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亮,即吴废帝、会稽王,字子明,吴大帝孙权之子,三国时期东吴第二位皇帝,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建兴元年(252年),登基为帝,时年十岁。太平二年(257年),正式亲政,时年十五岁。太平三年(258年),联合全公主图谋除掉孙綝,事情泄露,废为会稽王。永安三年(260年),贬为侯官侯,途中去世,年仅十八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孙亮于赤乌六年(243年)出生,相传母亲潘淑有孕时时曾梦见有人将龙头授于自己,不久就在建业宫内殿生下孙亮。大帝年岁大了,而孙亮年又最幼,故此特别疼爱这个孩子。
起初,大帝以三子孙和为皇太子,然而其母王夫人与孙亮的长姐全公主积怨已久,导致孙和最终被废去太子之位。赤乌十三年(250年)十月,大帝将孙亮改立为皇太子[3]。不久又册立其母为皇后,孙亮由此成为孙权诸子中唯一的一位嫡子。孙亮聪明颖悟,虽然年幼却有成人的判断能力,与傅相会面举止合乎礼节,大臣由是看重他。
当年冬天,大帝孙权重病卧床,征召大将军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会稽太守滕胤为太常,一道受诏辅佐太子。
登基为帝
神凤元年(252年)二月,潘皇后暴崩,四月,大帝驾崩,太子孙亮继位为帝,大赦全国,改元建兴。
建兴元年(252年)闰月,孙亮任命诸葛恪为太傅,滕胤为卫将军兼职尚书事,上大将军吕岱为大司马,朱异为镇南将军,各在位的文武官员都晋爵加赏,闲散官员加升一级。
同年十月,曹魏借大帝驾崩之际,欲借机攻吴。出动15万大军,兵分三路,向东吴的东西两个方向进击。太傅诸葛恪率军堵拦巢湖湖水,修筑东兴城,派将军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东城。十二月初,魏派遣将军诸葛诞、胡遵等率领步、骑兵七万人围攻东兴城,将军王昶攻打南郡,毋丘俭进军武昌十日,诸葛恪派大军迎击敌兵。大军抵达东兴,与魏军交战,大败魏军,斩杀魏将韩综、桓嘉等。(东兴之战)
建兴二年(253年)正月,全妃为皇后,大赦。二月,大军从东兴回都,少帝大行封赏。三月,诸葛恪率军伐魏,围攻合肥新城,因为瘟疫流行,兵卒死亡过半。八月,诸葛恪率军退还。由于吴军战败,伤亡惨重,然而诸葛恪为掩饰过失,更为独断专权,朝野对诸葛恪怨声载道。卫将军孙峻暗中与少帝合谋,置酒请诸葛恪赴宴,诸葛恪带剑上殿,向少帝行礼入坐。侍者端上酒来,酒过数巡,少帝起身回内殿,孙峻假托如厕,换短装出来厉声喝道:“有诏捉拿诸葛恪!”遂用刀砍死诸葛恪。
孙峻因杀诸葛恪有功,出任丞相大将军,封富春侯。孙峻为人险恶,其骄矜程度不下诸葛恪,在他杀诸葛恪后,有多人想暗杀孙峻,但最后均事败被迫令自杀或处死。十一月,有五只大鸟出现在春申,次年,改年号为五凤。五凤二年(255年),孙峻带兵与魏国于淮河一带交战获胜,魏将文钦投降。次年,孙峻派遣吕据等将领进攻魏国,但孙峻在战争期间病逝,由从弟孙綝接掌权力。大司马吕岱亦于是年去世。
太平二年(257年),骠骑将军吕据等人不满孙綝的继任,要求封滕胤为丞相。孙綝没有理会他们的诉求,转封滕胤为大司马,吕据遂与滕胤密谋推翻孙綝,但最终失败被杀。另一位将领王惇也密谋杀死孙綝,亦事败被杀。
亲问政事
太平二年(257年)夏,少帝光临大殿,大赦,主持政事,时年十五岁。少帝几次命中书查阅大帝时代的旧事,于是对左右侍臣说:“先帝多次有手诏过问国家大事。现在大将军过问国家大事,只不过叫我照着写罢了。”对孙綝的独断专行甚为不满。
