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为什么不肯当皇太后?感兴趣的读者和对百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于畅春园病逝,遗命皇四子继承皇位,这一出轰轰烈烈的九龙夺嫡大戏总算是宣告结束。
咱们不提雍正是如何欣喜若狂,但作为雍正皇帝的母亲,康熙的妃子德妃乌雅氏,帝国未来的皇太后却表现的并不怎么兴奋,当得知儿子继承了皇位后德妃甚至还非常反感的说了句:“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吾梦想所期”,这句话翻译过来其实就是:皇上怎么想着让老四当皇帝了?这跟我希望的完全不一样啊!这口气这言语完全没有一点喜悦之情,反而更多的是惊讶和不可置信:怎么搞得!
这可真是奇哉怪也!哪有儿子当了皇帝母亲还不高兴抱怨的? (就像您中了几十亿的大奖,不,当皇帝比中几十亿还要爽几千倍啊!您想想家人还不得高兴疯了),从乌雅氏这几句话来看她并不看好雍正,认为这皇位继承者应当是另有其人。
这就是雍正尴尬的地方,好不容易击败了众位兄弟登上帝位,夺下了最甘美的果实,可还没等雍正炫耀一番就尴尬的发现母亲完全就打算没给自己面子。
除了口头上对雍正继位吐槽一番,乌雅氏还用实际行动重重的打了雍正的脸。乌雅氏竟然想着为康熙殉葬!
雍正表示?亲儿子刚当上皇帝母亲却想着去死,这不是让天下人戳我的脊梁骨嘛!于是雍正再三劝阻,甚至还“雪涕含哀情辞恳切”地表示:“皇考以大事遗付冲人,今生母若执意如此,臣更何所瞻依?将何以对以对天下臣民?亦为以身相从耳。”也就是说雍正被自己老妈给逼哭了:与其让天下人来指着我的鼻子骂我,那还不如我跟你一起去死呢!
好不容易把乌雅氏安抚好,还没等雍正喘口气,他惊恐的发现自己母亲从未停止作妖的步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本来是雍正登基的大喜日子,帝国即将迎来一位新皇帝,但乌雅氏又搞幺蛾子了,按道理来说皇帝登基前首先要叩谒梓宫,然后换掉缟素,穿上礼服前来拜谢母亲,到未来的皇太后面前行礼。而母后需要在前一天以皇太后的身份入住慈宁宫,戴上凤冠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朝拜,而礼部向太后进呈册封太后的金册,这叫叩谢父母恩德,是一定要走的程序。
礼部早就摩拳擦掌准备好了,翰林院也早早的将“仁寿”皇太后的尊号拟好,各种文件程序都已准备妥当,就等着乌雅氏搬入慈宁宫,皆大欢喜!
但问题来了:乌雅氏拒绝搬入慈宁宫,也拒绝接受皇太后的称号!
这下可要了命了!雍正是又急又慌又无可奈何,但还得耐着性子请母亲移驾,乌雅氏表示拒绝!雍正又让礼部的官员亲自捧着登基典礼的仪式单去请乌雅氏移驾,结果乌雅氏回了一句:“皇帝登大位,理应受贺。至与我行礼,有何关系?况先帝丧服中,我心实为不安。著免行礼。”,啥意思?你当了皇帝那是你的事,跟我有啥关系?我现在还在给先帝服丧呢,让我换上朝服接受你的行礼这可让我内心不安,免了吧!
