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九子夺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清王朝时继位的是八阿哥,而不是雍正,历史会有什么改变呢?
历史不能假设,但由于老八曾经是康熙皇帝最喜欢的儿子之一,他也受到了文武大臣的推荐,所以他一定有自己的优点。如果你想弄清楚这个问题,你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清代的发展,另一个是老八是什么样的人。
首先,看看康熙晚年清代的发展。
康熙是一位卓越的皇帝,但他绝不是一些清史爱好者吹嘘的永恒的皇帝。康熙在位61年后,基本完成了一统领域的伟大事业,清理了顺治皇帝未恢复的一些领土和未解决的边界问题。
然而,也许康熙皇帝过早登上王位,导致康熙皇帝从中年起就精疲力竭。此外,他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即使他看到一些糟糕的官方现象,他也不愿意严格纠正。结果,在康熙晚期,官员的治理已经腐败到了绝望的地步。户主管带头挪用了64万两银子,更不用说其他大大小小的腐败官员了。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的官僚制度迅速腐败。一些地方绅士与政府勾结,利用人头税漏洞以低价购买土地,导致土地合并越来越严重。它看起来像康熙的繁荣时期,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悲惨。简言之,他们富有官绅,穷人。
此外,由于康熙皇帝在废除王子的问题上不确定,王子为登上王位而进行了残酷的斗争,直接导致文武大臣攀登王子,形成了大大小小政治团体的复杂局面。康熙对这些情况非常清楚,但他懒得管理,让国家一步步走下坡路。
与此同时,随着清代影响力的逐步扩大,许多外国传教士来到中国,一些商人也试图在中国进行贸易。虽然康熙皇帝领导的统治阶级并没有完全被排除在外,但他们没有得到积极的支持,甚至制定了一些政策来限制中外人员之间的交流。乾隆年间,清代开始严格执行闭关锁政策,最终与世界脱节,成为列强欺凌的对象。
可以看出,康熙执政时期根本不是繁荣时期。中国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不幸的是,老皇帝没有过去那么勤奋,最终把问题留给了下一代。
让我们来看看老八是什么样的人。
尹琪是康熙皇帝的第八个儿子。他的生母魏氏出身卑微。他是由大哥的母亲抚养长大的,所以他与大哥关系密切。尹琪从小就很聪明。自从他6岁进入书房以来,他在历史上和弓马骑射方面都是最好的。因此,当康熙皇帝第一次封印皇子时,尹琪成为四位皇子中最年轻的一位。可以看出,康熙皇帝非常重视他。
也许是因为尹琪的出身不够高贵,所以她很随和。她从不摆王子的架子。此外,她彬彬有礼,愿意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她很快就在朝鲜享有盛誉。从王子到大臣,再到普通学者,几乎每个人都在背后称赞他。此外,由于康熙皇帝有着深厚的文学造诣,尹琪一直以父亲为榜样,主动与文人和名人交流,尤其是在江南地区。
如果用八个字来形容尹琪,那就是礼贤下士,优雅随和。老九、老十、老十四等铁杆兄弟逐渐聚集在他身边,鄂伦岱、阿灵阿、童国维、马齐等朝廷重要官员也逐渐聚集在他身边。但正因为如此,尹琪变得有点太自信了。太子尹仁被废后,他认为自己可以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一举成为储君。
于是,尹琪开始动员部长推荐自己,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实力,但他不了解在康熙皇帝眼中,他只是一个结党、营私、谋求储蓄的阴险恶棍。最后,经过几次打击,尹琪完全退出了争夺合法权利的斗争。可以看出,尹琪最擅长的是赢得人们的心。当他与朝臣交朋友时,他首先考虑的是他是否能赢得自己的声誉,然后吸引更多的人投靠。他没有考虑这些人是否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是否会引起康熙皇帝的怀疑。
此外,当康熙皇帝拒绝大臣们推荐尹琪为新王子时,他曾经提出了一个原因,即尹琪没有处理多少政府事务。相比之下,雍正当王子时,他经常四处走动,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认可。如果尹琪真的继承了王位,他肯定会继续以前的做法,并考虑他是否能提前赢得自己的声誉。至于这件事是否对国家和人民有益,他并不特别关心。
正如前面所说,康熙皇帝执政后期,清代已经进入了严重腐败和社会矛盾加剧的严峻阶段。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改革措施,我们才有机会扭转衰退。如果老八坐在王位上,一眼望去,超过一半的腐败官员是他的人,这些人是有功人士支持他的基础,老八肯定会继续给他们高级官员,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腐败官员,越来越腐败,更不用说任何改革了,也许老八还没死,清代已经结束了。
