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朝的南北榜案最后什么结果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6 20:20:07

明朝的南北榜案最后什么结果

明朝的南北榜案最后什么结果?对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朱元璋时期的南北榜案,其实说到底就是一场政治冤案,是在洪武四大案中的蓝玉案的余波,而到最后朱元璋也没有处理恰当,反而酿成了日后大明中后期最著名的党争。

南北榜案又称“刘三吾舞弊案”,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洪武三十年的科举考试,此时的大明王朝经历了四年前的蓝玉谋反大案,所诛杀牵连者高达一万五千多人,大明后期最出色的将领蓝玉更是被处以剥皮示众的酷刑。

此案让大明各阶级人人自危,更有“打死不做官”的趋势,而这一年的科举考试,为了消除士子们对做官的恐惧,朱元璋精挑细选了七十八岁的翰林学士,有大明“三老”之名的刘三吾主持科举考试。

考试进行得很顺利,刘三吾也很好地完成了朱元璋交代下来的任务,为大明王朝选出了五十一名可造之才,并经朱元璋殿试之后,钦定了状元、榜眼、探花之人选。可是就是榜单出来结束之后数天,大批落榜的考生进行了一次鸣冤上书的行动。

落榜士子的理由很简单,也很无语,因为刘三吾所选的五十一员贡生中,居然清一色的南方籍学子,那些北方籍学子一个都没上榜。就是为了这个理由,大批士子除了去礼部投状之外,甚至沿路喊冤,阻拦官员的轿子哭喊告状,加上笔杆子们那一笔写死人的笔力,一时间整座南京城就沸沸扬扬地传出“舞弊”的说法。

“舞弊”说法一传扬开来,那些有着捕风捉影特权的御史们纷纷上书,要求朱元璋彻查此事,朱元璋在听到御史添油加醋地说了这事后,勃然大怒,指派自己的侍读张信等十二人组成调查小组,要求彻底查清是否有“舞弊”的情况存在,可结果出乎众人意料,张信等人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刘三吾等考官阅卷公平,并无特意偏袒南方士子的情况。

这结论一公布,满朝哗然,落榜的士子不服,朝廷里北方籍的官员不服,为士子出头的各级人员不服,他们继续要求朱元璋再派人调查这事,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最后朱元璋也许是被烦透了,直接就把主副考刘三吾、纪善、白信三人打成“蓝玉余党”,发配边疆。

其余有关人士不是降职就是流放,其中最惨的当属调查小组长张信,御史们捉住张信和刘三吾私相授受的把柄,不停地抨击他,让朱元璋给他判了个凌迟处死的罪名,而在处理完当事官员后,朱元璋自己再重新制定了中榜名单,却是清一色的北方士子,把原定的南方士子全部踢掉。

朱元璋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无外乎就是因为为了安抚北方士子,在洪武二十六年所诛杀的大将蓝玉,因为长期镇守北方,加上是北方人的身份,因他而死的官员也多是北方人,蓝玉的死使得北方士子开始“畏官如虎”,能尽量不去考试做官就不去,导致了洪武三十年的这一次科举考试时北方士子的应试人选减少了几乎一半之多。

在南北榜案之后,朱元璋为了平衡南北考生的选择比例,规定日后科举考试中,将参考的南北士子分为了个比例,分别录取,并成为科举定律延续了下来,到明朝中期,除了南北榜外,还增加了一个中榜,这是以安徽及西南各偏远省份为主的录取划分,规定南榜55%,北榜35%,中榜10%的录取比例。

如此划分,看似公平公正,但事实上造成的危害却是遗祸百年的,朱元璋从一开始就没有妥善处理好南方和北方的矛盾,只是直接了当地处理掉主考和调查人员,把原本在文学程度上就高北方士子一筹的南方士子全部移出榜单之中,这是安抚了北方派系众人,可对南方派系却是极度不公平的。

此后科举考试成为了各政党拉帮结派的有力工具,北方士子一入仕就投靠北方官员,南方士子一做官就抱南方官员大腿,中榜士子也是如此,在籍党之下,更是分出了“乡党”,“师生党”等小团体,自朱元璋开始之后两百年的时间,到明朝万历年间,在东林党“众正盈朝”之前,大明朝廷充斥着“齐党”、“楚党”、“浙党”等“乡党”,互相攻击,互相征伐,这就是朱元璋一开始对南北榜案时没有处理好的祸害了。

明朝的科举制成果怎么样,南北榜案是怎么回事?

