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魏政权是如何建立的由哪几部分组成

以史为鉴 2023-07-06 14:33:10

曹魏政权是如何建立的由哪几部分组成

尽管曹操生前没有称帝,但他的儿子曹丕的确完成了篡汉之举,因此曹氏一族被心中不满的士大夫全都冠上“篡汉之辈”的名头。接下来对百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曹魏政权内部,同样存在几位汉室宗亲,而且身居高位,早早便进入了权力中枢。这让人颇为奇怪:

士大夫既然代表天下之人,斥责曹氏“篡汉”,为何身为汉室宗亲的刘晔、刘放依旧位高权重?曹氏既然有想法将汉室取而代之,为何又会容忍刘氏子弟能掌握机密要事?

究其根源所在:恐怕还是曹氏与刘氏有着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士大夫集团。

一、曹魏政权的构建与组成

①诸夏侯曹

曹操的创业,离不开宗族对他的鼎力支持。

古代社会是一个宗法制的社会,同族之人往往聚集而居。他们彼此之间的血缘关系,也是最主要的社会关系。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导致曹魏政权中的核心军事力量,几乎都是由曹氏宗亲所掌控。曹操的堂弟曹洪、曹仁、曹纯,皆手握兵权,执掌着最为核心的力量;而拱卫曹操中军的绝对力量——虎豹骑,也一直由宗室掌控。

据《三国志·武帝纪》注引《世语》载:“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由此可见,从血缘关系上来说,夏侯渊、夏侯惇兄弟也是曹操的堂弟。

所以曹操每次外出征战,镇守后方大本营的都是夏侯惇。陈寿在作史之时,也将夏侯氏与曹氏并列,撰有“诸夏侯曹传”。自曹操创业之初,其宗族之人便鞍前马后,跟随曹操四处征战。随着曹魏政权的创立,这些将领虽然羽翼渐丰,但依旧备受曹操青睐。

②清流名士

美中不足的是,曹魏宗室将领大多长于战斗,像曹仁这般文武皆备的,则是少之又少。为了弥补文臣体系的空子,曹操赏拔诸多清流名士,并大肆任用了以荀彧为核心的汝颍籍士人。

据《三国志·荀彧传》记载:“(彧)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

从加入曹操麾下后,荀彧始终是曹魏政权的中枢人物,他虽然肯定了曹操“唯才是举”的理念,却也将范围缩小到了一个小圈子中——即与其相善的乡党人士。

裴松之注引《彧别传》记载:“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锺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

这里提到的13人,日后大多成为曹魏重臣。其中9人,便来自于颍川,是荀彧同乡;而其他4人,也或多或少与荀彧关系密切,并隐隐奉其为首。面对这种情况,曹操并非不知。只是,北方的豪族世家是最为顽固、也最看重利益的。曹操没有平定北方之前,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当初曹操在兖州时,便因为擅杀名士,引来了陈宫、张邈等人的强烈不满。其中的张邈,更是曹操的老大哥。故友尚且如此,更别提其他人。这次教训,虽说让曹操加深了对豪族世家的忌惮,却也让他坚定了打击清流名士的决心。作为豪族世家在外的“掌门人”,这些清流名士通过“激扬文字,互相题扶”来太高身价,曹操便要用相反的方式对其制裁。

孔融是孔子嫡系后人,又是文坛领袖,少年时期以孝道而文明。于是,曹操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平定北方之后,便将屠刀开向了孔融。在构陷孔融的几条罪状中,“不尊先贤,大不孝,不忠汉室,文笔浮华”一一对应了孔融以往的名声。可见,曹操非但要杀孔融,还要将其污名化。

这便是曹操打压清流名士的一个手段,既然这些人注重名声和德行,那曹操便从这个方面入手。此外,曹操还拉拢了另外两股势力,分别是汉室宗亲和寒门庶子。

③寒门庶子

据《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记载:“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於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於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馀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

自北方霸业已定,曹操愈发重视寒门子弟,并为此发布多道“求贤令”,意在打击清流名士,“破浮华交会之徒”。所以,曹操强调“唯才是举”,是对清流名士倡导的“唯贤是举”做出的有力回应。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在道德品行上不过关,却拥有一技之长的寒门子弟成功进入仕途。

他们将曹操视作自己的恩主,并献出了忠心,从而成为曹氏与北方士族对抗的先锋人物。比如孔融、崔琰等案中,便少不了这些人的存在。

④汉室宗亲

除宗室、士族和寒门外,曹魏政权中还出现了颇为特殊的一个政治集团,他们就是汉室宗亲。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宗庙崩塌,汉室宗亲各奔前程,再也没有了身为皇族子弟的气派。

一些人选择自立一方,如刘表、刘虞、刘焉、刘繇、刘岱等人,便曾分别担任过荆州、幽州、益州、扬州、兖州的州牧刺史。另外一些人,不愿疲于奔命,遂投靠曹操以谋出路,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刘放和刘晔,他们二人后来都成为曹魏政权中的重量级人物。