如果真的在雍正朝时期,成功实行八王议政,那么也不会出现清朝的君主立宪制,很大可能乾隆就会成为另一个皇太极。清朝还是最后一个封建皇权高度统一的王朝,清朝的历史依旧不会被改变。
八王议政在清朝还不叫清朝的时候,那时候努尔哈赤是帝王,清朝也还叫后金,为了更好的团结满清贵族,也是为了更好的防止后代相争,努尔哈赤决定采用贵族共治的制度,也就是后来说的八王议政。在后金时期,八王议政确实有作用,毕竟那时候努尔哈赤穷的,连后妃贪墨点金帛,就要到休妻的份上,可见后金的主要任务是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底子不够厚的女真族,再也经不起内讧的打击。于是努尔哈赤弄出个八王议政的制度,只是想让后金的实力强盛,以后有望屹立不倒,当然要是可以灭掉明朝,占据更多的土地就更好了。
皇太极加强皇权正是因为有了八王共治制度,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被拥护登基,皇太极是八王议政的第一个受益人。而其他皇子与贵族愿意拥护皇太极,也不过就是为了找个发言人,反正大家都有国家决策权,谁当话事人,好像都没有太大影响。可皇太极上位后,事情就不是那样的了,皇太极先是改国号,然后又重用汉臣,在清朝推行封建化进程。最后八王议政制度也还有,不过不一样的是八王可以提意见,但皇太极听不听就另当别论了。
皇太极去世后,原本多尔衮很有希望继承帝王,但因为皇太极身前对皇权的加强,最后愣是挤兑得多尔衮登基不了。多尔衮没有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改拥护皇太极的幼子为帝,自己坐上摄政王,成为清朝说一不二的无冕之王。
形同虚设的八王议政也就是说,从努尔哈赤之后,八王议政在清朝就是个摆设。皇太极时期,通过各种手段对八王议政打击,让自己的皇权至高无上。虽说多尔衮是摄政王,但他连顺治帝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那八王议政。之后的康熙,雍正到终结八王议政的乾隆,几乎每个帝王对这个共治的制度都是视而不见。而八王议政也就是说得响亮,其实然并卵。
如果有了假设当然雍正帝登位不易,谁叫他有个能生儿子的爹,康熙帝一下子生了那么多皇子,而且有能力的皇子还特别多,于是雍正帝费尽心思,从九子夺嫡中险胜,最后登位。不过这些失败的皇子们,也还是成为了前朝之臣。如果假设雍正帝登基后,这些夺位失败的王爷们,抱团走上八王议政的道路,那么清朝会早实行君主立宪制?因此不会落后西方太多,是不是就有可能逃过被侵略的命运呢?
其实这种可能性很小,想想皇太极上位后做的事,八王议政已经远远限制了王朝的封建进程以及帝王的那颗至尊之心,就算雍正时期,真的让八王议政名副其实了,那又如何?不过是八王分了雍正的皇权,然后等到乾隆继位后,估计清算皇室的就是乾隆帝了。也就是说不管清代哪朝八王议政成功实施,最后都会终结于下一代。毕竟共治制度与封建皇权高度统一思想相悖,而且中原是个有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地方,任何民族都会被中原文化所同化,因此共治也就行不通。
清朝无法改变落后的思想以及闭关锁国政策,那么注定清朝会在衰败的路上飞奔。而且清朝灭亡的原因,也有吏治腐败等等问题,这也不是个共治制度就能完全解决的。所以如果雍正时期八王议政成功了,也不会改变清朝的历史。
众所周知,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有着将近300年的历史。历朝历代的皇帝,在生活上也是奢靡至极,不仅身边嫔妃环绕,吃穿住行也有专人伺候。而含着金汤勺出生的阿哥们,更是锦衣玉食,享尽荣华费贵,但这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野心。
雍正画像
大家都知道,皇帝为了不让自己打下的江山落于旁人之手,按照惯例,一般只选一位出色的阿哥继承自己的皇位。那么问题来了,在众多的阿哥中,都想继承皇位一统天下,清朝最为精彩的宫斗戏“九子夺嫡”之争上演了。
我们都知道,九子之争中,莫属“八爷党”势力最为强悍,可事与愿违,最终还是雍正略胜一筹取得了胜利。究其八爷党失败的原因,很多人也是众说纷纭。影视剧中所谓的八爷党是演绎出来的,也是为了剧情的需要,跟历史还是有出入。
雍正剧照
客观来讲,雍正当时采取的策略,以不争而不争,以抢就是抢的谋略取胜,可见心机只叵测。所谓的不争,是演给自己父皇看而已,康熙何等人也!岂能看不出皇子们居心叵测。我们再说抢,这就很好理解,有谁不想登顶宝座。终是雍正被赐予皇帝之位,反观八爷党失败的原因,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康熙的态度。
康熙帝在位时,皇子们储位之争分为三个阶段,这时为首的是大阿哥胤禔。
第一,康熙首次废太子胤礽!
