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三国时期陈式的真实实力怎么样他在蜀汉是什么地位

以史为鉴 2023-07-06 17:17:03

三国时期陈式的真实实力怎么样他在蜀汉是什么地位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对百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对于汉末三国时期的武将来说,因为《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影响,很多人物的真实情况,往往和人们的印象存在一定的出入。比如正史中的关羽,虽然斩杀了颜良,却没有诛文丑,再比如赵云在正史中,也不仅仅只是刘备的护卫。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蜀汉武将陈式来说,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记载蜀汉第三次北伐中,陈式追击魏军失败,被追究战败的责任,遭诸葛亮斩首。而与之同犯军法的魏延因将来有用而免死。由此,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陈式完全是为了衬托魏延而设置的龙套。但是,在《三国志》等正史中,陈式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猛将,其受到了刘备、诸葛亮的重用,并且曾与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交手。

首先,陈式,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和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等蜀汉名将不同,陈寿在《三国志》中并没有为陈式这位武将单独列传。所以,不仅陈式的生卒年没有相关的史料记载,就是陈式的生平事迹,我们也只能从《徐晃传》、《诸葛亮传》等他人的传记中寻找。根据《三国志·魏书·徐晃传》的记载:“(刘)备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魏太祖(曹操)遂自至阳平,引出汉中诸军。”在曹操平定汉中之地后,留下夏侯渊、徐晃、张郃等人镇守汉中。在此基础上,刘备派遣包括陈式为首的十余名将领带着各营部队去截断马鸣阁道(栈道)。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刘备的这一进攻,无疑是非常有风险的。而在这场冒险的战役中,陈式不仅获得了刘备的重用,而且在失败后成功撤回益州之地。更为关键的是,在这场败仗中,陈式还和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交手。所以,这从侧面体现出了陈式的勇猛,并且受到了刘备的信任和重用。就徐晃来说,无疑是曹操五子良将中的佼佼者,比如在襄樊之战中,徐晃就在和关羽的正面较量中不落下风。因此,在笔者看来,陈式败给了徐晃,显然不是一件值得贬低的事情。在此之后,陈式又参与夷陵之战。夷陵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更是刘备一生的最后一战,对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根据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的记载:“章武二年,(222年)猇亭之战前,与吴班率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陈式虽然跟随刘备参与了夷陵之战,但是,因为夷陵之战中,蜀汉是失败的一方,加上陈式并没有立下太大的战功,所以,在正史中,自然也没有陈式在夷陵之战中具体表现的记载。在夷陵之战的第二年,刘备去世,后主刘禅即位。至于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平定蜀汉南中地区后,开始北伐曹魏之战。根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记载:“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

最后,公元229年,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占了曹魏的武都、阴平二郡。对此,陈式完成了诸葛亮交托的任务,帮助蜀汉夺取了这两个郡。在此之后,曹魏雍州刺史郭淮率领大军进攻陈式,而诸葛亮也出兵支援陈式,从而击败了曹魏大将郭淮。基于此,在诸葛亮北伐曹魏期间,陈式已经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即便陈式的地位还不能和魏延相提并论,但是,陈式显然不是像《三国演义》中的描述一样,是一个为衬托魏延而设置的人物。此外,关于陈式最终的结局,在《三国志》等史料中也没有相关的记载。也即陈式的结局,属于下落不明的情况。当然,作为蜀汉的一员猛将,陈式如果战死沙场的话,应该会在正史中有所体现的。所以,陈式很可能是病逝的,所以陈寿才没有《三国志》特意提及陈式的最终结局。总的来说,陈式在蜀汉武将中的地位虽然不如魏延、吴班、吴懿、王平等,但也是独当一面的大将,可惜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黑惨了。

蜀汉的四位将领,曾跟随诸葛亮北伐,最后都下落不明!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国宰相诸葛亮为帮助汉朝征服中原,于公元228年春至234年冬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在诸葛亮北伐期间,蜀汉的许多将领都参加了北伐,如大家熟悉的姜伟、魏炎、王平、吴仪等将领,几乎都跟着诸葛亮北伐到了中原。

正是通过北伐中原的经历,这些将领中的许多人成为了蜀汉中后期的中流砥柱,如姜伟继续北伐中原,王平保卫中汉。当然,一些将军跟随诸葛亮北伐中原,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行踪最终在史料中不为人知。其中,下面我想说的蜀国四将,不仅参加了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活动,最后也消失了。

一、 马岱

马岱(生死年不详),扶风毛岭(今陕西兴平)人。三国时期蜀汉将军,马超的弟弟。一方面,回到蜀汉前,马岱与曹操作战,与龙山作战。另一方面,公元214年,马岱随马超回到刘备,参加了围攻成都和汉中战役。刘备死后,马岱跟随诸葛亮北伐中原。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后,马岱奉杨毅之命杀了魏延。在我看来,如果马岱不杀魏延,蜀汉将领之间的内乱可能升级,这自然会给曹魏带来机会。

