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农民为什么还要地主打工种地,自己开荒种地不是更好吗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7 21:37:28

古代农民为什么还要地主打工种地,自己开荒种地不是更好吗

对古代农民和地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土地那么多,农民为什么不自己开荒?

在漫长的古代封建社会,“封建制生产关系”贯穿始终,虽然人少地多,可真正在广大农民自己手中的却并不多,家有余粮的普通农民更是屈指可数。

可以说,古代辛勤的种地人,刀耕火种辛劳一年,最终可能连肚子都填不饱,在某些时期,因为赋税或天灾原因,甚至难逃饿死的命运。

在重农抑商的古代,农民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中流砥柱,竟落得这般境遇,着实让人心酸。

那为何,古代农民宁肯做一个佣夫佃农,替别人耕田种地,也不愿意去开荒自垦,自给自足呢?

放在现代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很难理解的问题,但若设身处地地站在古代农民的立场来看,其背后的原因才更让人无可奈何。

首先,要想开荒,必须得到特许。

封建统治者似乎都信奉“让农民没有多余财富”的政治秘诀,尽管“民为贵、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成为了诸多帝王广施仁道的说辞,但其根本上,在中国古代,君民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某种割裂,甚至形成某种对立。

君王一直把老百姓当成一个对立面,因此,他们对老百姓的感情就非常复杂。

一方面,朝廷需要靠老百姓来供养,如果农民不干活,朝廷以及上层阶级都难以生活,国家也运转不下去。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很清楚,农民对于上层阶级和弄权者存在某种嫉恨情绪,他们一举一动都可能引发大面积的不满,甚至产生起义和暴动。

所以,如何让农民老老实实种地,是君王需要持续思考的事情。

对此,帝王惯用的是“愚民”伎俩,所谓愚民,其一是让农民没有知识,没有思想。其二,通过强硬的控制手段,让农民心甘情愿的认为有地种,是天子赏饭吃,所有权力都在皇帝一人手中。简而言之,则是让广大农民“认命”!

“没有所余的财富”,即是让农民努力种地,但又不存余粮。

所以,控制土地成为最简单的方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算随处都是荒地,没有官府的允许,私人岂敢动分毫。

当然,为了鼓励农业发展,历朝历代多有支持百姓开荒的政策,但大都在灾荒时代,国库空虚,才想到让农民大面积开荒种地,风不调雨不顺,开了地,也没有多少收成。

当然,“有地可开”这是一个主观条件,就算政策允许,农民有了开荒的特权,开垦荒地会变得容易吗?

其次,开荒的成本过高。

不同于现代,各种机械设备三两下就可以开出一大片荒地,在古代,农民开荒全靠双手和刀锄。

当然,荒地上的草树杂木,清理起来或许并不难,但翻地、松土则是难上加难,若没有水源,还要挖一个大水池,单靠双手和那些简陋的工具,一块符合庄稼生长的地,岂不是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

当然,如果家里养了牛,开荒的效率可能会提高不少。

但绝大多数农民,哪能养得起牛。

要想牛儿跑,那必须得吃草料,就算是在经济繁荣的大宋一朝,“一牛马所费,当五人之食”,南宋学者方万里曾估算,一头牛每月要吃掉一贯草料钱,这种花费,普通农民哪承担得起。

养牛都费劲,更不必说买牛了。

据《宋会要》记载,北宋初年一头牛的价格是三贯钱,中后期暴涨到十贯,南宋时期,已经是“四十贯钱一头牛”,要了解当时的“县长”,一月工资税前也才十五贯。

而普通农民,买牛也只能是一种奢望,所以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从一头牛身上就可以看明白。

而要想用到耕牛,只能靠租,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那么,就算农民靠着强大的劳作能力开荒成功,有了一块田地的使用权,就可以过上自给自足的幸福生活吗?

