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曹操和孔融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杀掉孔融后,问其子女为何不逃?
说起孔融,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四个字——“孔融让梨”。他作为小学课本中谦让、聪慧的化身,可以说是我们人生中第一个“隔壁家的孩子”。但当我们长大,回过头来仔细审视他的人生时,才发现,原来谦卑有礼的孩子也可能自负和刻薄,才华过人的少年也可能遭遇难成大器的中年,完美的人生开端也防不住滑铁卢式的结局。“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预言竟一语成谶,这是老天开得怎样一个玩笑?
对此,有人讽刺,有人唏嘘。不过,若将自己代入孔融的人生,或许会在感叹之余多一丝羡慕之情。是的,羡慕。虽然孔融的一生称不上成功,更具凄惨色彩,但他始终恪守心中的伦理和信念,并一以贯之、决不妥协。无论在文学界,还是在朝堂中,孔融都能做到爱他所爱、恨他所恨,骄傲且恣意地活一回。
孔融是孔子第二十代传人。良好的家风自祖辈以来便一脉相承,将小小年纪的孔融塑造成一个人人称道的天才,他成年后更以诗文见长,被称作“建安七子”之一。出生仁礼世家,又是年少成名,孔融自然也会比寻常孩童多一些脾气和心气。
10岁那年,孔融跟随父亲拜访名士李膺。当时李膺地位很高,只接见亲朋好友和名流,一般人都被挡于门外、谢绝来访。可孔融不服,为了能见到主人,他巧妙运用孔子与老子之间的师尊之谊,与李膺攀上了“世交“的关系。进门之后,面对在场宾客的刁难,孔融也毫不客气地反击,直到对方哑口无言,博得了满堂喝彩。要是没有点水平和自信,是做不到这么坦然和灵敏的。
孔融的自信除了依附于文学天赋和机警头脑,更多地源于他在心中树立的大道和正义。据记载,在孔融16岁那年,哥哥孔褒的好友张俭逃难至孔家,想要投奔孔褒。恰巧当时只有孔融一人在家,孔融便做主收留了他。后来事情败露,衙门追责,孔融、孔褒与母亲三人争相担罪,成就了一段“一门争义“的佳话。
由小见大,在这样的家门中成长,孔融定是遵照祖训、恪守礼教,绝不会因外在名利或贪生怕死的原因而背弃心中的信念。
了解以上两点,再看孔融之后的“狂妄“人生,应该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孔融成人后,曾担任司徒官吏,调查官僚队伍中的贪污腐败现象。一般人因不愿得罪宦官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孔融却毫不隐讳、毫不留情地依法处置,真是一个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好官。后来他任职北海,虽在教化民众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不善军事训练,最终在清剿黄巾的任务中惨遭围困、狼狈不堪。
不过,失败没有浇熄孔融心中的自信,反倒让他在“吐槽”的路上越走越远。要说被他“喷”得最狠的还是曹操,相对于现在的吐槽大会,依然有过之而无不及。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的局面下,孔融心中一直都有复兴汉室的愿望。虽然他得到了曹操的欣赏,但他对于曹操一党的鄙视还是与日俱增。这不,面对曹丕娶袁绍儿媳的做法,孔融以“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暗喻,让曹操颜面有失;在曹操找各种理由征伐乌桓时,孔融冷笑一声,以“丁零盗苏武羊”暗讽,使得曹操怒火中烧;在曹操请求汉帝禁酒时,孔融引经据典,以“酒之为德久矣为由”将曹操的提议说的一文不值,导致曹操当众下不来台;最重要的是,孔融维护皇权,制约诸侯,触及了曹操的根本利益,最终也导致了他被曹操借口杀掉的命运。
其实,有些时候孔融怼曹操都是为怼而怼,并没有太多民生政治上的考量,但本着“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考量,他处处都要与曹操作对,这也是他自负和幼稚的体现。
孔融死后,还留有一对幼小的子女。面对满门抄斩的处置,他的子女镇定自若,慷慨赴死。如其9岁之子所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既然必定要死,何不体面一些?不得不谓孔家门风忠杰,不同凡响。
孔融的一生有很多的不完美,结局更是有一层悲剧的色彩。但我相信他在人生每一个选择关口,都以心为路,忠于自己。既是这样,便也算对得起自己的人生了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南北朝刘义庆所撰《世说新语》,发生时间是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故事的主人公是汉末士人领袖孔融和他的两个儿子。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二徐进越:“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孔融被拘捕,朝廷内外都非常惊恐。当时孔融有两个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人依旧在玩琢盯的游戏,没有一点慌张的样子。孔融对派来抓捕他的人说:“希望罪过只加在我一人身上,两个孩子能否保住性命?”孩子们从容上前说道:“父亲您难道见过捣翻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好的鸟蛋吗?”不久两个儿子也被拘捕了。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由这两个八岁和九岁的孩子之语改编而成,叫做“覆巢之下无完卵”,意为鸟巢底朝上翻下来,蛋都摔破了,比喻一人罹祸,全家老少不得幸免。这也是这两个孩子首创的一句令后人非常熟悉的成语。
孔融的这两个孩子,年龄虽小,却深明事理,知道自己也将与父亲一样死于非命,故此非常从容。可以想象,如果这两个孩子能够长大成人,也必将成为一代名士。
孔融,是孔子的后裔。四岁的时候便有“孔融让梨”的典故流传至今,家喻户晓。孔融也是汉末时期著名的士人领袖,学问渊博、为人正直而流传后世。
孔融的才华学位确实是很高,所以他根本看不起乱世枭雄曹操,公元195年,刘备举荐42岁的孔融为青州刺,第二年,袁绍之子袁谭攻打青州,孔融逃出青州。
孔融辗转投奔曹操麾下,曹知道他的学问深厚,遂给他了一个许昌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部长,主管建设工程。曹操这人比较复杂,既爱才又妒才,既君子又小人,是个矛盾综合体。
孔融有着许多自持才华的读书人的缺点,自恃学问高,多次对曹操的政令持不同的看法,虽然孔融说的有理有据,头头是道,但在曹操心里早已埋下了怨恨。孔融在许多具体问题上,曾表现出与曹操合作的态度。但孔融没有罚下重大错误,他不好怪罪于他,怕众人不服。于是,想法设法安排与孔融有仇的官员寻找他的破绽。
最终第三尺找出微不足道的孔融五大罪状,曹操在布告上写道:融违反天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这个没打红钩的布告,充分表达出曹操的愤怒,杀你还杀晚了。
于是,此时已是太中大夫的孔融被处以死刑,不是祭旗,而是在街市上行刑,连同孔融的妻儿一起诛杀。
以前,京兆人脂习和孔融交好。脂习曾多次告诫孔融,不要过分刚直,长此下去,必定遭到祸害。这下,孔融真的死了,许昌没有一个人敢去为他收尸。只有脂习去了,抚着孔融的尸体痛哭,说:"孔文举舍弃我而死,我还怎么能够独生呢?"