少帝欲废其爪牙。此前少帝的异母姐朱公主被污蔑参与对孙峻的政变而被孙峻杀死。少帝于是指责孙綝的妹夫虎林督朱熊和其弟外部督朱损当时没匡正孙峻的错误,派丁奉诛朱熊和朱损。少帝又征召兵家子弟十八岁以下、十五岁以上者,得三千余人,拔选大将的子弟年轻有勇力者作这些人的将帅,又说:“我建立这支军队,是要与他们一起成长。”天天在皇苑里操习。
鲁王孙霸之子孙基在五凤年间被封吴侯,在宫内侍奉孙亮。因为偷乘御马,被收捕入狱。孙亮问侍中刁玄说:“盗乘御马定什么罪?”刁玄回答说:“应定死罪。然而鲁王早逝,希望陛下能哀怜他的儿子。”孙亮说:“法律,天下人所共同遵守的事,怎能因为是亲人就有所偏袒呢?应当考虑一个可以免他的罪行的办法,怎能以追念死去的亲人情感为理由呢?”刁玄说:“以前赦免罪犯有大小之分,或则普天下之下的大赦,也有千里、百里范围的赦免,听任君主的意向而定。”孙亮说:“能解人意的不正是您吗?”于是下令赦免宫廷内的犯罪者,孙基因此得以免死。
诸葛诞在寿春反叛曹魏,并派人请求吴朝出兵援救。孙綝派兵协助诸葛诞但最终失败,于是归罪于大都督朱异将其杀害,其他一些参战的将领也因为怕被孙綝杀死而投降了曹魏。少帝派人多次责难孙綝救援不成而反诛大将之过。孙綝大为恐惧,回到建业后一直称病不肯上朝。他在朱雀桥南边修建宫室,命令其弟威远将军孙据负责宿卫宫禁苍龙门,弟武卫将军孙恩、偏将军孙干、长水校尉孙闿分别驻守各个营地,想要以此来控制朝政以求自保。
太平三年(258年),少帝下诏复封异母兄孙奋为章安侯。诏曰:"齐王孙奋,之前因为杀官吏,被废为庶人,现在赦令连连下发,却唯独不见恢复。就算不适合王爵,也可以改封侯爵,各位宗室都担任将领镇守江边,独独孤的兄弟这样呢?”有大臣认为可行,于是改封其为章安侯。
谋诛权臣
孙亮与孙綝矛盾愈深,遂与暗中与全公主孙鲁班、太常全尚、将军刘承谋划准备诛杀孙綝。少帝召全尚之子、黄门侍郎全纪说:“孙綝极恶专势,轻看于我。我下诏命令他救援唐咨,他却没有一点动作,反推卸责任给朱异。他随意滥杀有功的臣子,而从不上表告知,现在又筑宅邸于朱雀桥南,不来见孤。这般自在,不可久忍。现在图谋着要逮捕他。你父亲现在是中军都督,让他严整兵马。当时候我亲自率领宿卫虎骑、左右无难等亲卫军队围困他,以诏书让他束手就擒。你回去后务必告诉你的父亲,只是千万不要让你母亲知晓。女人既不明白国家大事,她又是孙綝堂姐,见面怕是会泄露军情。这就耽误大事了。”
全纪领命而去。然而全尚谋事不密,果真告诉妻子,结果被告发给孙綝,孙綝连夜率领部曲抓捕了全尚,派其弟孙恩杀死刘承,乘夜发兵往废少帝,天明时兵已围宫。少帝大怒,上马带鞬执弓欲出,说道:“孤是先帝的嫡子,在位已有五年,谁敢不服从?!”侍中近臣及乳母等一起拉住孙亮。孙亮终于不得出,哀叹二日不进食,并责备全皇后道:"你父亲如此昏庸,几败国事!“又召她兄弟全纪,全纪说:“我父亲奉诏不慎,辜负了陛下,我没有脸面再见圣上了。”于是自杀。
孙綝让光禄勋孟宗上告宗庙废少帝帝位,并召群臣商议道:“少帝精神错乱,不可以处大位,继承社稷,我已经告诉先帝废掉他了。各位有不同意的,提出异议。”群臣都很害怕孙綝,说:“都听将军的。”孙綝遣中书郎李崇强行夺走玉玺,以少帝的罪状班告远近。尚书桓彝因不肯签名,被孙綝当场杀死。
被废身亡
孙綝遂废少帝为会稽王,逼迫孙亮夫妇离宫,由将军孙耿押送到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居住,时年16岁。又改立少帝异母兄琅琊王孙休为帝,是为吴景帝。
永安三年(260年),孙亮的封地会稽传出谣言,说孙亮将返回建业复辟;而孙亮的侍从又声称孙亮派巫女祭祀时有怨恨之语。经审判后,孙亮再被贬为候官侯(候官,今福建省闽侯县)将他送去侯官,孙亮丧命于押送途中,押送的人都认罪伏法。据《吴录》记载,孙亮可能是自杀,也有人说是被景帝派人毒死的,终年18岁。
