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为什么选中了朱厚熜接班?对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要说明朝,老朱家的人可不少,就算皇帝没有儿子,一点问题都没有,亲戚可是一大堆,近的没有还有远的。
朱厚照也就是正德皇帝,年纪轻轻的就去世了,而且他还没有儿子,按照兄终弟及的制度,这下只好从亲戚里面选择了,结果朱厚熜接班了,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嘉靖皇帝。
这位嘉靖皇帝可不好惹,脾气也很大,与大臣展开了一场长达三年的大礼议之争。那么既然他是这么一个人,为何当初要让他接班呢?
首先说谁都没有预知能力,根本不知道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成为了皇帝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这一点倒没有什么可说的。说不定换个人,脾气更大。
那么这个朱厚熜和朱厚照到底什么关系呢?
朱厚熜的父亲不是皇帝,是兴献王朱祐杬。朱厚照的父亲是明孝宗朱祐樘。而这个朱祐杬和朱祐樘都是朱见深的儿子,这两位是兄弟。
那么朱厚熜是朱厚照的一个堂弟,但是客观说朱厚照的堂弟可不少,因为他的父亲可不止朱祐杬一个兄弟,而是达到了十来个之多,至于下一辈人就更多了,恐怕很多他们都不一定见过面。
其实朱厚熜还真的不是朱厚照选的,他与后来明朝后期同样兄终弟及的朱由校选择朱由检还不太一样。朱厚熜是在朱厚照死后,由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商量之后钦定的。
之所以选择他,还真的不是凭空臆想的。
第一,朱厚熜的父亲排行老四,明孝宗排行老三,前面两个哥哥去世时也没有儿子。那么既然老四有儿子,从老四的儿子当中选择这倒也没有任何问题。
第二,当时朱厚熜的父亲也早已去世了,这就让朝廷少了一个后顾之忧,他的父亲对他不会有任何干预了。万一还活着的话,那么自然亲生父亲关系更好,不免对他有些影响。
第三,朱厚熜的年纪合适,选择一个年纪大点的接班人历来不是最佳选择,至少在有决定权的人眼里是这样。比如大清的慈禧,选得接班人一个比一个小。说白了就是好控制,说的好听点就是好培养。年纪大了,个性已经养成,教都不一定能够教会。同样,也不会好控制的。
所以种种因素吧,朱厚熜被推到了前台。客观说他还是很有能力的。要知道他的接班是个意外,他也从来没有接受过培训。所以可见人家轻而易举就把朝廷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朱厚照无子,无亲兄弟,所以只能选择堂兄弟,而堂兄弟之中朱厚熜最年长,最有资格,并不是拥有皇族血统就有资格入嗣继承皇位的,除了血缘亲近之外,更加要合乎古代宗法制度的传统,世宗继位能够很好解释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规则,后来继位的嘉靖帝朱厚熜,是当时血缘与明武宗最亲近、同辈最年长的皇族近支,所以才能继承大统。
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时年仅三十一岁,并且没有子嗣,中国自古皇位继承制度无外乎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两种,没有儿子,父死子继是不行了,那就看兄终弟及,朱厚照是孝宗朱祐樘的长子,朱祐樘共两个儿子,但是次子朱厚炜一岁多就夭折了,所以朱厚照也没有亲弟弟,于是就只能从堂弟中找。
按照祖训,父死子继,众兄弟及,就派人把武宗最大的叔叔,即五叔兴王朱祐杬的独子朱厚熜接到北京继承皇位,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是兴王独子,后来引发长大3年多的“大礼仪之争”,张太后、明武宗、杨廷和的政治智慧都不够,如果当初接受大臣的建议,从武宗朱厚照的六叔益王朱祐槟的孙辈中找一个“载”字辈作为武宗的继子,武宗去世后继承皇位,顺理成章,继嗣继统。
最后,以长幼有序论,兴王朱祐杬在兄弟中也仅次于明孝宗朱祐樘,他的儿子自然也比其他宗支更具优势,就这样,第二代兴王朱厚熜被选中,成为了皇位继承人,这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从嘉靖皇帝被选中的过程来看,宗法制是相当的严格,与其说是“选皇帝”,还不如说是按法律规定“套皇帝”,他就是合法的唯一人选,所以,明武宗驾崩前,不需要指定接班人,按法律程序走就行了,大臣们也不需要商议,同样依法行事,没有特殊情况,继承人就是唯一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0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明朝历史上的壬寅宫变有什么影响
下一篇: 李林甫为什么能担任宰相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