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屠嘉,西汉开国功臣,曾担任宰相一职,接下来对百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末时,申屠嘉以一个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的身份,跟随刘邦攻打项羽,因军功升任队率。跟随刘邦攻打黥布叛军时,升任都尉。在汉惠帝时,升任淮阳郡守。
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选拔那些曾经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年俸在二千石的官员,一律封为关内侯的爵位,得封此爵的共二十四人,而申屠嘉得到五百户的食邑。张苍任丞相之后,申屠嘉升任为御史大夫。张苍免去丞相之后,孝文皇帝刘恒任命申屠嘉为丞相,以原来的食邑封他为故安侯。
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因晁错之事气愤吐血而死,谥号为节侯。申屠嘉一生经历了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五朝。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申屠嘉是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他以一个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身份,跟随刘邦,攻打项羽,因军功升任一个叫做队率(小队长)的小官。跟随刘邦攻打黥布叛军时,升任都尉。在汉惠帝时,升任淮阳郡守。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选拔那些曾经跟随高帝南征北战,现年俸在二千石的官员,一律都封为关内侯的爵位,得封此爵的共二十四人,而申屠嘉得到五百户的食邑。
官居汉相
张苍任丞相之后,申屠嘉升任为御史大夫。张苍免去丞相之后,孝文皇帝想任命皇后的弟弟窦广国为丞相,但是又说:“我很害怕这样做会使天下人认为我偏爱窦广国。 ”窦广国这个人很有才能,而且品德也好,因此皇上才想任命他为丞相。但是汉文帝经过长时间考虑之后,还是认为他不合适。而高帝时候的大臣又多已死去,活着的人当中看来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就任命申屠嘉为丞相,就以原来的食邑封他为故安侯。
申屠嘉为人廉洁正直,在家里不接受私事拜访。当时太中大夫邓通特别受皇帝的宠爱,皇帝赏赐给他的钱财已达万万。汉文帝曾经到他家饮酒作乐,由此可见皇帝对他宠爱的程度。当时丞相申屠嘉入朝拜见皇帝,而邓通站在皇帝的身边,礼数上有些简慢。申屠嘉奏事完毕,接着说道:“皇上您喜爱您的宠臣,就赐予他富贵,这是可以的,但是朝廷上的礼节,却是必须严肃对待的。 ”皇帝说道:“请您不要再说了,我会私下里戒教他。 ”申屠嘉上朝回来坐在相府中,下了一道手令,让邓通到相府来,如果不来,就要把邓通斩首。邓通非常害怕,进宫告诉了文帝。文帝说:“你尽管前去无妨,我立刻就派人召你进宫。 ”邓通来到了丞相府,摘下帽子,脱下鞋子,给申屠嘉叩头请罪。申屠嘉很随便地坐在那里,故意不以礼节对待他,同时还斥责他说:“朝廷嘛,是高祖皇帝的朝廷。你邓通只不过是一个小臣,却胆敢在大殿之上随随便便,这是大不敬之罪,应该杀头。来人哪,现在就执行,把他斩了! ”邓通磕头,头上碰得鲜血直流,但申屠嘉仍然没有说饶了他。文帝估计丞相已经让邓通吃尽了苦头,就派使者拿着皇帝的节旄召邓通进宫,并且向丞相表示歉意说:“这是我亲狎的臣子,您就饶了他吧!”邓通回到宫中之后,哭着对文帝说:“丞相差点杀了我!”
