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为什么能担任宰相十九年?对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历史上的宰相是没有任期的,只是要看皇帝的态度了。有些宰相的确能够在这个位置上很久,其中缘由也是多种多样。可是像李林甫是一个奸相,为非作歹,独揽朝政,可以说没有做什么好事,但他却在朝中担任宰相十九年,这是为何呢?
要说起来,李林甫还是大唐宗室,他是长平王李叔良曾孙。李叔良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堂弟,看似关系不远,但到了李林甫这辈,其实已经八竿子打不着了,李渊这一脉的皇帝也没有谁在乎过他们。
所以李林甫小时候也就那回事,与皇室成员差距还是很大的。尤其是李林甫出生时正好是武则天当政,对老李家更没有什么好印象,虽然他没有受到什么波及,但也不如意。
李林甫早年间只不过是在千牛卫当官,但他与李元芳那个官差远了。不过几年后他迎来了转机,这个转机其实和他也没有什么关系,但和他的舅舅姜皎有。当时李旦刚刚把皇位传位太子李隆基,太平公主就准备发动政变,结果李隆基先发制人,镇压了这场叛乱,太平公主也被赐死了,这就是先天政变。而在这场政变中,作为李隆基亲信的姜皎参与了,而且还是主要参与者,那么他自然更受到李隆基的重视。
李林甫也是依靠着他舅舅的大力扶持,升迁的非常快。不过没有多久,他的舅舅被流放了,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李林甫,他为人非常圆滑,失去了他的舅舅这个靠山,他很快就得到宇文融的引荐被授为御史中丞。
随后他又巴结上了大宦官高力士,傍上了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武惠妃这个人野心很大,一心要拉太子下马,让皇帝改立她的儿子,李林甫和武惠妃勾结到一起,两人一拍即合,武惠妃也对他进行帮助。正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李林甫成功坐上了宰相的位置。
而李林甫之所以能够在宰相之位上如此久的时间其实道理很简单。
第一,这也是最根本的,那就是唐玄宗晚期昏庸无能,他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锐意进取,只想贪图享受,不想管理朝政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向姚崇、宋璟这样有能力的宰相自然是不会让唐玄宗这样的,必定会向他不断进谏。
而李林甫咋这点上比较符合要求,他只会一味地迎合。唐玄宗有什么爱好,喜欢什么,这家伙门儿清,昏君都喜欢这样的人在身边。
第二,客观说李林甫虽然是奸臣,但能力还是有的。他能够帮这位稀里糊涂的皇帝很多忙,能够帮助他管好朝政。而且他的个人实力也是十分强的,也能够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同时,李林甫这个人擅长玩弄权术,排斥异己,打压同僚,他很在行。所以唐玄宗身边都是他的人,都是夸他好的。那么自然接触不到真实的情况,更无法了解真实的李林甫。
一提到唐朝丞相李林甫,大家或许就联想到“坏人、奸诈、祸国”这些词。的确,李林甫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奸相,他贪恋权力,不择手段……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唐朝担任宰相18年又7个月,是唐朝任职时间最长的宰相。张九龄,姚崇等人都只是做了几年。
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让唐玄宗如此赏识呢?
