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玄成,字少翁,西汉时期官员、文学家,官至丞相,西汉丞相韦贤之子。接下来对百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少好学,谦逊侠士,门荫入仕,起家郎官,历任常侍骑、谏大夫、大河都尉。袭封父爵,拜河南太守。入为未央宫卫尉、太常,坐罪免官。骑马参加陪祀汉惠帝祠庙,降封关内侯,出任淮阳(刘钦)中尉。甘露三年(前51年),参加石渠阁会议,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元帝即位,授少傅,迁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永光初年(前43年),担任丞相,恢复侯爵。建昭三年(前36年),去世,谥号为工。好为四言诗,留下《自劾》及《戒是示子孙》二首,个人文集二卷,传于世。
主要成就
年轻时继承父业,通晓儒经。他在士人面前特别谦虚恭敬,出门遇上所认识的人步行,总是叫跟随的人下车,用车送所认识的人。对于贫穷和地位低下的人,他更加尊敬。由于他的好名声一天天流传,加上他通晓儒家经典,便被由常侍骑提拔为谏大夫,改任大河郡(治今山东省东平县东)都尉。
当初,韦玄成的二哥韦弘任太常丞,负责宗庙祭祀,管理各处陵墓,事务繁杂,多犯过错。由于大哥韦方山早逝,其父便认为应该让韦弘自己请求辞职,以做他爵位的继承人。而韦弘怀着谦让爵位继承人的打算,不肯辞职。等到韦贤病重时,韦弘终于因宗庙的事而获罪下狱。
家中询问韦贤应该由谁继承爵位,韦贤因韦弘不按他的意图行事,愤恨而不肯说。这时,韦贤的门生和族人共同商议,假托韦贤遗嘱,叫韦玄成做爵位继承人。
韦玄成听到父亲去世的噩耗,听说要让自己继承爵位,而他知道这不是父亲的本意,便假装疯狂,胡言乱语,借着有病,不肯应命。
韦玄成一向很有名气,士大夫们大多看出他是假装有病,想将爵位让给哥哥。于是,有关人士写信严厉地批评他,而他的朋友中有人又上书皇帝说不要委屈他。丞相和御史大夫以他假装有病来弹劾他。事情闹大了。宣帝传下诏书,说不要弹劾了,召他来见我。韦玄成迫不得已,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宣帝赞赏他的节操,任命他为河南郡(治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太守,任命他的哥哥韦弘为东海郡(治今山东省郯城县北)太守。
几年以后,韦玄成被征召担任未央宫卫尉,改任太常。后来因与原平通侯杨恽交情深厚,受到牵连。杨恽被杀后,他虽被免去官职,但列侯的爵位仍在。一次,他以列侯身份陪祀惠帝祠庙时,因清晨天雨路滑,他未驾驷马之车而骑马前往,被认为有罪,削除封国,降为关内侯。他对此极为伤痛,觉得对不住祖宗。后来,宣帝为了教育他的次子淮阳王刘钦,便征召韦玄成,任命他为淮阳国中尉。当时,刘钦年幼,尚未前往封国,韦玄成遂接受诏命,参加了石渠阁会议。
石渠阁会议是由宣帝亲自主持召集的一次学术会议。西汉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宣帝为了进一步统一儒家学说,加强思想统治,下诏让韦玄成跟太子太傅萧望之及刘向、薛广德、施雠、梁丘临、林尊、周堪、张山拊等精通“五经”的著名儒生,在长安城内未央宫北的石渠阁讲论“五经”异同。由宣帝亲自评判裁定。石渠阁讲论的奏疏经过汇集,辑成《石渠奏议》,共155篇。
经过这次会议,博士员中《易》增立了“梁丘”,《书》增立了“大小夏侯”,《春秋》增立了“谷梁”。这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甘露三年的事。