作为皇太子,胤礽心胸狭隘、性情暴躁,长此以往终引得康熙帝极为不满。康熙42年,胤礽叔姥爷被康熙帝囚禁致死,这也是父子之间矛盾激化的导火索之一,胤礽自然在朝中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支持者。五年后,康熙帝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废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康熙帝剧照
太子之位的遗失,让大阿哥胤禔看到了希望,便煽风点火拉拢众人,为了不让胤礽有翻身之日,胤禔向父皇康熙帝提出处死胤礽的想法。甚至说出为保其皇帝威名,他愿意将其代劳了结胤礽。康熙帝极为愤怒,为争夺皇位不顾手足之情,便当着文武百官面,永远不会立胤禔为太子,彻底断了胤禔皇帝梦的这个念头。
第二,八阿哥胤禩当权时期。
大阿哥胤禔眼看太子之位无望,便自作聪明,提出让八阿哥胤禩立为太子。胤禔的推波助澜,不仅没有半点效果,反而让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化,康熙帝对八阿哥有了很大的成见,他们谁也没看头康熙的心思。之后,胤禔的种种作为,终将让康熙帝对他彻底的失望,下令削去爵位,囚禁一生。
康熙帝剧照
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众皇子,也是受到了康熙帝的责罚。康熙帝为平息此事,以免再生事端,在众臣的商议下,胤礽又恢复了太子之位,心有不甘的八爷党也以太子为目标进行了反扑。
那么当时的八爷党,势力到底有多大呢?大阿哥为何要举荐八阿哥为太子呢?
正所谓母凭子贵,然而八阿哥母亲辛者库包衣出身,身份低微。自幼时,八阿哥胤禩就懂得尊卑谦让,这样的性格在大臣和兄弟之间笼络了不少人心,再加上胤禩的能力非常出色,在加上和九、十、十四阿哥相处和谐,久而久之,达成了默契。
至于为何大阿哥推荐八弟胤禩,从小胤禩就被大阿哥生母抚养长大,大阿哥上位失败,以大阿哥为首的成员们也相继加入八弟胤禩身边。再加上老八的原配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按亲王自然是站到老八身边支持和帮助。
雍正剧照
除此之外,十阿哥的姥爷是遏必隆,也是站到了老八这一边。还有抚养八阿哥的养母惠妃,同样加入了支持老八的行列中,再者反对太子众臣,也是一边倒向八阿哥这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老八便能稳坐太子之位,
胤礽虽恢复太子之身,但仍不改往日的我行我素的性格,再一不再二,这让康熙帝彻底放弃了他,八爷党早就虎视眈眈,再加上从中作梗,胤礽再次被废,彻底难以翻身,从九子中被踢出局。
而渔翁得利的当属八爷党,太子再次被废,这让八爷党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想辅佐老八荣登太子之位。由于急功心切导致“毙鹰事件”的发生,康熙帝从此对老八彻底失望,老八也失去了争储的资格。
第三,力保十四阿哥,争夺储位。
雍正剧照
八阿哥失利后,八爷党也想在争一把,十四阿哥成为他们的首选。正在这时,西北混乱,康熙帝派十四阿哥率兵平乱,十四阿哥也不负众望,大捷而归。八爷党此时都认定,有了功勋,再加上众人的扶持,老十四能稳坐太子之位。
然而事与愿违,康熙帝逝世后,雍正即位为帝,八爷党数十载的努力化为泡影。雍正即位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八爷党众人清除,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八爷党势力虽强,但他们忽略了康熙的想法,这也是败给雍正重要的一点。
若要评选历史上惨烈的皇位之争排行榜,那清代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必须拥有姓名。
无论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展现的萧墙之祸,还是野史小说里传说的“四皇子改遗诏”,亦或是胤禛即位后,特地将年号定为“雍正”,以示自己正统地位,无不说明了如今电视剧里“很忙”的雍正,皇位真是来得不容易。
其实,“改遗诏”之说纯属无稽之谈。清代传位遗诏一向是满汉双语版,雍正即便真如野史所说将汉语版遗诏从“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那满语版中“十”和“于”笔画区别甚大,雍正又怎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改动呢。
纵然如此,关于雍正登基的争议还是数百年间争论不休。那么,假如“九子夺嫡”胜出的不是雍正,而是其他的阿哥上位,那大清命运,又会怎样呢?