西晋太康年间(280年至289年),前吴国的少府卿戴显上为孙亮请求,于是迎其遗骨回建业并葬在赖乡(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
康熙皇帝无疑是一个16岁的傀儡如何重新掌权的成功范例。记载,“康熙八年,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了解到鳌拜是暴虐和无序的,我特别担心它不能被许多势力所控制。所以我选择了年轻力壮的唐阿侍卫和朝拜者作为打斗场景。鳌拜入见,即使侍卫如此”。养育黑暗武士和智取鳌拜是康熙皇帝的著名作品。时间追溯到太平三年。吴栋皇帝孙良也有过类似的行动,但是失败了。那一年,孙亮十六岁。
孙良,名子明,是孙权最小的儿子。孙良更早没有机会继承皇位,但因为大哥孙登、二哥孙茜早逝,三哥孙贺被废,四哥孙霸自杀,五哥孙奋、六哥孙修都是妃子,老父亲又疼爱小儿子,所以孙良有幸被立为太子。元二年四月,孙权病逝,孙良即位为第二任皇帝。孙良十岁登基,随后四年,国家大事先后由辅臣诸葛恪、孙峻掌管,太平元年,孙俊病逝,孙陈上台。
孙臣是孙俊的弟弟,他的“凶性”和孙君如出一辙,大臣们本来都不满孙俊作为宗室独揽大权,但如今孙臣却凭借这一优势继续垄断朝廷大权,继续以鼓掌方式扮演皇帝,引起了大臣们的强烈反感和怨恨。吕雉、滕胤等侍郎看不起孙陈,不希望皇帝成为傀儡。出于忠诚和个人政治前途的考虑,他们试图分割孙陈的权力,防止他独断专行,不料遭到孙陈的残酷镇压。
控制了局势后,孙陈当上了将军,手握兵权,养了党羽,散了朋党,更加嚣张跋扈,甚至“倨傲无礼”,根本不把孙良当回事。对于孙晨的专权和越轨,孙良不敢声张,只好痛苦地活着。他在等待机会,考虑方法。太平二年四月,15岁的孙良“上了正殿,被赦免,开始掌管政事”,内心更加强大,一场皇帝与权臣的明争暗斗随即展开。
“除了成龙说的,很难再问更多了。”这是孙亮的第一步棋。毕竟兵权在孙晨手里,孙良不敢心存侥幸。此外,孙良还多次拿出朝廷的藏书,阅读始皇帝孙权的旧事。“先帝特号,今日将军发问,却令我书恶乎?”,始皇帝经常自己写信,现在将军奏事,为什么只是让我签批?话里有很多对孙晨的不满。孙亮的“亲见政事,多问难问”,让孙晨觉得“很害怕”。
刁难,光是质疑和抱怨是动摇不了孙晨的。接着,孙良又试了第二招,“克兵子弟已于年十八日、十五日,三千余人要选年轻勇敢的将军子弟为太子。学而优则仕”,孙良秘密养了三千勇士,旨在武力夺权,并声称要“与他们一起成长”,共同见证胜利。但这些勇士“夜复一夜的嚎叫,消灭了五千多支藏矛”,闹得沸沸扬扬,很快就传到了孙晨的耳朵里,一不小心输掉了整场比赛。
孙晨听到这个消息后,知道孙良会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狡猾的孙陈为了自保,“退回安徽巢县西北”,在朱雀桥南建了一座房子。从此,他远离京城,不敢再去朝鲜见孙良,以防被抓。在公元
看到孙晨已经成了缩头乌龟,孙良很恼火自己不能杀她,于是就以朱公主的死为借口,杀了与孙晨有很大关系的杜朱雄,以及失去了两个兄弟的外杜朱。孙良此举是先斩断孙晨的党羽,再除掉孙晨。孙晨的“利益就是恐惧”,他们之间的矛盾也上升到了白热化。鉴于孙晨“筑南第一桥”,不再出庭。放心不下,急于夺回军权的孙良决定孤注一掷,给孙陈致命一击。
太平三年八月,孙良“带头与陈,杀了长拳商、将军刘成谋”,向心腹表明了武力夺权的决心。随后,孙良与黄门侍郎权姬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多次告诉权姬,只能把计划告诉父亲,不能告诉母亲。他们都是孙良的张越,是当时孙良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如果计划能顺利实施,孙良就能成功扳倒孙陈,夺回兵权,历史将被改写。可惜,孙良的信任是没有人性的。
