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韩世忠,南宋中兴四将之一,最后是怎么死的

以史为鉴 2023-06-13 07:59:24

韩世忠,南宋中兴四将之一,最后是怎么死的

在历史长河中,韩世忠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韩世忠,字良臣,晚年自号清凉居士,今陕西省绥德县人,南宋名将、词人。自幼喜欢练武,学习刻苦认真,性情憨直善良,喜欢行侠仗义。十八岁时韩世忠加入宋军,在之后的数年中,因与西夏的战争中作战勇猛,处事公道正派而受到士卒的拥戴。他在抗击西夏和金国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参与平定方腊叛乱,还为朝廷平定了建安范汝为、广西曹成等地的流民叛乱,立下卓著战功。韩世忠在河北一带坚持抗金斗争数年,官阶不高,所率兵马并不多,但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因此,其威名震慑金兵。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将官苗傅、刘正彦对朝廷不满发动兵变,韩世忠、张浚等大将平息叛乱,解救了宋高宗赵构,韩世忠因功劳最大,从此成了赵构的亲信,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此次平乱,确立了韩世忠在南宋将领中的名声和地位。

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兵再次南下,突破长江天险,攻破了建康(南京),躲在杭州的赵构又要逃跑。韩世忠面见赵构,坚决主战,抵抗金兵。随后韩世忠率所部八千人在黄天荡之战中大败金军,韩世忠正确审料敌情,先占有利地势,凭借长江天险,充分发挥水战之长,歼敌万余人。黄天荡一战,也给韩世忠带来极大的声誉,“知国有人,天下诵之。”在之后的大仪镇之战中,韩世忠在一片沼泽地域将兵马分为五阵,设伏二十余处,并亲率轻骑挑战诱敌,将金军诱入伏击区,宋伏兵四起,金军猝不及防陷于泥淖之中,伤亡惨重,金将挞孛也等二百余人被俘,其余大部被歼,此战大破金军五万之众。捷报传到杭州,群臣入贺,赵构命令对韩世忠及各部将论功行赏。韩世忠不惧金兵,闻警则动,见敌则战。他坚决主战,收复失地。但在南宋政权内部始终存在着抗战与投降之间的斗争,以秦桧等文臣为首的士族势力,企图偏安一隅,主张妥协议和,最终使高宗赵构走向了屈膝投降的道路。

绍兴二年(1132年),高宗迁都杭州,南宋朝廷初步在东南站稳了脚跟。绍兴十年(1140年),在金兵大肆南侵的形势下,韩世忠击败金兵主力于泇口镇,迫使金兵退去。战后,他因功被拜为太保兼河南、河北诸路讨使,封英国公。正当韩世忠扩大队伍、规划进取之时,形势急转直下,朝中投降派势力获得了赵构的支持。因为岳飞率领的抗金大军已在中原一带大得其势,赵构担心将领功大势重、尾大不掉,而且朝廷财政不支,再加上惧怕岳飞等人迎回徽、钦二宗,自己失去皇位,于是下令各路宋军班师。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父子被诬下狱,朝中摄于秦桧独霸朝政,无人敢言。韩世忠却面见秦桧,当面指斥道:“岳飞父子何罪?为何将其关押?”秦桧答曰:“岳飞之子岳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斥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绍兴十二年(1142年),韩世忠见岳飞父子被处死,大好的抗金形势白白丧失,自己又无能为力,便毅然辞去枢密使的官职,终日借酒消愁。次年,韩世忠进封咸安郡王。赵构多次召韩世忠及其家人进宫饮宴,“眷礼深笃”,屡赐其名马、宝剑等物。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秋,韩世忠病重,被策拜为太师。不久,韩世忠病故于临安,享年六十三岁。追赠太师、通义郡王。淳熙三年(1176年),孝宗追赐韩世忠谥号“忠武”,追封蕲王。

韩世忠是怎么善终的?