您瞧瞧这话说的哪像是母子?哪有母亲说儿子当皇帝和她没关系的?这说话方式完全就像是陌生人嘛!眼看着明天就要登基,典礼要是无法如期举行那就代表着太后不承认雍正这个皇帝!于是雍正拉着总理事务王大臣、礼部、内务府总管一起再次向乌雅氏进谏,总算乌雅氏回了一句:“诸王大臣既然援引先帝所行大礼,恳切求请,我亦无可如何。今晚于梓宫前谢恩后,再行还宫。”
乌雅氏极不情愿的接受了群臣们的贺礼后又马上回到了她作为妃子所居住的永和宫......这嫌恶的态度好像让她搬进慈宁宫会污了她的名声一般。
除了坚决不肯搬进慈宁宫,乌雅氏还对皇太后的称号嗤之以鼻,不管是礼部还是王大臣、大学士等如何再三恳请,乌雅氏传下懿旨:“予自幼入宫,蒙大行皇帝深恩,备位妃列几五十年,虽夙夜小心,勤修内职,未能图报万一。以下讲,命予子为皇帝,实非梦想所期(当着大臣们的面就直接这样说,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雍正留啊!),并欲相从圣祖于地下。今诸王大臣请上尊称,此时梓宫大事正在举行,尊崇典礼,我心不安。你们要体谅我,不要再请。”诸王大臣又引经据典,具折恳请,皇太后坚执不允。
乌雅氏这样斩钉截铁,压根一点道理都不讲的态度逼的雍正在永和宫前长跪不起!乌雅氏才冷冷的回复一句:“皇帝及诸王大臣援引旧典,恳切求请,予亦无可如何。知道了。”,也就是说随你的便吧!反正我当不当皇太后是无所谓了。终乌雅氏一生,尽管她勉强接受了太后称号但一直没有举行册宝典礼,而且直到去世乌雅氏也没有搬进只有太后才能居住的慈宁宫,一直都住在永和宫。
雍正元年三月是乌雅氏的生日,雍正想乘着登基后母亲的第一个生日好好地为举办圣寿节为母亲贺寿,也借此缓和与母亲的关系。由于还在为康熙帝服丧,乌雅氏要求筵宴暂停,而礼部提请诸王大臣文武官员向太后贺礼,皇帝提出请太后接受封号并移驾慈宁宫时,乌雅氏不但拒绝了封号和移宫等请求,顺带着连诸王大臣的贺礼都拒绝了。雍正看着冷冷清清的圣寿节和满脸尴尬的大臣们自己也坐不住,再三恳请,乌雅氏冷冰冰让人的回复:“奉懿旨,免行礼。”,这所谓的圣寿节就这么虎头蛇尾的过了......
看到这些我们都不禁有这样的疑问:乌雅氏为什么对亲儿子雍正表现出这样一种严苛乃至厌恶的态度?
这一切的原因恐怕总结起来都只有两个字:胤禵。
康熙十七年,出身寒微的乌雅氏为康熙生下皇四子胤禛。低贱的身份根本就没有资格抚养胤禛,于是康熙把胤禛交给膝下无子的贵妃佟佳氏抚育。与官女子的身份不同,佟佳氏当年可是备受康熙宠爱,摄事六宫,尊贵无比!在这样的条件下被抚养长大的胤禛当然视佟佳氏为生母,愿意去讨好她获得贵妃的欢心,而和生母乌雅氏呢?估计关系平平。等到佟佳氏病死,胤禛重新回到乌雅氏身边时,他才发现母亲的母爱早已经给了另一个人:皇十四子胤禵。乌雅氏因为生下胤禛后地位逐步上升,等到胤禵降生时已经有资格抚养这个儿子,从胤禵的牙牙学语开始,胤禵的成长和一举一动都凝结着乌雅氏的心血,乌雅氏把自己所有的关心和爱护都给了心爱的小十四。在她的心中,尽管都是儿子,亲疏自然有别。
更何况雍正这个喜怒无常的性子,乌雅氏哪里会喜欢他?雍正是怎么称呼佟佳氏的弟弟隆科多的?直接喊他为舅舅,他是你舅舅,那我是啥?(其实乌雅氏对雍正示好隆科多一直心有芥蒂,她始终认为胤禛看不起自己的娘家,乌雅氏希望雍正追封自己的外公,结果雍正以无此先例为由,拒绝追封,乌雅氏对此非常愤怒)
所以如果你问乌雅氏更愿意谁当皇帝,估计百分之两百乌雅氏会回答:胤禵!本来形式也对胤禵一片大好,爱子当上了大将军王,在外征战节节胜利,就等着登基了,结果这时候被雍正截了胡!