黄龙元年(前49),宣帝去世,刘奭即位,是为元帝。元帝任命韦玄成为少傅,又升任为太子太傅,直至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永光二年(前42)春,接替于定国担任丞相。他在受到贬黜的10年之后,终于继承了父亲韦贤所曾担任的丞相职位,恢复了扶阳侯的封国,荣耀一时。由于父子二人都是以通晓儒经官至丞相的,所以邹鲁一带流传的谚语说:“留给子孙满箱黄金,不如传给一部儒经。”
历史评价
韦玄成担任了7年丞相,于建昭三年(前36)去世。旧史评论说,他在坚守正道和老成稳重方面赶不上父亲韦贤,但他的文章风采却超过了他的父亲。
韦平的引证解释是:⒈西汉韦贤、韦玄成与平当、平晏父子的并称。韦平父子相继为相,世所推重。引《汉书·平当传》:“汉兴,唯韦平父子至宰相。”颜师古注:“韦谓韦贤也。”唐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若天假三寿,朝登六事,则郑之桓武可寻,汉之韦平一揆。”唐李商隐《为李贻孙上李相公启》:“语姬朝之旧族,庄武惭颜;叙汉代之名门,韦平掩耀。”宋张元干《瑞鹤仙·寿》词:“向凤凰池上,鸳鸯影里,他年何啻紫橐。看流芳,继踵韦平,盛传巩洛。”。
韦平的引证解释是:⒈西汉韦贤、韦玄成与平当、平晏父子的并称。韦平父子相继为相,世所推重。引《汉书·平当传》:“汉兴,唯韦平父子至宰相。”颜师古注:“韦谓韦贤也。”唐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若天假三寿,朝登六事,则郑之桓武可寻,汉之韦平一揆。”唐李商隐《为李贻孙上李相公启》:“语姬朝之旧族,庄武惭颜;叙汉代之名门,韦平掩耀。”宋张元干《瑞鹤仙·寿》词:“向凤凰池上,鸳鸯影里,他年何啻紫橐。看流芳,继踵韦平,盛传巩洛。”。结构是:韦(独体结构)平(独体结构)。拼音是:wéipíng。注音是:ㄨㄟ_ㄆ一ㄥ_。
韦平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西汉韦贤_韦玄成与平当_平晏父子的并称。韦平父子相继为相,世所推重。
二、网络解释
韦平(广西大学教授)韦平,男博士博士生导师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预防兽医学、家禽与禽病防控、动物病毒学教授。韦平(汉语词汇)韦平,典故名,典出《汉书》卷七十三〈韦贤列传·韦贤〉、《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平当〉。西汉韦贤、韦玄成与平当、平晏父子的并称。韦平父子相继为相,世所推重。
关于韦平的诗词
《翁文恭公·世业韦平帝者师》
关于韦平的诗句
有子继韦平相门经术有韦平韦平世胄
关于韦平的成语
平起平坐桑枢韦带韦编三绝
关于韦平的词语
韦布匹夫韦编三绝韦裤布被韦弦之佩桑枢韦带韦编三_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韦平的详细信息
韦贤去世后,玄成在大河接到父亲的 丧讯,又听说自己当为韦家后嗣。玄成心里非常明白这不是父亲一贯的意思,于是就假装生病发狂,在床上大小便,胡乱发笑说话。后来玄成被征召至长安,埋葬父亲以后,应当袭取父亲的爵位,因为病狂不接受诏书。
韦玄成的儿子顷侯韦宽继承了爵位。韦宽去世后,他的儿子僖侯韦育继承爵位。韦育去世后,他的儿子节侯韦沉继承爵位。从韦贤传国到了他的玄孙韦沉时封国断绝。韦玄成的哥哥、高寝令韦方山的儿子韦安世历任郡守、大鸿胪、长乐宫卫尉,朝廷称赞他具备丞相的才干,恰好因病去世。东海太守韦弘的儿子韦赏也通晓《诗经》,在汉哀帝为定陶王时,韦赏担任其太傅。汉哀帝继位后,韦赏因为对皇帝的旧恩升任大司马、车骑将军,位列三公,赏赐关内侯爵位,食邑一千户。他在八十岁时寿终正寝。韦氏宗族中官到两千石的官吏有十多人。
