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车裂和五马分尸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我们都知道,在野蛮的古代社会,曾经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各式各样的残酷刑罚,而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恐怕就是“凌迟”和“五马分尸”了。可以说,这两种刑罚都是惨绝人寰的,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之下,“凌迟”和“五马分尸”不但都让受刑者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无疑也是对受刑者最大的摧残。
提起“五马分尸”,我们还能想到它的另外一个称呼,那就是“车裂”,关于“车裂”一词,在我们的中学历史课本上,就曾经提到过,大名鼎鼎的商鞅,就是死于“车裂”之邢。可是,“五马分尸”就是等于“车裂”吗?“车裂”真的就是“五马分尸”吗?其实,正确答案和你所想的,也许并不一样。
“五马分尸”自然容易理解,单从它的字面上,我们就能够想得出来,它就是把一个人的头颅和四肢,分别绑在五匹马上,然后让那五匹马朝着五个不同的方向奔走,从而把人的尸体撕裂成五分,这就是“五马分尸”。可是,“车裂”呢?至少单从字面上,我们实在是无法把它与“分尸”联系在一起,如果展开我们的想象,“车裂”应该是这个样子:把受刑者摁在地上,然后让一辆满载的马车从他的身上碾压过去,从而“碾裂”受刑者的尸体。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车裂”,即不是“五马分尸”,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那么,真实的“车裂”又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使用刀剑等利器砍断人的身体,说白了,这和“砍头”、“腰斩”倒是有些相像。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尽得嫪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殉”,这是秦始皇杀嫪毐的故事,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嫪毐等人先是被砍了头(枭首),然后又被“车裂”,试想一下,如果“车裂”就是“五马分尸”的话,那么没有头颅的尸体又怎么可能会被“五马”分尸呢?显然,“车裂”和“五马分尸”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其实,据专家们分析研究,“车裂”不但与“马”无关,甚至与“车”也是毫无关系的,专家们的意见是,“车裂”中的“车”,并不是指车辆,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什么“车”字,而是一个字形发生变化而又被误写了的别的什么字,这就像“斩杀”的“斩”字,虽然是“车”字旁,但是其含义与“车”是毫不相干的。
总之,“车裂”和“五马分尸”其实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两种不同的刑法,“五马分尸”和我们如今想象的差不多,而“车裂”与我们所想的,却并不一样,它不是“五马分尸”的“第二称谓”,而是一种用利刃砍断人身体的“新刑罚”。
在我国历史名人当中,高渠弥、苏秦、彭越、李存孝德等人都被车裂而死的。
车裂在古代也被称为辕或车辕,早在周代就已经开始实行车裂之刑。等到春秋战国期间的时候,车裂之刑在各个诸侯国都相当普遍,但在有些仁智之士看来,这样的刑罚过于残酷,他们主张废除车裂,但即便在很多年后都依然在使用。
高渠弥作为春秋时期郑国大夫,虽说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却是正史当中最早留下被车裂记载的一个人。他早年因率领郑国军队打败周王室而备受赏识,之后被后被任命为卿。只不过当时的公子忽兵不待见他,反而多次劝阻庄公,导致两人结缘,等到 郑庄公死后,公子忽继承王位,也就是后来的郑昭公。由于高渠弥担心他除掉自己,就趁祭仲外出的时机杀掉了郑昭公,并立公子亹为君,后来反而被其车裂。
苏秦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和谋略家,早年投入到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等到学有所成之后,开始了自己的游历生涯。可惜的是,一直都无用武之地。直到后来进入燕国游说的时候,得到燕文公赏识才有了用武之地。之后提出了“合纵”以抗秦的战略思想,使得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等到联盟解散后,苏秦充燕国到了齐国开始从事反间活动,却备受齐国国君信任。后来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前去刺杀他,重伤未死。在其将死时,要求齐王以“帮助燕国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为名,将他车裂于市,最终成功诛杀了凶手。
彭越作为汉朝开国功臣,因“反形已具”的罪名,被刘邦用车裂处死并诛灭三族,废除封国;李存孝作唐末晋王李克用的义子,后来因受李存信谗害,不得不起兵反叛,最后被李克用擒获带到太原,最后落得车裂于市的下场。
没有,车裂就是五马分尸。
车裂,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撕裂为五块,所以名为车裂。
有时,执行这种刑罚时不用车,而直接用五条牛或马来拉,所以车裂俗称五牛分尸或五马分尸。
要把人的头跟四肢砍下来都得花不少力气,更何况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受的苦处更可想而知。真到撕开的时候,恐怕受刑人已经不会觉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时候。
扩展资料:
历史上被车裂的人:
1、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
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原华县)西南〕。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
2、李存孝
李存孝(858—894年),本姓安,名敬思,代州飞狐县(今山西省灵丘县)人,粟特族。唐末著名的猛将。
武艺非凡,勇猛过人,成为晋王李克用麾下骁将、义子,人称“十三太保”。
随着李克用南征北战,平定黄巢起义,收复潞州,讨伐幽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历任汾_邢三州刺史。带兵攻打赵王王_,受到李存信诬陷,投降唐昭宗,出任邢_磁节度使。
乾宁元年(894年),受到李克用的围攻,兵败出降,以车裂处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车裂
车裂,又称辕、磔。民间俗称五马分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相传此刑乃将犯人的头及四肢分别缚到五辆车上,由马引车前进以撕裂其身体。 秦国的商鞅及嫪毒皆曾受此刑,但行刑的时间则颇有争议 有人认为车裂并非如民间流传所指的五马分尸,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 汉代辞典《说文解字》将车裂和斩首相提并论:“斩法,车裂也” 车裂中的“车”字并非指“车子”,而是某些古体字在字形变化中产生讹误而成为“车”字。 五马分尸只属民间传说,实际上该词最初于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出现时,是以牛拉车分尸的。 亦有人认为车裂指的正是五马分尸。他们以《辽书》中的句子“淫乱不轨者,五车辕裂之”作例,证明两者确有关连。 另外,关于车裂的执行时间,各方意见亦不一致。多数人认为车裂是用在尸体 (包括已斩首者) 上的,而非撕裂活人。 其实中国并不是唯一传有此刑的国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3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