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曹操是非常注重人才的,只不过曹操的性格当中,因为他的多疑,也是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的困扰。
当时,在刘备的身边有着诸葛亮来为自己出谋划策,而曹操的身边,自然也是有着非常优秀的谋士的。曹操是很重视司马懿和杨修的,二人都有着足够的谋略。
只不过在性格当中,司马懿和杨修两个人可谓是截然不同。在对待曹操的态度上,正是因为态度的差距,使得一个人成为了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另一个人却身败名裂。
司马懿虽说野心勃勃,可他并不会在曹操的面前表现出来,也正是因为司马懿的城府,曹操这么多疑的人,在生前都是非常看好司马懿的,完全都没有想到过之后发生的事情。
至于杨修的话,他恃才傲物,说话不分场合,在曹操面前说话也是口无遮拦。如果说放到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杨修的情商还是比较傲人的。据记载,在一次曹操出征孙权的时候,选择了鸡肋作为代号。
杨修听到了这样的说法后,赶紧回房间收拾行李,还跟其他人解释说曹操是想要撤军了。这样的话语被曹操听到了,也就选择了处死杨修,理由是要扰乱军心。
说起司马懿,大家应该都是非常熟悉了,其实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个人,在计谋上可谓是不相上下。只不过诸葛亮确实是被神话了,在很多资料上,都会更多的夸赞诸葛亮的计谋。
但司马懿和杨修相比的话,二人性格上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的。司马懿,是属于那种非常懂得隐忍的人,这样的性格,自然是可以得到曹操的赏识的。
就连一开始曹操想让司马懿做官的时候,司马懿就不是那么愿意。后来司马懿的一举一动,也是让曹操有了一些疑心,不过很快司马懿又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曹操彻底放下饿了心。
毕竟曹操看到司马懿好像不是那么本分的时候,就选择让司马懿坐冷板凳。司马懿这么聪明,自然也是看穿了曹操的小心思,这时司马懿就又开始了奋力工作,打消掉了曹操一直以来的顾虑。
因为司马懿的行为,也让曹操能够看出司马懿的忠心。加上司马懿与曹丕之间的特殊关系,让曹操也是有所顾忌。曹丕是曹操的长子,而司马懿的话,和曹丕之间可以说是很好的兄弟关系。
有句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更何况是跟着是生性多疑的曹操呢!司马懿能够得到曹操这么长时间的信任,是离不开他隐忍的性格的。那么对于司马懿这个人,大家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原因是杨修触碰了曹操的底线,导致曹操没有办法下台,所以曹操杀害了他。其实在很多方面上,曹操一直忍受杨修。杨修此人为人高调,常常嘲笑同僚,并且时常揣测曹操的用意,为人臣子虽然可以提前了解主公的用意,但是卖弄自己的聪明。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反观司马懿忍辱负重,瞒过了曹操。从他们的人物性格上,杨修的死,是他自己的原因。还有杨修的家族,他的家族历代都是效忠汉室,到了他的父亲一代依然如此。在万般考虑下,曹操最终杀害了杨修。
杨修的家族是非常强大,杨氏历代都担任汉朝的四世三公。到了杨彪这代,汉室已经名存实亡。在曹操的挟持下,杨彪退出了政治舞台。随后,杨修投奔到曹操帐下。杨修的能力让曹操十分的欣赏,但是他的自作聪明,让曹操有点厌恶。他一直卖弄自己的聪明,同僚之间也十分嫌弃杨修。
在汉中之战中,曹操的军队不敌刘备。在曹操的考虑下,想要突破刘备的防守。但是还是失败了,无奈之下只能退兵。在这次计划中,曹操以?鸡肋?为行动口号。杨修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理解了曹操的想法,于是就和行军的将士们说出真像。曹操听到后,十分恼火,最终以泄露机密杀掉了杨修。
在这个方面上,司马懿懂得曹操的想法。在每次作战中,司马懿都明白曹操心中的计谋。但是司马懿都用另一种语气表达出来,曹操听到后也十分喜悦。司马懿没有展现出自己的聪明,但是让曹操明白到自己的能力。
杨修之死是必然的,他自己亲口说过:我固自以死之晚也。意思是其实我早就该死了!自己的所作所为,自己的立场,杨修心里非常明白。同样的,一样的作为,一样的立场,为什么曹操没有杀司马懿呢?