当初,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命令诸侯王都要在封地建立太上皇的庙宇。到了汉惠帝时期,尊奉汉高祖的庙宇为太祖庙,汉景帝时期尊汉文帝的庙宇为太宗庙,凡是皇帝巡视到达的郡国,都要建立太祖庙和太宗庙。到了汉宣帝本始二年,再次尊奉汉武帝庙为世宗庙,皇帝巡视过的地方也都要建立庙宇。这样一来,汉朝祖宗庙宇在郡国的共有六十八处,合计一百六十七所。从京师长安的汉高祖直到汉宣帝时期,在太上皇、悼皇考的陵园旁边各自建立庙宇,共计一百七十六处。陵园中还有寝殿、便殿,每天要在寝殿正殿祭祀,每月要到庙宇祭祀,四时要到便殿祭祀。寝殿正殿一天四天奉献食物;庙宇一年进行二十五次祭祀;便殿一年四次祭祀。另外,每月一次还要抬着先帝的衣冠在陵寝与祭庙之间出游。昭灵后、武哀王、昭帝哀后、文帝太后、昭帝太后、卫思后、戾太子、戾后也都分别建立陵寝园邑,和先帝们的祭庙陵园合在一起,共有三十所。每年的祭祀活动,负责上供祭食的人要用24455个,使用卫士45129个,使用男巫、宰人、乐人12147人,负责饲养用于祭祀牲畜的人员还不计算在内。
到了汉元帝时期,贡禹奏报说:“古代天子有七庙,现在孝惠帝、孝景庙宇的近亲全部不在人世了,应当毁弃。郡国中的庙宇不符合古代礼制的,也应当重新确定。”汉元帝采纳了他的建议,还没来得及施行贡禹就去世了。
光永四年,汉元帝下诏让群臣商议裁撤掉郡国庙宇,诏旨中说道:“朕听说过圣明君王统治世界,是根据形势制定法律,一切因事制宜。前者天下刚刚平定,远方还没有宾服,所以就在皇帝巡幸过的地方建立宗庙,大概是为了树立威望、消除威胁,达到让百姓统一到朝廷领导之下。现在全赖天地之灵,宗庙之福,四方同轨,蛮貊贡职,四方长久遵守原来的法律没有改变,使得远方疏远卑贱的人和皇室一样承尊祭祀,这大概不是皇天祖宗的心意,朕感觉很恐惧。《论语》中不是说过了吗:‘吾不与祭,如不祭。’特命令将军、诸侯、中两千石、两千石、诸大夫、博士、议郎们商议制定措施。”
丞相韦玄成、御史大夫郑弘、太子太傅严彭祖、少府欧阳地余、谏大夫尹更始等七十人商议后奏报说:“臣等听说过祭祀,不是出于外力影响才去祭祀,而是要真正发自内心,所以只有圣人才能祭祀先帝,只有孝子才能祭祀至亲。现在在京城建立庙宇,由陛下亲自主持祭祀事宜,四海之内都要根据各自职责助祭,以践行尊亲大义,这是五帝、三王共同遵守的,是长年不变的大道。《诗经》中说道:‘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来助祭的人十分安静,到来后十分肃敬;助祭的人都是诸侯公卿士,天子主持祭祀十分庄严肃穆。)’《春秋》中的大义,父亲不在支庶儿子的家中祭祀,君主不在臣仆的家中祭祀,帝王不在诸侯的封土上祭祀。愚臣等人认为,宗庙在郡国的不应当继续修缮,所以臣等请示不要再进行修复。”
汉元帝批复准奏。于是就裁撤掉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戾太子、戾后的陵园,不再进行供奉祭祀,同时裁撤设置的吏卒守卫等人。
在裁撤掉郡国庙宇后的一个多月,汉元帝再次下诏书说:“大概听说圣明君王制定礼仪,建立四个先帝的亲庙,祖宗的庙宇则万世不能毁掉,这是用来表明尊祖敬宗、亲近父辈的。朕幸获承袭祖宗之重,只因为这方面的大礼还没有完备,所以战栗恐惧,不敢自己决定,特让将军、诸侯、中两千石、两千石、诸大夫、博士们商议后确定。”
