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操手下人才济济,曹操为什么不能称霸天下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3 10:54:15

曹操手下人才济济,曹操为什么不能称霸天下

对曹操称霸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势力最大、地盘最广的军事集团的首脑,手下有一大批能人异士为其效力。曹魏集团所拥有的人才,绝对是三大势力里最多的,正所谓人才济济。

正是因为有太多人才,能文能武的大将和谋士都盘踞在曹魏势力中,因此在要想能够在一群聪明人里,找一个聪明人,是非常困难的。就比如,今天本文的主人公——杨修。

杨修聪不聪明?答案是肯定的,杨修的聪明才智放到蜀汉集团或者孙武集团中,都算得上是集团前几,但在人才辈出的曹魏集团里,还真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一点很尴尬,以至于尴尬到我们后世之人谈及杨修的时候,除了知道他的几个典故之外,并没有认为他有多聪明。

但其实杨修是真的聪明,他甚至能够一眼看透老奸巨猾的曹操的话外之音。

曹操是一个知人善任,但同时也生性多疑的人。在曹操夺得大权的时候,他经常对手下重臣们说一句话:我喜欢梦中杀人。

这句话非常容易理解,就是我在睡觉的时候,因为经常做梦在杀人,所以诸位大臣若是半夜接近我,可能就会因为我在做梦,而被我砍了。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不难理解,无非是各位爱卿你们都很好,我很信任你们,但是你们最好不要在我睡觉的时候接近我,不然绝对是身死魂灭。

曹操为何要对大臣说出这么一句狠话呢》想要显示自己非常冷酷,不要打扰自己睡觉嘛?当然不是,原因和曹操过去所做的一件大事有关,这件事就是刺杀董卓。

当时董卓残杀汉王室成员,入主汉宫的时候,曹操还是一个毛头小子,天不怕地不怕,为了能够在天下乱世中夺得一分权位,便前去刺杀董卓。曹操行刺的时候在深夜,他想要在董卓熟睡,没有意识之际,将董卓一击毙命。

当然,结果是大家都知道的以失败告终,曹操也趁机逃出生天。不过,虽然失败了,但却给行刺者曹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就是——不能让别人趁着自己睡觉的时候,给别人靠近自己的机会来刺杀自己。毕竟,自己敢这么做,天下就会有更多人敢这么做。

曹操原本就生性多疑,只是因为这个猜忌,他就开始做准备,甚至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出戏。

但就在大家达成共识,一致决定不打扰主子好梦的时候,杨修站了出来,一嗓子就把曹操惹火了。杨修当时说的话,大致意思是:曹操说他是睡觉做梦,那就是找理由而已,真正在梦中的并非是曹操,而是你们这些人,曹操不过是故意欺诈你们而已。

好家伙,曹操看着这个几句话就当面拆穿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的借口的家伙,自然是恼火万丈,心里已经开始盘算些计划了。

不过,之后的曹操忙着应付外界各路诸侯势力,并没有再将重心放在惩治杨修身上。

经过几番波折的曹操,其实离称霸中原的目标仅差一步,只要继续勤奋努力,就可以完成霸业了,但是一件事,却将曹操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事业打入了谷底。

曹操最后惜败于汉中,收拾家当就准备跑路,杨修不知道从哪知晓了这件事,又把抖露了出来,几乎算是给了曹操一个大耳巴子。

曹操刚经历战败,正在气头上,当下就想杀了这个混蛋。而杨修在死之前,却说了一句话,让司马懿大吃一惊——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能说出这种话,就说明杨修其实早就看透了曹操,他知道曹操的疑心病太重,自己跟着曹操,根本没有升职空间,还要被他四处打压。

那为何司马懿听到杨修这句话会大为吃惊,甚至冷汗直冒呢?

因为司马懿看到了杨修的下场,知道了在曹操身边为官,虽然是有极大的权力,但时刻有生命危险,而这危险,就来自于君主曹操。

如果想要在曹操门下得以安身立命,就必须一方面做出足够的贡献,另一方面还得会表演,绝不可以表达出对地位,对权力的渴望,更不能有功高盖主的迹象。总而言之,就是绝对不能有一丝威胁曹操权位的可能,否则,必将招来杀身之祸。

司马懿此后的所作所为也的确表明了他知晓这一道理。在曹操在世的时候,司马懿一直养精蓄锐,暗地里一点点发展自己的势力,同时表现得非常低调,曹操说往东,他一个度都不会偏。

只能说,杨修用自己的性命。为司马懿敲响了警钟。

曹操鼎盛时,掌握了大半个中国,为何不肯篡汉称帝?

