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陆逊发动北伐后没有顺势消灭曹魏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以史为鉴 2023-07-07 14:39:11

陆逊发动北伐后没有顺势消灭曹魏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陆逊,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时期北伐是一个十分熟悉的词语,关羽发动过北伐,诸葛亮更是四出祁山展开了五次北伐,而姜维更是对于北伐乐此不疲。貌似北伐是蜀国特有的一项活动,其实除了蜀汉进行过北伐,同处于南方的东吴同样也进行过北伐。

东吴的陆逊同样也进行了四次北伐战争,对手同样是北方的曹魏。可以说当时在三国的国力对比中曹魏是远远强于其他两个国家的,当时曹魏的军队已经接近了蜀汉的人口,所以一般的败仗都无法撼动曹魏。所以陆逊的四次北伐虽然没有失败,但是没能给曹魏造成多大的影响。

当时陆逊的北伐给曹魏造成了一万多军队的阵亡,但是这根本撼动不了曹魏的地位和国力。对于这些损失曹魏只要好好休养就能够缓过神来,这个损失很快就能补回来。

而且在东吴和曹魏的战争中,由于是东吴发动的北伐所以并不是本土的防御战争,长途的补给线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而国力强盛的曹魏有着源源不断的粮草和辎重的补给,这一点正是曹魏所占有的最关键的优势。

蜀国和吴国一样,没有这么长的补给,一旦打了败仗就会全盘皆输,容错率很低。所以东吴的战争规模也不会很大,而陆逊的北伐四次都没有什么重大的成果,可以说是没有什么伤害,所以曹魏也没有太把陆逊当回事。

造成陆逊没有什么成果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吴国一直都采取比较被动防守,所以当时的陆逊即便想要有所作为也会被东吴的孙权限制。

孙权担心一旦贸然进攻势必会引起曹魏的疯狂报复,到时候曹魏的目标就会从蜀国转移到吴国,这样一来东吴更加不敢去招惹魏国。但是吴国也不可能一直坐以待毙,所以就选择抓准时机在魏国稍微没有防备,士气比较低弱的时候发动突然的袭击。

而之所以吴国不联合蜀国去攻打魏国的原因也是东吴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打败其中的任何一方,所以他更希望看到两方相互牵制谁也无法打败对方,这样一来吴国就可以免于任何一方的侵略。

吴国为了保持三足鼎立的局面才会采取这种均势政策,蜀国陷入弱势他就去帮一点小忙,但是一旦双方有所逆转就会立刻停止援助,这样他就可以保证自己不被吞并。

而且江东的物产十分丰饶,都知道南方是鱼米之乡,江东的物资自然是丰富的,人民也安居乐业,都希望能有一个好收成而不是连年的战乱搞得民生凋敝。毕竟战争最苦的还是老百姓,老百姓自然不愿意发动战争。

当时曹魏是在黄河一带,当地的水草也十分的充沛,而且北方的战马更加健壮,再加上北方的兵器更加锋利,冶铁技术更加发达,所以北方的战斗力更加强大。

而东吴的孙权当时处于偏远地区,历史的中心还没有开始向南迁移,当地的开发程度远远不如当时的北方地区,人口也比较少,技术更是比较落后,所以各方面的实力都弱于北方的曹魏。

再说陆逊为什么四次北伐都没能打败曹魏,因为他的目的就不是打败曹魏。目标不在此当然就完成不了这件事,要说陆逊为什么北伐,更多的原因还是出于防守的目的。

为什么防守要主动进攻呢,这就跟蜀汉占领了荆州之后为什么要选择继续向北,不是因为自己的实力强,而是因为,知道自己是没有办法一直守在这所以发动主动的进攻有更长的缓冲带,这也是东吴北伐的原因之一。

陆逊之所以发动北伐是因为想要改变当时曹魏过于强大的局势,也是趁着曹魏比较疲劳多占点便宜,在日后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喘息的时间。而且这种行动不仅能够削弱曹魏的实力,更加可以与蜀汉改善关系,所以对于东吴是有着切身利益的。

总结:但是由于实力过于悬殊,想要北伐取胜那就是无稽之谈了,所以在陆逊与曹操的战争中责怪陆逊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一点换成是谁都没有办法改变当时的局面扭转整个大局。

孙权十次北伐,次数、规模超过诸葛亮,为何没有成效呢?