韩世忠怎么善终的

南宋名将韩世忠功高盖世,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并称为“中兴四将”,累官至枢密使,拜太师,封咸安郡王,位尊爵显达人臣之极。不仅如此,此君生性耿直,曾因岳飞被陷害一事怒怼过权相秦桧,令后者记恨在心。按照“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的原则,韩世忠被奸臣谗杀的风险很大,那么他最终却因何能得以善终呢?归结起来,原因大致有三点:
1、对于国家有功,对于皇帝有恩
韩世忠在民间的威望虽不及岳飞,但立下的战功却并不比后者少。其实韩世忠早在北宋末年便因斩杀西夏驸马、擒获方腊闻名于世,等到进入南宋后,更因黄天荡、大仪镇两场大捷扬名立万。其中,韩世忠在黄天荡大捷中还差点擒获金国主帅完颜宗弼(兀术),使金人再不敢轻易南下,对稳定江南局势,使高宗摆脱流亡之苦功劳极大。
韩世忠对于国家有功,对于皇帝有恩
更何况,韩世忠对高宗还有救命之恩。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在杭州被侍卫大将苗傅、刘正彦软禁、逼退,生命几乎不保,亏得韩世忠等人举兵“勤王”,才得以诛杀叛首、重登帝位。高宗对韩世忠的救驾行为非常感激,曾拉着他的手痛哭,事后又慰劳、嘉奖他很久。
世忠、俊、光世驰入城...其阍者以闻,上步至宫门,握世忠手恸哭。光世、俊继至,并见于内殿,上嘉劳久之。见《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宋纪一百五》。
宋高宗视韩世忠为心腹,对他非常放心自此之后,韩世忠便成了高宗的恩人和心腹。于公于私,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韩世忠都有再造社稷之功,除非犯下十恶不赦的重罪,否则高宗绝不会向他“动刀子”。更何况,韩世忠不仅有大功,而且深谙帝王心术,从不触碰敏感话题,让皇帝很放心。
2、深谙帝王心术,不碰禁忌话题
宋高宗外宽内忌,内心处有两条禁忌话题容不得外人触碰,尤其是手握重兵的武将,一是迎回二帝,二是择立储君。前者虽是高宗一直在高调宣讲的政治口号,但内心里则更希望二帝烂在北边,唯此才能避免皇位合法性纠纷;后者涉及到高宗在失去独子赵旉后的“接班人”话题(高宗此时虽然失去生育能力,但依旧心存幻想),属于帝王的尴尬家事、难言之隐。
对于文武百官来讲,这两个禁忌话题,前者属于宣传策略,口号该喊还得喊,但千万不能较真,更不能付诸于实际行动;后者则纯属帝王家事,皇帝不会讲,大臣更不能主动问,更不能自作主张替皇帝选择“接班人”。只有做到以上两点,才不至于引起高宗的反感、猜疑。
韩世忠对待政治的态度,要胜过岳飞按照上述标准来衡量,韩世忠的表现要远远胜过岳飞,从来都是按照皇帝的指挥行事,从来都不会主动触碰,能避免则尽量避免。如此乖巧懂事,高宗对他焉有不放心之理?更何况,韩世忠还懂得谦抑自退之道,让皇帝根本抓不住把柄。
3、从不拥兵自重,懂得谦抑自退
宋朝有一套抑制武将的“家法”,不仅禁止武将干政,而且还利用“阵图”对他们进行各种钳制。武将在作战时必须遵照“阵图”行事,不能擅自行动,等到战事结束后要立即交出兵权,想拥兵自重最好连想都不要想。从以上两点来考量,韩世忠便做得很好,打仗时坚决服从指挥,战事结束后马上交出兵权,在朝时坚决不碰政治,让高宗内心处一百个放心,外人想诬陷都不成。
秦桧虽然嫉恨韩世忠,但拿他也没有办法韩世忠晚年因为替岳飞鸣不平,得罪了权相秦桧,一方面是心灰意冷,一方面则担心秦桧会诬陷,便辞官归家,从此再不谈论军事。赋闲之后的韩世忠,终日谈佛论道、澹然自如,时不时还会携带一两名童仆,骑着驴到西湖喝酒赏景,以示绝不再过问时事。如此谦抑自退,高宗很是欣慰,即使秦桧再怎样挑拨离间,都无济于事。
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时跨驴携酒,从一二奚童,纵游西湖以自乐,平时将佐罕得见其面...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见《宋史·卷三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韩世忠功高盖世,最终却得以善终正是以上三点原因,使得韩世忠在退休多年后,能顺利地避开多次政治风波,得到善终。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病逝,虚龄六十三岁。