刘放是西乡侯刘宏的后人,乱世将至,他投奔了同为宗亲的渔阳王刘松。曹操击败袁绍后不久,进驻冀州,刘放劝说刘松降曹,被曹操委以重任。曹丕继位后,刘放平步青云,担任中书监一职,成为名副其实的实权派重臣。

另外一位刘晔,更为出名,他是阜陵王刘延之后。在目睹了汉室衰微之后,他倾尽家财,招募部曲若干,先投于庐江太守刘勋,后归于曹操麾下,成为谋主般的人物,深得曹操、曹丕父子的青睐。

在曹魏政权中的一些核心决策中,刘晔也时常有参与。曹丕代汉后,刘晔官至侍中,与刘放同为中枢决策的关键人物。这些汉室宗亲之所以会投靠一个“篡汉”之人,且能得到信任,背后拥有着颇为深刻的政治原因。

二、曹氏与刘氏的并力

自西汉以来,皇室一脉对于众多宗室,多有排斥与打压的想法。七国之乱后,汉朝皇帝便有意削减宗室之人的权力。汉武帝时,采取了主父偃的建议,在郡国实行推恩令,从而极大降低了宗室的综合水平。

这些宗室在长期的打压中,实力骤减,无法形成有效、有组织的军事实力。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东汉时期。尽管光武帝建立东汉之时,曾受到了不少宗室的帮助,但给予他更多帮助的,还是诸多豪族世界。如此以来,汉室宗亲远离中枢的现状并没有改变。

反之,因为缺少了这些宗室的支持,东汉皇帝一脉的更替,不仅充满了随意性,更受宦官、外戚的选择。到了东汉末年,一些宗室人物虽然成为州牧长官,但不难发现,这些人物的成名伊始,皆是靠出身和名望,绝非是手握重兵。

毕竟在皇室一脉的眼中,这些“竞争者”虽然早就失去了竞争力,但很久之前的教训,还历历在目。于是,即便如刘表、刘焉这样的州牧,也只倚靠了地方上的豪族或自己招揽一些流寓之士,才能成功在地方上立足。皇室一脉对于宗室的排挤与不信任,可见一斑。

孟子曾说:“君视臣子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多年下来,这些汉室宗亲虽然拥有不错的生活,但他们对于皇室,却很少有拱卫、尊奉的心态,也没有多少效忠的意识。

所以在乱世到来之际,他们可以没有心理负担的去选择恩主,或是如刘表、刘焉这样,当一个“自守之贼”,逍遥快活。再来看曹魏政权的态度。事实上,曹操的“汉贼”之名,多出自于他的敌人口中。孙权、周瑜、刘备、诸葛亮、赵云等人,对曹操皆以“汉贼”、“国贼”相称。

曹操挟持了天子,这的确不假;可问题在于,天下之人忠于汉献帝者,少之又少。在乱世之际,没有人会为汉献帝叫冤,哪怕是刘备,他多次主张偷袭许都迎回汉帝,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在内。

对于此等局势,刘晔等人早已一清二楚。而他们加入曹营时,曹操与汉献帝之间的关系,尚还处在“度蜜月”之中,这便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天子尚且“承认”曹操的作用和存在,更别提这些家道中落的汉室宗亲了。在某种条件下,抛开了刘姓,他们与其他名士也没有多少不同。

更何况,刘氏宗亲对于曹操的执政态度,是颇为认可的。东汉是如何倾颓的,原因有很多,但士族对国家和社会的蚕食,绝对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依靠着的察举制、征辟制,世家出身的地方长官,往往也会举荐世家子弟。久而久之,他们便逐渐控制了地方上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大权。

东汉中期以来的两次党锢之祸,便因此而起。为了抑制世家豪族的发展,桓、灵二帝只好重用宦官。自从之后,清流名士与皇族之间的矛盾一发不可收拾。尽管不少名士宣称自己忠于汉室,但当这个口号和他们的家族利益相悖时,这些人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刘放、刘晔能在曹魏政权中身居高位,便是曹操、曹丕父子二人的刻意为之。一方面,他们的确才干过人;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当时的那个时代背景下,曹氏与刘氏有着共同的政治目标,那就是遏制世家豪族的发展。

曹操经历乱世,深知世家尾大不掉,会严重制约社会的进步;而刘氏宗亲虽然与皇室一脉离心离德,但也不会希望看到老祖宗的基业,被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名士给侵吞掉。