大明王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最缺乏的往往就是人才。因此朱元璋渴望民间众多的能人志士能够来到朝廷,为国家效力。朱元璋办学相当成功,可这只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一个办法。这只手不够,他还留了一手,就是所谓的科举考试。

第一:早在当吴王的时候开设文武两科,当了皇帝更是如此1:朱元璋一介农民出身,深知人才的重要性,科举考试尤为关键



老朱大家都知道是放牛娃出身,通过十余年的奋斗努力才有了后面的辉煌。在古代仕子一旦中了进士,就是金榜题名,从此仕途很通畅。早在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他是第二年开始建国称帝的。那时候他已经有了称帝的资本,首先开设文武两科。

2:当上皇帝后把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从隋唐开始出现了科举制度,后面经过历朝历代不断完善。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按照当时历史上的传统,有时间的限制。像明朝规定,凡是子午卯酉就是乡试。第二年是会试,就是全国统一性的考试。每四年一次科举考试,头一年八月省里考乡试,中举。第二年二月,举人们到京城去考试,考中的就是进士。

第二:朱元璋意外废除科举制度,后面再度开创科举,晚年爆发南北榜案1: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主要还是为了巩固统治



从洪武三年开始,朱元璋举行了科举考试。可是没过多久,突然接到中央奏报,科举制度被迫停止。主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建立了社学,废了再恢复,科举制度也是废了,想要把事情做好,还是得不断积极去探索。得尝试去做,朱元璋要的是真正能够帮助他治理国家的良才。后面想到了让大家互相推荐,宋濂也知道国家需要什么人才,有些人显然对文人来说肯定不合格。

2:第二次再度开启科举制度,一步步慢慢完善



朱元璋十年后恢复了科举制度,人才积压了十年,允许他们来考试。这可不得了,洪武十七年,这一科出的人才是最多的。到科举时,会试选好了,排好了名次,报告朱元璋进行殿试。夏原吉也是从这一科选拔出来的,因此我们把它称为开国第一课。要知道夏原吉可是后面历经五朝而不倒的户部尚书,辅佐朱棣成就千秋霸业。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朱棣那么伟大的历史性功绩。

3:朱元璋在晚年的时候爆发南北榜案,让老朱顿时勃然大怒



1397年,这一年会试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状况。一结束考试,举人们纷纷开始闹事。说刘三吾作为主考官,录取的五十二个进士都是南方人。这一看,事情闹大了。最终闹到朱元璋那边,一调查属实。那时南北文化差距很大,北方不管怎样就是考不过南方。可朱元璋不这么看,把落选的卷子里看看有没有好的,换一些北方人。

下去考官们把试卷一分,结果还都是南方人。朱元璋一看勃然大怒,把考官杀的杀,发配的发配,录取的前三名全部充军。皇帝亲自阅卷,录取的六十一个全部都不要。这一科考了两榜,二月这一榜是正常的。另一榜是朱元璋六月份选的,史称春夏榜,他录取的全部都是北方人

明朝“南北榜”的整个事件的过程是怎样的?有什么影响?

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爆发了一场著名的?科举舞弊案?,因朝廷先后于春夏发榜两次,故称?春夏榜案?,又因两榜分别录取南北学子,因此也称?南北榜案?、?南北榜之争?,还因主考官为翰林学士刘三吾,故也称?刘三吾舞弊案?。实际上,这次事件并非是真正的科考舞弊,而只是所谓的文人?风骨?所引发的一场政治风波罢了。?

春榜录取学子皆为南方人,北方举子联名上疏告发舞弊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又到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时间,经过反复斟酌,朱元璋最终任命85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王府纪善白信蹈为副主考(纪善为王府属官名称)。

如此情形之下,坊间顿时遍布各种谣言,有人说主考官收了钱,也有人说主考官?地域歧视?,总之没有一个人相信这份皇榜是真实可信的。事情经过发酵,很快便从民间渗透到了朝堂之上,引起了朝中大臣的热议,先后十多名监察御史上书,要求朱元璋彻查,而朱元璋的侍读张信等人也怀疑此次科举有鬼。

三月初十,朱元璋正式下诏,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王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和萧揖,以及已经廷试取录的陈安阝﹑尹昌隆﹑刘仕谔等十二人组成?联合调查小组?,从落第举人的试卷中每人调阅十卷,增录北方举子。

明洪武十三年二月份,科举会试榜单发布后,其录取的五十一人全部是南方人。因为其没有一名北方人,过去也从未出现过,于是该录取结果遭到北方学子质疑,他们联名上疏,告主考官刘三吾、白信韬徇私舞弊。朱元璋得知后命侍读张信、正字董贯等人重新阅卷,经过多日的复核,发现北方考生的试卷水平确实不行,而且其中还夹杂着禁忌之语,之前录取的五十一人没有任何问题。?