欲诛晁错
后元七年六月(公元前157年),申屠嘉担任丞相五年之后,汉文帝去世了,汉景帝即位。
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因为受皇帝宠爱,担任内史,地位很高,权力也很大,许多法令制度他都奏请皇帝变更。同时还讨论如何用贬谪处罚的方式来削弱诸侯的权力。而丞相申屠嘉也有感于自己所说的话不被采用,因此忌恨晁错。 内史府大门本来是由东边通出宫外的,使晁错进出有许多不便,这样,晁错就自作主张另凿一道墙门向南通出。而向南出的门所凿开的墙,正是太上皇宗庙的外墙。申屠嘉听说之后,就想借晁错擅自凿开宗庙围墙为门这一理由,把他治罪法办,奏请皇上杀掉他。但是晁错门客当中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晁错非常害怕,连夜跑到宫中,拜见皇上,向景帝自首,说明情况。 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丞相申屠嘉奏请诛杀内史晁错。景帝说道:“晁错所凿的墙并不是真正的宗庙墙,而是宗庙的外围短墙,所以才有其他官员住在里面,况且这又是我让他这样做的,晁错并没有什么罪过。 ”退朝之后,申屠嘉对长史说:“我非常后悔没有先杀了晁错,却先报告皇帝,结果反被晁错给欺骗了。”回到相府之后,因气愤吐血而死,谥号为节侯。
自从申屠嘉死去之后,景帝时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先后担任丞相之职。到了汉武帝时期,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人相继为丞相,他们都是世袭的列侯,平庸无能,谨小慎微,当丞相只不过是滥竽充数而已。没有一个人是以贡献杰出、功名显赫而著称于世的。
晁错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汉景帝的老师,古代学者。他制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提出并坚决贯彻了割据诸侯的主张。鲁迅被誉为“西汉大学者,灌溉之后裔,成就远在天边”。这说明他的成就很高,但是在东施他的下场却是腰斩,但是为什么呢?
据史书记载,晁错是个卑鄙忘恩负义的人。
唐朝的时候,晁错得罪了很多人,比如汉武帝的重臣袁盎,宰相沈土家。申屠嘉一直不喜欢晁错,因为他嫉妒翟晶对晁错的宠爱,性格不合。晁错离开文史馆时,在文史馆工作。因为不方便见皇帝,就让人在温师傅南边开了一个门。门开在刘邦父亲御殿的外墙上,这在当时是极大的不尊重。第二天,申屠嘉决定告诉景帝,他对晁错的罪行负有责任,并指控他破坏了祠堂。没想到消息一出,晁错连夜入宫向景帝说明情况。第二天,沈土家来了,翟晶说晁错只砍了外墙,是他自己同意的。申屠嘉听了大为恼火,后悔自己没有行使宰相的权力,让晁错再想一想。最后因为这件事,申屠嘉吐血而亡。
景帝即位后,曾是景帝老师的晁错成为了一名古学者。成为医师后,晁错在《伐藩政策》年向韩晶提出:早伐,群臣也反对;早剪总比晚剪好。汉景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公元前154年冬,他在悼念王太后时,以淫乱为由,切断了楚王的封地。不久,焦王的土地因官卖时间被砍,而和赵的封地也相继被砍。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建立的制度是刘的子弟为王,维护中央政权。既然晁错提出了改革,阻力可想而知。
公元前154年,武王、焦Xi王、楚王、赵浩棋、济南王、淄川王、焦东王五国联军二十余万,打出了“杀晁错、清王”的旗号。王合兵胶西、胶东、济南、淄川之围,仍忠于汉朝的王琦,王昭与匈奴暗中勾结。东方的战争蔓延到商业社会,长安的高利贷者认为结果难以预料。他们不敢借钱给参军的诸侯,仿佛汉朝中央财政岌岌可危。
事实上,伟大的士兵并没有吓倒韩晶皇帝。汉文帝临终时对景帝说:“如有急用,周亚夫当将军。”。汉景帝于是任命周亚夫为首领,率领军队抗击叛乱。诸侯国“治朝措施”的口号并没有影响韩晶皇帝对朝鲜措施的信任。
但很快,晁错的命运急转直下。
面对叛乱,晁错提议让韩晶亲自入侵七国,以平息天下之乱。让皇帝上前线,晁错自己却留了下来,这让在和平环境中长大的汉景帝有些不满,甚至觉得晁错对自己不够忠诚。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让袁盎敏锐地抓住并利用了它。