主持修订法律条文,领衔完成《唐六典》
唐玄宗时期,国家发展遭遇了许多困难。正当唐玄宗苦思冥想国家前途的时候,李林甫不失时机地走进了唐玄宗的视野。在唐玄宗的眼里,李林甫心狠手辣,是个能干大事的人,具有管辖众官员的能力,所以十分看好李林甫。
李林甫崇尚法家,为人处世注重原则秩序,不讲人情世故。他主张以法治人,让人们都在法律的约束下,安分守己,这样国家才会有良好的秩序。唐玄宗对此也是十分重视。
为了实现以法治人,必须要修订法律条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林甫刚进入中枢机构,唐玄宗就委以重任,让他主持大规模的法律条文修订工作。李林甫一直都在从事法律相关的工作,因此对于这份修订工作,他可谓驾轻就熟。他汇集了一批法律专家,对法律进行了扎实和周密的修订。
历时两年,修订工作终于有所成就。据记载,在这次修订法律的工作中,被删除的无关紧要的条款1324条,另外2180条得到修正。经修订的法典于737年宋呈皇帝,计有:律12卷及其疏义30卷、令30卷、式20卷。这些法典在同年秋向全国颁布。
这次法典的修订也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剑桥中国隋唐史》对此评价道:“这是唐代最后一次系统地重编全部法典的活动,因此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法律修订。其中许多原则都符合的中国时代发展的特色,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虽然其间作了若干较次要的校订,但这些法律一直到14世纪初都保持着权威性。”
通过新法典的制定,唐玄宗充分见识到了李林甫处理行政问题时思维的缜密与他改革的决心,因此他对李林甫委以更加的重用与信任。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被任命为宰相,开启了他的宰相生涯。
李林甫画像
后来,唐玄宗下令由李林甫领衔编写一本名叫《唐六典》的书。
这部书囊括唐玄宗时期的所有体制内官名,详细考证了每个官名的历史演变,对于各级政府部门规则、制度、职责等相关细则都进行了规定,并在其中附上《周礼》的记述,做出了系统的理论介绍。
《唐六典》得到了很大的应用,为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古代立法史上的一项创举。在往后的一个多世纪里,这部法典一直被作为最方便、最具权威性行的政法而通行全国,即使是新旧官署变革,这种制度也一直没有改变。
后世史学家对《唐六典》寄予了高度的重视,将其视为一部唐代政治制度的百科全书。但后人对它的编制初衷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大唐帝国的行政法,但更多人认为《唐六典》是一部“礼书”、是一部儒家经典《周礼》的唐代版本。
李林甫雕像
李林甫为了让法律顺利得施行,也是处处以身作则,不管是谁,即使是名门望族或是达官贵人,也必须按照法律行事,否则就将面临严惩。
通过对政府法令法规和法律的调整,李林甫为唐玄宗建立了一个有效维持政府运转的体制。不得不说,李林甫在他的工作岗位上还是尽职尽责。
在朝廷极具威慑力,安禄山尤其怕他
对于李林甫这个人,司马光说他:“口有蜜,腹有剑。”但他阴险狡诈的同时,在朝廷也是一个颇有威望的人,朝廷上下对他那就只有一个“服”字。
李林甫当宰相期间,大权在握。但是他与我们印象里玩弄职权、贪污受贿的奸臣不太一样,在大多数情况下,他能保持做事公平,行为举止皆有法度。
《旧唐书》中说:“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冠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意思是说李林甫处事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尤其是在人事任免这个敏感问题上,可以做到基本的依法办事。因此朝廷上下对他也是敬畏有加。
关于李林甫在朝廷上的威慑力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个名叫安禄山的人,职位是御使大夫,地位仅次于李林甫。因为安禄山是个粗人,加上皇上宠信,因此十分傲慢。
当时和安禄山同任御使大夫的还有一个叫王鉷的人,是李林甫手下的人。二人决定联手给安禄山上一课。
李林甫画像
当时安禄山和王鉷二人一起来拜见李林甫。王鉷见到李林甫之后,毕恭毕敬地行礼,远远超出了一般下级对上级的那种恭敬,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战战兢兢的恭敬。安禄山见到王鉷如此恭敬,原本还直直的腰杆不由自主地也跟着弯了,而且弯得比王鉷还厉害,旁边人看到都乐了。
此外,李林甫手下耳目众多,经常打探皇帝和其他大臣的行踪。他又用此招对付安禄山。安禄山一有什么举动或打算,都有耳目向李林甫报告。李林甫对着安禄山当面点破,安禄山以为李林甫有通神的本领,所以此后每次见李林甫都是毕恭毕敬。
后来安禄山到别的地方当官,每次有使者入京归来,他都要问李林甫宰相有没有说什么和自己有关的话。使者如果回答说:“宰相说您干得不错。”安禄山就欢呼雀跃。一旦使者说:“宰相说要您小心行事。”安禄山就倒在地上拍着椅子说:“哎呀!我要完蛋了!”