重新调查的结果再次遭到北方考生质疑,认为阅卷之人故意呈上陋卷,朱元璋为了平息此次事件,于同年六月亲自策问,录取了六十一名,六十一名悉数为北方人。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处理了主考官和第二次重新阅卷之人,其中刘三吾等被发配西北,张信被凌迟处死。?

因为二月份的春帮和六月份的夏榜同时存在,所以此后南北分别取仕成定制。洪熙年间,南北两地开始使用不同的试卷,是为南北卷,南取六成,北取四成。宣德年间,增设中卷,从南北两地各划分百分之五的名额,主要照顾云南、贵州等偏远地区。南北分卷反应了两地经济、文化差异水平,如今高考分卷也有相似之处。其积极影响在于提高了取仕的相对公平程度,消极影响则是易形成朋党之争,不利于明朝的统一。

“慢新闻”揭秘明太祖朱元璋为何插手“南北榜案”?



导读:南北帮案是发生在明朝洪武三十年“丁丑科”考试之后的一件大事,一个奇迹,一个丑闻。据说这是一个大事件,因为北方的一场暴乱被推到了顶峰,最后演变成了一场政治运动,南北双方的人对峙。朱元璋自己做的;这很奇怪,因为这个话题有两个列表。第一份名单公布的52人全是南方人,而第二份名单公布的61人是北方人;这是丑恶的,因为朱元璋又一次使用了残酷的手段,借此机会消灭了反对势力,制造了一年内处决20多名考官的血腥悲剧。


可以说这是一个不注重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问题。朱元璋在位时间很长。为什么他会激起众怒,不分身份地屠杀考官?我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朱元璋从大局出发,这样做,吸收了北方士人的心。主考人不明白皇帝的用意,引起了朱元璋对他们的怀疑。三者中,朱元璋以此为契机,铲除了反对势力,实行文化专制。


明初北方知识分子受战乱影响,一直在等待和徘徊,不愿依附于明朝。用科举制度制服北方知识分子势在必行。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如果学者们只根据文章的质量来接受文章,必然会导致地区间的巨大差异。一些落后地区的学者永远不会有光明的前途,这将影响落后地区的发展和政治稳定。朱元璋作为皇帝,把握大局,考虑稳定。他只有采取人为平衡的方法,才能平息北方知识分子的不公,安抚北方的人心。


朱元璋的思想是清晰的,正确的,明智的,但偏偏大家都不买他的账。他先是要求考官刘三五找一个平衡点,增加入围人数,从名单中选几个北方候选人,刘三五拒绝了。于是,他命令张欣等人主持复试,希望能选拔出几个有才能的北方人,但令朱元璋吃惊的是,复试的结果与初试的结果完全一致,又一次把所有的北方人都冠以孙山人的名号。张欣等人无法理解朱元璋的意图,一意孤行,伤害、惹恼、羞辱了皇帝。朱元璋决定亲自主持卷子的第三次考试。


和张欣都是严格按照科举选拔人才的,但朱元璋认为张欣和吴相互勾结欺骗你,把他们交给刑部严肃查处。由于缺乏有力的证据,刑部不得不以“为胡申冤,为朝廷谋反”的罪名进行工作。刘三五、张欣等人一下子成了逃不掉的“蓝玉余孽”。明知朱元璋无罪,仍在一年内处决了张欣、白辛道等20余人,并派刘三五到边疆流放。南邦第一人宋聪、南邦第二人安辰也因受贿罪被逮捕。一个被送了出去,另一个被处决了。至此,这起全国性的案件彻底告破。


“南北帮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文字狱结束后不久。这是朱元璋镇压朝臣反对,实行文化专制和高压政治的极端手段的延续。此案既反映了国家统一发展中南北政治平衡的要求,也反映了朱元璋打击和限制江南地主的一贯政策。朱元璋既是叛逆的皇帝,又是杰出的政治家。对他来说,卷入“南北名单案”,用几十个人的脑袋换北方的民心,换世界的政治稳定与和平,是一定的事情。另外,他杀的人自以为是,目光短浅,ped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1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