这,或许从康熙年间的三件小事里,可以略窥一二。
一、报亏空
康熙在位的大多数时间里,天下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出一片繁荣富强的康熙盛世。
然而,等到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牵扯了康熙太多精力,再加上康熙本人年事已高,对帝国的控制力减弱,直接导致原本花团锦簇的盛世江山,多了些许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
如此一来,就有了第一件小事:报亏空。
康熙晚年,天下诸府州县亏空情况越来越严重。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三年时,还有“浙江钱粮亏空不多”的奏报,但这之后各地亏空就突然如雪崩一般席卷而来。
康熙五十六年,两广总督奏报:“数年来亏空钱粮数目甚多”。
康熙六十年,陕西巡抚上奏说,从他上任起,就发现“布政使库之钱粮,诸府州县之钱粮,奴才秘密询访,无不亏空者,惟其中亏欠数额多寡不等,缘由亦不同”。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就好比一家大公司里,企业各部门负责人都告诉老板康熙说:“老板啊,我们这旮沓穷啊,年年都亏空啊”。
还好康熙有颗强大的心脏,硬是在这么刺激的环境下,耐心听取着各地负责人的报告。哪知等到康熙六十一年,各地亏空不减反增。比如新鲜出炉的山西巡抚工作报告里就赫然写着“诸府州县所亏空钱粮……无着落者五十一万两余”。
从亏空到还不上钱,不过是咫尺之间。饶是康熙的心理素质再强大,还是在各地督抚的一浪高过一浪的亏空声中,彻底坐不住了。
说来报亏空这事,康熙自己也脱不开关系。当年康熙六次南巡,他的铁杆粉丝兼江宁织造曹寅,为了接驾银子花得跟流水一样,只怕《红楼梦》中贵妃省亲的排场,也难以赶上康熙南巡的万分之一。
然而,康熙的旅游经费是有定额的,曹寅接驾的招待费用,远远超出了康熙的经费额度。为了解决超支的招待费,曹寅便借着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反正对曹寅来说,四家之内,莫非王土,用公款接待领导,似乎很合理啊。
由于曹寅是康熙的幼年玩伴,他的母亲又是康熙的乳母。康熙顾念着昔日交情,对曹寅挪用公款造成的亏空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君臣两人的做法,落在其他督抚眼里,就是江宁织造亏空都没事,那我干嘛不也弄点亏空出来!
于是,一股报亏空之风就这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了整个大清官场。一时间,人人争报亏空,各府州县都以亏空数量多为荣,官场中人若是谁身上没点亏空,出门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眼见亏空成了官场潮流,康熙急得一边三令五申让官员们还钱,一边派人到各地查处亏空。
可康熙忘了,他长久以来的“宽仁”施政风格,已然让官员们笃定康熙放不会放开手脚血腥清查亏空案。因此,各地官员上下勾结,将亏空弄成了一笔无从查起的糊涂账。
有时候,奉旨查亏空的官员稍微逼得急了些,当地官员便将亏空的责任推脱给前任或者是一些有名望的老臣,弄得负责查案的官员简直没法开展工作。
比如因接驾造成亏空的曹寅,就莫名成了一众官员的挡箭牌。许多官员被追查亏空时,都理直气壮地对办案的官员说:“你看江宁织造曹寅也没还钱啊,他欠的钱比我还多,你怎么不去找他啊”。
这下曹寅可难了。他不敢说他的钱大半都花在康熙身上了,也不敢说不还钱,只好向负责追缴亏空的官员承诺,用自己的工资尽快把钱还上。
消息传回北京,康熙第一个实名反对。他告诉查亏空的官员说:“曹寅的钱都花在朕身上了,朕不说,内外诸臣谁敢多言”。说完,康熙一边下旨蠲免各省钱粮,一边暗中将自己的私房钱拿给曹寅,嘱咐他尽快将亏空补上。