说起三国时期的北伐,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诸葛亮,他先后五次北伐曹魏,最终死于五丈原军中。第二个想到的大概是姜维,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他先后“九伐中原”。其实还有一位人物,也执着于北伐,他就是孙权!据本人的统计,孙权先后是组织十次北伐,次数、规模远超诸葛亮,但为何却没有什么成果呢?

咱们先简单介绍下孙权十次北伐的情况。第一次,209年(也就是赤壁之战的第二年),孙权趁曹操兵败之机,派周瑜攻打将江陵,同时亲自领兵攻打合肥。周瑜打下了江陵,但孙权却没能攻取合肥。第二次是215年,孙权率领大军攻打皖城,取得了胜利。第三次是215年,孙权亲率十万大军,打算夺取合肥,结果在逍遥津之战惨败。

第四次,219年,在关羽发起襄樊之战的时候,“孙权攻合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次北伐是虚晃一招,声东击西。第五次是227年,孙权听说曹丕病死,派诸葛瑾攻打襄阳,自己率军攻打江夏。结果,司马懿大破诸葛瑾,孙权也吃了败仗。第六次,228年鄱阳太守周鲂诈降,引发了石亭之战,陆逊大破曹休,“斩获万余”。

第七次,230年孙权听说曹魏大军伐蜀,于是“扬声欲至合肥”,之后又下诏撤兵。孙权以为能骗过满宠,十几天后再度攻打合肥,结果“不克而还”。第八次,232年陆逊奉命率军攻打庐江,结果被满宠击退。第九次,234年,为与诸葛亮相配合,孙权亲率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同时让诸葛瑾、陆逊、孙韶、张承从各地出兵。

魏明帝也不示弱,御驾亲征,亲率大军来战孙权。孙权闻讯后,立即下令撤兵,“帝军未至数百里,权遁走”。第十次,241年,孙权兵分四路,“全琮寇芍陂,朱然、孙伦围樊城,诸葛瑾、步骘掠柤中”。司马懿亲率大军支援,“吴军夜遁走,追至三州口,斩获万余人”。孙权前后十次北伐,只有宛城之战、石亭之战取得胜利,其他八次几乎没有成效。

孙权的北伐为何没什么成效呢?我想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其一、北伐的战略规划不明确,带有投机性。相比于诸葛亮的北伐,孙权的北伐似乎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儿打襄阳,一会儿打合肥。孙权只是看到北方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想趁这机会,捞取一些利益,要么占些地盘,要么抢点老百姓。一旦受挫,或者遭到曹魏主力,就直接撤退了。

东吴为何不北伐中原

东吴为何不北伐中原呢

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联手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等到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后,三国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也即其他诸侯基本上都告别了汉末三国历史的大舞台。在三国之中,虽然蜀汉的国力相对较弱,但是,面对强大的曹魏,蜀汉先后有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对此,可能很多人要问了,蜀汉都可以北伐中原,为何实力超过蜀汉的东吴,却不北伐曹魏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东吴历史上,实际上对曹魏发起了多次进攻。其中,就陆逊北伐来说,甚至取得了三胜一平的战绩。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陆逊北伐指的是陆逊4次参与的东吴与曹魏的作战。陆逊四次对魏作战未尝一败,战绩辉煌,战果丰硕。于敌境中来去自如,可见其过人的军事才能。那么,问题来了,陆逊四次北伐无一败绩,东吴怎么不趁机消灭曹魏呢?

