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前排士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打仗第一排死亡率很高,为何士兵还是愿意打头阵?
引言
自古以来人们就痛恨战争,因为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在,战争则意味着会带来伤亡,对于交战双方而言都是弊大于利的。如诗中所言: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不过在古代时候,由于没有现代各种军火武器弹药,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古代战争并没有多激烈。其实则不然古代战争仍然会造成较大的死伤,尤其是队伍中站在最前排的士兵更容易丧命。如此一来就有一个问题摆在人们眼前,既然明了解站在前排必然是九死一生,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士兵愿意冲在前锋?
而且因为那些能够走上战场的大多都是血气方刚的男子汉,如果有机会可以为国家效力,大多数人都会将其当作是一种功绩和荣耀,所以在能够被选到前排的情况下,他们大多都不顾生死,只为祖国安稳强大。
可虽说爱国情怀能够让不少人勇敢的冲在前锋,但终归来说这是一个事关生死的大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将荣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也不是所有的壮年都愿意以一当十,奋勇杀敌,尤其是面对着战场战力不平衡,敌军更强大的情况下,必然会有人选择退缩,那在这种情况下又该怎么办呢?若纵容士兵们撤退整个队伍就会溃散。
但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虽然有时候爱国情怀不能够激发战士们的激情,但金钱有时却可以。
一般来说古代都有这样的规定愿意奋勇杀敌的都能得到国家的重赏,因此,在作战过程中愿意冲在前方登上城楼,斩敌军人头并夺下敌军战旗的都能被大大奖赏。而且在历朝历代对于费用杀敌将士的奖励都极为丰厚。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斩首一人并不是指随便斩敌军中的任何一个人头都可以,必须要求的是对方阵营中的爵首,这也意味着斩首的最低标准就是低级军官,然而在整个大军中,即便是低级军官的首级也不容易取。所以那些冲在最前线的人更有可能立下战功。
到了明代,大军中的奖赏则更为直接,那就是直接用钱财来激励士兵,据说先登者可以获得五千两白银,这是什么概念呢?在明代时期5000两白银能够买下944吨大米,尤其是在粮食稀缺的古代,这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巨款。
可又想得到这颗获取先登的机会,就更应该站在前排,所以大赏之下,纵然深知九死一生,可仍有人愿意拼搏以求改变命运。
而仅仅是精神和钱财的奖励还不足以让那么多的士兵心甘情愿的
冲在前线,毕竟比起生命,有些人认为荣誉和金钱也没有那么重要,这时候古代的另外一条刑法则起了关键作用,那就是不往前冲就要被处死。
结语
除此外在古代时期作战并不是高喊着口号胡乱往前冲,大多都是讲究阵型和阵法的,一般来说前排士兵的存活率反而更大。因为他们手上所拿的防盾设备精良安全系数更高,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既不贪财也不贪图荣耀的人,仍然愿意在前线作战的原因。
参考资料:《塞下曲》
首先来说,这封侯跟普通的官职又不一样了,这封了侯爵之后,被册封的那个人会有自己的封地领土,封地上也有属于他的子民,这就涉及到一个千户的概念了,如果是千户侯的话,那么他就有权利管理这一千户人口,而他们每年的赋税也都不用再上交给国家,而是直接交给这个侯爷,而侯爷只要坐享其成就可以了,这有利于财富的积累。
第二点好处就是免赋税,要知道在古代除非是天灾或者是新皇登基,才会有免赋税这一说,不然不管是谁都要纳税的,但是做了侯爵之后就可以把这一项给免了,这等于是在日常上又减少了相当一部分花销,所以这第二个好处就是把自己所有的收入都给自己支配,不用再给国家上缴了。
第三个好处就是这爵位可以承袭了,世袭这个制度是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就有的一个制度,从一开始的选贤才做领导到后来变成世袭,这也只是在帝王家才有的待遇,普通的官职还是要从最底层一点点往上爬的,不过这个侯爵却成了一个例外,因为这是帝王家对有功之臣的认可,对有功之臣的封赏,所以这个爵位也是可以按家族承袭的,虽然说很多人都觉得这样并不公平,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虎父都能生出来小老虎,也有可能是一个贻笑大方的犬子也说不准,但是这也只是帝王的一种奖励。当然这样也算是一种陋习,这种封赏在等级分明的古代尤为突出,也会造成家世好的人不见得有学识,真正有本事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被埋没掉,而且千里马是经常能够遇见的,但是这个伯乐却非常的少见,而这种制度在如今也早就被取消了。
还有一点让很多男生都比较羡慕,那就是封了侯爵能够纳的侍妾数量增加,当然这里面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他们的钱会比较多,让他们有足够的钱能够养活家里的妻儿,另一方面就是在古代其实对于妻妾的数量还是有把控的,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话,虽然说不要求一夫一妻,但是也不允许娶太多,但是封了侯爵就不一样了,这样可以在很大限度上满足自己的私欲。
听完了这些介绍,是不是有宝宝已经向往古代的生活了呢?有没有感觉其实如果能够有这样的封赏也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呢?确实,在古代能够做了侯爷那可是男人的梦想呢!当然这梦想想要实现也并没有那么容易的,这需要非常大的功劳去填充,并不是想要就能要的到的,不知道要经历多少次的九死一生,不知道是多少将士的生命才能换来这样的功劳呢!