杨修和司马懿两人卷入世子之争的斗争当中,这本来就是非常凶险的一件事情。历来皇储之争,失败者往往都是被灭门。这一点杨修非常清楚,那么杨修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才导致曹操动了杀心呢?
应该说,在前期,杨修以及他辅佐的曹植是占尽优势的。曹操是个聪明人,自然喜欢聪明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两人相比,曹植要比曹丕聪明百倍。因此,从曹操内心深处来说,曹植是最佳的世子之选。
(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曹操喜欢节俭,反对衣着华丽。曹植正好也不尚华服。曹操喜欢考验自己的儿子,而曹植每次对答如流,文采斐然。因此,曹操最宠爱曹植,甚至有立曹植为世子的打算。
当然了,曹植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举止放浪形骸,饮酒没有节制。这一点曹操也是心知肚明,因此曹操在观察,到底是稳重的曹丕好,还是聪明的曹植好?
于是两人身边的谋士也被列为观察的对象,曹植身边的谋士是杨修、丁仪、丁廙两兄弟,曹丕身边的谋士是司马懿、陈群、朱铄、吴质。曹植的首席谋士是杨修,而曹丕的首席谋士是吴质。那么司马懿呢?其实司马懿也出了大力,但是司马懿隐藏的更深。依照司马懿低调的性格,他是不会重度参与世子之争这件事情的。
(司马懿)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 司马懿并没有在纯粹的世子之争中出谋划策,而是帮助曹丕干了许多真正的实事来树立曹丕务实的形象。司马懿当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曹操,而曹操派司马懿入曹丕府中也是为了让曹丕多向司马懿学习。学习什么呢?学习司马懿处理政务的能力,例如屯田、耕种结合、边疆将领考察,形势分析等等。至于那些与杨修斗争的事情交给了另外一个人,他就是吴质。
吴质非曹丕府人员,无故不能接触曹丕。因此,曹丕为了请教吴质,每次都让人把吴质藏到箱子里面,然后偷偷运送进府。这一切被暗中派人盯梢的杨修所发现,于是杨修密告了曹操。曹操很生气,派人来查看此事。
吴质于是心生一计,他让曹丕照旧抬箱子入府,但是自己不藏在里面。等到相府的人前去查看,发现箱中只是衣服而已,并没有藏人。于是曹操对杨修心生怀疑,认为杨修为了陷害曹丕而不择手段。这是两人第一次交锋,杨修失败。
曹操后来考验曹丕和曹植的临时应变能力,让两人带着王令出城,但是又对城门交代,不到规定时刻,不允许任何人出城。
吴质给曹丕的建议是:遇到城门宣读王令,能过则过,不能过要尊令返回。而杨修给曹植的建议是:若门不出侯,侯受王命,可斩守者。意思是王令在身,阻挡者斩之。
曹操是个法度的倡导者,曾经为了实践法度而割掉自己的头发来示众(曹操马惊,踏坏了麦苗)。自然的,曹操也希望自己的世子也能够遵守法度。而城门开启时间是预先约定好的,任何人都要遵守。曹丕遵行法度,返回请示。而曹植在杨修的建议下竟然违反法度闯门而去,甚至还杀了门守。这是曹操所不能容忍的,心存不善是小事,破坏法度是大事。于是曹操心里有了底,随后赐死了杨修。理由是:
脩先戒植:「若门不出侯,侯受王命,可斩守者。」植从之。故脩遂以交构赐死。 杨修被赐死的理由是交构罪,交构的意思是离间。曹操的意思很明显,杨修恶意制造曹丕和曹植之间的矛盾,离间他们之间的兄弟感情。甚至离间曹操和两个儿子之间的自然感情,掺杂曹家家务事情太多,不得不处死。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曹操此时经过漫长的观察,心中开始倾向于曹丕。在曹操向贾诩询问世子人选时,贾诩举了袁绍两个儿子袁熙、袁尚的例子,曹操随之定下了立曹丕为世子的打算。
