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孟母,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结发之妻,平山县侯虞豫之女。接下来对百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孟母美貌贤惠,略通文墨,知晓理法。早年嫁给琅琊王司马睿,没有生下子嗣,抚养太子司马绍和琅琊王司马裒。永嘉六年(312年),虞孟母去世,时年三十五岁,太兴三年(320年),司马睿登基称帝后,追封为“元敬皇后”,晋明帝继位后,追赠“元敬皇后”。
人物生平
咸宁三年(277年),虞孟母出生于济阳郡外黄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和镇内黄集外黄故城)一个名士之家,自幼略通文墨,也知晓理法。但不幸的是其双亲在她年幼时全都去世,因此家道中落。
司马睿为琅琊王时,被虞孟母的美貌贤惠所打动,娶为琅琊王妃,当时正值西晋“八王之乱”时。
晋元帝司马睿为琅琊王时,娶虞孟母为琅琊王妃。虞孟母嫁给司马睿后,没有为司马睿生下子嗣。当时司马睿所宠幸的宫女荀氏,为司马睿生下二子司马绍和司马裒,荀氏因此遭到虞孟母的嫉妒。荀氏地位卑微,只能逆来顺受,但颇有怨恨之心,有时忍不住在人前背后讲些虞孟母的坏话。这些话渐渐传到司马睿耳里,他大为恼怒,对荀氏日渐疏远。后将荀氏出嫁为马氏妻,让虞孟母抚养司马绍和司马裒。
永嘉六年(312年),虞孟母去世,时年三十五岁。
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即晋王位,追尊虞孟母为王后。有关官吏奏报说应该为虞孟母另外建庙。司马睿下令说:“如今宗庙还未建成,不便另建,可修饰陵上的屋为庙。”
太兴元年(318年)三月,司马睿登基称帝,是为晋元帝。
太兴三年(320年)八月戊午日,司马睿追封虞孟母为“敬皇后”。下册书说:“皇帝哀叹前琅琊王妃虞氏:我恭敬地顺从上天的命令,因此登上帝位。悼念妃的往昔,美名没有得到宣扬,治理国家,没有礼仪法规,后宫教化不够,因此心中伤感。赠封号定谥号,是先王旧典。今天派遣使持节兼太尉万胜奉册书追赠皇后玉玺,用太牢祭祀。皇后魂若有灵,当为之荣耀。”祔祭太庙,安葬在建平陵。
晋元帝在位期间不再册立皇后,可见晋元帝司马睿对虞孟母的感情之深。
太宁元年(323年),晋元帝之子晋明帝登基称帝的第二年,为了感怀虞孟母当年的抚育之恩,追封虞孟母的生母为云阳县君。追封虞孟母的姨母(散骑常侍新野王罕妻)为平阳乡君。
《晋书·列传卷三十二·列传第二》
一个文武双全、权倾朝野的英俊王爷放着纯真少女不娶,却娶了一个有孩子的寡妇,你或许会认为这是古装剧里才有的情节,可还真不是,这件事情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它就发生在晋朝,而这位英俊王爷就是当时鼎鼎大名的琅邪王司马睿。
公元312年,36岁的司马睿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他的结发妻子、王妃虞孟母病故。司马睿非常喜爱虞氏,夫妻恩爱和睦,以致虞氏遭到了王府中一些姬妾的嫉妒,但那些嫉妒王妃的姬妾无一例外都受到了王爷的疏远。夫妻如此恩爱,虞氏的早逝自然让司马睿十分悲伤,他甚至决定不再续娶王妃。
不过,偌大的琅邪王府没有个当家人管理也不行,尽管可以选一个生了儿子的姬妾代管家事,可是司马睿因为她们曾经嫉妒去世的发妻而不愿意选择她们,决定另娶一个女子作王府的当家夫人。?
