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萧何作为汉初三杰之一,萧何到底有多厉害

众妙之门 2023-07-07 14:38:17

萧何作为汉初三杰之一,萧何到底有多厉害

还不了解:汉朝萧何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萧何作为大汉朝的开国丞相,正史上的萧何究竟有多厉害?

萧何是大汉朝开国丞相,和张良,韩信并称汉初三杰,他的理政能力是出类拔萃的,但萧何还有一项能力是他人不能相比的,那就是识人的能力。

萧何夜下追韩信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当时韩信只是一个下级军官,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萧何就能发现韩信是顶尖的军事人才,以全家性命担保,让汉王拜韩信为大将军,事实证明,萧何的眼光是准确的。

但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萧何发现了刘邦这个大宝贝,一步步把刘邦推上了皇帝宝座。

刘邦的出身并不显贵,往上翻几代,也是本分农民,到刘邦这就更不行了,四十岁的人了,连个媳妇都娶不上,整天无所事事,在农村,这样的人就废了,要说刘邦日后能当皇帝,当时的人打死也不会相信。

萧何是本县县吏,虽说官不大,好歹也是个干部,按正常来说,萧何即使和刘邦有过一面之缘,过后也会把刘邦忘到脑后,但萧何居然和刘邦好上了,甚至认为刘邦是个干大事的人,成就一定会在自己之上,所以萧何开始扶助刘邦。

首先呢,萧何帮助刘邦,谋了个泗水亭长的职务,先解燃眉之急吧,好歹刘邦有份工资,也能有吃有喝的,要不四处赊账,曹寡妇也快不让上门了。

萧何对刘邦的支持不仅是这些,刘邦有什么大事小情的,萧何给了很大帮助,吕公慧眼识珠,要把女儿吕雉,嫁给当时落魄的刘邦做老婆,当时刘邦一穷二白,拿什么娶媳妇呢?萧何慷慨解囊,资助了刘邦,这在普通百姓家,属于大恩大德了。

当然了,这些对以后当皇帝的刘邦来说,属于小恩小惠了,没几年,萧何直接送给刘邦一份大礼。

话说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他和赵高一起,把大秦国搞得乌烟瘴气,天下百姓苦秦久矣,纷纷起来反抗。

这时,刘邦作为亭长,押送一批囚徒去骊山修陵墓,结果误期了,而且好多囚徒半路逃跑了,刘邦这个任务算是完不成了,按秦律刘邦和这些囚徒都要被斩首。

刘邦做事果断,他把囚徒召集起来训话,说:“现在咱们去骊山也会被斩首,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去,我宣布,咱们的队伍解散,大家自谋生路吧。”

这些囚徒问刘邦:“我们走了,你怎么办?”

刘邦说:“从今以后,我和你们一样,都是被追捕的犯人,能活多久,算多久。”

囚徒们说:“要不咱们一起跑吧,互相还有个照应,”就这样囚徒们以刘邦为首领,跑到芒砀山当山大王去了。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也波及到沛县,好多地方都是杀了县令然后起义,沛县县令找来萧何商量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我当起义军首领,咱们也揭竿而起吧,”

萧何说:“咱们起义可以,但你当这个首领不行,”

县令说:“那谁当首领合适呢?”

萧何说:“我推荐一位可当此任,”萧何主张,把逃亡的刘邦找回来,担任起义军的首领,县令答应了,于是萧何找来刘邦的连襟樊哙,让他去芒砀山找刘邦,回沛县主持大计。这说明萧何已经认定,时逢乱世,刘邦才是能干一番大事业的人。

县令中途变卦,怕刘邦回来后对自己不利,要阻止刘邦回沛县,萧何坚决的站在刘邦一边,他和曹参一起,帮助刘邦占领了沛县,杀死了县令。

县令死了,县里职务最高,最有威望的就数萧何了,大家都推举萧何出来担任首领,萧何坚决不干,他告诉大家,只有刘邦能担当这样的大任,我没有这个能力。

萧何这时候担任首领,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但他还是力荐刘邦,说明萧何通过和刘邦的交往,已经了解到刘邦有帝王之才,自己顶多是宰相之才,只有辅佐刘邦平定天下,自己才能水涨船高,成为刘邦的开国功臣。

萧何有识人之明,也有自知之明,他扶植刘邦当了起义军首领,而且给刘邦起了个尊号“沛公”,从此萧何一心一意辅佐刘邦,开创了大汉朝四百多年的基业,萧何识人的能力,确实厉害吧。

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是怎样的人,他的结局是什么?

