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朝代,都有气数将近的时候,这个时候,天下就会分崩离析,出现各种并存的势力。历朝历代的末期,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但是,与其他朝代末期情况不同的是唐朝末期。
在唐朝末期,形成了这样的三种势力,分别是:藩镇、唐朝和流寇三部分。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藩镇,但是,军阀应该熟悉,其实,藩镇和军阀是一个意思,只是不同的名称而已。尤其是民国期间的军阀混战,更是让中国人了解到了“军阀”这个群体。
虽然,军阀经常以武力统治某个地区,但是,军阀顾及的只是自己的个人利益,没有什么大局观念,所以,军阀是成不了什么大的气候,也不会被朝廷看作是头等敌人。但是,流寇就不一样了,流寇正如其名,他们没有自己的根据地,流动性很大,也很难预测他们的发展方向。
唐朝末年,虽然,藩镇林立,但是,唐朝依旧能够掌控这个局势。然而,面对四处作乱的流寇,唐朝却没有了办法。其实,作为流寇,他们没有正规军那么训练有素,更没有正规军的装备精良,那么,为什么黄巢的起义军会取得成功呢?
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在黄巢刚开始起义的时候,一些藩镇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愿与起义军交锋,最终,导致起义军的势力越来越大,最后,一发不可收拾。纵观历史,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被逼迫的,不然,老百姓也不会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跑来刀口上舔血。
在黄巢起义之前,老百姓过得并不好。黄河遭遇旱灾,很多农民饥不果腹。对于此,唐朝也没半点体恤百姓的举措,没有减免赋税,也没有救济百姓,导致民不聊生。而商人也难以维持自己的生意,如果,想要经商就必须和官府勾结,甚至,贿赂官员就为让他们给自己一点出路。
世人都知道,无官不贪,唐朝末期的官员更是贪婪无度,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从来不用“买”字,而是罗织罪名,直接把货主抓起来,从而占有货物。食盐是当时人的必备品,但无奈盐税繁重,奸商又从中获取巨额的利润,以至于,老百姓买不起盐,也就不吃盐。然而,在那个时候,贩卖私盐就是违法行为,看过隋唐演义的人都知道,程咬金就因为贩卖私盐,而被官府抓住严刑拷打的。
与小说不同的是,在唐朝末年贩卖私盐的一批人里,确实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农民起义军领袖,王仙芝就是其中一个。在王仙芝起义之后,黄巢也紧随其后,揭竿而起。对于黄巢,许多人或许有些陌生,但是,那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想必大家耳熟能详。
这首诗是黄巢有感而发所做,黄巢并不是普通的农民,他曾经多次参加科举,却因官场腐败未能功成名就,所以,才借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黄巢的队伍与王仙芝的队伍,在会师之后所向披靡,队伍也变得越来越壮大。
唐朝政府虽然下令镇压,但是,各地藩镇见起义军声势浩大,都不敢出兵,对此,唐朝的统治者也是束手无策。眼看无法镇压这两支强大的队伍,唐朝的统治者就想着招安他们。唐僖宗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听到可以做官,王仙芝就有些心动,他打算接受招安。