经过一番挑选之后,司马睿选中了河南濮阳一个姓吴的士族大家的小姐。消息传到吴家,吴家上下顿时喜出望外,要知道司马睿当时不仅是亲王,还是大权在握的丞相,人又长得英俊,是许多人家梦寐以求的理想女婿。
就在吴家人兴高采烈地等候琅邪王派人来下聘礼的时候,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却让他们目瞪口呆:琅邪王放弃了吴家小姐,准备另娶一位寡妇,而这位寡妇还带着一个儿子。
事情出在吴家小姐的表姐郑阿春身上。
?不过,这件事情虽因郑阿春而起,但丝毫也怪不着她。?
关于郑阿春,《晋书》这样写道:
河南荥阳人也。世为冠族。
?郑阿春生在士族冠缨人家,父亲郑恺曾当过安丰太守,母亲又是濮阳吴家的小姐,也就是司马睿曾打算娶的那位吴家小姐的姑妈,可以说郑阿春的出生是相当高的。但她也很不幸,她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家里没有男孩,只有她和3个妹妹,为了有个男人给家里支撑门户,身为长姐的郑阿春早早便和渤海的一个田姓男子结了婚,可刚生下一个儿子丈夫就死了,年纪轻轻的郑阿春成了寡妇。缺乏顶梁柱的家难以支撑,郑阿春无可奈何之下,只好把家产变卖了,然后带着一家老小到濮阳去投奔舅舅。
由于郑阿春和吴氏是表姐妹,感情也不错,所以经常在一起游玩。这一天,表姐妹俩正在游园的时候,被司马睿的一个下属看见了,这个下属是司马睿的亲信,对他的婚事十分关心,生怕琅邪王遇人不淑,于是就对姐妹俩的言谈举止进行了一番仔细的观察,认为郑阿春的举止风度远远超过她的表妹,她才是值得王爷去娶的女人,于是便跑去劝说司马睿,《晋书》记载了他对司马睿说的话:
?郑氏女虽嫠,贤于吴氏远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洒脱不羁的时代,没有后世儒家寡妇不得再嫁以及娶寡妇不吉的思想,加上司马睿本来只是想娶一个能够管理家事的女人,所以听到自己信任的下属说郑阿春远胜吴家小姐,马上就做出了决定:娶吴家外甥女郑阿春。?
面对琅邪王送来给郑阿春的聘礼,吴氏一家的震惊自不用说,就连郑阿春自己也是目瞪口呆,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琅邪王会放着待字闺中的年轻表妹不娶,而看上自己这个还带着儿子的寡妇。尽管心里有顾虑也有疑惑,但司马睿既然下了聘礼,一切已成定局,郑阿春也就嫁给了他,前往建康(南京)生活。?
婚后的郑阿春证实了司马睿下属的眼光,她确实温柔贤淑,这让司马睿十分满意,对她甚是宠爱。对此《晋书》写道:?
建武元年,纳为琅邪王夫人。甚有宠。
?公元317年,北方的西晋愍帝被刘聪杀死,南方的高官士族就拥戴司马睿做了皇帝,也就是东晋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登基之后,只是把死去的原配妻子虞孟母追封为“元敬皇后”,而没有再立现任的皇后,郑阿春虽然受宠,也只是被封为“夫人”。
尽管司马睿没有让郑阿春成为皇后,但还是给了她极为尊贵的地位。由于原配虞氏已去世且没有子女,司马睿就命令几个不是郑阿春所生的儿子东海王、武陵王连同太子司马绍一起,按照嫡母的待遇去侍奉她。?