但此时曹寅手里的亏空,又哪里是说补就能补上的。作为官场生态中的一员,曹寅的困境也是康熙晚年官场的一个缩影。各地官员营私舞弊,吏治腐败成风,以致雍正上台后,惊讶地发现皇阿玛竟然给他留了个“内外府库无不亏空”的烂摊子。
二、军备弛
官场亏空不断,军中的腐败也没少让康熙操心。
清军入关后,军队武器日益精良。顺治五年,朝廷组建鸟枪兵,满清军队终于闯出冷兵器的结界,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康熙登基后,鸟枪兵的规模不断扩大。康熙十三年时,朝廷还专门下旨,议定八旗步兵二万一千名,其中鸟枪步兵就有一千七百三十七名。
此后,鸟枪兵的规格逐年增加,形成了完整的组织结构。鼎盛时期,军中不但有满清八旗的鸟枪兵,还设立了专门的汉军火器营,鸟枪数量一度超过五万余支。
超强的武器装备遇到精良的训练,就是一场惊艳众人的大阅兵。据史料记载,康熙二十年,康熙邀请众蒙古王公观看鸟枪兵演习。当时“吹螺角者三,发巨炮三,即而排枪而发,前仆后继,无不中之。”
在场的蒙古王公看到这等惊人的战斗力,“皆惊惧失色,甚有匍匐仆地,战栗不止者。”
此时蒙古王公们还不知道,这些鸟枪兵们即将随着康熙走上准噶尔的战场。而鸟枪兵们的技艺待到上阵时,已经达到了“有马上放一枪一箭者,有趋进放枪不绝者,有连环旋转放枪者,有跑而放枪者,有仰卧而放枪者”。
超强的火枪技术,让鸟枪兵在准噶尔之战大放异彩,成为了草原上不灭的传说。
可惜,到了康熙晚期,汉军火器营却成了另一幅景象。用李林森给康熙奏章中的话来说,就是“火器营兵丁老去留下的空缺,常有不法之徒百般钻营,以致于新收的兵丁尽是请托之辈。得甲之后,便将所领钱粮拿去偿还请托的利酬”。
在这种风气的带动下,汉军火器营中的士兵再也无心训练,很快营中士兵便弓箭、火器皆不熟练。当年煊赫一时的鸟枪兵,就这么在短短二十年间,腐化得面目全非了。
三、送礼单
若说军队腐化还仅仅是官场贪污成风的冰山一角,那雍正初年贪官吴存礼的一份送礼账单,则足以说明康熙晚年吏治腐败的严重性。
在这份礼品单中,记载了二百二十七名受贿者,其中既有大学士、各部官员、督抚这样的朝中重臣,也有宫中太监、康熙帝皇子等皇帝身边的亲信。
非富即贵的人员名单,对应着让人咂舌的送礼金额。比如负责查办亏空案的张鹏翮,就受贿了一千两银子,而以清廉著称的李光地,也收了吴存礼二千五百六十两银子。
据不完全统计,吴存礼的送礼总金额,高达四十四万两白银。朝中大部分官员,或多或少染指其中,而这些官员身后看不见的一层层圈子,一张张关系网,也都在金钱的攻势下,尽数陷入了腐败的泥淖中。
大清官场迎来送往的风气,就这么在康熙晚年蔚然成风,以至于官场之上“言行相符者,未必一二人”。
这恰如《雍正王朝》中张廷玉的一句吐槽:“现在考官收孝廉的钱,当军官吃空额捞军饷,收捐赋火耗加到二两,这大清的江山,也真得四爷这样的人,痛加整顿不可”。
所幸雍正上台后,立刻以铁腕手段整顿吏治。他不但限期要求各地官员补缴亏空,还在给山东巡抚的折子上放出狠话说:“知府李元龙,家私数百万,仍贪酷不已。像这样的人,就应该一边拿问,一边追债。追到山穷水尽处,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
空前激烈的官场整顿,就此拉开了帷幕。各地官员怨声载道,但国库收入却疯狂增长,对于大清来说,雍正的雷霆作风,无疑是替大清续命的良药。
想来,若是当年换成其他沽名钓誉的阿哥上位,那大清的江山,不知要被那些贪官污吏糟蹋成什么样子。回首看看雍正时期充盈的国库与日益改善的官场风气,真是让人不得不说一句:还好上位的是雍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91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在中国古代,私自宰杀牛是犯法的吗
下一篇: 刘备对诸葛亮和庞统的态度不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