不料黄巢不同意,还给了他一巴掌。黄巢恨朝廷没有赏赐自己,就斥责王仙芝说:“曾共同立下誓言横扫天下,现在,让这五千多人回到哪里去呢!”于是,招安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但是,经历此事之后,黄巢与王仙芝就兵分两路了。不久之后,王仙芝就在一次战役中被杀了。
王仙芝被杀之后,余众一部分南下,活动于江浙一带;另一部分则由尚让率领北上,与黄巢会师于亳州。不久,起义军再次重整旗鼓,推举黄巢作为“黄王”,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 并设官分职,驱河南、山南之民十馀万劫掠淮南。
经过一年多的冲杀,他们一路上势如破竹,竟然,从中原打到了广州。黄巢还打出了自己的口号:“只问皇帝的罪,不干别人的事。”于是,在黄巢从广州一路杀回江南的时候,这一路可谓是摧枯拉朽,在沿途百姓们的帮助下,攻城占地完全不费吹灰之力。
在黄巢攻下潼关之后,唐朝的统治者唐僖宗在惊慌中逃走了。据记载:唐僖宗在田令孜神策军的护卫下,狼狈逃往咸阳,只有福、穆、潭、寿四王与一两个妃嫔从行,太监西门匡范统右军殿后。文武百官及诸王、妃嫔多不知皇帝去向。
之后,义军浩浩荡荡向长安城进发,“甲骑如流,辎重塞涂,千里络绎不绝”。长安市民夹道观看,尚让一再告谕市民说:“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而黄巢则在长安大明宫称帝,国号为“大齐”。
历史总是很相似,与许多农民起义军一样,黄巢在称帝之后,就被好运冲昏了头脑。并且,他身边更多的是阿谀奉承之人,当初,拥戴他的百姓却被隔离开来。黄巢失去了百姓这个桥梁,心里感觉空唠唠的,以前所向披靡的自己也不复存在了。
当初,逃出长安城的唐朝统治者唐僖宗,也在其它地方站稳了脚跟。就在这时,起义军朱温又临阵倒戈变节降唐,导致了黄巢败局。最终,黄巢在攻打陈州的时候战败,死在了官兵的刀下。黄巢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黄巢的出现,也加快了大唐王朝的瓦解。
四渡长江,两过黄河,南北讨伐,前后转战十二省,往返15000余里... ...黄巢更是打破了唐朝的军事格局,也导致了唐王朝的迅速崩溃。然而,黄巢作为流寇,竟能将唐王朝的正规军打的落花流水,这背后的原因,恐怕只有当事人知道了,同时,这一点也是值得后人去深思的。
可以说,历朝历代的起义,都不是偶然的,谁都不会无缘无故的打破自己的平静生活,谁都不会想成为众人口中的乱臣贼子,因为,谁都不想遗臭万年被后人唾骂。当然,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当朝统治者的腐败,如果没有压迫,又怎么会有反抗呢?
在经过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实力就已经遭到极大的损失。 最重要的,这开启了唐朝时期藩镇尾大不掉的恶劣政治格局 。此后虽然历代皇帝都曾推行过自己的改革措施,但都已经无法再使唐朝回到如以往那般强盛的模样。
如果从表面来看,凤翔之战的发生是唐朝中央政府内部不同势力互相倾轧的结果。 时任宰相的崔胤本身并无实际政治才能,一路靠着阿谀奉承和阴谋诡计才最终做到官运亨通,“长于阴计,巧于附丽;外示凝重而心险躁”。
同时, 他对宦官集团抱有很大的敌意,曾奉劝唐昭宗诛杀宋道弼等人。 最重要的,他与当时的汴州刺史朱温关系尚好,这是他最有恃无恐的依仗。 宦官们为了自保,也为了报仇,也开始勾结当时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夺回权力。
但如果从深层次来看,这却是唐末政治格局导致的结果。 事实上,在黄巢起义过后,本就衰弱的唐朝政府已经再也无力抑制各地方节度使的实力增长,“大约郡将自擅,常赋殆绝,藩侯废置,不自朝廷,王业于是荡然。”