迟杀魏后,马岱被蜀汉投入使用。他曾率军北伐,被魏打败,被牛进送回。陈沧厚,平北将军。值得注意的是,北伐失败后,在《三国志》等史料中没有关于马岱的记载。也就是说,我们不知道马岱是战死的,还是生病的。

二,黄攻

黄西?-? 三国时期,蜀汉将军的名字和籍贯不详。因此,我们不知道黄是来自宜州还是荆州。建兴七年(公元228年),蜀国宰相孔明第一次进攻北方中原时,黄帝突袭将军参加,并与马苏一起守街亭。在亭台之战中,黄怒波进攻,李胜率军攻入清水河畔,被曹魏五大好将之一张英击败。众所周知,街亭之战的失败,不仅使马苏丧命,也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功亏一篑。

所以,战后,诸葛亮夺取了他的军事权力。为此,在我看来,这说明在黄光裕进攻之前,他应该是一个地位很高的将军,否则就没有诸葛亮夺取军权的记录。失去军权后,黄光裕的事迹和结局没有相关的历史记载。在许多史学家看来,黄闯很可能是被蜀汉抛弃或被封为假职,不允许他继续参加北伐中原等战役。因此,陈寿不必在《三国志》中提及黄的最后下落。

三、陈式

陈式,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早在汉中战役中,刘备就派出陈式等十余名将领,与他们的营连成一线切断马明革路(栈道)。汉中战争后,陈式追随刘备进攻东吴,即参加了夷陵战争。正是由于多次战斗的经验,陈式逐渐成为蜀汉时期的将军,并被诸葛亮所采用。

据《三国志》记载,“229年春,建兴时,梁派陈式攻打武都、银平,后攻占两县”,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中原时,派陈式部队攻占武都、银平。魏某带领郭怀来救他。诸葛亮率部前往建威。郭怀退却了。陈石还成功占领了曹魏的武都、银平两县。然而,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中原后,却没有陈式的记载。对于陈式,究竟是战死还是病死,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四,高翔

最后,高翔(又称高翔、高翔)在荆州南军出生,不为人知的一年中去世。因此,作为荆州人,高翔应该在义州战争前就跟随刘备。义州战争后,高翔跟随刘备进攻汉中。公元228年,马苏被张英、高翔打败,曹魏将军郭怀打败。蜀汉军队撤退,第一次北伐失败。公元231年2月(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进攻曹魏,高襄随北伐担任前线总督。曹魏派司马懿率领魏军对抗汉军。今年5月,高翔、魏燕和吴班击败了司马懿。

在此基础上,不仅魏炎、吴班获奖,高翔还被授予蜀汉杂将官宣襄侯爵称号。此外,高翔也非常支持诸葛亮。例如,李彦陷害诸葛亮后,高翔和诸葛亮写信给后世蜀汉大师刘禅,要求将李彦除名。但是,诸葛亮五张元死后,关于高翔的记载并不清楚,也就是说,他们也属于结果不见的情况。作为蜀汉将领,高翔并没有出现在姜维的北伐中。也就是说,高翔在那之前就死了。

三国时期蜀国将领们的真实实力

在说到蜀国的谥法之前,先说说谥法的来历。周公旦和姜子牙有殊功于周室,死后获谥,此为谥法之源。《逸周书》:“谥者,行之迹也。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是对一个人一生的总结,所谓的盖棺论定就是指这个。周制有封爵者即有谥号,秦汉之后,等级渐多,爵位泛滥,无法一一封谥,故关内侯以下不得谥。蜀汉立国,礼制阙失,将谥法作为一种恩宠,而不是一个固定的制度,斯失礼之甚也。先主之时,唯法正见谥,后主时陈祗以恩宠见谥,后来诸葛亮、蒋琬、费玮、夏侯霸陆续都得谥,在这种背景下,追谥功臣就成为蜀国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才有五位开国武将得谥。

关羽所得壮缪,实在不能说是个好谥号,有人说是武而不遂曰壮,这是一个讹误,武而不遂曰庄才是正确的谥法。也有人说壮通庄,是为了避汉明帝刘庄之讳而改用此字,汉明帝是东汉的第二个皇帝,但在西汉初年,就有壮这个谥号,击杀项羽的五位将官死后都谥为壮,此说是有点站不住脚的,壮字当有另解,下面慢慢分析。魏国有很多大将被谥为壮,查三国志共有张A、徐晃、文聘、许褚、庞德、桓阶、邓艾、曹休8人,由于只是在我所认为可能是武将的传中查找,可能会有错漏。现在就这几个人的情况来分析一下壮字会是什么含义。首先这几人都是当时镇守一方的大员,都有着或者说曾有着不错的领兵作战的战绩,在三国时都有很高的声望;其次这几人都亲历战阵,作战勇敢,用游戏里的话说叫做武力值很高;再有就是基本上都可以算是死于任上。他们的相同点就是这些,当然还有一点是他们的爵位都比较高,但这是得谥的前提,就不算在内了。

