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字士载,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下面对百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景耀六年(263),魏国大举进攻蜀汉,三路大军中的邓艾军,兵力只有三万,邓艾独辟蹊径,选择偷渡阴平小路,翻山越岭,穿越七百里荒无人烟的悬崖峭壁,最终,抵达江由,江由守将马邈投降。
随后,邓艾军进攻绵竹,刘禅得知情况,大惊失色,立即派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诸葛瞻,也就是诸葛亮的儿子,率军抵挡邓艾。
当时的诸葛瞻带领的是御林军,这些御林军,虽然没有经过太多的战场历练,但是,应该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肯定不是纸糊的灯笼,不是花架子。
然而,当诸葛瞻率军列阵对战攀爬悬崖峭壁而来的疲惫之师邓艾军时,第一战,诸葛瞻带领御林军,击败了邓艾的儿子邓忠和师纂,取得小胜,然而,第二次交战,没想到,诸葛瞻却输了,而且,输得一败涂地,诸葛瞻及张飞的孙子张遵等战死,全军覆没了。
《三国志 邓艾传》记载: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
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邓艾和部下,穿越七百里无人区,靠攀爬悬崖峭壁才到达江由的,甚至,没有路的时候,邓艾还身上裹着毛毡滚下悬崖,以此前进,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战马无法行走,是没有战马的,也没有太多的辎重,无法运输粮食等物资,估计也只有随身干粮和轻兵器,没有战车等,邓艾当时因为缺粮,多次身处险境,都差点饿死,因此,战斗力肯定也受到了影响。
那么,邓艾无法携带辎重,也没战马,粮草也不足,他是如何击败诸葛瞻的呢?
邓艾到达江由时,估计和部下都成了野人,因为,穿越七百里无人区,翻山越岭,条件达不到,不能太讲究,什么都要将就,洗漱估计都成问题,肯定是喝泉水,那么,就这么一些步兵,如何拿下江由城呢?
此时的江由守将马邈,选择了投降,因为,马邈在城外埋伏三校人马,伏击魏军,结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马邈的三校人马,被钟会派的部将田章击败,因此,马邈投降了。
《三国志 钟会传》记载:邓艾追姜维到阴平,简选精锐,欲从汉德阳入江由、左儋道诣绵竹,趣成都,与诸葛绪共行。绪以本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进军前向白水,与会合。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
马邈投降,江由落入魏军之手,邓艾得以进入江由,得到了后勤补给,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江由的战马和兵力也不多,邓艾也无法得到充分的装备,也许,只能是凑合凑合,得到大概的修整和补充。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邓艾的部队,还是击败了以逸待劳的诸葛瞻军,尽管诸葛瞻率军奋力拼杀,也未能力挽狂澜,最终父子两人都战死沙场,为蜀汉刘禅流尽最后一滴血,令人慨叹。
这里面,诸葛瞻之所以在以逸待劳的情况下,还会输给邓艾,我想至少有三点原因。
其一,诸葛瞻没有占据有利地形坚守,选择硬碰硬,诸葛瞻的军队没有战场实战经验,战斗力比不上邓艾的野战军,诸葛瞻的御林军都是在皇宫和成都护卫皇帝的,哪见过战场上刀口舔血的情景啊?
其二,邓艾在江由得到了后勤补给和修整,他的军队是战场上九死一生锻炼出来的,战斗力强悍,富有丰富的作战经验。邓艾的军队,都是经过生死筛选留下来的,是精英。
其三,邓艾和钟会的先锋部队互相配合,在声势上震慑了绵竹及成都,绵竹诸葛瞻的军队军心不稳,肯定是没有了信心。
后方皇帝昏庸,谁还有信心死战?就像姜维部接到刘禅的投降命令时,姜维及其部下,都纷纷拔刀砍石,发泄心中的不满,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因此,不管从部队的战斗力方面比较,还是整个大的形势,对诸葛瞻都是不利的,唯一有利的一点,就是采用黄权之子黄崇的建议,率先占据有利地形,选择坚守,耗死魏军,但是,诸葛瞻错失了良机,没有把握住机会。
诸葛瞻战死,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绵竹失守,在成都的刘禅也吓破了胆,立即投降了,蜀汉灭亡。
邓艾(?一公元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双全,深谙兵法。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在钟会所率10万大军,被蜀将姜维阻于剑阁关外,无计可施,正想退兵的情况下,邓艾出奇策,率领本部人马,智出阴平道,打败诸葛瞻,逼降刘禅,灭亡蜀汉。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三国末期,魏国在司马氏的掌管下,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十分强大,在三个国家综合实力最强,具备了灭吴、蜀的条件。
公元262年,魏国实际统治者大将军
司马昭,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蜀国已经?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制定了?今宜先取蜀,三年后,因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灭东吴?的计划。