原创文章:

年纪越大,越喜欢曹操集团,对刘备集团反而没有那么喜欢了,曹操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在曹魏政权最鼎盛时,为何不肯篡汉称帝?而是一生为汉臣呢?

为臣子而言,曹操无疑是一位忠臣,献帝即将饿死之际,是他将肉糜和吃食承上,避免汉室绝后,虽然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私心,但是献帝到死曹操都非常尊敬他,甚至把女儿许给他。

会因为献帝懦弱,而失望说出这样一番话(看上图),表示出了曹操对一世英雄的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的敬重,他无疑是一位忠臣!

曹操敢用人!用人不疑,这使得曹魏集团人才济济,忠心于他的更是数不胜数,这一点曹操比刘备孙权强得多!他知道司马懿是一个威胁,但是到死他都留着他,因为他知道司马懿死了,曹丕算计不过诸葛亮,所以他宁愿相信他,

如果不是曹丕和曹睿早死,曹芳太过无能,司马懿绝对不敢反!因为他敬重曹操,他佩服曹操的为人,所以他跟曹操一样,他不会篡夺曹魏政权,而是留给了司马昭。

曹操到死都是汉臣,见到献帝都是以臣相称,反观刘备,不顾献帝安危,大举伐魏,他是要救献帝么?巴不得献帝被曹操杀死吧,那样就名正言顺了。

曹操不称帝,一是对汉室忠诚,他曾说过“永为汉臣”所以他效仿周文王,在位不篡位,而对献帝的失望,所以等到曹丕上位才正式取代汉朝,

二是,当时一批跟随他的文臣武将,都是因为他对汉忠臣,才效忠曹操,如果他一旦篡位,自己称帝,这批得力助手很有可能跑到刘备那边,而他也会和急于称帝的袁术一样,消失在历史大河之中。

再来一张哈哈

关注评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作者:伯牙子期时间9月15日

曹操有五大谋士,诸葛亮若投奔曹操,他能居榜首吗?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其才能被《三国演义》明显夸大了。如果诸葛亮投靠了曹操,与曹操“五谋士”比,还真不一定能是对手。原因有两方面:

1、曹操对他的重视程度不够,不一定有发挥的机会。

2、曹操手下人才济济,诸葛亮很难有出头之日。

曹操前期“五大谋士”之说,出自唐朝宰相朱敬则《隋高祖论》里的称谓:“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可谓天下之精英。”

要把诸葛亮与五人相比,就先要了解这五人具体能力,都有哪些功绩。

曹魏五谋士之荀彧

历史上荀彧、荀攸叔侄,对汉室比对曹操要亲近些,并不是完全投靠了曹操。荀氏在汉末有“一门八龙”之称,与汉朝皇室的关系非同一般。

虽然曹操称荀彧为“吾之子房”,但实际上,荀彧大部分时间和曹操是合作关系,并不是主公与臣子的关系。荀彧经曹操举荐短暂担任其幕僚,很快便离开,担任了大汉朝廷侍中、尚书令的官职,掌管朝廷内政大权。

在前期,荀彧认为曹操志向与他一致(匡扶汉室),因此给他推荐了许多人才。

太祖问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彧言“荀攸、锺繇”。先是,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

但后期,曹操野心暴露,荀彧与之分道扬镳。

荀彧有“王佐之才”,虽然在大汉朝廷为官,但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他出谋划策,供给军需、安定后方,给了曹操莫大的支持,可以说是曹操最初的首席谋士和功臣。

诸葛亮如果投靠了曹操,与荀彧相比,无论在威望和名气上都相差很大,虽然内政能力也相当出色,但也只能屈居其下。还有一点,荀彧比诸葛亮强的方面在看人,也就是挑选人才。

曹魏五谋士之荀攸

曹操慕名招揽荀攸入幕,只封军师(不是祭酒)。就是因为他知道荀氏在汉魏相争时,很难站在他这一边。这也是荀攸十二策投递无门,荀彧晚期烧毁了不少谏书的原因。

荀攸跟随曹操,先是献奇计,活捉了吕布。后在官渡之战中,又计斩颜良、文丑,火烧乌巢粮草,张郃、高览等河北名将的投降方面,皆立下大功。

曹操称其为“谋主”,虽然不是很放心他汉臣的思想,但在军事策略方面还是言出必从的。

如果诸葛亮那时也是曹操帐下幕僚,论智计谋略是比不上荀攸的。当然,诸葛亮综合能力,尤其是内政治理方面是绝对强于荀攸的。

曹魏五谋士之贾诩

贾诩号称三国“毒士”,深知明哲保身之道。其在军事上的才能,也被后世所称道。《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贾诩精通兵法,自己有著作《钞孙子兵法》一书,并敢于为兵法大家的《吴起兵法》校注。

