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荀彧为什么会放弃刘备投奔曹操原因是什么

众妙之门 2023-06-13 07:04:25

荀彧为什么会放弃刘备投奔曹操原因是什么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荀彧。

汉末天下大乱,诸侯之间战乱不止,荀彧为了保存家族实力,带领宗族迁到了冀州避难。在开始的时候,荀彧选择了为袁绍效力,虽然在其手下颇受重用,但是日子一久荀彧发现袁绍没有远见格局,难成气候。于是辞职投奔了曹操,二人初见相谈甚欢,曹操发现荀彧果然非同一般,激动地说:“吾之子房也!”曹操将荀彧比作汉高祖的谋臣张良,可见荀彧的才智之高,对曹操有多么的重要,很快就给他委以重任。

此后荀彧不仅为曹操举荐了很多颍川人才,而且为曹操屡献奇策,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是随着曹操势力的扩大,君臣二人最终还是产生了分歧,曹操逐渐表现出了代汉的倾向,而荀彧则始终认为要忠于汉室,不可篡汉自立。最终,曹操无奈地赐死了荀彧。而我们知道刘备终其一生都是以“兴复汉室”为己任,荀彧既然如此忠心于汉室,为何当初不去投效辅佐刘备呢?

其一,刘备当时太弱小不起眼。荀彧离开袁绍之后,下一步自然是要再选择一个值得辅佐的主公,按照荀彧匡扶汉室的理想来说,自然是刘备最合适。可是那个时候刘备实在太弱小,身边除了关羽、张飞,基本生没什么兵马,而且也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可以说当时的刘备毫不起眼,恐怕连认识刘备的人都没几个,更别提他的知名度了。所以说,荀彧基本上也是没听过刘备这号人物的,那就更别谈为他效力卖命了。

而曹操虽然当时也不强大,但是名声在外,还算小有名气,而且之前的所作所为让荀彧认为他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而且前期的曹操只是一心想平定这个乱世,并没有过多地暴露出代汉的想法,因此荀彧当时选择曹操是他最明智的选择。

其二,曹操是最有可能平定天下的人。颍川荀氏是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家族,尤其是在东汉中后期,其家族的名气很大。他们的家族观念很重,凡是以家族利益为重。而当时他们认为曹操最有可能平定天下,辅佐曹操对荀氏宗族的发扬来说是最有利的。这就是为什么荀彧加入曹操集团之后,就大量的举荐了荀氏子弟,诸如荀攸、荀爽、荀悦、荀衍等。

正是荀氏子弟这种抱团发展的精神,才让其家族势力不断的延续发展,在社会上的地位也逐渐得到了提高。虽然当时有很多实力较强的诸侯,诸如袁绍、袁术等人,但是气量狭小难成大事。而刘备有胸怀想成大事却没有这个实力,唯有当时的曹操具备成就大事的条件,因此,荀彧选择曹操是必然的。

而且对于曹操前期的表现,荀彧也是十分满意的,并且愿意为他献言献策,同时为他举荐了大量的人才,诸如郭嘉、钟繇等人。只是后期曹操实力强大,面对日渐西山的大汉有了取代之心,而荀彧明知道东汉已经衰败不堪,时日不多,但是内心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仍抱着大汉能够复兴的一丝希望。但是历史的潮流已是如此,就算曹操没这个心,早晚也会有别人做这件事情。只可惜,荀彧在这一点上糊涂了,导致了自身悲剧的发生。

为何荀彧不想让曹操称帝,却为啥不去投靠刘备呢?

豹眼认为,读史读的是味道,如果品不出味道,还不如不读。

荀彧是?王佐之才?,岂不明白曹操有称帝之心,又焉不知刘备亦是如此?背弃曹操投靠刘备又有何益呢?徒增羞辱罢了!

据《荀彧荀攸贾诩传》记载:


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之,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永汉元年(189年),荀彧被举为孝廉,任守宫令。此时正是董卓入京,擅权专政时期,荀彧感到政治混乱,为求自保,就主动请求外任为官,被任命为亢父县令。

于是,荀彧直接弃官回乡。他对父老乡亲们说:?颍川是四面受敌的地方,每当天下发生变乱,就成为必争之地,应该马上离开这里,不能久留。?