陆逊第一次北伐

首先,就陆逊第一次北伐来说,实际上就是著名的石亭之战。公元228年,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对此,曹休中计,率军10万向皖(故治今安徽潜山),与另外两路魏军同时深入吴地。孙权率军进驻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入江处),派陆逊、朱桓、全琮各率兵3万,迎击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桐城境)。在石亭之战中,陆逊等三路吴军同时向曹休的军队冲杀、追击,斩俘魏军1万余人。对于石亭之战来说,直接导致曹魏大司马曹休病逝,还为孙权正式登基称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陆逊第二次北伐

公元236年,陆逊与诸葛瑾进攻襄阳。此战,陆逊与诸葛瑾立下计策,令诸葛瑾率领水军,自己率领兵马向襄阳进发。敌人素来害怕陆逊,赶紧回城。诸葛瑾引水军出,陆逊队伍整齐,张拓声势,敌人不敢交战。在此基础上,东吴成功斩杀了上千曹魏士兵。江夏功曹赵濯、弋阳备将裴生及夷王梅颐等,并率支党来依附陆逊。

陆逊第三次北伐

东吴中郎将孙布用诈降之计引诱魏将王凌,王凌中计,率领大军前来迎接孙布。孙权派遣大军在阜陵埋伏,准备袭击王凌,王凌最终察觉到了吴国的阴谋,率军逃走。在陆逊第三次北伐时,曹魏大将满宠整军前往杨宜口,想要夹击陆逊。陆逊得知曹魏援兵东下支援便在夜里撤退,满宠未能得逞。因此,对于陆逊第三次北伐来说,既没有取胜,也没有吃到败仗,可以说是和曹魏打了一个平手。

陆逊第四次北伐

赤乌三年(另有记载为赤乌二年与赤乌四年),陆逊拔邾城(邾县故城,今湖北黄州府黄冈县治),筑城置戍,以为重镇,常驻3万之众。其地始为吴有,魏人息志。由此,对于陆逊四次北伐曹魏来说,取得了三胜一平的战绩,可谓无一败绩。不过,陆逊和东吴并没有趁机消灭曹魏。究其原因,实际是非常无奈的,也即这是因为东吴不具备消灭曹魏的实力。

一方面,这是因为东吴的实力和曹魏之间存在太大的差距,只要后者不犯严重的错误,前者根本没有可乘之机。虽然从地图上来看,蜀汉和东吴的疆域,并不比曹魏少多少。但是,在人口和兵力上,蜀汉、东吴之和,也远远比不上曹魏。根据《三国志》、《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在三国鼎立的格局形成后,曹魏的人口超过400万人,兵力则超过40万人。与此相对应的是,蜀汉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人口不到100万人,兵力更是只有10万人。至于孙权建立的东吴,人口超200万人,兵力超20万人。

虽然东吴的兵力强于蜀汉,却仍然不到曹魏的一半。更为关键的是,曹魏当时控制的黄河流域,科技、文化等比较先进和繁荣,而东吴的大部分疆域,在三国时期都是人烟稀少的偏远之地。因此,在整体实力存在巨大差距的背景下,东吴想要消灭曹魏,必须要后者出现较大的内乱。不过,当曹魏爆发淮南三叛的时候,司马懿家族很快平定了叛乱,并没有给东吴趁乱消灭自己的机会。

最后,另一方面,虽然陆逊北伐的战绩非常好看,三胜一平,可谓无一败绩,但是,在规模上,除了第一次北伐时的石亭之战,余下几次北伐,基本上都是小规模的进攻,这注定其对于曹魏的损伤,是非常有限的。或者说,陆逊凭借个人能力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却难以在战略上击败曹魏。并且,即便是第一次北伐,也只是造成曹魏一万人左右的阵亡,这和曹魏的整体兵力比起来,实在不能说是元气大伤。

进一步来说,对于陆逊北伐曹魏来说,更多的是为了自保,而不是为了消灭曹魏。也即这和诸葛亮北伐一样,都是攻势防御理念的体现。如果陆逊不多次北伐的话,那么曹魏就会集中兵力来进攻东吴,在敌强我弱的背景下,被动的防御也是极大的消耗。于是,陆逊通过北伐曹魏,可以让后者疲于应付,从而难以集中人力和物力来进攻自己,这就是攻势防御带来的好处。总的来说,在三国时期,诸葛亮、陆逊都多次北伐曹魏,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因为曹魏强大的国力,这些损失不至于伤筋动骨,最终也没有扭转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实力差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5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