对于安禄山对李林甫的害怕,《剑桥中国隋唐史》中有这样的评价:“虽然安禄山力量强大,但他个人仍非常畏惧李林甫,这种关系在这些动乱的年代里对维持朝廷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此时安禄山还未谋反,就是因为有李林甫能镇住安禄山。李林甫死了以后,杨国忠当权,安禄山看杨国忠不过是软弱无能之人,所以他也就肆无忌惮发动兵变了。
主张给予军人优待与修订《长行旨符》财政制度
唐玄宗时期的军事变革就是府兵制向募兵制的转变。
所谓募兵制,就是一种通过临时招募民丁组建军队的方法。被招募者一般选取富贵多丁、骁勇善战者,并举荐已退任文武官、勋官或有才能的人任各级将领。装备由当地政府供给,不足的部分则由本人自备或由亲邻资助。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李林甫推出了新的政策,给予职业军人优越的待遇,以吸引人员投军:“令中书门下与诸道节度使量军镇间剧利害,审计兵防定额,于诸色征人及客户中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体恤。”
这种改革建立在盛唐强大的国力之下,边防军日益壮大,成效显著。
李林甫画像
不过,这种兵制也是存在不小隐患。庞大的边防军消耗了大量的财力,使得政府的财政和后勤出现了巨大的亏空。在建立了职业军队之后,政府不仅需要常年支付军队的开销,更需要应对军队的封赏和特权,巨幅增长的军费使朝廷不堪重负。
同时,募兵制还加强了边镇的军队,而中央的兵力反而空虚了,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逐渐形成,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个词用在中国古代岁数大一点的皇帝身上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可以说,只要岁数大一点,不管你是汉武帝、唐太宗,还是康熙、乾隆,无一例外都成了昏君,这些人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在年轻的时候,执政初期往往励精图治,但是到了执政后期,就变得昏庸无道了,这简直就成了历史定律。
唐玄宗执政后期,先后宠信权臣李林甫、杨国忠,宦官高力士,武将安禄山、陈玄礼等人,唯一不相信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唐玄宗最狠的一次,一天之内干掉了包括太子李瑛在内的三个儿子,古往今来还没有出现对自己儿子这么狠的皇帝。
在宠信权臣这方面,估计乾隆和唐玄宗是最有一拼的,乾隆因为即位的时候发过誓,在位六十年后就要退位,以表示对康熙的尊重,乾隆真的活到85岁的时候,就将皇位让给了嘉庆,做起了太上皇,乍一看,乾隆这个人很识相啊!
实际上这就是乾隆要的效果,乾隆为了表现自己是一个有逼格的人,故意让出皇位,却来了套让位不让权,自己虽然是太上皇,但是军国大事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忙不过来的事情就让和珅去办。
当时人都称和珅是二皇帝,嘉庆完全被架空,成了一个傀儡,假如乾隆在晚死几年,和珅还真就有可能把嘉庆取而代之。
当时唐玄宗已经有倦政之心,这一点从唐玄宗的年号也能看出来,唐玄宗第一个年号是先天,是还没有亲政时候的年后,在发动政变彻底掌握政权后,唐玄宗励精图治,定年号为开元,意为扫除旧气象,开创新纪元。
后世将这段年号成为开元盛世,以表示对李隆基勤政三十年的认可,然而在公元741年,也就是开元二十九年,李隆基同辈的两个兄弟先后去世,李隆基担心也被带走,再加上当时李隆基认为自己实现了所有的执政目标,可以开始享受生活了。
于次年742年改年号为天宝,大概是要颐享天年。从开元到天宝,不止是年号的更改,也是执政者心理的一种变化,一句话,唐太宗晚年患的就是老年皇帝病。
从这些老年皇帝来看,唐玄宗晚年宠信权臣其实已经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只不过宠信的人是谁罢了,要么是太监,要么是奸臣,这也是历史定律。
话说,唐玄宗为何会选中李林甫当宰相,这就要说到李林甫的本事了。
从开元24年李林甫接替张九龄担任宰相开始,李林甫独揽朝政达19年,是玄宗时期宰相任期最长的人,要说没本事,那是扯淡。
开元年间李林甫被授予御史中丞,后任刑部侍郎,李林甫为了升迁,接近当时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并且表示愿意助推武惠妃的儿子寿王登上皇位。
在武惠妃的暗中支持下,以及高力士的认可之下,开元二十三年被拜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就接替张九龄担任右相。
开元二十五年就爆发了唐玄宗一日杀三子的悲剧,这里面李林甫扮演的就是一个极为不光彩的角色,李林甫为了给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铺路,就建议唐玄宗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同时废为庶人,三人后来被赐死,估计也和李林甫有着很大的关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0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朱厚照为什么选中了朱厚熜接班
下一篇: 此人是花钱买来的官,最后成了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