韦玄成等四十四人奏报商议的结果说道:“《礼记》中说,帝王开始受命,诸侯开始封君,都称为太祖。从这之后,死后建立的五庙都要相继毁掉,被毁掉庙宇的神主要收藏在太祖庙宇中,五年后再举行一次大规模祭祀,叫做一次禘(音dì,第)祭或者袷(音xiá,匣)祭。祫祭就是先把毁掉庙宇和没有毁掉庙宇的神主都合祭在太祖庙中,父亲叫做昭,儿子为穆,孙子又称为昭,这是古代的正礼。《祭义》中说:‘君王敬祭自己祖先的父亲,要让太祖的神主一起受祭,从而建立四座庙宇。’说的是最初受命于天而称王的,祭祀上天时以自己的祖先配祭,而不为他建立庙宇,这是因为亲属关系很疏远了。活着的皇帝建立四个祭庙,是为了表明亲敬父辈。亲属关系疏远了,庙宇也就相继拆毁,由亲近慢慢变为疏远,这是表示有始有终。周朝之所以建立七庙,是因为后稷最早受封建国,周文王和周武王受命于天称王,所以为祭祀他们而建的三座庙一直不毁弃,和供奉的皇帝四座庙加在一起共有七座。不是像后稷最早受封建国,周文王与周武王受命于天称王那样功绩的,都应当在至亲子孙死尽后就把庙毁弃。周成王成就了周文王、周武王那样的功业,制定礼仪音乐、功高德深,但是他的庙宇还不能世代相传,只按他的行为赠他相应的谥号。《礼记》 中说,先帝的庙宇要修建在大门之内,是为了表示不敢疏远亲父。我们认为高皇帝受命于天,平定天下,应当建成太祖庙,世世代代能毁弃,随后皇帝的至亲子孙死尽时都要毁弃庙宇。现在祖宗祭庙建在各处,不分昭穆次序,应当按礼仪规定把他们的神主都搬到太祖庙内,按昭穆次序排列。太上皇、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的祭庙,因为亲子孙都已死尽,都应该毁弃,皇考庙因为亲子孙还没有死尽,就还像原来那样维持。”
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等二十九人认为,汉文帝排除谤议,减掉肉刑,亲身厉行节俭,不接受贺献,处罚有罪之人不牵连妻子儿女,从不贪财好利,放出宫中美人,对宦官十分慎重,礼遇年长之人,收养抚恤鳏寡孤独,功德之高可比天地,恩惠利益广施天下之人,应该为他建立太宗庙。廷尉忠认为,汉武帝改定正朔历法,更换人们衣服的颜色,击退四边的少数民族,应该为他建立世宗庙。谏大夫尹更始等十八人认为,皇考庙上接于昭穆次序,不符合正统礼节规定,应当毁弃。
汉元帝感觉这事比较难办,一直犹豫了一年多,才下诏书说:“大概听说君王的先祖有功,先宗有德,这是尊奉先祖的大义;保存四座亲庙,这是宣扬亲亲至恩。高皇帝为天下诛暴除乱,受天命成为帝王,功劳最大。孝文皇帝在封国作为代王,诸吕作乱时海内动摇,但天下群臣黎民百姓无不一个想法,都想归附于他,但他仍然谦虚推辞礼让才敢继位,随后消灭乱秦的遗迹,振兴三代之风,让百姓安然就业,多次获得上天赐福,仁德属于最为隆盛。所以高皇帝为汉太祖,孝文皇帝为汉太宗,世世代代继承祭祀,传到无穷,朕非常高兴。孝宣皇帝作为孝昭皇帝的后人,从礼义角度来讲完全是一体。孝景皇帝的庙宇以及皇考庙宇的至亲后人都已经不在人世,所以按照礼仪应当毁弃。”
韦玄成等人奏报说:“祖宗的庙宇世世代代不能毁弃,从祖宗以下,传五代祭庙就要相继毁弃。现在高皇帝是太祖,孝文皇帝是太宗,孝景皇帝排次序是昭,孝武皇帝是穆,孝昭皇帝和孝宣皇帝都排为昭。皇考庙因为亲子孙没有死尽不应该毁弃。太上皇、孝惠庙因为亲属关系都已经疏远,应该裁撤。太上皇庙中的神主应该安葬在陵园中,孝惠皇帝为穆,神主迁到太祖庙中,陵寝园邑都不要再修建了。”汉元帝批复准奏。
议事的大臣又认为《清庙》诗中说,祭祀神主的礼仪无不要求清静的,可现在每月一次抬着先帝的衣冠在陵寝与祭庙间游行,有众多的车马,有风有雨,不符合清静的要求。《礼记》中说:“祭祀不要次数太多,太多了就是亵渎,亵渎就是不尊敬先祖了。”因此应当恢复古代的礼制,按照四季定时在庙中祭祀,另外那些陵寝园邑或几天一次或几月一次不按时祭祀的,都可以不必再修建。汉元帝批复不再改变。