所有人才平庸,没有主见,但还是忍不住向老婆透露自己的打算。尚全的老婆是孙晨的表妹。当她得知孙良准备动手时,立刻派人悄悄告诉孙晨,“没有先见之明,你就用你的语言管教你的母亲,你的母亲会让你耳语孙晨”。成功是不够的,失去是绰绰有余的,导致孙良不是打蛇,而是被蛇咬。还没等孙亮动手,早有准备的孙晨就先发制人了。九月二十六日,率大军夜袭京城,取了权尚,杀了刘成。天亮了,皇宫被包围了,孙良成了笼中鸟。
胜负可知,孙良却不甘心输赢,于是骑在马上,带着弓箭上阵。孙良认为自己是“大皇帝的第一个儿子,在位五年,谁敢违抗”,想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权威与孙陈鱼死网破。在这种形势下,一个连自己的小命都不用留的皇帝,如何遏制那些已经着手造反,无路可走的权贵官员?就算孙良有三千勇士,他也不是孙陈军的对手。这无疑是送死。近臣和乳母一起阻止,孙良没能走出皇宫。
在控制了全局之后,孙陈废孙良为会稽王,并派人“夺吴主之印,诛其罪”。孙良被废后,孙臣另立邪王,即孙良的弟弟孙秀为帝,即吴景帝。两年后,孙秀听说会稽郡有“孙良仍为天子”的传闻,担心孙良复辟,将孙良降职为后关侯。孙良在去封地的路上自杀了。但作者认为是“休鸩杀了他”。毕竟孙良当过皇帝,影响力还在。孙良死了,孙秀睡不着。
10岁登基,16岁废。孙良当了六年傀儡皇帝,最后被赶下台,死了。对于孙良的命运,历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孙良,一个孩子和一个年轻的女人,没有一个贤惠的助手,不会结束他的地位,这是必然的。”孙良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皇帝,蜂蜜中的老鼠屎就是一个例子。但是,生活上聪明,毕竟不等于政治上聪明。由于长期受到束缚,急于夺权,考虑不周,在保留勇士方面不够隐秘,所以没有机会像康熙皇帝后来聪明地解决鳌拜那样除掉孙陈。这是一个空洞的遗憾。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其时,虽然有孙权、刘备的不断犯边,但基本不成气候,中原腹地的和平已成定局。各种力量都在推动曹丕采取行动。那些曹氏部属也在设想着如何弹冠相庆,如何分新朝一杯羹。于是便有小臣去逼迫汉献帝效唐虞旧例,把帝位禅让给魏王。延康元年(220年)12月10日,曹丕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刘协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
在此基础上,曹丕在繁阳亭登上受禅坛,接受玉玺,即皇帝位。随即进入许都,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为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曹丕还同时给刘协留了句客气话:“天下的好东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由此,对于汉献帝刘协来说,自登基称帝以来,几乎没有一天掌握过实权,不仅被董卓、曹操等权臣所挟持,还在曹丕的逼迫之下,失去了皇帝之位。那么,非常明显的是,对于汉献帝刘协来说,自然属于被废黜的情况,也即从皇帝的宝座上被赶了下来。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时期,除了汉献帝刘协,还有哪些被废黜的皇帝!