袁盎和晁错是什么关系?太可怕了。两人在另一个房间从未说过话:如果只有晁错在一个地方,袁盎一定会离开;否则如果袁盎在,晁错肯定会走。
在此之前,晁错已经开始调查袁盎收受太子财富的事情,将袁盎降职为文官,并准备调查袁盎包庇吴谋反的罪行。然后有人给袁盎通风报信。袁盎急忙连夜去见窦颖,要求窦颖把韩景帝介绍给她。
当时,韩晶和晁错讨论了为前线部队调动粮草的问题。袁盎来了以后,因为他是吴国的宰相,陛下就问袁盎是否认识吴国的叛将田鲁伯。认为袁盎国王得到的只是一个无赖,而不是一个士兵,所以吴楚在七国的叛乱并不可怕。韩晶松了口气后,很自然地问袁盎他能做些什么。这时,袁盎要求韩晶退位。为了避免左右,只剩下晁错。袁盎说他说的话,官员肯定不知道。让晁错回避。晁错愤然离去。认为袁盎造反的目的只是为了夺回被高祖包围的土地。现在只要把晁错杀了,把七国之地还回来,把百姓送到七国赎罪,七国就会撤军。韩晶皇帝沉默了很久,说:“这是唯一的办法。”我不能为了爱一个人而得罪全世界。看到自己的计划成功了,袁昂摆出一副高姿态:这是我想出来的计划。请自己做决定。让袁盎暗中准备七国。
后宫起航后,丞相长史和廷尉联名弹劾晁错。他们认为晁错疏远了皇帝和臣子的关系,他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况且,晁错的父母和妻子应该也犯了同样的罪。王座上的命令表示“是”。在晁错不知情的情况下,秩序派车去接晁错。他以为韩晶皇帝会召见他,而他还穿着皇家制服。车子故意穿越繁华地带,在东市这样的繁华都市撞死了赵厝。
袁盎去了七个国家,都失败了。吴没有听他的劝告。袁盎被吴扣留,最后逃回汉朝。要不是抢救老人,他差点没命。七国叛乱最终被周亚夫等人解决。
后来,汉景帝专门请教了从前线回来的邓公上尉。听说晁错死了。吴停战了吗?回答说,吴已经准备了几十年的叛乱,杀死晁错只是一个借口。晁错担心朝廷难以控制,想分封诸侯巩固中央。他没想到计划一开始就被杀了。这种做法不仅堵住了臣子的心结,也为诸侯报了仇。这真的很不明智。韩晶叹了口气,“你说得对。我自己也觉得很愧疚。
1萧何:
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2周勃:
周勃(?—前169年),秦末汉初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西汉开国功臣,大将,沛县(今江苏丰县)人。秦二世元年(前209)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武威侯。在随刘邦由汉中进
取关中时,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楚汉成皋之战中周勃先留镇关(今陕西商县西北)重地,后率军投入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主要战场作战,与项羽正面对峙。先后攻取曲逆(今河北完县东南)等地,占领泗水、东海两郡(今皖北、苏北一带),凡得二十二县。汉高祖六年(前201),受封绛侯。继因讨平韩信叛乱有功,升为太尉。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等合谋智夺吕禄军权,一举谋灭吕氏诸王,拥立文帝,后官至右丞相。汉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为武侯。
3灌婴:
灌婴(?~公元前176), 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原为商贩。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参加刘邦军,以骁勇著称。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参与攻塞王司马欣,围雍王章邯。楚汉彭城之战后,被刘邦选为骑兵将领。此后,率领骑兵,参加破魏;接着出击楚军侧后,绝其粮道;继又跟随韩信攻占齐地,复深入楚地,迭克城邑,攻下彭城(今江苏徐州);参加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穷追楚军,攻取江淮数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受封颍阴侯。后以车骑将军相继参加平定臧荼、韩王信、陈豨、英布叛汉的作战。吕后死,因与周勃等拥立文帝有功,升为太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继周勃为相,次年卒。被追谥为“懿侯”。
