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荀彧为什么不帮刘备,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汉末中央宦官当权,董卓祸乱天下,各地不断爆发起义,但凡有点势力的都趁着这个机会打算以讨贼的名义聚集在一起,可趁乱讨贼是假,夺利却是真。当时也就只有曹操是真的要讨伐董贼,匡扶汉室,事实证明最后他也成就了大事,能代行天子事。正因为他最初这面讨贼助汉的大旗数的好,很多汉室旧臣都纷纷来投奔他,其中不乏有才之士,这些人在他最终成就大业的路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也有的人在为他谋大业的路上,逐渐看出了曹操最真实的意图,这个人就是荀彧。
荀彧原本是袁绍阵营的,但因为袁绍背叛,他转而投靠曹操。他这个人非常务实,而且清高,一生都以平乱治世,匡扶汉室为己任,在当时的乱世,他一个儒生,自己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他只能通过投靠和他有相同志向的主公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在众多势力中他看中了曹操。可惜事实证明,他的这次选择并不明智。在初期他和曹操确实有过“蜜月期”,他也为曹魏的大业出谋划策。但是在曹操处死董承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曾经对这位枭雄的判断是错误的。对方绝非甘于人臣。
而此时的曹操确实已经表现出了要取代汉室自立,他不仅把持朝政,甚至可以不经天子的同意就随意发布号令。荀彧对此非常失望,开始渐渐对曹操表达不满,而曹操也看出荀彧意图并开始疏远他。为什么同样都是以匡扶汉室为口号,他当初肯投奔曹操,却不帮助刘备呢?这还是和他的出身有关,他出身门阀家族,地位显赫,但是刘备还只是一个地方司马,没有势力也没有名气,在众多的讨贼大军中,他认为只有曹操有实力,即便后来刘备有了号召力,但对于他这样的门阀家族,也是看不上对方存疑的出身的,在加上当初曹操这表面功夫做得好,自然也就赢得了他的信任。
可能有人还会问,那后来他和曹操有隔阂,可以再去投奔刘备啊。小编倒认为,他没有这么做,恰恰也是因为他的出身,他一向自诩高洁,前面抛弃袁绍尚可以说是志向不合,如果再抛弃曹操,转投蜀汉,那和吕布这样的三姓家奴有什么区别。他这么有志向的人是不齿这样的行为的,一旦这么做也是毁了门阀百年的名声。所以他只能继续去效忠曹操,即便他自己非常清楚两人早已经不是同道中人了。
第一,荀彧是在初平二年,即191年投奔曹操的。我们看看那个时候的刘备。
第二,汉代,文人学士一般不会轻易易主,好像是和儒家思想有关。
第三,除了失节的一个原因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那个时候的汉朝君主是献帝啊!!
第一,荀彧是在初平二年,即191年投奔曹操的。我们看看那个时候的刘备。刘备那时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冀州牧袁绍【袁绍也是这一年从韩馥手中哄来了冀州】,因为有功,所以做了平原县县令。后来才升到了平原国相。平原是个比较小的地方【夹在冀州和兖州之间】。陶谦把徐州交给刘备,还是三四年后的事情。
差不多在这个时间,北海相孔融曾经被黄巾军围困,向刘备求救。刘备惊讶地说:“北海相孔融居然知道世上有刘备!”可见,那个时候的刘备,知名度不算高,也没什么势力和兵力。那个时候要想平定袁绍等势力,靠刘备是不靠谱的。而曹操早在黄巾之乱(184年)的时候就已经小有名气了,这个时候的曹操和刘备根本不在一个水平和档次上。【对刘备势力无恶意,言语如有冒犯,请见谅。】
第二,汉代,文人学士一般不会轻易易主,好像是和儒家思想有关。这怎么说呢,易主就好比女人改嫁,反正文人一般都不喜欢这么做,有点失节的味道。汉末虽然很乱,很多武将会易主,但是大多数出身于名门世家的文人一般都不会易主。大概与教育修养和传统思想有关吧。 第三,除了失节的一个原因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那个时候的汉朝君主是献帝啊!!