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是怎样的人,他的结局是什么?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生于公元前257年,早年间便跟随刘邦一起反秦和对抗西楚霸王。萧何率一族人都尽心尽力辅佐刘邦,为刘邦的霸业献谋献计,是刘邦最忠心的下属之一。

  在刘邦还是秦泗水亭长时,萧何便与刘备相熟。初见刘邦之时,萧何便认定刘邦不是一个寻常人,而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两人年纪相仿,在萧何的有心结交之下,两人来往日益增多。当时正逢乱世,天下豪杰纷纷起义,反对秦王朝的暴政。两人有感于当时的天下之势,便联合众多有志之士在沛县起义。

  萧何看准时机,推荐刘邦为起义军队的首领。在之后的日子里,萧何慧眼识人,向刘邦推荐了军事才能杰出的韩信。而韩信也没有令萧何失望,多次取得战役的胜利。等到楚汉战争之际,萧何镇守关中,帮刘邦稳定后方,筹集军队所需的粮草,为刘邦战胜项羽起了重要作用。

  等到天下安定后,刘邦成为了皇帝。刘邦感激萧何对他的帮助,便封萧何为丞相,赏赐他无数的金银财宝。但好景不长,成为皇帝的刘邦开始猜忌那些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先后杀死了韩信,英布等人。眼看着昔日的同僚们,一个接一个的死去,萧何明白终有一日也会轮到自己的。

  无奈之下,萧何采纳了门客的建议,开始强征百姓的俗地,收敛钱财。有百姓在刘邦归朝的途中拦路告状,刘邦听后大怒,想要杀了萧何。但刘邦转念一想,之前在百姓的心中萧何可是超越自己的存在,那么现在的萧何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也不是所有百姓都爱戴他的。刘邦觉得自己可以不必再猜疑萧何了,于是就放弃了杀萧何的念头。

  等到汉高祖刘邦去世,萧何便又辅佐刘邦的儿子汉惠帝,为他尽忠。萧何虽在后期遭到刘邦的疑心,但他用自己的智慧消除了刘邦对他的误解。最后,萧何病逝于公元前193年即惠帝二年,在其死后谥号“文终侯”。相比其他人的结局,萧何病死家中的结局已经是好上太多了。

汉初三杰,萧何没有军功,为何被刘邦排为第一功臣呢?

汉初封侯,是按军功封的,中间也会参杂着一点刘邦私人意愿。韩信,彭越,英布三人已经被封为王,再给他们排名没多大意义,都不是一个档次的。

曹参在诸侯里面得封地最多,有一万零六百户,这是为何?因为,自韩信加入刘邦大本营以来,曹参就一直追随韩信,连年征战,沾了大将军的光,从无败绩,从军功上来说,大大地超过了周勃樊哙之流。


曹参之后便是萧何,按道理来说,萧何更没有立军功,为何能封这么多土地,还被刘邦称为?第一功臣??刘邦就这个问题发明了一个词?功狗?,他对着满朝臣子说,你们都是功狗,萧何是功人,猎狗都是听了猎人的指示之后才去追捕猎物的。所以打猎归来,功人功劳最高。这一解释,满朝哑口无言,浴血奋战这么多年,最后却落得个猎狗的称号。也只有刘邦能干得出来。


另外刘邦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他知道汉朝刚建立,从东周初期打到现在,打了四百多年,天下百废待兴,很需要一位有才干的人来当丞相,治理天下。他看中了萧何,为何?萧何心思缜密,还了解国情,他知道在自己第一次打下咸阳,众人都在抢掠庆功的时候,萧何却在搜集人口资料,国家地图,粮食基地等等。他当这个丞相是最好不过的。于是将他的排名使劲往前移,来让萧何有地位当这个丞相。

碍于武将的面子,刘邦也不会把没有多大军功的张良也排进功臣前列,不然许多从死人堆里活过来的武将也不会心服。但毕竟刘邦是一个开明的君主,他知道张良对他的贡献之大,于是在排完名次之后,另外又对张良说?自择齐地三万户?,齐国是当时天下最宝贵的土地,刘邦能这样说,足以说明张良功劳之大。要知道封得最多的侯也就是曹参的一万零六百户,刘邦一下子给他三万户,张良受宠若惊,却不敢要,如果要了,难免鹤立鸡群,以后跟这么多诸侯都不好相处了。


刘邦对汉初三杰的安置还是相当妥当的,稳定之后,才能腾出手来逐个收拾各路诸侯了。

没有军功的汉初三杰萧何,为什么会居首功之位?

刘邦在七年反秦灭项的战争中出现了一大批有勇有谋的文臣武将,比如韩信、张良、萧何与曹参,他们为刘邦出谋划策、奋勇杀敌,刘邦没有他们不可能打败项羽。

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刘邦大封有功之臣,分封七位异姓诸侯王,二十九位列侯。二十九位列侯大多以军功分食邑,刘邦分封的二十九列侯中曹参的食邑排名第一,萧何的食邑仅仅排名第四,按常理曹参应当居首功。但是刘邦想排萧何为第一功臣,却遭到群臣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萧何没有军功,后来在少数人的支持下,刘邦把萧何排在首功之位,那么刘邦为什么一定要把首功之臣的头衔给萧何呢?