4周亚夫:
周亚夫(前199-前143),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汉族,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后死于狱中。
5卫绾:
卫绾,西汉代国人。他的主要活动是在汉景帝时期,历任中郎将、河间王太傅、太子太傅,御史大夫,并做过三年丞相。他寡言敦厚,谨守职守,是一位无为政治的奉行者。卫绾膂力过人,且有高超的御车之术,汉文帝做代王时,他就护驾于左右,文帝即位后,他随至京师汉文帝为郎官,不久升中郎将。谨慎小心,为文帝信任。至汉武帝即位,以不称职之名被罢免。死后,谥号哀侯。卫绾一生为官,位居显要,既无拾遗补阙之功,更谈不上兴利除弊之绩,只是默默无言,守道而已。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汉初黄老政治的一些具体情形。
6窦婴:
窦婴是窦太后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
西汉的名人物基本都出现在汉武帝时代以及汉武帝以前,汉武帝之后随着汉朝的衰落,能载入史册被人称道的人物就越来越少了。
西汉建立之初,各种制度大多承袭秦朝秦始皇定下的规矩制度,比如说,秦朝规定以丞相辅佐皇帝,总领朝政各种事务,以加强中央集权。
但由于西汉建立初期,丞相大多由开国元勋担任,他们地位显赫,作为丞相不仅总领百官,参与朝廷决策,制定律令,还有权任免官吏、考核吏治,甚至是诛杀犯官,乃至对皇帝作出的一些命令都拒不执行。
在这种情况下,相权和皇权之间的矛盾就逐渐显露了出来。比如在汉文帝时,丞相申屠嘉入朝时,汉文帝的宠臣邓通有恃无恐,对申屠嘉傲慢无礼。
申屠嘉当面指责汉文帝说:“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
汉文帝只得好言相劝:“君勿言,吾私之。”(《汉书·申屠嘉传)
汉文帝的意思是丞相别生气说话了,等我回头私下里教育教育他好了。
但是,在罢朝之后,申屠嘉不顾汉文帝的要求,而是直接行使诛罚之权,以不敬之罪昭邓通道丞相府,令左右将邓通处斩,邓通吓得连连磕头祈求饶命,幸亏汉文帝派人持节召邓通,这才救了他一命。
汉朝初期相权超越皇权的现象不少见,汉武帝即位之初,也曾对相权的权力之大表示过不满。
汉武帝登位之初,丞相田蚡掌握着大小官吏任免的大权,可谓是权倾朝野,年轻的汉武帝对此十分不满,他曾经问田蚡:“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汉武帝一语道破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汉武帝作为历史上一位雄心勃勃的帝王,他自然不能容忍相权凌驾于皇权之上。
为此,汉武帝为了强化皇权,他首先把军国大事的决策收归内廷,使以丞相为首的外廷只能承旨听命,成为只是执行内廷决策和处理一般政务的机构。
这样一来,汉初以来的中央机构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汉朝中央形成了中、外朝两套朝官的局面。
所谓“内廷”,也叫“中朝”,它是由侍从汉武帝左右的一些尚书和内侍组成。汉初的尚书只是职掌文书、传达诏令的一些闲官,但汉武帝利用它作为中朝的办事机构,尚书并由宦官充任。
同时,汉武帝又通过贤良对策、官员举荐自荐等方式,身边集中了一批近侍之臣,给他们官职为侍中、诸曹、诸吏、给事中等,从而成为入侍汉武帝的内臣。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侍中可以出入禁宫;诸曹受尚书事;诸吏得举法;给事中掌顾问应对诸事。他们名为侍从官,但实际却参与朝政决议,执行中朝的政令,成为显赫一时的官员。
在汉武帝身边发迹的不仅有文职官员,就连我们熟悉的卫青、霍去病两人,最初也都是汉武帝身边的侍中,卫青作为侍中有近十年的时间,一直跟随在汉武帝左右,和皇帝一起听闻朝政,足见其才干深得汉武帝的信任。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带兵出击匈奴,卫青乃开始了辉煌的军旅生涯。
这样,汉武帝利用身边的近侍文武之臣,组成中朝,并通过中朝干预朝政大事,左右政局,在这种情况下,以丞相为代表的“外朝”,只能垂手听命,成为了朝堂之上的门外看客了。