而曹植嗜酒如命,行为放浪形骸。在曹操眼中,如果杨修真的对曹植好,就应该规劝曹植收敛自己的行为,戒酒戒行,多做实事。但是结果却是杨修用力用错了方向,杨修一味的去猜测曹操的想法,帮助曹植讨好曹操,而治理天下,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猜度别人的小心思,而是实实在在的理政能力,这一些杨修都没有教会曹植。
相反的,在杨修的帮助下,曹植越来越狂妄自大,以至于最后醉酒驾车夜闯司马门。曹操彻底怒了,终于对曹植彻底失望,也对杨修心生嫃怒。
既然曹操选择了曹丕,那么必定要放弃曹植。而曹植身边的谋士在一日,对曹丕都是个威胁。曹操不忍心杀掉曹植,那么就要拔掉曹植身上的刺。而曹植身上最大、最锋利的刺就是杨修。于是顺理成章的,杨修就要被处死。
反观曹丕,曹丕赢了。赢了的结果就是自己当上世子,身边的谋士也随之平步登云。那么曹操为什么不讨厌曹丕身边的谋士呢?
以吴质和司马懿为例,两人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让曹丕保持朴实无华的状态。司马懿教会曹丕别犯错,论资历世子之位就是你的。吴质在曹操率兵出征时赶紧劝曹丕大哭,曹丕没有说一句话,也没有写一句文采斐然的诗句,只是大哭一场就感动的曹操泪流满面。
反观曹植,在杨修的建议下写了一篇辞藻华丽的马屁文章,和曹丕的大哭相比,显得是那么做作。因此,相比而言,曹植在杨修的辅佐下表现过于积极,让人心生讨厌。而曹丕则显得要稳重和平和许多。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杨修之死是必然,首先参与世子之争本就是个风险很大的事情,输者往往性命难保。其次杨修用力用错了方向,他没有帮曹植改掉自己身上的缺点,相反的过于去揣摩曹操的心意,投机取巧,表现的过于明显。甚至于教善良的曹植去斩杀门守,这一切都是曹操所忌讳的,于是曹操以交构罪赐死了杨修。反观司马懿和吴质,他们两个都教会曹丕要低调,只要曹丕不犯错,论资历,世子之位迟早是自己的。最后,这个目标果然实现。而结局是残酷的,杨修被处死!杨修值得同情吗?我觉得不值得。
杨修出身弘农杨氏,弘农杨氏是东汉时期的豪门士族,其家族从西汉时期开始显赫,也出过四世三公,其知名度不亚于袁绍的四世三公家族。杨修不是被曹操所杀的第一个名士,却是被曹操所杀的最后一个名士,在杨修之前,曹操已经杀害了边让、许攸、孔融、荀彧、崔琰等人,曹操并非不爱才,而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多是政治原因,才杀害这些名士的。
杀人是需要理由的,尤其是杀名士,更是不能随便杀的,除了会让自已名声不好,还会引起各种麻烦,但曹操杀人显然是有理由,有的名士是因为看不起曹操,如边让、孔融,有的名士是因为恃才傲物,如许攸,有的名士是因为政见不合,如荀彧,还有的名士完全是因为曹操看不贯,完全是被冤杀,如崔琰。
那么曹操为什么杀杨修,还是在他生命中的倒数第二年?曹操杀杨修,主要有三个原因:
1、杨修的家族背景。
杨修出身弘农杨氏,其家族的影响力太大,这与曹操的寒门出身不同,曹操想要建立一个法制社会,东汉末年时期,豪门士族的权益过大,主导了地方政治,曹操想要夺取权力,既要和这些士族合作,同时又要防备这些士族力量过大,时不时打压一下,杀杨修就是敲打弘农杨氏。
杨修的父亲杨彪是袁术的女婿,杨修就是袁术的外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豪门士族为了结合成利益共同体,士族与士族之间通婚,形成庞大的利益共同体,让他们发展壮大,就严重威胁到曹操的政权,而袁氏家族又是曹操的敌人,杨修是袁绍、袁术的亲戚,让曹操不放心。
曹操刚迎立汉献帝不久,杨彪是朝廷的代理尚书令,袁术称帝,曹操都想对杨修的父亲杨彪下手,但出于没有想到杀杨彪的理由,又有太多的人求情,只是把杨彪下狱,没杀成,现在杨修又撞上来了,曹操岂能放过?