显然,并不能,农具种子和肥料这样的成本开支暂且不论,能不能让自己吃饱,都是一个未知数。

天灾和人祸,一个都躲不过。

天灾不用多说,一块地要想长出好的庄稼,有好的收成,必须要经过几轮的种植,土地才会变得肥沃,如果风不调雨不顺,辛苦开出的土地恐怕撑不了几年。

而封建王朝的盘剥,才是灭顶之祸。

时不时来个土地兼并,辛苦开的荒,转眼就拱手他人。

比如在“不遏兼并”的“富宋”,开荒成功,有了“自有地”的“自耕农”会承受诸多负担,除了“二税”,还有农具税、牛皮税、铁、盐等十几个杂税。

最要命的还是徭役,一次劳役下来,开出的荒地要么被人侵占,要么又复了荒。

北宋名臣韩琦曾叹息,农民不敢种地,不敢养牛。

到了后来,农民大量逃役,举家逃亡,以至于“税存户亡”的现象普遍发生。

虽然在历史上“轻徭薄赋”的仁政时有发生,比如仁宗时期,又如明初,“爱民如子”的帝王甚至采取“送牛”来为农民减轻负担,可一阵表面操作之后,赋税还是悄无声息地涨了上去,毕竟,没有“暴敛”,统治阶级吃什么?

所以,交的越来越多,有地也没用,吃不饱的依然吃不饱。

“富民置产,弃多贫民”成了社会上的普遍现象,以至于“有赤子无立锥之地而包赔数十亩空粮者”。

有了地,交得多,没有地,还得交。

别说“自由的“,就算是帮地主打工的佃农佣夫,也都过不下去。

当可怜的农民,到了“做佃户而不可得”的地步,谁还愿意去开荒呢?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古代,开荒确实难,而更难的,是开完荒亦无所得。

古时候的农民为何受地主的气也不选择自己开荒呢?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这低层的便是农民了,除了日常的税收,还要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建筑并没有那么多,所以土地是非常多的。大片的土地给人们提供了很大的种植粮食的区域,但是农民们往往还是给地主下苦力。那么古代的农民为什么宁肯找地主租地,也不愿意自己去开荒呢?

首先,农民认为自己的地位低下,他们从心底里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就缺乏一定的大胆创新精神。其实这种情况和现在是一样的,放到现代来说,农民和地主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就业与创业。在现代选择就业的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是选择创业的人则是凤毛麟角。

其次,条件上有一定的限制,把新的一块儿地开荒到可以收获,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大概需要到十几和二十几年,古代那个时候,一个人要养活一家人。这十几到二十几年的时间中间,他们怎么生活?是否能熬得下去,这是让大部分人想要开荒却又望而却步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最红一个十分客观的原因,那便是地理原因了。小学的小朋友都知道,尽管我们国土面积很大,但可用于耕地的面积却很小。好的土地早就被地主们收入囊中了,怎么可能轮得到农民们在去开垦呢?所以很多人是不愿意去冒险的,即使去给地主打工,也不愿意自己去开荒。而且指不定哪块荒地还是哪个王公贵族的封地,一不小心便会犯下大错。

古代穷人为什么不自己去荒郊野外开垦一块荒地自给自足,而要给地主打工?

在影视剧和历史书里,我们都能看到古代穷人的不幸和贫穷。相信很多现代人都有一个疑问。古代穷人为什么不去荒野开垦荒地自给自足?他们为什么要为房东工作?他们被剥削,吃不饱?我也曾想过,但仔细分析后发现,古代为穷人开垦土地的想法是无法实现的。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填海造地需要政府批准虽然有一大块荒地,但是不管你开不开,它都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允许它被回收。一般只有在战争、饥荒或者民生每况愈下的年代,政府才会动员穷人开垦荒地。但是社会稳定了,就会有土地兼并,穷人手里的土地就失去了,成为地主的工人。因此,穷人害怕未经政府批准开垦荒地,否则将面临监禁。

第二:可以开垦的荒地不多在我们的想象中,古代可能有很多荒地,但在古代,社会生产力很低,没有灌溉设备,没有拖拉机、收割机等。穷人没有自己的劳动设备,靠双手开荒显然是不可能的。况且古代耕地一般离水源近,便于灌溉。一般采用集体挖井或沟的方式来保证粮食的灌溉。所以靠近水源的耕地已经基本开发完毕,剩下的未开垦荒地大多远离水源,没有办法种植粮食。穷人能开垦的荒地不多。

第三:穷人没有资本保护土地荒地看起来不错。即使穷人开垦了,也不代表这片土地属于开垦土地的穷人。在封建社会,地主大多是财大气粗的粮商、盐商、丝商,甚至有些帮会头目是有财力有势力的大地主。所以有些乡绅恶霸是不可能眼睁睁看着穷人自己种地的,这样就没人给他们干活了。所以地主劣绅肯定会百般阻挠,甚至肆虐。与其落得一无所有,不如一开始就懒得种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4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