首先,对于后主刘禅来说,作为蜀汉的亡国之君,自然属于被废黜的情况。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闻钟会于关中治兵,于是上书给刘禅调兵遣将以作准备,但黄皓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的,于是刘禅也就没当回事,导致蜀汉群臣都不知道此事。最终,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兵临城下。刘禅再次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极力主张投降。刘禅投降后敕令坚守剑阁的姜维向钟会军投降,而姜维假意投降钟会,准备借钟会之手诛杀魏将,而后复兴蜀汉,并写密信给刘禅只需等待几天就可以。但因为事情泄漏,姜维及张翼等都被杀。蜀汉就此彻底灭亡。
在蜀汉灭亡之后,刘禅自然失去了皇帝之位。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去世,晋朝廷谥刘禅为思公。对此,在笔者看来,就蜀汉的灭亡,后主刘禅可谓难辞其咎。不过,从整体上来看,后主刘禅还是一位比较合格的皇帝,至少不是昏庸残暴的君主。在三国时期,刘禅在位时间长达41年,这促使其成为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孙亮(243年-260年),字子明,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富阳区)人,吴大帝孙权之子,东吴第二位皇帝(252年5月23日–258年11月9日)。建兴元年(252年),孙权去世后,孙亮登基为帝,时年十岁。众所周知,在汉末三国时期,年幼的皇帝即位,不仅难以执掌大权,反而很可能被权臣架空甚至废黜。
太平三年(258年),孙亮就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永安三年(260年),孙亮再被贬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一说被毒杀),终年18岁。西晋太康年间,原先任职东吴的官员戴显将孙亮的遗骨葬在赖乡。相对于其他被废黜的皇帝,孙亮的结局可谓比较凄惨,甚至比不上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
南鲁党争
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末期,在东吴集团的最高领导人孙权称帝之后,立的第一任太子孙登已经去世,于是鲁王孙霸就争抢第二任太子孙和的太子位,史称“南鲁党争”。 这个时候朝廷当中的人,一分为二。叫做举国中分,就是整个国家分两派。两大派,一派拥护太子,一派拥护鲁王。南是代表太子孙和,鲁是代表鲁王孙霸 ,其结果,第二任太子孙和被孙权废了,鲁王孙霸被孙权赐死。
吴文帝孙和(224年-253年),字子孝,是中国三国时期吴国第一位皇帝孙权的第三子,也是吴国最后一位皇帝孙皓的父亲。他曾被孙权立为皇太子,但后来被废黜,最后更被赐死。孙和的母亲王夫人早年甚得孙权宠爱,故孙和也得到了父亲的培育。14岁时,孙权吩咐阚泽教他读书和技艺。五年后,孙和在长兄孙登病死后被立为太子。
然而,王夫人与孙和的一位姊妹全公主不和。不久,孙和因在入庙祭祀时拜访妻子的叔父,而被全公主陷害他无礼,又诬陷王夫人对当时病倒的孙权幸灾乐祸。孙权最后把孙和废掉,并把他放逐到长沙,改立孙亮为太子。很多为孙和抱不平的大臣(包括丞相陆逊)都被孙权责备或惩罚,一些据理力争的大臣更被杀死。孙权暮年曾有意召回孙和,但因全公主等人加以阻挠而未有成事。孙权死后,权臣诸葛恪被宗室孙峻杀死,孙和也被牵连,因为妃子张夫人是诸葛恪的外甥女(张昭的孙女、诸葛瑾的外孙女、张承的女儿),而诸葛恪亦被指有意拥立孙和为帝。孙峻于253年派人赐孙和死,孙和遂自杀,享年30岁。张氏亦跟随丈夫自杀。孙和的死据称令全国很多人都十分哀痛。他的另一个妃子何氏独力抚育他的四个儿子:孙皓、孙德、孙谦、孙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5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