公元263年,司马昭调集了十几万大军,准备一举消灭蜀国。他派邓艾和诸葛绪各自统3万人马,派钟会带10万人马,兵分三路进攻蜀国。钟会的军队很快攻取了汉中。邓艾的军队也到达沓中,向姜维进攻。
钟会率军进攻剑阁,剑阁地形险峻,道小谷深,易守难攻。钟会屡攻不下,但剑阁又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非拿下不可,不能放弃,时间一长,魏军粮食供应也发生困难,军心开始动摇,众人都担心前功尽弃。正当钟会进退两难之时,邓艾赶到了。
邓艾建议:让钟会在剑阁与姜维对峙,吸引蜀军主力。他自己率本部人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从阴平抄小道到达涪城,这样姜维若从剑阁来援,则可取剑阁;若蜀军不来救,便可断姜维后路,也可直接威胁成都。
这条计策被钟会接纳。于是,邓艾率其3万人马从阴平出发,沿途高山险阻,十分艰难,他们从阴平小道,一路凿山造桥,排除困难险阻,走过七百多公里的无人烟之地,最后他们到了一条绝路上,山高谷深,没法走了。好多人打起了退堂鼓。邓艾当机立断亲自带头,用毡毯裹住身子先滚了下去。将士们不敢落后,照着样子滚下去。那些没有毡毯的,就用绳子拴住身子,攀着树木,一个个慢慢下了山。魏军终于到达江油。蜀江油
诸葛瞻,字思远。他是蜀汉开国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十七岁时娶了蜀汉皇帝(应为后主刘禅之女)的公主为妻,官拜骑都尉。因祖荫庇佑,次年即为羽林中郎将,之后屡获升迁,先后为射声校尉、侍中、尚书、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
从诸葛瞻和邓艾的军事能力来看,诸葛瞻虽为诸葛亮之子,诸葛亮多次北伐时,诸葛瞻还小,没有随父出征,因此诸葛瞻没有实战经验,而且他也不听手下占据有利地形阻击邓艾;据城死守,坚持要跟邓艾在绵竹城外野战。邓艾偷渡阴平的时候,率领着精选的一万人马。他将这支军队逐步分散开来,沿路建造营寨,来保证后路的安全和后勤供给。但是这也使得邓艾的军队越来越少,等到摩天岭时,由于没有道路,邓艾亲自以毡裹身,先推转而下。其他军兵也跟随邓艾,攀木缘崖,鱼贯而进。直到袭取江油,才有了喘息之机。
邓艾决定抄小道,从阴平绕过剑阁,直扑德阳亭、江油关。这条道,大概东汉以前后,后来废弃了,路途艰难。邓艾从队伍中选了精兵,大约1.5万。钟会赞同邓艾的奇兵计谋,派田章带精兵帮忙,田章的精兵大约5000,归邓艾指挥。
,这里地势险要,道小谷深,易守难攻。姜维充分利用剑阁的有利地形,将钟会十几万大军挡在剑阁之外,如此天险,孤军深入的魏军却久攻不克,一时大军士气开始低落,钟会便有了退兵的想法。三国演义当中对于数据存在着过大范围的杜撰性,而在三国志当中关于诸葛瞻和邓艾的士兵有着详细描述,诸葛亮所率领的士兵大约在3万左右,而邓艾率你的士兵大约在2万左右。
司马昭发兵灭蜀时,蜀汉军师将军、羽林中郎将诸葛瞻率军在绵竹阻抗偷渡阴平后冒险深入的邓艾孤军,最终却被兵微将寡的邓艾一举击溃,几乎全军尽没,瞻与其长子诸葛尚皆战死。邓艾则长驱直入成都,逼降刘禅,灭了蜀汉。这些都是史有明载的事实。题干唯一与史实不符的是彼时诸葛瞻没有七万雄兵,他率领的是蜀汉御林军,也就是负责保卫成都的禁军,最多只有两、三万人。
名气高过才干诸葛亮生诸葛瞻时已年近五十(47),可谓老来得子。但诸葛亮对诸葛瞻却从不溺爱。
诸葛瞻虽无乃父那般超拔流俗的禀赋与才华,但成长也很快,他擅长书法绘画,博闻强识,为官清正,对蜀汉忠心耿耿。蜀国人追思诸葛亮,爱屋吉屋,对才思敏捷的诸葛瞻也另眼相看,什么善政、功劳、好事都记在他的功劳簿上。《三国志》记载:
“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 。
和登高望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比,诸葛瞻只是德胜于才,其声望、美誉有拔高之嫌 。
曹魏伐蜀在军事才能上,诸葛瞻更是远不如乃父诸葛亮。公元263年4月,曹魏的实际掌权者司马昭令诸军大举伐蜀,命征西将军邓艾率三万人出狄道攻沓中,以牵制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人自祁山攻阴平附近的桥头,以切断姜维的退路 ;大将军钟会则统十万魏军主力分别出斜谷、子午谷攻击汉中。
邓艾一部进展迅速,很快进至沓中,分三路猛攻姜维。姜维听说汉中已被钟会大军攻破,无心恋战,率军撤退。此时诸葛绪已陈兵桥头,姜维只得迂回北道,企图攻打诸葛绪侧后,诸葛绪胆怯,率部主动后撤三十里,姜维乘势夺回桥头。紧接着姜维率军南撤,同正北上的廖化、张翼、董阙援军会合,共同扼守剑阁雄关。
诸葛瞻父子战死绵竹,羽林军全军尽没,蜀汉灭亡魏军出阴平道后突然出现在江油关下,蜀将马邈慌了神,又不知敌军虚实,遂开关投降。邓艾兵不血刃取江油后,立刻向涪城进发,很快逼近涪城,蜀汉军师将军、尚书仆射诸葛瞻率数万御林军据守该城,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 建议诸葛瞻派兵迅速抢占周边各处险要,以阻止邓艾军进入平原地区,诸葛瞻当断不断,患得患失,犹豫不决。邓艾军迅速击溃了诸葛瞻部前锋,诸葛瞻被迫退守绵竹,邓艾则乘胜进击,途中他写信给诸葛瞻,欲诱降他,信说:
“若降者,必表为琅琊王” 。
意思是你如果投降,我必保举你做琅琊王。
诸葛瞻大怒,将邓艾使者斩杀,于是双方展开激烈对决,魏军孤军深入, 没有退路,人人舍死向前,锐不可挡,蜀军大败,诸葛瞻、黄崇、张遵(张飞孙)皆战死,御林军大部覆灭,少数逃散,诸葛瞻子诸葛尚策马冲阵,英勇赴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9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