这谁能受得了?而且雍正对胤禵的态度也让乌雅氏心寒,雍正继位后把胤禵从西北召回,二话没说马上将胤禵的王爵革去,只保留了贝子身份并软禁了起来。这还没完,当雍正元年二月份皇帝带着王公贵族和皇宫后妃们送康熙灵柩回遵化安葬后马上下令十四弟胤禵留守景陵不得返回京师,这更是让乌雅氏又气又急。
要是雍正哥俩兄友弟恭还算了,可现在亲生兄弟完全成了生死仇人,爱子胤禵被削爵软禁,这辈子就这么完了!当了皇帝的儿子冷面冷心,连最基本的感情基础都没有,谈何母子之情!往难听了说,在乌雅氏的心中根本就没把雍正当儿子看,雍正对她越好,乌雅氏越觉得这小子别有用心,只是想捏造孝顺母后的好名声而已,越是这样,哀家就越不能让你得意!所以我们看到乌雅氏对雍正近乎赤裸裸的拆台和打脸的行为,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她对雍正的厌恶已经到了丝毫不掩饰的地步。
而皇帝和太后脆弱的关系终于还是爆发了,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帝下令革除胤禵禄米(也就是说断了胤禵的来源供给,这个意义很大,不但代表着胤禵享受的待遇一概取消,还意味着皇帝要算总账了),刚登基就迫不及待的把亲兄弟往死路上逼,之后会怎样?是不是下一步就要绑赴菜市口杀头?悲愤之下的乌雅氏病情开始加重,并在十日后莫名死去。
曾静曾经历数雍正几宗罪,其中一条就是“迫母”,而《朝鲜李朝实录》上说太后也是被雍正逼的触柱自杀(当年的电视剧《皇太子秘史》采用了这一说法,由于雍正残忍的对待自己的兄弟,乌雅氏选择自杀),可见母子关系之紧张已经成了公认的事实。
看到这里我的心情很沉重,我并不想讨论雍正或乌雅氏谁对谁错。因为在权力场皇家有多少母子兄弟之情可谈?雍正丝毫不顾兄弟之情打压胤禵,难道胤禵继位后会很好的对待雍正?估计手段只会更狠而已!所以皇位的诱惑下,只有朋友或敌人,没有人是圣人和白莲花。
不过我还是要心疼雍正一番,毕竟兄弟陌路,母亲厌恶,文人肆意抹黑,把一个勤政的好皇帝写成了一个刻薄阴毒睚眦必报的小人,这一路走来雍正的内心有多强大?不过也正是这样强大的内心,奠定了雍正上承康熙,下启乾隆的伟大功绩!
清康熙帝德妃
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雍正帝生母。 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生前最高封号即德妃。 出身微寒的乌雅氏,比康熙帝小6岁,在康熙早期的后妃中是属于比较年轻的一个。
编辑本段出身微寒
她原是隶满洲镶蓝旗包衣,官书上只提其属正黄旗,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却绝口不提孝恭祖父额参曾任膳房总管,其本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微贱的事实。雍正也一再宣称乌(吴)雅氏乃“本朝旧族,创世名家” ,这样说,或许是母家地位的卑微,对于雍正而言,是一种隐痛,出于政治政治宣传的需要,他必须神话自己的出身,抬高母家的地位⑸;亦或许是他为了缓和母子间紧张的关系,而故意作出的姿态。而这样一个身份低微的包衣(奴隶)之后,却能得到康熙如此宠爱,能够为身为55个孩子的父亲的康熙大帝,生育三子三女,的确不一般。 我任务i个人出身也是一方面,为了儿子考虑也是一方面!! 希望采纳为答案,谢谢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因病驾崩。不多久,康熙帝四子爱新觉罗·胤禛登基为帝,改年号为雍正。雍正皇帝虽毁誉参半,但不得不说,雍正于整个清朝历史上,还算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帝王。
但是雍正登基为帝之后,其生母德妃,似乎不愿意承认他的皇位。甚至,还拒绝雍正对其授予的封号,不愿意当这个皇太后。母子没有隔夜仇,况且血浓于水,可为何雍正与其生母却闹得这么僵呢?