因此,刘氏对待曹氏,要比士族更加亲近;而相较于别有用心的士族集团,曹氏也能更信任刘氏一些。

曹操为什么要建立曹魏政权

被司马氏干掉


随着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行,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逐渐恢复。政府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恢复的冶铁业中,水排得到推广,丝织业也兴盛起来。商品交换渐有起色,魏明帝时重新颁用钱币。洛阳、邺城都日趋繁华。曹操进驻冀州后颁行租调制。220年正月,操死;十月,子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魏得北方。魏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魏有户六十六万余,口四百四十余万;魏建立不久,政权开始腐败。齐王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曹爽重用名士三狗及李胜、毕轨、等人,改易朝典,排斥懿。司马氏是东汉以来的世家大族,懿本人又富于谋略,屡有军功。238年,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使辽东归入魏版图。249年,又乘曹爽奉齐王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逼迫爽屈服,并处死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变。后来,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251年)、毋丘俭(255年)、诸葛诞(257年)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毋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当反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司马氏趁时立功,于263年出兵灭汉。两年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历五帝,共四十六年。
曹魏五帝 曹丕 曹睿 曹芳 曹髦 曹奂
庙号 谥号 封号 名字 在位时间
无 高皇帝(世祖追封) 无 曹腾
无 太皇帝(世祖追封) 无 曹嵩
太祖(世祖追封) 武皇帝(世祖追封) 无 曹操
高祖(世祖) 文皇帝 无 曹丕 (魏国建立者,220年称帝,在位7年)
烈祖 明皇帝 无 曹睿 (226年即位,在位13年)
无 魏哀帝齐王(厉公) 昭陵县公 曹芳 (239-254 在位15年)
无 废帝 高贵乡公 曹髦 (254-260 在位6年)
元皇帝(西晋追封) 元皇帝 陈留王 曹奂 (260-265 在位6年)

曹操为三国中哪个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及为三国时期的三国的形成(三国鼎立)。

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重要战役。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一时无力南下,便向关西(潼关或函谷关以西地区)方面发展势力。刘备在荆州站住了脚,得以向益州地区进军。孙权在江东的统治进一步稳固,便向岭南地区扩张势力。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后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最后形成。

公元二O九年,刘备得到荆州南部之地,但势力仍未能安定下来。其北面也受到曹操的压力,东面一直受到孙权在赤壁战胜后强硬要荆州统治权,否则便不肯罢休。后来不久刘备碰到了一个转机,这便是他应益州牧刘璋之请而前往救援。当时刘璋有巴蜀的统治权。因此刘备应邀亲自率军前往救助。但后来反而向刘璋攻击。益州人虽对平庸的刘璋绝望,有不少人去支持刘备,但益州也不是这般容易平定。虽有孔明、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驻守在荆州,但在荆州在攻击巴蜀后,只留下了关羽一人独守了。 公元二一四年刘备攻陷了益州成都,因而成功地制压任巴蜀之地。孔明在授任为军师将军。但他不只是掌理军权,实际上已是宰相之职,包括了全体内政。后来刘备更在公元二一九年统有了汉中之地,但在同年又失了荆州之地。原来他和孙权一直在争荆州之地,亦在二一五年双方成立平分之协议而暂时保持安定之势,但不久荆州之内分别介入了刘备、孙权、曹操三种势力。 按地点上来说荆州是刘备的缓冲地带,但在时间上便成了纷争的导火线,因此维持此地不是单靠武力,亦需要高度的政治手腕。但在此时据守的关羽,在打仗来说是有名的勇者,但在政治、外交便是门外汉了。他没想到孙权和曹操暗中谈和,因此受到两军来击,最后被孙权所捕杀,荆州之地最后还是落在孙权手中。这是刘备出师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打击,不但失去了盟友、关羽,还反攻时的据点荆州也跟着丧失了。 后来曹橾于二二O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由其长子曹丕继承,同年曹丕纂汉,改国号为魏。 二二一年刘备亦在成都称帝,他以继承汉室之正统而定国号为汉,任命孔明为丞相。蜀汉建国后,刘备首先想到的就是为关羽报仇,和夺回荆州之地。但多数重臣均反对,如赵云谏言曰:「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纂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未义士。心里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支,岂能骤解?愿隍下察之。」孔明也同意赵云的看法,但是刘备不听,硬要出兵伐吴。 在「三国志」「蜀先主传」对刘备的批评为「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机权干略不及曹操」真是恰如英实。他初虽可谓是仁君,但不是个善于「术数」的政治家。也是说他是一个讲情不讲理的人,因此他虽有孔明等人为他粉身碎骨效力,但是往往丧命于他专制的下场。他为了要替好友关羽报仇一心伐吴,由此可见他是个重感情的人了。后来更痛心的是守在巴西之地的张飞也被杀了。张飞是固豪爽型的武将,他虽非爱护部下,但不太懂做人,于是便招部下的仇恨而被暗杀。刘备起兵攻入荆州,而吴军不加以抵抗。但这是吴将陆逊之计,他把刘备军引到兵站在线,然后一举用火攻将之击破。刘备苟延残喘地兵败白帝城,不久患病逝于白帝城了之行营中,时二二三年四月,享年六十三岁。 刘备临死时曾托孤于孔明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于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王。」孔明闻毕泣拜于地说:「臣安敢不竭股眩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旦」刘备对刘禅教之说:「汝今后要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3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