翦这个时候,这样解释道。秦始皇不信人,自己倾全国之兵去打仗,秦始皇心里肯定不放心,因此自己为子孙后代要些土地以让秦始皇放心。
那么王翦为什么用这个方法呢?首先是因为君臣之间有些话是不能明说的,王翦举全国之兵攻打楚国,这对始皇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隐患,万一王翦造反,对始皇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但是王翦军中,肯定有许多秦始皇的心腹在其中,王翦也不敢太轻举妄动去造反,再退一步去想,如果王翦成功了,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秦始皇没有办法去封他,一旦功高震主,那就会带来灭顶之灾。因此王翦提前就对秦始皇给了这样一个明示,我老了,也没啥野心,只要为子孙留下几亩薄田就知足了。
王翦这样暗示,但也怕最后遭到始皇的报复,于是派使者向始皇反复提此事,彻底表明心意。当然了,在秦始皇心里,你跟我要地,我完全可以给你,要钱,也多得是。但是就是不能跟我提权力。当然这些事情,君臣之间还是很清楚的,若不是这样做,王翦有可能会步入白起的后尘也未可知,毕竟“狡兔死,走狗烹”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秦始皇统一中国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论从土地还是兵力在诸侯中都首屈一指的楚国。
在春秋战国末期,小的诸侯国都被秦国吞并了,只要在攻破楚国,可以说就实现大一统的梦想了。而此时的秦始皇年事已高,不可能在御驾亲征,于是派大将王翦率军六十万伐楚。
王翦领命出征,前后十次向秦始皇索要赏赐,众将不解。秦始皇开始生气,后来习惯了,便不予理睬,告诉王翦只要立功消灭楚国,定会给予赏赐。
于是乎,谁都好奇为何王翦在没破楚之前就索要赏赐?其实原因有两个:
1、秦始皇生性多疑,戎马一生中多是自己亲力亲为的行军打仗。中国在那个时期总人口数量也不过三四百万(包括楚国等其余诸侯小国人口),而军队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比重。可以说给王翦的六十万大军,是秦国的全部家当了,在内心中秦始皇是担心王翦拥兵谋反的。
2、伐楚是长期的战争,仗一打就是好几年,而王翦的家眷全都在秦国,自己不在之时,难免家中的人会滋生事端,让皇帝和重臣有迫害的理由。说的通俗些,王翦一直邀功请赏的主题就是,请大王多给家眷良田美宅,让他们生活水平提高。秦始皇疑心再重,也认为王翦不会谋反。
主要是为了保命,我们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意思就是古时候的这些皇帝可以说变脸就变脸的,显得喜怒无常,因此若是做得不好的话往往就会有杀身之祸,特别是对于秦始皇这样多疑的人来说,当时王翦可以说已经是功高震主了,因为秦国一统里的王翦可以说是最大的功臣了,加上这时候他有领兵在外,可以说把全国的军队都给带上了,难免会令得秦始皇会所猜忌,要知道一旦让统治者对你有所猜忌的话那么日子可能就真的到头了,所以当时王翦几次都向秦始皇讨厌钱财和土地,主要是想向他表明一个信息,就是我对权力是没有兴趣的,只想做个富家翁,所以最后才能得以享福,安度晚年。
王翦可以说秦国时期的名将了,可以说秦始皇扫六国,除了韩国他没有参与之外,其它几个国家都是被他带兵所征服的,可以说功劳是非常大的,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可以说是功高震主了,但他最后却能够在家做个富家翁安度晚年,不得不说王翦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在攻打楚国的时候,当时秦始皇可以说开了个朝会,然后问王翦和李信分别需要多少人才能打下楚国,李信需要20万,而王翦则是需要60万,所以当时秦始皇就认为王翦年纪老了,有点怂了,所以就钦点李信出征前去攻打楚国,而开完会后王翦就选择辞官回家了。
奈何李信的此次征讨大败,可以说秦始皇是非常的生气,于是他就想到了王翦,所以立刻就上门道歉,并且给王翦60万大军去攻打楚国,但王翦可以说在出发的时候就向秦始皇讨要了赏赐,理由也是令人无语,就是说自己年纪大了,如果在路上有个三长两短的话,那么也好能给子孙们留下点财富,秦始皇允诺他回朝后就给予赏赐他才出发了,但是在路上可以说先后五次都派人向秦始皇讨要钱财和土地,可以说当时他的部下都很担心他这样会触怒到秦始皇,但其实王翦心里可以说是比谁都清楚的,因为他知道他的这位皇帝是非常的多疑的,若是不给对方表现出自己对权力没啥想法的话,那么最后无疑就是自己倒霉了,所以才几次都向秦始皇讨要封赏。
可以说在打下楚国后回朝的王翦,是被加官进爵的,但是他却主动的上交自己的兵权,并且辞官回家安心的做个富家翁,也恰恰是因为这样他最后才得以享清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8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汉代帝王下葬都穿着金缕玉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