虽然在后宫获得了最为尊崇的地位,但郑阿春仍然常常面露愁色,让司马睿十分奇怪,便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有3个妹妹,大妹妹嫁给了长沙人王褒,还有两个妹妹至今没有婚配,只怕是因为我这个姐姐是人家的妾室,所以没有人向她们求婚。”
即使郑阿春是真的认为那些世家子弟担心影响家族的名声,所以不愿意娶一个妾室的妹妹为妻,都不能排除她借助此事委婉地给自己争取皇后的位子,司马睿不是傻瓜,哪能不明白。他不能立她为皇后,但作为补偿,他命令散骑常侍刘隗为她的两个妹妹寻找合适的人家。被皇帝命令去当媒婆的刘隗倒也不辱使命,他让自己的侄儿刘佣娶了郑家的三妹,又让汉中旧族李氏的一个子弟娶了小妹。即使这样司马睿觉得还不够,又把大姨妹的丈夫王褒封为尚书郎,以换取郑阿春的欢心。
公元322年,司马睿去世,太子司马绍继位,即晋明帝,他封郑阿春为“建平国夫人”,又封自己的生母荀氏为“建安郡君”。
4年之后,公元326年,郑阿春也病逝了。她和司马睿一共生了二子一女:长子琅邪悼王未及成年就夭折,次子是会稽王司马昱,女儿是寻阳公主。晋明帝死后,司马昱在经过成帝、康帝、穆帝、哀帝、废帝5个皇帝之后,被权臣桓温拥立为简文帝,但他仅在位8个月就死了,加上受桓温制约,手上没有什么权力,没能追封生母郑阿春为太后。
晋简文帝死后,他的儿子司马曜登基,就是晋孝武帝,直到孙子当了皇帝,郑阿春才终于有了太后的称号,司马曜把祖母追封为“简文太后”。
不管能不能被追封为太后,从一个带着儿子的寡妇成为皇帝后宫中最受尊崇的妃子,可以说郑阿春是相当幸运的,而她的再嫁更可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故事了。
古代的时候,人们格外重视子嗣问题,如果女人没有生下孩子,就会受到婆家的冷待,尤其是皇家,更是重视女子是否能够生育,这会影响女人的一生。
不过这一点,在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那里行不通,在他的后宫中,皇后虽然没有生育,但是颇受宠爱,而他的妃子虽然生下了两位皇子,但是却被送给老汉,这是为什么呢?
司马睿当琅琊王的时候,在自己的封地上遇到了一位非常美丽的女子,就是虞孟母。虞孟母是大家族出身,从小就十分聪慧,才貌双全。但是在年幼的时候,家道中落,从此活得不如普通人。
司马睿在遇到她之后,被她的才情打动,又十分可怜她的经历,就将他接进宫中,封为了王妃。两个人成婚后十分恩爱,虽然虞孟母没有为司马睿生下孩子,但是并不影响他们的感情。
而在这个时候,宫中的一名荀氏宫女得到了司马睿的临幸,并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但是荀氏的身份比较低微,再加上司马睿只喜欢虞氏一个人,所以荀氏的生活待遇没有得到改善。
但是荀氏却不自量力,认为自己有两个儿子,是可以取代王妃的,所以就传播了很多关于王妃的坏话。司马睿知道之后十分的生气,后来还将荀氏送给了一个老汉为妻。想来荀氏也不会想到,自己为司马睿生下了两个儿子,却被赠给了别人。
后来司马睿登基称帝,建立了北魏,这个时候虞氏已经病逝了。于是司马睿将自己的妻子于是追封为“敬皇后”,并表示此生都不会立后。由此可见,司马睿是多么的喜欢自己的妻子,但是将生下孩子的荀氏送给别人,也是有一些绝情的。但是荀氏错就错在她的不知足,想要取皇帝心爱的女子而代之。
其实女人一旦失去了自由,就成了一个悲剧。她的一生都要围着男人转,没有自主意识,是生是死,也全由男人说了算,这是让人愤恨的。
所以生在现代的女人,一定要珍惜现在,不要依附别人,要记住,能够依靠的人只有自己,只有这样,女人才能掌握生活的主动权,不被别人摆布。女人从来不弱,封建社会女人就有没低头的,现代社会女人更要挺直腰背,实现自己的价值!