相较于雍正皇帝,其生母德妃似乎显得默默无闻。按照《清史稿》记载,德妃乃满洲正黄旗人,分属乌雅部族,也有人将德妃称之为乌雅氏。康熙十二年,年仅14岁的乌雅氏正式成为秀女进入皇宫,后来得到康熙的关注和宠爱。“一日宠幸,十月怀胎”。康熙十七年,乌雅氏便为康熙生下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第二年,受封为德嫔。康熙十九年,乌雅氏又为康熙诞下一子,皇六子胤祚。第二年,又晋升为妃,被册封为德妃。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康熙十七年十月丁酉,世宗生。十八年,为德嫔。二十年,进德妃。”
随后,德妃又为康熙生下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中,康熙二十七年,生下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
很多同学都知道,康熙晚年,有9个儿子参与了皇位争夺,也就是九子夺嫡。值得一提的是,胤禵虽为胤禛的同母弟弟,但他却是属于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而不是支持一母同胞的哥哥。直至康熙六十一年,胤禛脱颖而出,成为大清朝新一任掌舵者,便是日后的雍正皇帝。
若按常理来说,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德妃应该会比谁都高兴和自豪。俗语说得好,“母凭子贵”,但她并没有。刚登基不久后的雍正,照例要给生母德妃行朝拜大礼,但被德妃直接拒绝,还说了一些冷嘲热讽的话,拆雍正的台。
“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
此外,雍正皇帝欲尊称生母德妃为“仁寿太后”,但德妃不愿接受这个封号。直到她去世后,雍正皇帝才将这个封号,强加于生母德妃身上。德妃和雍正是亲生母子关系,那么德妃为何不愿接受雍正的朝拜,还有“仁寿太后”的封号呢?
首先,德妃最宠爱的是其小儿子爱新觉罗·胤禵。
倒不是德妃对儿子们有什么偏爱,主要还是康熙十七年,德妃生下雍正之后,那时的她连嫔妃都不是,而且出身低微,是没有资格抚养皇子的。清朝初期,后宫也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于是康熙皇帝将刚满月不久的雍正,交给了佟佳皇后抚养。
用胤禛后来自己的话讲是:“生恩不及养恩大”。而且清朝对于皇子,基本都是当继承人来培养,十分严格。被抱走的雍正也无暇去探望生母。长大后更是忙着“韬光隐晦”,基本上就与德妃断了来往。
顺治规定,皇子6岁开始读书,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早晨5点至下午3点),皇帝选定良辰吉日为皇子开学。上书房只有元旦、端阳、中秋、万寿(皇上的生日)、自寿(自己的生日)这几天放假。
而德妃生皇十四子胤禵时,已经位居妃位,身份岂同当日而语?胤禵又是小儿子,德妃也时常能看到他,感情自然要深一些。
康熙年间,?九子夺嫡?的斗争最终以雍正的胜出而宣告结束。真是几家欢乐几家忧。在参与夺嫡的九子中,最被重用的是十三爷胤祥,除了雍正和胤祥之外,皇十子胤?因为雄厚的母系势力算是善终之外,其他皇子的命运都比较凄惨包括他们的子嗣,也都受到连累。雍正继位后,对前太子胤礽礼遇有假,那是除十三爷以外,相较于对待其他阿哥所说。
大阿哥是自己把自己坑进圈禁惩处的,还是康熙爷在位时的决定。当年就是嫉妒二阿哥做了蠢事意图伤害太子,身为太子党的四爷自然跟大阿哥不是一路人。所以雍正继位后对大阿哥能有什么好呢?任其在圈禁中自生自灭。但作为雍正的亲生母亲乌雅氏并没流露出应有的欢欣和喜悦,反而表达出种种?不情愿?,让人疑窦丛生。?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出身不高,直到生下雍正后的第二年,才晋升为嫔。而当时的皇贵妃佟佳氏,一直没有儿子,于是便把雍正要过去抚养。也就是说,刚出生没多久,雍正就离开了自己的生母乌雅氏。这为日后的母子感情不和埋下了伏笔。和乌雅氏相比,佟佳氏地位高贵。当时的她虽是皇贵妃,其实相当于皇后。因为康熙的前两任皇后年纪轻轻就死了,康熙觉得自己克妻,便不想再立皇后。直到佟佳氏去世前一天,康熙才册立她为皇后。