刘备只是个远亲,不能因为他姓刘,就好像他是正统、是官方对不对?【无恶意,言语如有冒犯,请见谅。】姓刘的人多了去了,刘表啊,刘璋啊,甚至是袁绍举兵要立的刘虞,这么多,难道都要一一投靠吗?想想,如果三分天下的是刘备,刘操,刘权,全都是刘家人,怎么办?——很明显,荀彧的眼中只认准了献帝一人而已。
曹操奉天子,天子虽然没什么实权了,但是总比以前逃亡的日子、被抢来抢去的日子好多了。荀彧其实在献帝身边也做了很多事情,比如,跟荀悦孔融一起给天子讲课聊天什么的。【悦与荀彧及少府孔融侍讲献帝宫中,旦夕谈论。】仔细想想,荀彧很多时候都是留在后方,留在许昌,留在天子身边的。这也是他忠于汉朝的体现之一吧。
刘备要恢复的是刘备家的汉室,而非献帝刘协家的汉室,虽然都是刘邦家的汉室,但根本性质不同。荀彧比谁都清楚刘备的套路,他怎么会去辅佐刘备呢?
01
刘备与袁绍、曹操没有根本的区别。
荀彧先是投奔袁绍,发现袁绍不是成就大事之人,确切地说,是因为袁绍想废掉献帝,另立幽州牧刘虞为新帝,这让荀彧接受不了。
荀彧转而投奔曹操,他深知曹操也是称王图霸之人。但汉室衰微,已经无力回天,延续汉室灭亡的时间,给献帝寻找一个安身之处,就是最好的结局。在奉迎天子的问题上,尽管曹操接受了荀彧的建议,但曹操也暴露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曹操、荀彧都是心知肚明的。
官渡之战,袁绍的目的就是攻占许都,挟持献帝以号令天下。荀彧清楚,把献帝交给袁绍,献帝会更惨,汉室灭亡的会更快。
袁绍与袁术是死敌,袁术称帝败亡后投奔袁绍。袁绍欣然接纳,足以看出袁绍有称帝之心。
在曹操与袁绍官渡对决最关键的时刻,刘备背叛曹操,企图与袁绍夹击曹操,其用意何在?是为了匡扶汉室吗?刘备被击败后,投奔了袁绍。投奔反贼,这是曲线救国吗?
任何人都清楚刘备在想啥,都清楚刘备匡扶汉室就是一个幌子。刘备的野心昭然若揭,荀彧岂能不知。
认为刘备是匡扶汉室的所有人,都有自己的野心和目的,包括关羽、诸葛亮,毫无例外。
荀彧是有信仰的人,但他更是一个明白人,不像关羽那么稀里糊涂。
就这个情况,如果荀彧跟随刘备,其结果会死得更惨,甚至连一个空食盒也得不到。而且子孙后代都会受到牵连。毕竟在荀彧死后,曹操对荀彧的后人不薄。
荀彧不傻,他不会去伺候刘备的。从一开始荀彧就清楚,刘备除了能力、格局、境界不如曹操,其他跟曹操无二。
因为荀彧清楚刘备匡扶汉室只是一个幌子罢了,而且刘备实力明显不如曹操,他当然要选择实力更为强悍的曹操。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得很,刘备要恢复的汉室跟汉献帝的汉室是两个概念,刘备只是想要自立为王罢了,恰好他有那么一点皇室血统,这是刘备的优势,也是他的套路,荀彧不吃这一套罢了。
一开始的时候荀彧是袁绍麾下的,但是二人有了分歧,因为袁绍要废掉汉献帝,荀彧想要扶持汉献帝,荀彧便觉得袁绍并非良人,便弃他而去了。袁绍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曹操与袁绍进行官渡之战的时候,刘备却支持袁绍。这说明了什么呢?刘备支持了反贼,这好像跟匡扶汉室背道相驰了。所以说刘备想要扶持汉室是假,他有自己的野心是真。荀彧不想装糊涂,所以他还是要选择曹操。
刘备实力不行,就算得到了诸葛亮、庞统又如何呢?还不是无法称霸。荀彧并没有比诸葛亮等人厉害,就算是加入了刘备阵营,刘备也无法统一天下。刘备的格局小,他放不下,他无法完全地信任自己的手下。曹操虽然疑心重,但是属下的谏言他还是很愿意听的。反观刘备,庞统献了取成都的上中下三策,但是刘备却不愿意取上策,最后导致损失了庞统这一个智囊。刘备临终托孤也不过是无奈之举,他还挖了很多坑给诸葛亮,最后还是诸葛亮把这些坑给填平了。
荀彧反对曹操封王,曹操赐了一个空盒给荀彧,荀彧意会,自杀。如果他在刘备麾下,反对刘备称王,结局可能会更惨烈,甚至子孙后代都要受累,曹操好歹善待了荀彧的后人。
近代香港女作家张小娴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
把这话用在三国时期的刘备身上,是非常合适的。刘备在早期创业的大好时机,苦于没有实力,有心而力不足,算是在错的时间,却没有遇见像荀彧这样对的人,等到刘备事业有所起色时,算是在对的时间,而荀彧早已无法转身。
当荀彧因为前途发展问题,准备选择自己效忠的主公时,那个时候的刘备因为完全不具备实力与能力,甚至还在某个小角落里织席贩履,不在荀彧的选择范围内,当刘备建立功业,准备兴复汉室时,荀彧早已在曹操的势力之下已成定局。