河南郑州水灾事件,相信大家都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再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团结,以及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此次的暴雨,也确实给郑州和其他地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关于抗击洪灾,我们也并不陌生,最典型的案例便是“大禹治水”。那古人是如何防汛抗洪的呢?爆史君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件事。
自古以来,洪灾就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可以说是人类的心腹大患。 所以古代统治者十分注重对降雨量的检测,并设有专门的水利部门。 如司空、都水监、水部郎中、河道总督等,都是主管水利的官员。 同时,古人采取了严密的防汛措施。
首先,建立先进的报汛制度
早在先秦时期,秦国便规定:“稼已生后而雨,亦辄言雨少多。” 意思就是说,在庄稼生长期间下雨,要及时汇报降雨量的多少。 秦朝之后,有的朝代要求地方政府从立春开始便报汛,直至立秋。 如《后汉书·礼仪志·请雨》就记载:“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而在防汛期间,主管水利的官员要求全部亲临一线指挥,如有突发情况,需立即上报朝廷。若因官员的失误导致灾情变得严重,失职官员最高可能会被判死刑。
为了让地方政府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报灾情,历朝历代都会在地方设置报汛驿站。从报汛驿站发出的奏报,被称为“水报”。 根据汛情的大小以及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报汛方式。如古代兰州传递险情,通常使用“羊报”。
所谓的“羊报”,就是指水卒乘坐羊舟沿途报汛。 据史料记载,甘肃皋兰县城西曾设有水位观测标志,一旦出现险情,当地政府就会派剽悍壮实、水性高强的水卒,带上浸过油的羊皮袋,沿着黄河急流迅速投掷水签。黄河周边的官府会派专人在河里打捞水签,按照水签提示的洪峰高度,命河工提前加固堤防,防范于未然。由于这项工作九死一生,难度系数极高,所以水卒在完成工作后会得到很大一笔赏金。
如果汛情比较紧急,一些地方政府会发“马报”。 马报是指地方衙门派人乘快马报汛,明清时又称“六百里飞马”,仅次于古代报告军情的八百里加急。 为了不耽误水报的传递,古代地方政府会在黄河堤岸备有报汛的“塘马”,一路上换马不换人。如果水报使过于劳累,将会由新人接替传递,直到将马报传递到京师。
除了比较常见的“羊报”和“马报”外,还有“步报”和“狗报”。 “步报”自然就是指人靠着双腿去报汛,但仅限于离国都较近的郡县。如秦国就曾规定:“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轻足”就是指走得快的人。而“狗报”则是指通过特训的狗代替人来传递情报,经过特训的狗,传递情报的速度并不比人慢多少。
当然,这些报汛方式通常都是对公。 在对私预警方面,明代治水专家潘季驯也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通过悬旗、挂灯、敲锣打鼓等方式提醒下游百姓,让他们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其次,建立水文观测站
上文也提到,地方政府发“羊报”,是因为检测到了险情。而他们检测的地方便是水文站。 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水文站便是长江三峡库区上游的白鹤梁,它也是“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的梁脊比长江常年最低水位仅高2-3米,常年没在水中,只在每年冬春之交水位最低时露出水面。古人便根据白鹤梁露出水面的高度位置来预估长江枯水水位。 唐朝时,古人创立了白鹤梁题刻,并以“石鱼”作为水文标志。白鹤梁水文站记录了自公元764年后,断续72个年份的长江枯水记录。
宋朝时期,除了沿用之前“刻石记事”监测水文的方法,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水位观测制度。 比如位于吴江县长桥垂虹亭旁的“水则碑”,就可以记录水位。 左水则碑可以记录历年的最高水位,右水则碑可以记录一年中每个月的最高水位。
而兰州地区则在今天黄河铁桥两侧各树立两根铁柱,号称“将军”。然后用刀在“将军”上凿出一定的刻度,用来测定水位。“将军”的水位高一寸,河南的水头就高一丈,就需要派出“羊报”报警了。
最后,建立堤坝分洪和泄洪
中国人与水患打了几千年的交道,从中吸取了很多的经验教训。 大禹改堵为疏,规划水道,将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这才治理了水患。所以兴修水利工程非常重要。 而无论是都江堰还是郑国渠,抑或是它(tuō)山堰、灵渠,都为分水、引水和泄洪起到巨大作用。
面对洪水,主要做两方面的准备。一是防,二是治。在洪灾发生后,只有积极应对,才能减少损失。 每当这时候,古代统治者都要求责任到人。除了需要地方官员和水利部门的官员亲临一线指挥救灾外,还要求他们如实汇报灾情。 如有瞒报、漏报、谎报等行为,将会从重处罚。如韩愈在潮州担任刺史期间,因天降暴雨,潮州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韩愈便亲自冒雨出城勘察灾情,随后带领百姓在城北建起防洪堤。
而暴雨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古代统治者也非常重视。 他们通常会在灾区开仓赈灾,安抚百姓,减免租税,帮百姓重建家园。 如在明洪武十七年,黄河开封段东月堤决口,大面积受灾,朱元璋便派官员抵达前线指挥,同时免除来年的赋税。当然,也不是所有官员都尽职尽责,有些地方官在大灾大难来临时视而不见,也造成了很多无辜百姓的伤亡。对于这种官员,通常都会被“秋后算账”。时至今日,古人防汛抗洪的很多手段仍行之有效,可见古人有多聪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7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