再来看看他们的结局:死于军事的有张A、庞德、桓阶,曹休兵败之后惭愤痈发而死,邓艾虽然是在晋朝的时候才得谥,但晋延魏制,也可以把他统计进来,从现在的资料看得善终的有徐晃、文聘、许褚。再看魏国大将,死于军事的除了夏侯渊外,就是上面这几位被谥为壮的将军了。夏侯渊被谥为愍,在国逢难曰愍,这个谥号在谥法里只能算作是平谥,考虑到夏侯渊和曹操的渊源还有他以往的功劳,一旦兵败身死,也不过得了一个平谥,那这几位也都是兵败身死,评价应该是不会高过夏侯渊的,最多也是平谥。这样就又牵扯出来一个问题,徐晃、文聘、许褚都是善终,他们的谥号又该作何解释呢?还是先看一下庞德的谥文:“昔先轸丧元,王绝,陨身徇节,前代美之。惟侯戎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谥曰壮侯。”从这里看谥文对三位善终的将军并不是非常贴切,那么壮字至少当有两个解释,牺牲于战场的人主要就是取这个“戎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的含义,魏承汉制,蜀汉也以汉朝正统自居,两方的谥法都应当是依据汉代的谥法得出联系到关羽也是死于军事,其含义当和庞德相差不多。当关羽斩杀庞德的时候,也许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和庞德得到一样的谥号吧。这样看来壮字的含义有一种应该是壮烈,也就像现在我们民政部门所说的非正常死亡,悼词里说的牺牲,关羽的谥号应该是这个意思,再加上名与实爽曰缪,意思是有武力但是没干成什么大事反而功败身死、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原先人们认为,蜀之名将唯羽,关羽的声望是很高的,但是他冲锋陷阵是一把好手,领兵打仗就一般了,好容易带领几万人马将魏国几千守军打得喘不过气来,后路却被东吴给抄了,不但落得功败身死,还丢掉了蜀国一大块重要的地盘,给他这样的谥号也就不奇怪了。还有的专家考证说谬通穆,是布德执义的意思,是个很好的谥号,这也是站在维护武圣的立场上用后世的名声来反推当时的评价了,蜀国刘备的吴皇后就被谥为穆,在同一时期两个谥号是并存的,谥法一字千金,说成互通有点勉强。张飞所得谥号为桓,辟屠服远曰桓,辟土兼国曰桓,不但说他攻城略地有功,还暗示他性情凶暴,从张飞的结局上看,这个谥号也是恰如其分的。一般认为谥法只取一个意思,但从赵云的谥号解释来看,蜀国并不是完全执行这个规则,所以把这几个意思都列举一下。马超得谥威,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黄忠得谥刚,强毅果敢曰刚。这两个无论用哪一个解释都是不错的谥号。

问题比较大的是赵云的谥号,大家都知道原先追谥时是没有赵云的,但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追谥,这里面就说明在姜维等大臣心目中赵云是不配得谥的,但后来不知道是由于赵云后人的争取还是后主感念赵云在长坂坡没有将他丢给曹兵,总之赵云被照顾了一个谥号,叫做“顺平”,姜维还对后主解释说:“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好像是个不错的谥号,这完全是在欺负后主不读书。按照谥法:慈和便服曰顺,也就是说是一个没有什么威仪的老好人,这对一个文官可能还算不错,但一个武将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讽刺;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眚是过失的意思,从这里看这几个解释虽然都只是说赵云没有什么过失,还不算太坏的谥号,但关键是还有一条:惠无内德为平,这条可就很严厉了,总之一句话,赵云就是不配得谥,可是又拗不过领导,于是就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在这里“克定祸乱曰平”是在糊弄人,“克定祸乱曰武”才是谥法。

至于诸葛亮的谥号“忠武”,忠是没的说的,危身奉上曰忠,诸葛亮也确实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武就有点问题了,除了克定祸乱曰武,还有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联想到诸葛亮死后,后主的诏书中“无岁不争”之语,对于诸葛亮来说,这只是个毁誉参半的谥号,既夸奖了他平定南蛮,又讥讽他伐魏无功,徒耗国力,还有一点埋怨他峻法严刑,执政过厉。这也和曹操一心想做周文王,但偏偏却被谥为魏武帝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7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