在这样的情况下, 各节度使的主要目标已经不再是消耗唐朝中央政府的实力,而是想要控制唐朝皇帝以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目标,而朱温和李茂贞则自愿成为这场争斗的主角。 从这个角度来看,凤翔之战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节度使之间的内战了。
说起朱温的崛起,便不得不提到黄巢起义 。早在黄巢起义当中,朱温就已经展现出了相当的军事才能,深受当时起义军首领黄巢的重视。之后投降唐朝 ,他又在讨伐黄巢起义当中立了大功,被封为左金吾卫大将军 。
不久,他出任汴州刺史兼宣武军节度使, 并且由于黄巢起义并未完全被平定,他又陆续加任其他官职 ,说是唐末最强盛的节度使也不夸张。而在凤翔之战正式进行前, 朱温已经在汴州苦心经营二十年左右,有“统兵十万,威震天下”的强盛气势。
相比之下,虽然李茂贞当时也手握重兵,占据着、武定、静难等地,是威震西陲的大军阀, 但无论是在威名还是在具体兵力上,他面对朱温也依旧有着难以弥补的劣势 。事实上,李茂贞在与朱温开战前,其军队并未与其他真正的大军阀发生过大规模冲突, 真实战力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
同时,李茂贞统治区域内战乱反复,这导致他的经济实力也并不算强。 即使他的手中掌握着唐昭宗这一张王牌,但依旧无法将这些实际劣势扭转回来, 之后发生的事情也映证了这点。
凤翔之战一开始,朱温的军队就一路顺利进军 ,甚至还获得了路途诸王的支持、礼遇和犒赏,当双方正式交战时,李茂贞直接显现出颓势, 武功城仅在一日之内就被朱温攻克,之后他辗转进攻凤翔、 邠州 ,并在三原屯扎军队 。
虽然晋王李克用曾经派兵援助李茂贞,但收效甚微、无法影响战争总体局势。 虽然李茂贞期间多次反击坚守,但基本都没有取得成功,“茂贞每战必败,闭壁不敢出” 。最终,李茂贞被迫与朱温讲和、交出唐昭宗,朱温正式取得凤翔之战的胜利。
在凤翔之战当中,作为李茂贞的拥护者,唐朝的宦官集团自然受到了最大的影响 。刚一攻克凤翔,朱温就对宦官开始了大规模清洗,“时凤翔所诛宦官已七十二人,朱全忠又密令京兆搜捕致仕不从行者,诛九十人”。
除了屠杀京城当中的宦官,朱温连藩镇势力当中的宦官也没放过, 只有当 时尚 还与朱温呈敌对态势的李克用、刘仁恭等人包庇隐藏了一些。剩下的宦官即便没有被杀,也都交出权力、与平民无异,而 困扰了唐朝百余年的宦官干政也就此正式解决。
在朱温还未发动凤翔之战前,唐朝中央政府就已经处于任人摆布的状态 。由于李茂贞距长安较近,这使他在染指朝廷事务上相比其他节度使来说有着天生的优势。 唐昭宗对此感到忍无可忍,便招募军队讨伐李茂贞,结果落得个惨败的下场,无奈只能听命于他 。
之后虽然唐昭宗仍心有不甘、试图反抗,但无一都遭到失败。而当凤翔之战结束后,面对一个比李茂贞的势力更加强盛的朱温, 唐昭宗再也回天无力,表示出听之任之的态度。
李茂贞在凤翔之战当中损失惨重, 本就并不算鼎盛的实力遭到重大削弱,此后只能依附于朱温而存在。 李克用虽然并不是这次战役的直接打击对象,但在受到波及和见识到朱温的势力之盛后,也 产生了暂避锋芒的想法,甚至一度想要逃亡漠北 。
朱温本来就占有包括汴州在内的诸多地域,此次将李茂贞打败, 河南等政治中心地带也被其尽收囊中 ,而其他地方的节度使大多也都选择了依附, 使朱温的威势一下达到了顶峰,为自己建立后梁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时间发展到唐朝末年时,天下的主角早已不再是唐朝中央政府,而是各自为政的节度使 ,朱温则凭借自己的才能和长期经营成功左右了时局。
凤翔之战的发生既是 当时唐朝内部不同政治集团互相敌对所引发的偶然性结果,也是唐末藩镇长期并立必然发生的一个局面 。虽然这一战的过程和结果相比许多著名战役来说都稍逊一筹,但它对时局的影响却仍旧是无比巨大的。
1.《旧五代史》
2.《资治通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1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