但乡里人都眷恋故土,犹豫不决。这时,正好荀彧的同郡好友、冀州牧韩馥派遣骑兵前来迎接荀彧,没有多少人愿意跟随荀彧一起去,荀彧只好带领宗族到了冀州。

这件事说明荀彧有远见,不为官位而得过且过。但是,颍川是四战之地,难道冀州就能稳定没有战乱吗?这只能说明荀彧还是想找一棵大树做依靠,以避免祸患。

等荀彧到了冀州时,冀州已经被袁绍占据了,袁绍看到荀彧到来,十分高兴,待之上宾之礼。

但荀彧很快就发现袁绍不是成就大事的人,就转投了曹操。

豹眼看来,袁绍再不济也比韩馥要强很多,他不愿意伺候袁绍却投奔韩馥,恐怕不仅仅是想要避乱,更想依托韩馥成就大事。他能够带领宗族一起行动,也说明荀彧做事不会不管不顾,而是考虑整个宗族的利益。

不能就此说荀彧是有野心的人,起码是有想法的人。

初平二年(191年),荀彧离开袁绍转投曹操,曹操大悦,称之为?吾之子房也?。

于是,曹操任命荀彧为别部司马,时年二十九岁,从此开始跟随曹操征战。

这个别部司马究竟是个啥官呢?说起来比较费劲,提到刘备或许就清楚这是个多大的职位。刘备鞭打督邮,辞掉高唐县令后,投奔幽州公孙瓒,也被任命为别部司马。

这个时期,荀彧与刘备的级别、境遇基本差不多,都是辞掉朝廷任命的县令,转而投靠地方诸侯,出任别部司马。

放着朝廷任命的官职不做,转而投靠地方诸侯势力,这可以理解为权臣当道,曲线救国。

但接下来的事情,就值得怀疑了。


建安元年,太祖击破黄巾。汉献帝自河东还洛阳。太祖议奉迎都许,或以山东未平,韩暹、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击败吕布,重新平定兖州。此时,汉献帝东归洛阳,诏令天下勤王。曹操召集部将、谋臣商议奉迎天子,几乎所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山东地区并未平定,韩暹、杨奉追随天子到了洛阳,北面张扬与之联合,短时期内很难制服他们。

因而,都不主张奉迎天子,只有荀彧持不同意见。他陈述利弊,劝诱曹操奉迎天子。

曹操最终采纳了荀彧的建议,这才有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争取了道义上的高度。

作为忠臣的话,奉迎天子这样的事还需要商议吗?

最终曹操接受荀彧的建议,那也是出于利益考虑,荀彧岂能不知呢?

之所以荀彧依然跟着曹操混,就说明遍观天下,除了曹操没有人能够维系汉室的存亡,起码曹操能够暂时维系着汉室的存在。

兴平二年(195年),徐州牧陶谦已死,刘备领徐州牧。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

本来刘备是曹操的死敌陶谦的朋友,也就是曹操的敌人。但刘备在徐州与曹操的死敌吕布开战,刘备也就成为了曹操的盟友。

刘备被吕布击败,投奔了曹操。当时,程昱建议曹操趁机除掉刘备,曹操没有采纳。此时,荀彧也不主张杀掉刘备。

这个时期,是荀彧与刘备接触最为接近的阶段,也就是说荀彧对刘备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如果荀彧要投靠刘备的话,这是最好的时机。

在奉迎天子这件事上,荀彧已经清楚了曹操具有称霸称帝之心,当时的刘备已经占据了徐州,有了开拓事业的基础,荀彧完全可以去投奔刘备,辅佐他匡扶汉室。

但荀彧并没有这么做,依然在朝廷做他的官,一心辅佐曹操。如果说荀彧还没有看出曹操有称帝之心,那是站不住脚的。

此时,


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


汉献帝任命曹操为大将军,任命荀彧为汉侍中,代理尚书令,经常居朝担任重任。曹操虽然在外征伐,但军国大事都与荀彧一起谋划。

如果不是跟随曹操,荀彧如何能够得到如此高位,如何施展自己的才能?

如果他跟随刘备的话,能有这个结果吗?