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不仅是权力被大大削弱,地位一落千丈,甚至还连续遭遇到了杀身之祸。汉武帝之前,在任的13位丞相,没有一人因罪而被处死。但到了汉武帝时期,前后出任丞相的同样是13个人,但他们的境遇却截然不同。
汉武帝在位后的30年,丞相更是被任意摆布,被杀戮者层出不穷。当时任丞相的李蔡和严青翟因罪自杀;赵周、公孙贺、刘屈髦被下狱处死;只有石庆因谨慎而善终其位,但也经常受到谴责。
公孙贺和石庆被拜为丞相后,都曾先后表示:“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汉书·石庆传》)。公孙贺更是“不受印绶,顿首涕泣”(《汉书·公孙贺传》),拒不接受丞相之印。公孙贺最后的结局果然不好,父子二人被同时处斩。
看一看,这么一个曾经显赫无比的丞相之位,在汉武帝时期竟然被视为是危及身家性命的祸源,汉武帝还真是一位雄才大略、极有能力的千古一帝啊!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和《汉书·高惠高后功臣侯者表》中有。
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对功臣按照功劳大小排列了名次。总共有200位左右,其中涉及刘帮家族的归入宗室和外戚,并不列入《功臣表》中。
总的来说,汉高祖时期的开国功臣对汉初的政治影响很大,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初年,国家政权的主要职位大多为这些人或这些人的后代把持,他们与皇帝为首的皇族、皇后家族的外戚势力鼎足而三。直到汉景帝初,国家的丞相(相国)多为这些人所把持。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以强硬的手腕废掉了大批开国功臣的侯国封邑。
汉初开国功臣位次(只列前十位)如下:
1、赞文终侯萧何
2、平阳懿侯曹参
3、宣平武侯张骜(注水的,一方面承袭了老爸赵王张耳的功劳,另一方面是吕后为她的宝贝闺女婿硬要的)
4、绛武侯周勃
5、舞阳武侯樊哙
6、曲周景侯郦商
7、鲁侯奚涓
8、汝阴文侯夏侯婴
9、颖阴懿侯灌婴
10、阳陵景侯傅宽
汉初出任丞相的功臣主要有:
1、萧何:高祖至惠帝初任相国
2、曹参:惠帝时继萧何任相国
3、王陵:安国壮侯,功臣排名第十二,惠帝时曹参去世后出任右丞相,陈平任左丞相,为其副手。
4、陈平:曲逆献侯,功臣排名第47位,相国曹参去世后,出任左丞相,为右丞相王陵的副手。王陵罢相,其出接任右丞相,审食其出任左丞相为陈平副手。审食其不问事,陈平实独任丞相之职。文帝即位,周勃出任右丞相,陈平复为左丞相。周勃罢相,陈平独任丞相。
5、审食其:辟阳侯,王陵罢相,陈平出任右丞相,审食其出任左丞相,但主要是侍侯吕后,不主政。文帝时期为淮南王刘友所杀。
6、周勃:惠帝、高后时期为太尉,文帝即位后出任右丞相,不久罢相。陈平去世后,周勃复为丞相,不久再次罢相。
7、灌婴:布贩出身,刘邦为沛公时为中涓,后以军功为昌文君。刘邦为汉王时,出任郎中,接着出任中谒者,后为中大夫令,掌管汉军骑兵。后升为御使大夫,率军从韩信定齐。项羽败逃,灌婴率骑兵追击项羽,斩杀项羽于东城。刘邦称帝后,出任车骑将军。吕后死,出任大将军阻击齐军。文帝即位,因平定诸吕有功被封为太尉。周勃二次罢相,出任丞相。一年后病逝。
7、张苍,北平侯,汉高祖功臣第65,战国时期荀子的学生,秦朝时为柱下吏,有罪,逃回家乡。汉高祖过广武,参加了刘邦军队,成为刘邦手下的将领,后以常山太守率军攻赵,虏赵相陈馀,为代相。后迁为赵相。燕王反,张苍复为代相,率军从刘邦平叛,以军功被封为北平侯。萧何为相国,张苍以明习历算出任萧何副手,但任计相四年,后为淮南相。高后时出任御使大夫。丞相灌婴去世,张苍出任丞相。
8、申屠嘉:汉文帝后元二年,张苍免相,申屠嘉出任丞相。申屠嘉为汉高祖功臣中年龄较小的一位。以材官蹶张,就是担任用脚蹬开弩箭射杀敌军的小兵。楚汉战争中,因功升为队率,相当于现在小班长。后来参加平定淮南王英布的叛乱,被封为都尉。惠帝时期,为淮阳太守。文帝十六年升为御使大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0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王维的官途如何一生都经历了哪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