曹操知道,立即下令搜捕脂习,本想杀掉他,后来又赦免了他。
转载自搜狐
孔融临死前求曹操放过儿子,八岁幼子临危不惧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一、孔融
在三国时期,孔融是非常有名的,他也是很有社会地位,可以说走出去几乎没有人不认识他了,本来孔融的仕途是非常好的,皇帝也信任他,基本上可以说一帆风顺的,但是曹操控制国家大权之后,皇帝就跟没有一样,权利给架空了。孔融看到这样的局势,就经常讽刺曹操,曹操听到就算了,没有跟孔融计较了。
二、导火线禁酒令
孔融本来就对曹操非常不满意,可是两个人还可以相安无事,你过你的日子我过的,可是国家遇到天灾,到处百姓都没有饭吃,这就有点严重了,可是牵连到民生大计,百姓都吃不饱,就不要说外出打仗的将士了,曹操为了节省粮食,就下令大家都不可以喝酒了,也就是禁酒令。
这下孔融彻底炸了,孔融是一日都离不开酒的人,你让他没有酒喝,叫他怎么过日子,他就写了长长的一封信给曹操,说喝酒有什么好处,希望曹操不要禁止收回成命了,加上孔融用词非常不客气,这下曹操明白了,孔融是不可以留了,就找机会干掉孔融了。
三、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曹操就随便找了个理由,就让孔融满门抄斩了,孔融就想求曹操留下自己的儿子,自己儿子还那么小,没有想到孔融的儿子听到之后就说“父亲,、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听到也明白了,自己是老糊涂了,人家要杀你全家,怎么可能给你留下一个两个的。
庄严肃穆的法庭上,汉朝小皇帝坐在高位上,曹操站在中间,两边的官员鸦雀无声。只有曹操说出了出兵讨伐吴栋的理由,没有人敢公开反对。突然,一个人站了起来。
他看着曹操,怒气冲冲地说曹操的十字军已经无声无息地出朝了。只有他站出来义愤填膺,说出了曹操的狼子野心。曹操看着他,眼神越来越凶狠。听了他的话,他转身对士兵们说:“祭旗!”
那人被带到曹齐面前,用刀砍断,血溅在旗上,旗变红了。
这个人,孔融,在朝廷上公开反对曹操的决定,然后曹操用鲜血祭旗。
当然,这是扯淡,是假的,是电影里虚构的场景。
但孔融确实是被曹操杀死的,全家都被杀了。
孔融,只要上过小学的都应该知道,他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但其实懂得礼让的不是孔融,而是从小就懂得讨好父亲和长辈的孔融。孔融年轻的时候,就有非常出众的天赋。真正让他出名的是,在收留了被陷害的张俭后,孔子的家人、母亲和兄弟都争相赴死。就这样,他的名声传开了。
后来,孔融到了曹操手里,孔融很有才华,但是很老实,很坦白。也是因为他的脾气,才毁了他。
有一年,袁术称帝,曹操气急,杀不死袁术,于是迁怒于娶了袁术的邱,把他关进监狱。孔融听了,急忙劝谏曹操,说这样做会失去民心。可是曹操很生气,怎么还会听?自然,他感到不满。
对于孔曹荣曹的行为,他总是干预的比较多,身为一个仆人,却总是直接说出主人的不好,而且言语非常傲慢,好像完全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到处向人炫耀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曹是怎么拉住他的?不满和怀疑正在加深。
又一次,曹操要发兵到荆州攻打救了孔融一命的刘备,孔融自然会阻止。曹操起了疑心,他担心孔融会为了保命而杀了自己,或者阻挠他的计划。曹操思虑再三,决定找个借口杀了孔融。
最好的做法就是诬陷他不忠不孝,这是最好的标题。于是曹操命令手下搜集证据,颠倒黑白,说孔融不尊圣贤,不循孝道,不忠不孝的罪行在当时是非常严重的。于是,孔融被定罪,判处死刑,和妻子、家里的老人、孩子一起当街处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9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