荀彧比谁都聪明,他不投靠刘备自有他的道理所在。

建安四年(199年),刘备借截击袁术北上投靠袁绍之际,逃离许都,这是荀彧追随刘备的最佳时机,但荀彧却没有丝毫投奔的意思。

刘备出逃,也是因为董承等人衣带诏事件,如果荀彧想搞掉曹操的话,这是联络董承、刘备等人一起行动的好时机,但荀彧却没有参与其中。

其中的原因,恐怕是荀彧并不看好刘备,也认为刘备成就不了大事。就刘备最终成就的事业,并不比袁绍大多少,刘备不是荀彧的菜。

荀彧不赞成曹操称王这是毫无疑问的,他一心想辅佐汉室也是没有争议的。

但荀彧宁肯选择自尽而不投靠刘备,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其宗族的将来着想。

曹操为了拉拢荀彧,可谓下了血本,不仅把安阳公主嫁给了荀彧长子荀恽为妻,而且要授予荀彧三公之职。

荀彧拒不接受,荀彧明白,他与曹操同为汉臣,虽不是君臣,但实有主次。如果同为三公的话,就与曹操几乎是平起平坐,这显然难以服众。为平息众怒,只能赞成曹操称王。这也许是荀彧抵制曹操称王的一个手段罢了,并非荀彧对三公之职没有兴趣。

有人说历史上荀彧一心向汉,却不投奔刘备,为什么?

荀彧是个十分矛盾的人,他既是曹操的谋士,同时又对汉王朝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也正是这样复杂的心理,才使得他落得了个忧愤而死的下场。在荀彧眼中,曹操比袁绍、刘备等人要强,是个值得辅佐的雄主,但又不愿看到汉室被架空,故而内心也十分痛苦。

公元163年,荀彧出生于河南许昌的一个官宦世家。永汉元年(公元189年)时,26岁的荀彧出举孝廉,任守宫令,正式进入仕途。东汉末年政局败坏,战乱不断,荀彧痛心疾首。为了匡扶汉室,荀彧曾投奔袁绍,希望借助他的力量来维护汉王朝的统治。不过,经过一番权衡,荀彧最终还是转投了曹操。

荀彧是当时的青年才俊,人称有王佐之才,归附曹操后也受到了重要。曹操爱才,对荀彧的加入自然满怀欣喜,甚至称荀彧为?吾之子房也?。荀彧是一位非常出众的谋士,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过不少功劳。但透过荀彧的种种计策可知,在他内心深处还是主张曹操?迎奉天子?,统率诸侯,振兴汉室。

不过,曹操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随着自己势力的不断膨胀,也做出了不少僭越之事。而一直对汉室怀有旧情的荀彧,则对此深感不安。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和荀彧之间的矛盾开始明显:

?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三国志?荀彧传》

曹操有心进爵国公,用九锡,但荀彧则认为他不该如此,奉劝曹操?秉忠贞之诚?。结果,因为这次劝谏,曹操开始厌恶起了荀彧。接下来的事情,大家便十分熟悉了,荀彧被曹操怀疑,后忧愤而死。

不过,荀彧之所以选择为曹操出谋划策,而不去投靠刘备,其实跟他是否?一心向汉?关系不大:首先,即便刘备是所谓的汉中山靖王之后,但并不意味着归附刘备才是忠于汉室。在群雄逐鹿的过程中,刘备只是其中的一方诸侯。当然,更重要的是,当时汉献帝已经成了一介傀儡,这个?汉室?只是一个幌子罢了。荀彧的恋汉情结,不可能转移到刘备身上;

其次,当时刘备的势力远不及曹操和袁绍。要知道,在曹操和袁绍相争时,荀彧选择了站在曹操一方,而此时的刘备还远远排不上号,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让荀彧这样的一流幕僚,去辅佐刘备,似乎也不大可能。等到刘备壮大了,荀彧则已经无法脱离曹营,再寻明主了;

再次,刘备虽然姓刘,但这个大汉皇叔,果真就是一心匡扶汉室么?从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刘备的野心,也绝不次于曹操,他想要的可不仅仅是做一方诸侯那么简单。从这一角度来讲,荀彧留在汉献帝和曹操身边,或许比追随刘备更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