第二年,韦玄成又上书说:“古代制定礼法,是为了区分尊卑贵贱,国君的母亲如果不是嫡氏就不能与先帝一起受祭于庙宇中,只要在陵寝献上食物进行祭祀,国君死了也就停止了。陛下您为人至孝,秉承天意,建立祖庙宗庙,制定相继毁弃祭庙的制度,排列昭穆,大礼已定好了,孝文太后、孝昭太后的陵寝园邑应该按照礼法,不再修复。”汉元帝批准了他的奏报。
黄其军
? ? ? 作于2021年12月27日(古历辛丑年十一月廿四)
韦贤传(二)
韦贤传(一)
王贡两龚鲍传(七)
王贡两龚鲍传(六)
王贡两龚鲍传(五)
人物生平 韦贤(约前148年-前67年) 西汉大臣。汉族,字长孺。鲁国邹(今邹城东南)人。性质朴,善求学,精通《诗》、《礼》、《尚书》,号称邹鲁大儒。征为博士,给事中,进宫授昭帝《诗》,迁光禄大夫詹事、大鸿胪。宣帝时,赐爵关内侯,徙为长信少府。前71年,代蔡义为丞相,封扶阳侯,食邑700户。前69年以老病辞官,卒,谥"节侯"。从韦贤起,汉代始有丞相致仕制度。
人物评价 据《汉书》记载他生性淳朴,对于名利看得很淡,一心一意专注于读书,因此学识非常渊博,兼通《礼》、《尚书》等经,并以教授《诗经》著名。当时的人都称他为邹鲁大儒。
人物事迹 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见,设立五经博士,极力推尊儒学,韦贤则以经书致仕。西汉时期,经学派别林立,学术气氛浓厚。《易经》有高氏学、京氏学之分,《尚书》则有欧阳氏学与大小夏侯氏学之别。鲁地申公以治《诗》见长,传至瑕丘(今兖州市)江公,徒众最盛。江公为韦贤的老师,贤继承申公、江公的研究成果,又有新的阐释,对《诗经》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一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史称韦氏学。
韦贤声誉卓著,远近知名,朝廷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征召他为博士。汉昭帝并拜他为师,请他教授《诗经》。不久,升迁为光禄大夫、詹事、大鸿胪。昭帝崩逝,没有子嗣,大将军霍光和公卿们共同商议,尊立孝宣帝。宣帝刚即位时,韦贤因为参与谋议安宗庙,赐爵关内侯,享有食邑。这时候,他改任长信宫少府(太后官属,长信宫是太后所居住的宫名),因为他是昭帝的老师,很受尊重。
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七十一年),韦贤已经七十多岁。丞相蔡义去职,宣帝命他继任,并封他为扶阳侯,食邑七百户。韦贤担任了五年的丞相后,在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六十七年),以老病为由,上书请求退休。宣帝觉得他年事已高,不可以太劳累,就准他辞职,赏给他一百斤黄金。几年后,韦贤去世,宣帝还下诏颁赐“节侯”的谥号,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受皇帝的器重。
子嗣其他 韦贤有四个儿子,长子韦方山曾为高寝令,早丧;次子为宏官至东海太守;三子韦顺留守邹县为父亲守坟;小儿子韦玄成又以才学超群受到皇帝重用,位至丞相。因此,邹县有谚语说:“遗子黄金满赢,不如教子一经。”
韦贤死后,安葬在他的故乡(今邹城市西韦水库东岸),解放前夕,其坟墓尚可辨认,今已夷为平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5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