韩世忠为什么不救岳飞 韩世忠最后是怎么死的

这和宋朝的制度也有关联,简单的说,在宋朝武将是没有兵权的,而在南宋初期,建国何其艰难,就是靠着各个武装力量稳定的时局。这些武装力量渐渐的发展为私人武装,武将们有田有财有权有兵,这些人中包括了岳飞了,他恰恰就是最大的私人武装力量。说这些是有根据的,我们都知道岳飞的部队被称做“岳家军”,这俨然就成为岳飞个人的部队,在古代这叫做“立山头”,高宗怎么能容许这么一支善战的部队不隶属中央调遣呢?还有据说岳飞平定诸多起义叛乱时,私收财产,整编部队,这是犯了朝廷的大忌,到底你的部队是国家的,还是私人的呢?除了部队私有化影响宋朝制度外,岳飞还干涉立嗣这样的大问题,历来说到立嗣这样的大问题,大臣都是不讨好的,何况高宗无后,这潜台词就是老子还没死呢,就谋划着我这位置了?所有的问题集中在一起,在加上那句著名的迎回二帝,昔日患难的君臣终于分离了,岳飞的被杀也就顺理成章了。只能说岳飞是位英勇的军事家,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如果呀有戚继光的政治眼光,历史或许就能改写了。前面有些跑题了,最后说下其他抗金将领却没有被杀。就以中兴四将为例:刘光世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拜少师。(此人胆小怕事,打仗经常是一馈千里,不是一个好将领)韩世忠,十一年收大将兵权,解枢密使职务(同岳飞驰名的大将,擂鼓战金山成就一世威名)张俊:此人合朝廷对金议和的意向,自请解除兵权,后依附秦侩,陷害岳飞,人格何其卑劣

岳飞死后南宋主战派其它主要人物的结局

岳飞死后南宋主战派其它主要人物的结局如下:
1、韩世忠,于1151年病逝。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字良臣,晚年自号清凉居士。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南宋名将、词人,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十八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重大的贡献。他为官正派,不肯依附奸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2、张俊(1086年-1154年),于69岁病死。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南宋初年名将,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张俊贪婪好财,大肆兼并土地,年收租米达六十万斛。高宗曾亲临其家,礼遇优厚。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张俊去世,年六十九。追封循王,谥号“忠烈”,位列七王之一。
3、刘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兴四将”之一,镇海节度使刘延庆次子。绍兴十二年(1142年),刘光世去世,年五十四。追赠太师,谥号“武僖”。乾道八年(1172年),追封安城郡王。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南宋中兴四将中,岳飞惨死,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三人有何结局?

南宋中兴四将中,岳飞被秦桧陷害惨死,张俊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亲近了秦桧,而韩世忠辞去了官职,开始享受生活,而李光世顶着虚职直到老去。这四个人是宋朝的定海神针,但是最后的结局各有不同,里面最惨的就岳飞,被冤枉,关键死的也凄惨。

张俊的出身比较普通,平常百姓人家在十六岁的时候参军,成为弓箭手。后来张俊参加一些战役以后还是普通士兵并没有升官,一直到征讨西夏打仗的时候才被提拔,但也还是最低的官位。一直到十年以后,在宋军危难时机,张俊率领人马和对方拼杀,以数百人战胜了五百多人,才让宋将军发现张俊,从而官位终于上升。后来有机会了一直巴结着皇上,和皇上关系很好,当自己出现危机的时候,懂得立马放下自己的军权表态,死后还被追封为”循王”。

韩世忠这个人比较忠厚和岳飞差不多,就是想要为朝廷效命,他所立的战功也很多,因为怕功高震主,让皇上忌惮,每次打完胜仗都会问皇上索要赏赐,比如良田、房产等,闲下来就去安居乐业享受生活并且还放弃了兵权,让皇上以为自己安慕虚荣,因此打消了皇上的猜忌,一直到自己老去。

刘光世在打仗上并不在行,一般都是打不过就跑的战略,但还好,一般他跑敌人追不上。因为知道自己不是打仗的料,因此就主动让位给了其他人,让宋高宗也放下了顾忌,赏赐了很多金银财宝以及封了太保的官职。

识时务者为俊杰,虽然骨气很重要,但是为了保命还是不要活得那么明白,岳飞就是因为性格太耿直了才被害得那么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