2、杨修的政治诉求。
杨修的父亲杨彪出身名门,是东汉时期正统的儒学家,杨修也是才能过人,杨家在政治上的诉求与曹操不一致,当时曹操想杀杨彪的根本原因还是政治诉求不一样,杨彪与荀彧有些相似,都是铁杆的拥汉派,而曹操却一步一步走上纂位的道路。
杨修虽然参与了曹植与曹丕的夺嫡之争,但这不是他被杀的主要原因,因为同样参与夺嫡之争的丁仪、丁廙兄弟曹操却没有杀,并且曹操在给杨修父亲杨彪的信中说道:你的儿子仗着你家的权势,不和我一条心,我说他也不听,真是生气呀!
言外之意就是说杨修与曹操的政治诉求不一样,他们除了工作的接触也没别的了,所以这里只能是政治诉求不一样,这就为杨修之死埋下伏笔。
3、杨修的性格张扬。
杨修这个人太聪明了,能够猜中曹操的心事,下属猜中领导的心事也就罢了,贾诩、司马懿等人也能猜中曹操的心事,但是他们不说出口,而杨修猜中还到处宣扬,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这是杨修与司马懿的最大区别。
关于杨修有许多发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比如曹娥碑解字谜,猜中曹操心事绝妙好辞;比如阔字谜,曹操在门上写了个活字,被杨修猜中门太宽了;比如合字谜,杨修让每个人吃一口;还有著名的鸡肋事件,猜中曹操要退兵的心意,成为最终被杀的导火索。
聪明人到处都有,曹操不会都杀,但是老是到处宣扬曹操的心意,领导的心思人人都知道,还怎么做领导,曹操当然要杀杨修了,在感觉自已生命快要到终点前,曹操就找了理由杀了杨修。
而司马懿这个人与杨修完全不同,司马懿虽然也是出身世家大族,但其家族影响力比杨修家族小得多了,司马懿最终能活下来,主要原因就是司马懿为人低调,极其擅长隐忍,城府极深,不轻易表达自已的喜怒哀乐。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是曹操出仕的举荐人,其家族与曹操家族关系一直很好,家族中多人在曹操控制的朝廷中担任官职。
司马懿是公元208年才出仕到曹操手下担任官职,虽然曹操有发现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并告诫曹丕要防备,但是并没有发现任何司马懿实质性的问题,也找不出任何杀司马懿的理由。因为司马懿太会表现了,不仅聪明低调,而且工作勤恳,废寝忘食、孜孜业业,把自已隐藏得很深很深,但更重要的是,这个司马懿还没有任何野心。
司马懿和杨修比起来,简直低调得不行,而且最重要的是对于政治上的诉求,司马懿是支持曹操代汉的,对于司马懿,曹操实在没必要杀,总不能怀疑一下就杀人吧,总得看实际表现。所以曹操杀杨修,而留下司马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0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