人生就是如此,志同未必道合,有缘未必有分,不是每一个相同志向的英雄都能走到一起,不是每个想兴复汉室的英雄都能相遇,况且这个兴复汉室还要打个引号。
荀彧出身世家大族,典型的门阀士子,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怀着一份救国救民之心,很多士人都想着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可是乱世之中,能活下去已属不易,想要建功立业何其艰难,而兴复汉室更是难上加难。
东汉末年的外戚与宦官大火拼之后,东汉朝廷实际上名存实亡,而董卓的乱政,地方军阀的兴起,又让整个天下乱上加乱,而当时身在朝廷做官的荀彧目睹了这一切,怀着为国为民的心情,同时又为了自己家族的平安,荀彧以超前的眼光带领自己颖川的家族北上冀州避难。
当时的冀州牧袁绍接见了荀彧,希望荀彧这个大名士能够留下来为自己效力,可是荀彧在经过对袁绍的了解后,果断地离开了当时势力还算强大的袁绍,南下兖州投靠了袁绍的手下东郡太守曹操,那一年是公元191年,当时荀彧是29岁。
这是荀彧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他选择了曹操,一个势力并不强大,但在当时颇有正气和爱国爱民思想的曹操,至少有曹操有很多事迹让荀彧觉得,这就是自己应该投靠的对象。
荀彧与曹操都曾经在朝廷作职,曹操曾经担任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曹操曾经任洛阳北部尉时不畏强权打死了犯法的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曹操任议郎时,勇于向朝廷上书为前朝枉死的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平反。
曹操曾经打击黄巾军,并任职济南相时勇于打击贪官污吏,曹操曾经在天下诸侯观望之下勇于率军攻打做乱的董卓,而其他的诸侯却在为自己的名义打着小算盘,这样的曹操为人正直,一心为国,而且最重要的是荀彧认识曹操!
所以荀彧选择了投靠曹操,而在荀彧选择投靠曹操的这一年,刘备还在公孙瓒手下当个平原县令,之后升为平原国相,虽然这个时候的刘备在当地有些名气,并且还感动了想要刺杀他的刺客,但问题的关键是荀彧与刘备没有交集,两人根本不认识,况且刘备也没有什么事迹让荀彧觉得志同道合。
荀彧出身颖川豪强士族,刘备出身涿郡没落皇族,荀彧家境富裕,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熟读诗书,刘备家境贫寒,从小靠织席贩履生活,没钱读书。荀彧从小到大,一直处于社会上层,交往的都是官员、士族、豪强、名士,刘备从小到大,也就是交些草莽英雄,认识些本族亲戚,就连上学读书也是靠着族人的救济。
荀彧有王佐之才,是辅佐君王级别的最好人才,刘备有雄心大志,是打天下创业极度渴望成功的创业者,荀彧有雄厚的家族支持,刘备只能靠个人魅力拉拢人心,荀彧喜欢战略救国,刘备喜欢遛狗骑马,听音乐穿漂亮衣服。
荀彧与刘备就像同一个时代的两条平行线,永远没有相交的可能,荀彧的理想是扶汉,刘备的理想是兴汉,荀彧扶的是汉献帝所代表的汉朝江山,刘备兴的刘氏江山,汉室社稷,与荀彧不同的,刘备的兴复汉室,并非是汉献帝的汉室,而是刘氏的汉室,或者是刘备自己的汉室。
荀彧终身为着扶汉的理想而努力,当他的理想与纂位的曹操发生原则性的冲突时,荀彧被逼死,而荀彧自从选择了投靠曹操,就一直与曹操处于合伙人的地位,曹操在外征战,荀彧居中调停,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荀彧从未想过背叛曹操,也没有想过离开汉献帝,更不可能投靠那个?兴复汉室?的刘备。
皇帝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皇帝在哪,哪里就是朝廷,皇帝尚在,朝代尚在,汉献帝自从公元196年曹操迎天子于洛阳之后,一直都在荀彧的辅佐之下,荀彧既然要扶汉,当然不会离开汉献帝,而去投靠一个仅仅靠旗号来兴汉的刘备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8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