晋怀帝永嘉年间,作为长姐的郑阿春只得与渤海一个姓田的男子成婚,以便支撑门户。但是祸不单行,婚后刚刚生下一个儿子,丈夫就死了,郑阿春小小年纪便成了寡妇。无奈,她只得变卖家产,带着年幼的儿子、母亲和三个妹妹举家搬迁,到濮阳去投靠舅舅。
永嘉六年(公元312),36岁的琅琊王司马睿元配王妃虞孟母病逝。司马睿非常宠爱虞妃,因此对于虞妃生前妒忌的府中姬妾都自动疏远,虽然姬妾们生下了儿子,他也不愿意让她们中的任何一个继任王妃,而是决定另聘夫人主持家事。
经过一番比较,司马睿选定了濮阳士族吴氏的女子,也就是郑阿春舅父的女儿吴小姐。不用说,吴家对于女儿能嫁给亲王兼丞相的英俊青年,是一片欢欣鼓舞。
就在等待吉日行聘下定的时候,却发生了变化。
郑阿春做为过来人,又是表姐,自然此时不免受舅父舅母之托,与吴小姐朝夕为伴,对她讲述一些如何为人之妻的闺中私语。有一天,表姐妹俩又相偕游园,不妨被司马睿的部属看见了。
这部属多少有点热心过头之嫌,他在听了姐妹俩的对话、看了姐妹俩的一些举止之后,便跑去向司马睿进言:“您准备迎娶的那位吴小姐,虽然年青漂亮,但是为人气度和举止,比她的表姐郑氏差远了,郑氏虽然是个寡妇,但是她才是值得您娶的女人啊。”
司马睿听了亲信部属的建议,立即改变了主意。
于是,送到吴家的聘礼,就变成了给吴家外甥女郑阿春的了。
舅舅一家目瞪口呆自不必说,郑阿春自己也万万没有料到亲王丞相居然会放着待字少女不娶,而看上自己这个带着儿子的寡妇。然而司马睿主意已定,郑阿春就此成了琅琊王的继弦妻子,随着丈夫来到了建康城(南京)。
几年后,西晋愍帝被刘聪杀死,得到消息后,南奔的高官士族便于建武元年(公元317)拥戴司马睿做了皇帝,也就是东晋王朝的第一任皇帝元帝。
司马睿当上皇帝之后,追封早死的元配妻子虞孟母为“元敬皇后”,将继弦妻子郑阿春封为“夫人”。虽然郑阿春没有成为皇后,但是后宫以她为尊,司马睿要求包括太子在内的儿女都要以嫡母之礼侍奉她,服从她的命令。
虽然很得宠,但是郑阿春仍然常常面带愁容。司马睿非常奇怪,便询问原因。郑阿春回答道:“我有三个妹妹,大妹妹已经嫁给了长沙王褒,次妹幼妹至今仍未婚配,只怕是因为我这个姐姐如今为人之妾,于士族名声有影响,所以别人就不来求婚了。”
司马睿明白原因之后,立即就命令散骑常侍刘隗道:“郑夫人的两个妹妹未婚,你去为她们寻觅匹配的男子,不能有失身份。”
刘隗奉了这么一道圣旨,大出意外,于是便让自己的侄儿刘佣娶郑三妹,让汉中旧族李氏娶郑小妹。(?)
在两个小姨子出嫁之后,司马睿又将大姨子的丈夫王褒召入朝中,封了一个尚书郎的官职给他,作为进一步的补偿以安慰未能封后的郑阿春。
郑阿春为司马睿生下了二子一女:琅琊悼王、简文帝司马昱、寻阳公主。(?)
永昌元年(公元322),四十六岁的晋元帝司马睿去世,长子司马绍继位,他封自己的继母郑阿春为“建平国夫人”、生母荀宫人为“建安君”。
四年后,郑阿春病逝。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8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