相比而言,雍正和养母佟佳氏更亲近一些。这让出身低微的生母乌雅氏觉得,雍正是攀上了高枝,便不认亲娘了。其实乌雅氏先后为康熙帝生养了三子三女,十四阿哥胤祯是她最小的一个儿子。对这个在身边长大的老儿子乌雅氏宠爱有加,并且寄予了浓厚的希望。虽然一母所出,雍正跟弟弟胤祯在母亲乌雅氏心中的分量可谓山水之别。母亲为什么如此偏心,大概与这两人的性格也不无关系。其实,德妃乌雅氏是个倔脾气、情绪化,她生的两个儿子四阿哥、十四阿哥在这一点上都太像她,何尝不是一个比一个犟。?雍正皇帝我们都知道,他生性冷酷,且比较刚毅,眼里揉不得沙子。无论对下属还是家奴甚至嫔妃都很严厉。这样的人一般不容易与人亲近,让人有距离感。而十四子胤祯本就跟母亲亲近,加上在外与八阿哥胤禩交好。胤禩可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八贤王啊。耳濡目染,胤祯便从八阿哥身上学到些儒雅贤达之气,不光母亲乌雅氏格外喜欢,更得到了父亲康熙帝越来越深的喜爱。因此,在乌雅氏眼中,小儿子胤祯才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二十七日,雍正带领王公大臣,以及皇太后、后宫的妃嫔,亲送康熙的梓宫到遵化东陵。到了遵化东陵,为了除掉自己的政敌,雍正责令胤祯留在遵化守陵。守陵,其实就是变相的软禁,胤祯的处境可谓凄惨。乌雅氏知道后,心如刀绞,十天之后,气塞于胸,溘然辞世。尽管乌雅氏要不要皇太后的徽号,但她的实际身份就是皇太后,那按规定,她就应该搬到慈宁宫或宁寿宫居住。乌雅氏却拒不肯搬,坚持住在当妃子时所住的东六宫之一的永和宫。乌雅氏这一系列表现,让人遐想联翩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雍正?弑父篡位?,似乎也只有用这个惊人结论才能解释。
雍正是否?弑父篡位?,这是一个争论多年的史学谜团,至今尚无定论。
康熙帝生前共有三位皇后,分别为赫舍里氏、钮钴禄氏、佟佳氏,但是这三位皇后命都不长,更可悲的是佟佳氏只当了一天皇后就殡天,三个皇后死后,康熙再没立过任何皇后。有野史称康熙不再立皇后,是因为有高人告诉他,他有克妻之命,自此康熙便不再立任何妃嫔为皇后。?
但是在康熙死后,另外有一人被追封为皇后,那就是乌雅氏,也就是(胤禛)雍正皇帝的生母,康熙生前,乌雅氏的身份一直为德妃。
这位乌雅氏据说品貌端庄,十分贤惠,她本是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属于满洲正黄旗。长成之后,被送入宫中,成了康熙众多侍女中的一个。或许是因为自己才貌出众,康熙召幸了她,在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她为康熙皇帝生下一个儿子,那就是胤禛,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孩子未来就继承帝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雍正皇帝。
转年后,康熙看到乌雅氏这个孩子的命挺大,没有像其他皇子一样夭折,于是就册封乌雅氏为德嫔。又转过两个年头后,康熙在自己的寿辰上看到了这个已经快4岁的孩子,这个孩子不但长得虎头虎脑,而且还挺壮实,一口一个皇阿玛让康熙感到很欣慰,于是母以子贵,加封乌雅氏为德妃。
就在那天晚上,德妃奉命侍寝,很快她又有了身孕,生下了皇六子胤祚,也许是康熙认为这个女人能为自己生下更多的皇子,于是对她有了些爱意。
在后来的几年里,乌雅氏先后又为康熙皇帝生下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那个儿子就是十四皇子胤祯。
康熙非常喜欢这个十四阿哥,从小就看好这个孩子,但是却对四皇子并无十分好感,甚至连乌雅氏对自己的大儿子也没有太多好感。
但是最终,这个不受母亲看好的孩子成了新的皇帝,虽然民间有很多雍正弑父篡位的传说,但不管怎样他依旧是正统的大清皇帝。
1723年,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继位,尊德妃为皇太后,拟定徽号曰仁寿皇太后,但是德妃却执意不接受。
转年,这个母凭子贵的皇太后就郁郁去世,谥号:?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6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雍正到大臣府邸做客,大臣为何放出恶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