一、在刘邦反秦灭项的七年中,萧何确实功不可没

(一)、辅佐刘邦成为沛公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沛县县令也想跟风起兵反秦,但是他以前帮着秦国做了那么多伤天害理之事,自然得不到百姓的拥戴。后来沛县令听取萧何的建议请刘邦回来主持起义,可是还没有等到刘邦回来,沛县令就反悔了,派人坚守城门不让刘邦进入,后来萧何联合沛县百姓将沛县令杀害,拥立刘邦为沛公。

沛令後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史记?高祖本纪》


(二)、举荐军事天才韩信

韩信最初在项羽手下担任郎中一职,就是项羽的侍卫,由于得不到重用后来投靠刘邦。韩信投靠刘邦以后最初也得不到重用,还差点丢了性命。最后韩信决定另寻明主、逃离汉营,萧何听闻后,放下手中要事立刻把韩信追了回来。萧何随后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他告诉刘邦,如果想夺取天下非用韩信不可。

刘邦听后不以为然,韩信真的有这么厉害?最后在萧何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得到重用以后为刘邦提出夺取天下的战略方针,即先夺回关中,然后以关中之地为根据地夺取天下,后来在韩信的谋划下刘邦成功还定三秦。

彭城之战刘邦惨败以后,派韩信北伐,韩信先后灭魏、灭代、灭赵、降燕、灭齐,直接威胁到项羽的根据地彭城。而且韩信很厉害,在他北伐时,不断地为刘邦训练精兵,补充刘邦荥阳兵力的损失,刘邦才能在荥阳一带与项羽对抗长达28个月。最终刘邦与韩信等人一起将项羽围于垓下,项羽兵败自刎,西楚国灭亡。

(三)、替刘邦经营大后方

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几乎是没有赢过项羽,彭城之战刘邦56万联军被项羽3万精兵打得溃不成军,汉军几乎是全军覆没。刘邦退守荥阳以后,建立起有效的防线,在荥阳一带与项羽对抗了28个月,在这28个月期间,刘邦屡战屡败,还能够屡败屡战,主要是因为萧何在关中不断地给他征兵,补充兵源和粮饷。


二、刘邦与萧何交情很深

萧何跟刘邦是同乡,他比刘邦早步入仕途,当萧何担任沛县令助手时,刘邦还是个无名小卒。萧何为人豁达大度,喜欢结识贤人,在他结交的朋友之中最赏识刘邦。

刘邦不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在他还没有当上泗水亭长之前,常常犯一些错误,萧何都暗中帮助刘邦脱身。刘邦当上泗水亭长之后,萧何更加袒护刘邦,一次刘邦奉命押送囚徒去往骊山服役,结果在半路上囚徒逃跑了一半,后来刘邦索性把剩下的囚徒都放走了。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擅自释放囚徒,按照秦帝国法律难逃一死,刘邦便逃往芒砀山隐居起来,沛县令把刘邦的夫人吕雉给抓了起来,后来还是萧何将吕雉保释出狱。

刘邦跟萧何的关系是老同事、老同学、铁哥儿,而且刘邦一直都非常看重他的老乡,这点张良无法相提并论,张良是半路杀出来的谋士,虽然刘邦很尊敬张良,但是刘邦与张良没有私交,刘邦却与萧何交情深厚。


三、刘邦需要治国安邦的丞相

刘邦奉楚怀王之命西征进入咸阳以后,大家都忙着抢夺金银珠宝,连刘邦自己都被秦宫的奢华所吸引,躺在秦始皇的床上不肯下来,唯独萧何在收集地图、户口簿等一些机密文件,有了户口簿,萧何就知道有多少青年男丁,为以后征兵做准备,有了地图萧何便知道秦帝国的粮仓分布图,以后带兵打仗,不用为军粮犯愁。所以后来刘邦能够在荥阳、成皋一带与项羽对抗28个月,主要是因为有萧何在关中向前线不断地补给兵源和粮草,这就是宰相之才。


刘邦在前线带兵打仗之时,萧何在后方帮他处理国务,安抚、体恤百姓,把国政打理得井井有条,刘邦自己也说过,论治国安邦他不如萧何。刘邦占领关中以后,并没有将关中以前的基层官员免职,而是一律留任。加之刘邦只是废除了一些秦代比较严苛的法令,那些维持社会秩序的法令仍然保留。谈及秦代律法,萧何再熟悉不过了,因为萧何曾经做过沛县令的助手,这才是刘邦建国后真正需要的人才。

刘邦登基称帝以后,分封萧何食邑之时遭到大臣们反对,刘邦举了一个非常不雅的例子,他说亲自领兵打仗的人如同猎狗,而萧何是指挥猎狗的猎人,群臣的反对最终被刘邦压了下来。后来刘邦想封萧何为首功之臣,其实心里也是忐忑不安,他知道大臣们肯定反抗更激烈,但是刘邦确实想把首功的头衔给萧何,因为他要依靠萧何治国安邦。


正如刘邦所料,在他提出封萧何为第一功臣之时,遭到群臣的反对,大臣们一致认为曹参当居首功,在紧要关头,鄂千秋挺身而出,他说曹参的功劳属于一旦之功,而萧何是万世之功,一旦之功怎能与万世之功相提并论。鄂千秋的一番话说到刘邦的心坎里去了,他一说完刘邦就立刻拍手叫好。最终刘邦允许萧何穿鞋带剑上殿,加封萧何两千户食邑,同时分封萧何的父母兄弟为列侯,这样一来大臣们没人说话了,萧何成为首功之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5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