贾诩在跟随曹操后,在官渡之战、潼关破马超、韩遂之战,都有出色的发挥。后来,曹操携大军南下,如果听从了贾诩劝言,就可避免赤壁之战大败,三国历史走势就可改变。

诸葛亮与之相比,军事谋略方面略有不如,在性格方面,诸葛亮鞠躬尽瘁,一心为公;而贾诩私心较重,更容易保存自己。这也是诸葛亮只活了54岁,而贾诩能活到77岁的原因。

曹魏五谋士之程昱

程昱在曹操的谋臣当中比较特殊,他能文能武,文官做到尚书、卫尉;武官做到都督、将军,可见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物。

史书记载,在汉末三国时期,唯有程昱、曹仁、袁涣三人被评价为勇冠贲育(战国时勇士孟贲和夏育的合称)。

由此可知,程昱是即可在后方出谋划策,又可在阵前冲锋陷阵的全能选手。从曹操对他的使用上看,也是让他都督一方的时间更长一些。

因此,程昱可以说是五谋士中谋略最差一位,但武力最强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能当一面统帅之才。

诸葛亮与之相比,除了武力值不如程昱,其它方面应该都比他强。

曹魏五谋士之郭嘉

郭嘉在三国号称“鬼才”,史称:“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赞他“奇佐”。

后世有诗称赞他:“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可惜身先死,中原栋梁倾。”

赤壁之战大败,曹操狼狈逃回许都后,曾在群臣面前大哭:“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可见郭嘉在其心中的地位。

曹操终其一生都没称帝的所有原因??

1、曹操的野心还不足以称帝。曹操曾经说过 “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意思就是说,希望为国家讨伐乱臣贼子,建功立业,做一个建功立业的将军。但是这只是曹操早年的抱负罢了,但从这一点来看,曹操还是爱国的,可是随着中原平定,大片的江山落到了曹操手里,曹操毕露的野心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见一斑。

2、称帝的时机不成熟。毕竟当时汉献帝还在,如果曹操贸然称帝,刘,孙两家势必会以此制造事端,打破当时的格局,吃亏的只能是曹操。一心把北方治理好,才是当务之急。

3、曹操的心胸度量不足称帝,宋代文学家苏洵这样评价曹操:“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这种说法还是比较中肯的,虽然在时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曹操的心胸度量也是决定他能否做皇帝的重要因素。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扩展资料 曹操终其一生都没有称帝,并且始终声称自己为汉臣,那么曹操真的对汉朝是如此忠诚吗,又或者说曹操的野心仅仅只是位极人臣罢了,还是说曹操是沽名钓誉之辈不愿意背负乱臣贼之的名号。

这些理由都不构成曹操一生不称帝的理由,如果曹操是一位忠心耿耿之人的话,不会在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传世名言了,证明曹操是一个自私的人,起码不是一位愚忠的人;

而曹操的野心更不用提了,曹操的野望想必比之日本战国时期“信张之野望”只多不少吧,而且诸侯割据的后期,称帝这件事也不单单是主公个人可以决定的了,所有追随征战天下的文武官员都希望成为开国功臣,获得更大的好处,以及正统的地位好留名史册;

至于说曹操不愿意背负乱臣贼子之名的话,我想曹丞相早就恶名昭著了,屠戮徐州百姓、挟持天子等众多恶行,正所谓债多不压身了,这个自然也无法成为曹操拒不称帝的理由。

曹操一生未曾称帝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曹丞相始终没能统一天下,所以不是因为曹操的野心太小而是因为曹操的野心太大,他要的是天下共主之位,而不是偏安一隅的皇位,所以曹操终其一生都想打败吴蜀两国称霸天下,可惜长江隔断了曹操的希望,北方称雄的曹操最终都没有踏入江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